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孝道的議論文
在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有效訓練我們運用理論和技能解決實際問題的的能力。那要怎么寫好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關于孝道的議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1
我們中國人都講究孝順,大家一直認為孝順是傳統的美德,實際上這也是一個國家的優良傳統。有這么一句話,我認為很有道理:一個連父母都不孝順的人,絕對不可以把他當朋友去處。
我的父母都是孝順的人,我爺爺老年后一直居住在我家,直到有一天突然離開了這個世界。不客氣的說,我們幾個兄弟姊妹也很孝順父母。姐姐條件好一些,在經濟上對老人關照的多一些。我和哥哥沒事的時候也總往父母家去,今天買點水果,后天買點糕點。
實際上,老人倒不一定是盼望子女去買什么東西。老人高興的是子女的生活都很好,最盼望的是和子女聊聊,說幾句話。能隔三差五的看見子女,就是老人最大的開心。
父親離崗好幾年了,可是因為寫公文很有名氣,就有一些機構總找父親,于是父親離崗后仍然很忙。
老了的父母自己居住,兩個人生活了一輩子,給我的印象似乎是爭吵了一輩子,老了的時候更為嚴重。對于父母這樣的情況,我們幾個子女都清楚,勸是根本不起作用的。為了這,父親有好幾回偷偷的坐車,回到鄉下老家去。而這時的母親,就總是很孤單。中午,有時候她就得自己一個人在家吃飯。而每當一個人在家吃飯的時候,母親就是簡單的吃一口。
在很平常的一個中午,愛人有事了,我也不想去和朋友、同事吃飯,就在一個小飯店炒了個菜。到了母親家,母親正在吃飯,看到我去,很開心。可是我看到,母親正在用咸菜就著飯,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一頓午餐,讓我的心里酸酸的、澀澀的。我在心里問自己:你是一個孝順的兒子么?你是一個懂事的兒子么?悄悄的平復了自己翻騰的心,盡量用平靜的語氣對母親開心的說:“媽,我回來了。”母親高興的說:“自己在家,也不愿意吃,尋思對付一口得了。”我把買來的菜默默的遞給了母親。
就是從那個中午開始,我和父親說,如果出門,一定要告訴我一聲,讓我知道他出門了。父親每次出門,也真的都告訴我。每到母親一人在家的時候,中午還沒到下班,我都會提前打一個電話,在電話里說:“媽,今天中午我回去吃飯。”母親總是開心的說:“回來什么也不用買,家里有菜。”這時候的母親總會做幾個菜,等著我回去。有時候我就回去,同時也不忘了買點菜,可是更多的時候我回不去,便估計母親做好菜的時候,再打一個電話過去,告訴母親:“媽,我臨時有點事,回不去了,你一個人吃吧!”但是我清楚,我的這種不得不用的帶有孝心的欺騙,會讓母親吃上一頓豐盛的午餐,最起碼,我放心了,每當這時,母親不會自己一個人吃飯的時候對付了。而到了晚上,還有我女兒呢!她一去,母親更是不能對付了。
我就是用這樣的小細節,去默默的孝順著母親,我覺得這種方式,應該是必要的。大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知道,也都懂得,可是有時候一些細節上的小事,似乎也同樣不可少。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2
是誰,讓我們來到這個美好的世界?是誰,為我們創造了一個快樂的成長環境?是父母。
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自古到今,有多少感人肺腑的孝心故事在民間流傳著——“緹縈上書救父”、“花木蘭替父從軍”、“伯愈敬母泣杖”等等。他們這種行為、精神不正是我們要學習的嗎?
