- 相關推薦
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培養興趣提高能力1
良好的興趣是推動人們求知的一種動力.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特別注意、重視,力求認識它、研究它,從而能較快地獲得關于它的.豐富的知識和技能;反之,如果感到乏味,即使勉強去做,也會收效甚微,同時也難以持之以恒.那么,如何培養興趣,提高化學課的教學質量呢?
作 者: 馮海琰 作者單位: 刊 名: 青海教育 英文刊名: QINGHAI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9) 分類號: 關鍵詞:培養興趣提高能力2
【摘要】我國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職業教育,它也是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加強職業教育不僅能夠提高全民的科學文化水平,還能夠培養出高素質的社會主義勞動者,為社會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本文探究了提高農學專業中職生的專業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以期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關鍵詞】農學專業 中職生 學習興趣 能力培養
目前,部分職業院校雖然開設了農學專業,但是大部分的學校還是以第三產業的發展為主,如計算機、會計、市場營銷等。因此就造成了大部分的學生在就業時選擇的都是專業較為豐富的外地學校。加上農學專業的發展離不開當地經濟發展的帶動,而不受重視等原因都使得農學專業的發展受到了制約。加上農學專業并沒有廣泛的普及,大部分的學生甚至是“被迫”選擇了該專業,對于專業本身的興趣并不濃厚,嚴重影響了學習和教學質量。
一、培養學生學習興趣
(一)化抽象為形象
農學專業中,有很多的知識點較為抽象,要想讓學生們記住這些知識并且產生學習的興趣,就需要適當的應用比喻或比擬等手法,將抽象的知識轉化為具體的、形象的東興,這樣才方便學生們記憶和學習,如將細胞膜的講解作為花生糕,其中蛋白質分子就是其中的`一個個花生,而磷脂分子則是爆米花;在講解酶受溫度影響的過程中,可以將高溫下的酶比喻成死了,而低溫下的酶則是睡著了等等,通過這種有趣而形象的比喻,激發出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先進技術
農學中有很多知識、內容,單純的依靠講解是無法清晰闡述出來的,在傳統教學方式中教師只能夠使用大面積的板書進行講解,而科學技術較為發達的現代,多媒體的運用則能夠將所需要講解的內容清晰地展現出來,而且多媒體圖文結合,甚至還有動畫相輔助的方式,能夠使得課程更加生動形象。尤其是在展示農學中病蟲害的過程,因為較為復雜、抽象,使得學生非常難理解,而使用了多媒體技術后,學生們則能夠更加直觀地判斷出兩者的差別,并從中得出相應的預防措施,學生們的學習也能夠更加愉快,學習興趣也能夠得到有效提高。
(三)理論實際結合
將理論和實際結合起來的方式,不僅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使學生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的知識,如在講解無氧呼吸這一章節時,如果只是單純地闡述無氧呼吸的含義以及理論理解,學生們不僅會覺得非常難理解,在記憶知識的過程中也極為的困難,然而將無氧呼吸和學生們實際生活中的跑步相結合,提出跑步時之所以會出現腰酸背痛,就是因為細胞無氧呼吸是所產生的乳酸引起的,這種將實際情況結合到學習中的方式,就會使學生們理解起來更加容易。
二、培養學生學習能力
(一)加強師生關系
關心和熱愛學生不僅是教師的職業道德要求之一,也是良好師生關系形成的重要前提和基礎。認知和情感是相互影響的,甚至可以說情感直接決定了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因此教師只有給予學生真誠的關心和愛護,尊重每一個學生,才能夠獲得學生的充分肯定。當學生們認同教師后,當遇到學習上或是生活上的困難時就會積極地和教師進行探討,也會更加樂于接受教師的關心和教導。在具有良好師生氛圍的班級中進行學習,學生們的成長就更加順利,對于學習的信心也十分充足,有利于使教學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增強學生自信
