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漢唐求法僧梵文學習之特點及其社會影響淺論
漢唐求法僧之熱衷梵文學習,乃古代中、印文化交流之產物,亦是中國人首次群體性學習異域語文,由于學習主體為虔誠的佛教僧人,因而其學習目的極具宗教實用性;其學習方式則主要為游方參學式;其對梵文"聲明學"既深感興趣而又懷排斥心態.求法僧的梵文研究熱潮,對中國社會、中國文化以及當時士大夫階層的風氣產生了一定影響,特別是對悉曇學的形成和傳播起了直接的推動作用.
作 者: 何方耀 HE Fang-yao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歷史系,廣東,廣州,510275 刊 名: 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PKU CSSCI 英文刊名: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 年,卷(期): 2005 45(3) 分類號: B949 關鍵詞: 求法僧 梵文學習 文化交流 佛教【漢唐求法僧梵文學習之特點及其社會影響淺論】相關文章:
淺論瑜伽的起源及其在中國的發展論文11-26
口語交際的特點及其訓練04-25
考研政治命題題型及其特點04-28
“KISS” 之種種及其相關05-04
企業各種融資方式的特點及其比較03-29
《商品服務市場的內容、特點及其原則》教案04-25
三類主要教學設計及其特點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