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教育是一門藝術
教育是一門藝術1
許多人說,教育是一門科學.我更覺得,教育是一門藝術.教育的對象是人,千人千面,教育過程中的每一堂課,對待每一個兒童,都需要不斷創造.
作 者: 張榮霞 作者單位: 河南省洛陽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471000 刊 名: 現代特殊教育 英文刊名: A JOURNAL OF MODERN SPECIAL EDUCATION 年,卷(期): 20xx ""(5) 分類號: 關鍵詞:教育是一門藝術2
教育是一門教師與學生溝通的藝術,教師作為執教者,他的一言一行無時無刻不在起著榜樣的作用。教師的身體語言、教師的態度、教師的精神與激情、教師的微笑傾聽、教師的觸摸等等,都會影響學生的言行。讀完這本書,我發現教育的魅力在于發現教育的本質,從中,我覺得最觸動我的有幾點:
1.教師的態度是組織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師在教學中交替重復放松和緊張的態度可以使教學氛圍有張有弛。研究表明,當一個人把放松的態度和認真的態度交替重復時,會使對方無從理解你的身體語言,以致失去擺脫你的線索,當學生企圖從你的態度中逃逸時,你突然緊張的態度 自然地把他們調整進你的視線。
2.教育的“場能效應”,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某種心有靈犀稱之為“場能效應”它存在于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釋放場能的方式也多種多樣,你可以用語言、聲音的高低、快慢、輕重、頓挫對學生產生不同的影響。這種場能并不是教師魅力的單向釋放,它理應包含學生對教師的尊重、對知識的渴求,對真理的追求、對人間一切美好事物的激情。它的全過程一個是柔和的、自然的'、潤澤的、互動的。
3.課堂教學的三個橫斷面,積極和諧的氛圍包括與學生之間的和諧交流、思維交流、平等交流;鮮活經典的話題包括教學內容、材料以及深入淺出的“大家”境界;科學合理的布局,課堂就像音樂和戲劇必須有明快的節奏。課堂教學學生必須有行為參與,課堂活躍而流暢;學生還要有思維參與,學習有感悟和創新;再者,學生對課程發生濃厚的興趣,學習活動由課堂延伸到課外。成功的課堂應該是師生有所為、有所得、有所悟和有所樂。
4.教育要講求效益,把握好方向和著力點;適時施教,把握教育的最佳時間;真誠體諒,與人為善;懲前毖后,避免二過;批評一個人,教育一大片;嚴于律己,以身垂范;嚴謹嚴格,持之以恒。
每個人對教育的理解和感悟不同,所以教育的姿態千奇百態。也正因為如此,教育才如此豐富多彩。讀書時,我對教育的理解更加書面化、理想化,我的教育夢想是成為特別優秀的人民教師。等我真正走上教師崗位時,我才發現教育的意義不是理想化的,她更加真實、更加瑣碎,也更加的具有可塑性。一位優秀的人民教師更多的是理論和實踐不謀而合的產物,做個合格的教師已屬不易。
作為一名新教師,有著年輕人的高傲、理想化,但是我們亦是帶著教育夢想去用心發現教育的魅力所在。年輕是我們的資本,我們有更多的精力去發現教育的美、發現教育的崇高之處。自此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去尋找、發現教育的平凡與不凡之處,讓這些平凡抑或不平凡的教育之花處處開花結果,也許這才是教育的真諦。
教育是一門藝術3
戰國時期的官員黃喜微服私訪,路過田間,看到農夫駕著兩頭牛正在耕地,就大聲問:“這兩頭牛,哪一頭更棒?”農夫一言不發,到了地頭,農夫才在黃喜耳邊小聲說:“邊上的那頭牛更棒些。”黃喜很奇怪,問他為何這么小聲說話?農夫回答:“如果我大聲說這頭牛真棒,它們能從我的眼神、手勢、聲音里分辨出我對它們的評價,那頭雖然盡了力但不夠優秀的牛心里會難過。”
農夫的話頗令黃喜和今天的我深思。近日,同事對我說,她女兒拿回一張生日卡,是我女兒楠楠送給她的'。我很納悶,楠楠并沒有向我要錢買卡呀,莫非她自做主張拿了我們的錢?——yjbys.com
回到家,我把這事告訴丈夫,并希望他和我一起讓女兒“老實交代”。沒想到他說:“你甭管了,這事交給我吧。”接著,他悄悄地留了一張紙條給女兒:“孩子,世界上有許多東西都比錢要重要,例如誠實……”——
幾天后,女兒給爸爸留了張紙條:“爸爸,我錯了,我知道該怎么做了。”隨后,女兒向我們承認了她的錯誤。
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面對犯錯的孩子,我們不妨學學農夫評價牛那樣的不事聲張,效果可能會更好。
教育是一門藝術4
最傷孩子心的十句話
“笨蛋,沒用的東西。”
告訴孩子:你不笨。
是誰給孩子貼上了“笨蛋”的標簽?如果你不想讓孩子成為“笨蛋”,請在平常之中賞識你的孩子,翹起你的大拇指,一句簡單的話,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我說不行就不行。”
別耍“因為我是你爸爸/媽媽”的威風。
“獨斷專行”不是最好的教育方式,懼怕不等于信服,尊重孩子的選擇,學會與孩子商量,聽聽孩子的建議。
“我再也不管你了,隨你的便好了。”
沒有力度的話不要說。
別把父母的意愿強加給孩子,停止空洞的說教。尊重是最好的辦法,批評孩子時,注意不要傷著孩子,寬容孩子的“不務正業,”不要強迫孩子做他暫時不喜歡的事。
“住嘴,你怎么就是不聽話。”
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服從自己。
給孩子爭辯的權利,培養有主見的孩子。學會與孩子說話,當孩子與父母頂嘴時沉默會更具震撼力。
“你如果考一百分,我就給你買。”
你如果……我們就……,以孩子的表現為條件作為目標與計劃。決定權在家長,而不是孩子。為孩子制定的目標應該是跳一跳能摸得到,要讓孩子知道,他們因什么而可愛,讓孩子知道學習是他自己的事,別把孩子的分數看得太重要。
“膽子也太小了,這有什么好怕的。”
恐懼其實是兒童期的正常現象。
否定孩子的害怕等于否定孩子的自我,讓孩子產生無力感和挫敗感。當孩子感到害怕的時候父母倒不如像孩子一樣表現出膽怯,讓孩子知道害怕是多么正常的感受,慢慢消除孩子心中的無力感。
“你又做錯了,怎么這么笨!”