學生獲得教師的充分尊重和理解,并且教師給予學生有效的幫助和支持,不僅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還能夠讓學生們感受到學習中的樂趣,而興趣的增加又有利于學生們的成功,成功則會促進學生們的自信心養成,從而形成良好的循環模式。而要想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就需要為學生們創造成功的機會,在設計課程環節的過程中,可以圍繞問題,引導和啟發學生們運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去解決問題,當學生們說出正確答案時應當給予積極的鼓勵,讓學生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從而給予自身不斷的肯定。
(三)參與問題過程
農學專業是一門自然學科,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會出現很多需要師生們共同分析、討論和理解的問題,因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們親自參與問題的分析和解決過程,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們的自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們在進行教學指導的過程中可以從三方面入手:其一可以通過巧妙的提問,引導學生們產生聯想和思考;其二教師可以依據嚴格的邏輯性和科學性,引導學生用不同的思路去想問題;其三教師可以通過同一問題不同角度的方式進行問題的提問,引導學生們去分析、探究和了解知識的本質性和全面性。
三、結論
總而言之,中職農學專業中學習興趣和能力培養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然而在教學過程中受到了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使得教師本身及學生在教學和學習時過于死板,都是造成教學質量受到影響的重要原因。要想有效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教師和學生轉變自身的教學和學習觀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性思維,在進行農學專業學習的過程中就會更加順暢。
參考文獻:
[1]錢宇光.基于能力本位的農學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的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xx(2):103-104.
[2]王悅,陳光輝,張海清,張雪莉,易鎮邪.大學農學專業新生班主任工作探討[J].安徽農業科學,20xx(3):377-378.
[3]高萍,王洪平,董輝,王小奇.農學專業農業昆蟲學課程教學改革實踐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xx(4):380-381.
培養興趣提高能力3
幼兒時期是語言發展的關鍵期,為使幼兒的語言得到快速發展,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新《綱要》的內容中,也明確地把幼兒早期閱讀方面的要求納入語言教育的目標體系,提出要“培養幼兒對生活中常見的簡單標記和文字符號的興趣,利用圖書、繪畫和其他多種形式,引發幼兒對書籍、閱讀和書寫的興趣,培養前閱讀和前書寫技能”。由此可見,對幼兒進行早期閱讀是非常有意義的。
很多家長認為:早期閱讀就是提前識字和認字,這是對早期閱讀的錯誤的認識。其實,幼兒的早期閱讀與中小學正規閱讀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一種“閱讀萌芽”。是幼兒增長知識,開闊世眼的有效途徑。是真實生活情境中為了真實生活的目的而自然發生的學習活動,是正式閱讀的準備。早期閱讀的意義在于萌發幼兒對書面語言的興趣和敏感性,獲得觀察、體驗有關書面語言的讀寫經驗,從而進一步嘗試探索周圍環境。
有時我們會看到有的小孩倒拿著一本書,在那兒念念有詞 …… 這也是一種閱讀;也能聽到有的幼兒上街,看到認識的字會說這是什么,那是什么 …… 這也是一種閱讀。這些都是幼兒閱讀的開始,但是這些閱讀往往是隨意性和依賴性占據的。因此需要我們的正確引導和培養。
兒童閱讀指導應該以激發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兒童閱讀習慣為主要目的和路徑選擇,開闊眼界、豐富知識、增強理解能力。教師和家長通過多種方法和形式指導幼兒閱讀,使幼兒積累閱讀經驗,逐步形成自主閱讀能力。