現在大多數的孩子都嬌生慣養,象一個個小公主、小王子似的,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平常對父母呼來喚去,自己的事情都等著父母來做,父母跟仆人沒什么兩樣了。
你應該很小就聽過《世上只有媽媽好》這首歌吧,它反映了母愛的可貴,有媽的孩子象塊寶,有父母的孩子最幸福。在你傷心的時候,有人替你擦眼淚;在你高興的時候,有人比你還高興;在你不順心的時候,有人鼓勵你要堅強;在你不痛快的時候,有人承受著你的發泄;在你生病的時候,有人半夜起來為你喂藥……然而,父母為我們付出了這么多,我們又做過什么呢?好好反思一下吧!現在有一些孩子,受到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漸漸學會了抽煙、喝酒,甚至打架、偷竊,父母常常礙著面子給別人道歉。電視上也經常看到兒女成家后就把父母趕出家門的例子。其實,父母最大的心愿就是兒女能健康、幸福、快樂。
父母的生育之恩和養育之情是我們一生都無法償還的。因此,借此書信文化活動,我希望所有的小朋友,從現在開始,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從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做一個孝敬父母的好兒女。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3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我們中國的傳統美德中,從道義上來說,我們不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還要學會尊敬別的老人,愛護年幼的孩子。只有這樣做才能在全社會形成尊老愛幼的淳厚民風,才能在當今和諧社會中形成人與人的和諧發展。
我們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生活在這個世界,都源于自己的父母,是他們哺育著我們成長,是他們來成為我們生活之路上的護航者。然而,其實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就背上了孝敬父母的這個責任,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孝敬父母。從古至今,人們都應該明白“百善孝為先”的道理,“子路借米救父母”,“朱德《回憶我的母親》”“孔融讓梨”這些故事都可以充分的證明了,孝敬父母在中國的傳統的美德中占據首要位置,生兒育女循環理,世代相傳自古今。
“慈孝之心,人皆有之”,我們應該感謝父母,是他們給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權力。然而少年的時光充滿著無限快樂,但是也伴隨著求學的喜怒哀樂,其中也包含了父母的多少酸甜苦辣。父母為了我們的幸福生活,日夜操勞,任勞任怨。每當看到父母的黑發中增添的銀絲,發亮的額頭前留下歲月劃過的痕跡,就會有一種力量在不斷鞭策著我,讓我們去認真的學習,用自己的成績回報社會、回報父母,這也是一種行孝之策。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雖然我們現在還很年輕,有很多事情都還不能順理成章的去完成,但是我們可以站在父母的角度上換位思考。我們每個人以后都將會成為孩子的父母,然而我們孝敬父母的方式也不只是你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而是在父母停下來休息時你遞上的那一杯涼茶,在他們辛勤勞動流下汗水時遞上的那一塊毛巾,在你學會第一次做飯時端上餐桌上的那一頓晚餐。父母喜歡的東西,子女要盡最大的努力去為他們準備,父母不喜歡的東西,要謹慎地為他們去掉,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養育之恩。
道不遠人,父母面前能盡孝,才符合道義。哺育子女是動物也有的本能,孝敬父母才是人類的文化之舉。如果我們不孝敬自己的父母,那就相當于一枝花插在花瓶中,雖然有色有香,卻失去了原有的根。養育之恩須圖報,望子成龍夢成真,孝順家風世世傳,綿延不絕代代興。道也,非遠人者,孝也,尊父母之所敬也。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4
當你把面包吃下去的時候,你是否想起已經饑腸轆轆的父母?當你把一杯熱乎乎的水喝下去時,你在意過父母已經干裂的嘴唇嗎?當你把好玩得玩具買下,你明白不明白買玩具的錢從哪里來?在生活中德點點滴滴,父母對我們十分照顧,而我們要做到的,則是孝敬。
說到孝,同學們會不屑一呼:切!孝算什么?可是有人把孝當成神圣的使命:20xx年的孝模冉子朋,為了母親的病,一口氣走100多里的路請醫生看病;古代人狄仁杰,為了找到生母,不顧自己身居重職,去遙遠的故鄉接母親來享清福;古代人王祥不論后母怎么打他,怎么罵他,他不僅不埋怨,還為她“臥冰求鯉”……孝是什么?孝是天底下最純潔的感情,是無可代替的親情,是世界上令人垂淚的不朽傳奇!你說呢?
以上這些都是感天動地的孝事跡,還有我親身經歷的,就說爺爺過生日吧!爸爸忙著買東西,因為爺爺牙齒不好,爸爸怕爺爺吃得不順心,還特地買些松軟可口的東西。回家時,爸爸還不閑著,忙著炒各種菜。不一會兒,熱騰騰的飯菜上桌了,看著爺爺吃的很開心,爸爸會心地笑了。我想著爸爸忙碌的身影,十分感動:爸爸太孝順了!
來吧!朋友們,行動起來吧!一次洗腳,一次開門,一次幫忙,都將是一種孝的表現!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5
“孝”——什么是孝,不就是一個字嗎?又有什么意義呢?
“不!”它的意義大得很,不光是一個字,而且是弘揚中華民族孝親敬長的.優良傳統呢!世界都充滿“孝”。這其中也有更深刻的社會意義。比如孝順父母是我們每個人的事情,就要從小開始,從點點滴滴做起,這樣才不會留下一生的悔恨。除此之外,孝敬老人是我們人人都要做的一種義務,否則就會觸犯法律,留下終生悔恨。所以,我們不要做那些后悔的事情,孝心,就從現在開始吧!