“哎呀,你怎么又……”充滿抱怨或無奈的話很容易脫口而出。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失敗后的孩子更需要肯定。教育孩子是疏而不是堵,不要給孩子亂貼標簽,告訴孩子每天做好一件事。
“一看你就沒多大出息,將來怎么辦?”
擺正期望的天平。
永遠不要對孩子說:你做不到。做一位自信的父母,孩子需要賞識,渴望被肯定,給孩子一個機會,讓他去鍛煉,驅除孩子心中自卑的陰影。
“都是小孩子,你怎么就不如別人!”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
教育孩子不應統一模式,要因材施教,告訴孩子,成功不在于角色的大小。讓孩子成為優秀的關鍵在哪?讓孩子學會跟自己比賽,讓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長。
“就知道玩,一提學習就沒精神。”
喜歡玩是孩子的天性。
讓孩子把玩的心用在學習上,讓孩子在寬松的環境中學習,讓孩子適當地玩一玩電子游戲,不可剝奪孩子玩耍的權力,玩出孩子的自信心。
1、經歷比名次重要過分溺愛造成孩子無能
都說現在孩子心理承受能力差,經受不起挫折,這是因為家長不給他們接受磨煉、承受失敗和挫折的機會。
“生了男孩怕學壞,生了女孩怕受害”,但意想不到的傷害天天都可能發生,過度的保護帶來的是孩子的無能。
可以包容孩子,讓家成為孩子最后的港灣;可以理解他,讓他找到溫暖和安全感,在彷徨和沒有出路時,給他指條路而不是給他一堵墻。
2、付出比給予重要——給孩子愛你的`機會
只對孩子付出愛,會讓他們沒有責任感,只會一味索取。
一位下崗女工知道孩子喜歡吃蝦,咬牙從市場買來,看孩子吃得津津有味,自己舍不得動筷子,眼看孩子已吃完飯,媽媽忍不住想嘗一口,“別動!”13歲的孩子說“那是我的”。
過分溺愛、無限縱容滋長了孩子的自私,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沒有別人。
3、對話比對抗重要——別跟孩子“較勁”
青春期的孩子愛跟父母“對著干”,四五十歲的父母也愛跟孩子“較勁”,雙方各站一方,把自己的意見強加給對方,只想改變別人,不想改變自己。比如談到早戀,許多家長就簡單、粗暴地阻撓、強行壓制。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成人感迅速增強,但心理卻不成熟的時期,他希望得到大人的尊重,又對父母缺少基本的信任,因此逆反心理很強,心靈的大門只朝著同齡人開放,這時候他特別需要心靈關懷,需要理解。
4、激勵比指責重要欣賞孩子告訴他你能行
一味地對孩子表示不滿、求全責備,帶給孩子的是負面信息,讓孩子怯弱、抑郁,甚至產生厭世情緒。
那次聽朋友說起她自己的經歷:
我小時候有兩大愛好,一是畫畫,5歲時畫了一只大公雞,我母親說:“太好了!我早就說過,你畫的公雞比我養的還漂亮!”于是,我更愛畫了,黑板報從一年級畫到高三,到農村插隊給農民辦報,后來就辦了《中國少年報》;
二是愛跳舞,五年級那年北京市舞蹈學校來招收小演員就有我一個。結果不幸的事發生了:當我穿著小褲衩、背心,手背后、腳站直后,有個老師從我身邊走過,瞟了我一眼說“哼,腿都不直還跳舞呢!”
從此之后,我一跳舞就想起那話,后來就不敢再跳了,再后來干脆不跳了。
所以我對父母說,孩子從小生長在“你不行”的環境中,慢慢地會把“你不行”內化為“我不行”,他就真的不行了,“說你行,你就行,說你不行,行也不行!”
其實對孩子來說,有沒有天分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興趣和自信。別瞧人家,大膽為孩子喝彩,相信你的孩子會創造奇跡!
寫在最后
爸媽們,請嘴下留情,在平時不經意或者生氣時,也要做到言語謹慎,不要再用語言傷孩子的自尊心,對孩子的未來人生負責,否則易斷送孩子的美好前程。
教育孩子是個漫長又富有智慧的過程,請多用正面、積極的語言鼓勵孩子,少挖苦、諷刺,讓孩子在溫暖又和諧的家庭環境下健康成長!
【教育是一門藝術】相關文章:
說話是一門藝術作文11-15
給孩子挫折也是一門藝術09-22
溝通是一門藝術作文(精選60篇)11-13
藝術教育活動方案09-14
藝術教育活動教案09-08
藝術主題教育活動教案08-26
《教育是慢的藝術》讀書筆記03-03
藝術教育舞蹈班計劃10-18
藝術教育工作總結11-11
學校藝術教育發展計劃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