一、為幼兒創設和諧的閱讀環境
幼兒的早期閱讀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父母閱讀習慣和行為的影響,逐漸對圖書
產生興趣的,幼兒早期閱讀受父母閱讀習慣和行為的影響,成人的榜樣是使幼兒形成自我強化的源泉。,早期閱讀主體不但包括幼兒,還包括父母,家庭中的早期閱讀實際上是在父母的出聲閱讀、把抽象文字符號所包含的內涵轉化成幼兒可以理解的口語氛圍中,讓幼兒在可以感悟的聲音、圖象中慢慢形成對書面語言文字的興趣過程,從而產生閱讀興趣。因此在家庭中要建立一種家庭共同參與式的良好的閱讀氛圍,這樣才能促進幼兒閱讀能力的提高。
二、幼兒選擇適合的閱讀材料
“書籍是人類知識的寶庫”。對幼兒來說書籍更是學習語言的重要載體。在
學期階段,幼兒所接觸的書面語言一般是他們已知道的東西的文字代碼。從幼兒認識書面語言這一特點出發,在早期閱讀活動中,我們應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識水平,有的放矢地為幼兒提供大量的有具體意義的、形象的、生動的閱讀材料,并擺放在幼兒容易拿到的地方,讓幼兒自由地選擇閱讀材料,自主地進行感知、體驗、探索。(1)圖畫色彩鮮明、容易吸引幼兒的注意。(2)與幼兒生活有關,圖畫內容簡單具體有趣,能讓幼兒有興趣看下去,并讓幼兒有發揮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機會。(3)文字正確優美、朗朗上口,句型短而重復。
三、家庭早期閱讀中的指導方法
(1)聽讀啟蒙法——家長抑揚頓挫的朗讀,集中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聽、看的閱讀興趣。
(2)講述提問法——家長在給孩子講述故事時可以邊講述邊提問,幫助幼兒感受和理解故事的內容。
(3)角色扮演法——家長在和孩子講述故事時也可以以口頭扮演或動作扮演的形式來表演故事內容或進行故事中角色的表演,增強幼兒對閱讀活動的興趣,提高幼兒的語言、動作的表達能力。
(4)自主閱讀法——由孩子自主地翻閱講述,培養幼兒的自主性、自律能力及獨立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5)游戲法——家長在早期閱讀指導中以各種形式的游戲為手段,引發孩子對閱讀活動的興趣;如:擴詞、擴句;擲骰子;和我找相反的.;拼圖等。提高幼兒參與閱讀活動的主動性。
(6)認錯法——在閱讀指導中,家長故意把幼兒熟悉的故事情節或名稱中的一點漏講或講錯,使幼兒作出反應更正的閱讀指導手法。幫助家長與孩子之間建立民主和平等的關系,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7)隨機引導法——家長在日常生活中及時抓住早期閱讀指導的契機,對孩子加以引導。這種教育由于往往在孩子好奇或遇到問題時,而且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如:在大街上走著孩子看到廣告牌上的“節”問媽媽這是什么字呀,媽媽就可以告訴他這個字讀節就是節約用水的節。孩子下次看到時就肯能記住了。所以它更具實效性,更能激發幼兒的求知欲,培養幼兒的洞察力;
(8)猜猜、認認法 ——在閱讀指導中讓孩子觀察封面,猜猜書名,或猜猜下一個情節,猜猜角色的語言,認讀書名或關鍵詞等,也可在日常生活中讓幼兒猜標點符號;如: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我們就會引導幼兒觀察封面結合認識的文字來猜測書名或觀察圖片聯系前文來猜測接下去會發生什么事。
(9)延伸想象法——在語言活動中我們常常運用這一方法讓幼兒想象在這一情節以后還會發生什么事呢?來發展孩子的想象力及思維的連續性。
(10)改編情節法——在閱讀中,鼓勵孩子積極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思維,對故事中原有的情節進行改編。在兒歌中也運用地很多,拓寬孩子思路,發展了孩子的創造性思維,使孩子體驗到改編的樂趣,激發幼兒繼續閱讀的興趣。
【培養興趣提高能力】相關文章: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 全面提高語文素養02-26
主持技巧:怎樣提高和培養主持人應變能力12-19
培養幼兒閱讀興趣07-29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11-21
如何提高創新能力11-09
關于幼兒能力的培養04-02
如何提高寫作能力03-08
如何提高學生作文能力11-09
如何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