說起孝順父母,這是一件長期的事情。因為你首先要有耐心不能怕嘮叨,然后還要多和父母交流,使他們不必為你再擔心。這說起來簡單,可做起來卻是一件永久的事情。
我媽媽工作非常忙,有十她累的時候,我就為她做飯,自己隨后再吃。雖然她很累,我也不能給我經濟和精神上的幫助,但是我也不能以為內這一點而不孝順她。因為我長大成人了,該到回報的時候了。現在只有一點才能孝順她,就是努力學習。報答她的一片苦心。在這里我想說聲:“媽媽,您辛苦了!
回想這幾年我做過許多對不起她的事,希望她能原諒我這不孝之子。從今往后,我要對你好。不能再象以前那樣了,我相信您慢慢就會感覺到兒子長大了!
人只有有了孝心,才會有責任感,使命感和善良的品質。孝心讓人成熟,長大。我想沒有對母親的孝心,人又怎么能談得上愛這個城市,這個養育我們的國家呢。愛母親的孝心是“小孝”,愛祖國的孝心是“大孝”我愿意做有“大孝”的兒子。
“孝”的含義太深刻了!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6
孝,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百善孝為先,這是民族歷史上的佳話。要做一個好人,一個善良的人,一個成功的人,首先就要做到孝。失去了孝,就好比人已失去了心臟,只有一具軀殼立于世上,已失去了生命的價值,更何談頂天立地、闖出一番天地,在歷史上,有許多關于孝的感人事跡,其中在24孝中,有一則是“閔子騫勸父感后母”。感人至深。
閔子騫是周朝時期的人。幼時喪母,父娶某姓女為繼室。閔子騫素性講孝,對待繼母像生母一樣孝順。后來繼母接連生了兩個兒子,于是對閔子騫開始憎惡起來。總是在丈夫面前說子騫的壞話,挑拔子騫與父親的關系。
冬天到了,天氣十分寒冷。后娘為兩個親生兒子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十分暖和的棉花;而給子騫做的棉衣,內面鋪的是一點也不暖和的蘆花。蘆花是水中生長的蘆草,到處飛揚的那個輕飄飄的花,哪里能御寒呢?所以,子騫穿著覺得冷得很,好像沒有穿衣一樣。而這位后母反而向丈夫說:“子騫不是冷,他穿的棉衣也是厚厚的。是太驕養了,故意稱冷。”
一天,父親要外出,子騫為父親駕駛車馬,一陣陣凜冽的寒風吹來,子騫冷得得戰票不已,手凍得拿不穩馬的韁繩,將韁繩掉到了地上,馬將車子差點兒拉下了懸崖。父親大怒,氣得揚起馬鞭,將子騫猛打。子騫的棉衣被打破了,內面的蘆花飛了出來。父親這才明白了一切。立即回家責罵后妻,要將狠毒的女人趕出家門,將這個心惡女人休掉。后妻像木頭一樣,呆呆地立著,羞愧得無話可說。子騫跪在父親面前,哭著勸父親說:“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請不要趕走母親。”
好一句“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單”。這句話不知讓多少人所為之動容,就是閔子騫的繼母也被感動后悔不已,從此待閔子騫如親子,這就是孝行的感化和偉大所在。
正所謂“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強”。現在的我們應該更要孝敬父母,更何況孝道是我們的悠久文化和傳統美德,但事實好象有點相反,歷史的寶貴財富并沒有得到部分現代人的認同,甚至有的人還要父母來“孝敬”他們,在他們心中只有父母是天經地義要養他們,要為他們做牛做馬的觀念。只要自己逍遙快活就夠了,把他人的苦難置之度外。但他們可否想過十月懷胎的痛苦和把一個小嬰兒拉扯大的艱辛,難道這也能讓人所忘卻嗎?如果這些都不能感化他們的鐵石心腸,那他們只能得到社會的唾罵和拋棄。
孝心無價,作為炎黃子孫的我們要時刻謹記,做人要先做到孝,要把我們的傳統美德發揚光大。
夫孝,始于事親也。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孝道議論文09-22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5篇)12-15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5篇12-14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8篇12-13
關于孝道議論文(9篇)09-23
關于孝道議論文9篇09-23
孝道議論文06-29
關于孝道的議論文(集合5篇)12-15
中學生關于孝道的議論文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