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1
長期以來影響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益提高的一個重大問題,就是對語文學科的`性質把握不準.要提高語文課堂效率,關鍵在于要注重優化語文的教學.那么,如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呢?首先,要主渠道的作用;其次,要營造愉悅的課堂氛圍;此外,要追求課堂美好境界;另外,要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最后,給予動態評價.
作 者: 王元 作者單位: 連云港外國語學校,江蘇,連云港,222006 刊 名: 華章 英文刊名: HUAZHANG 年,卷(期): 20xx ""(12) 分類號: G427 關鍵詞: 自主學習 課堂氛圍 美好境界 創新意識 動態評價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2
一、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自學,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傳統的課堂一般是教師講的多,學生自學比較少,這就使得學生的自學能力比較弱。平時我們覺得學生不主動學,是因為我們沒有給學生主動學習的機會。在課堂上,教師單純地講其實效果并不好,教師要讓學生能夠自學。在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在有限的時間里,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同時,鍛煉各種能力。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己看書,總結重點,然后分析、討論。這樣不僅可以培養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還可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另外,分數已經成為高效課堂的副產品,學生的學習能力才是高效課堂的主產品。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應該淡化分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要想實現素質教育的要求,實現高效課堂的目的,我們一定要摒棄原有的教學觀念。分數只是體現學生學習能力的一個方面,并不能說明學生學習能力的.高低。我們要給學生時間,讓學生能有自主學習的機會,這樣才能既讓學生學到知識,又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
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對學生有愛心和耐心
那些在學習、思想、行為等方面存在一定偏差的學生,往往被忽視、被冷落。殊不知,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前兩年我教的班里有一名學生,除了學習樣樣在行,上課說話、吃東西,作業不寫不交。在一次他被停課的時候,我讓他來辦公室打掃衛生。我問他為什么不愿意學習,他說:“不是不想學,是自己太笨了,什么也學不會。”我就告訴他:“我從來沒有覺得你笨。你不是學不會,而是不愿意學習。”隨后我就給了他幾道簡單的練習題,讓他現場做,他做出來了。我說:“既然你能學會,為什么不學呢?”于是我又給了他一些稍有難度的題,讓他拿回去做。過了兩天,他來問題了,有些會做,有些不會做。我把題看了看,給他講了講。他明白了。通過兩次的溝通,我發現他在課堂上能夠集中精力聽課了,知道努力了,上課違紀的情況少了,平時的作業也能交上來了,他的學習態度轉變了,這就是進步。這讓我明白了,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多關心學生,對待學生要有愛心和耐心。
三、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欣賞學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關注的只是一些成績好的學生,或者是聽話的學生。這種片面的教學觀點會讓一些自制能力差的學生覺得教師不關心他們,這對課堂教學是非常不利的。作為教師,我們不能給學生分三六九等,我們尤其要關心成績差、紀律差的學生。他們只是暫時落后。教師要給這些學生足夠的關心,從而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有的時候會有個別的學生擾亂課堂,不遵守紀律。這種情況下,我們不要訓斥學生,要靜下心來,也許冷淡也是一種解決問題的方法。每一個學生都希望得到教師的重視,都希望教師欣賞自己,也都想在教師和同學面前展示美好的一面。教師在欣賞學生優點的同時,也要寬容他們的缺點。寬容是一種特殊的欣賞,教師要用寬容的心態幫助學生不斷完善自我。教師應學會欣賞學生,喚起學生對學習和生活的熱愛。教師對學生真誠的欣賞,將會激發他們的潛能,開啟他們的心扉,點燃他們心中的希望。總的來說,要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教師在課堂上就要關注學生,還要在課下與學生多溝通。教師在課堂教學設計上要照顧到大部分學生,要通過教的方式、學的方式的轉變,實現人的解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3
近年來,我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積極運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輔助語文課堂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巧用多媒體技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實質上是讓學生主動、愉快地學習。早在兩千多年前,孔子就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說過:“學生有了興趣,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學與樂不可分。”可見興趣在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在課堂教學中巧用多媒體技術,就能夠發揮其得天獨厚的優勢,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使學生生動活潑、主動愉快地參與學習。在傳統的語文教學中,教師運用的技巧、技能和操作方法主要是口語、文字、黑板、粉筆、掛圖和實物等,學生早已不感興趣。而運用多媒體技術,能把形、音、光融為一體,創造出一種逼真形象的意境和生動愉快的課堂氣氛,創設一種積極探究的學習情境,讓學生自覺參與到學習中來,使課堂教學收到最佳效果。
在教學《我的老師》一文時,我制作了下面一個課件:一開始,以歌曲《每當我走過老師窗前》為背景音樂,畫面上連續展示一望無際的青青草坪、姹紫嫣紅的花朵、鮮艷奪目的花束、一幅幅書有“恩重如山”、“師恩難忘”、“祝福你,老師”字樣的賀卡,最后定格為“師恩難忘”。教師由此導入新課,新穎別致,自然流暢,一下子就抓住了學生的心,把學生帶入到一種熱愛老師、思念老師、難忘老師的藝術境界里,為教師輕松愉快地進行教學,啟發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巧用多媒體技術,解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
在傳統教學中,由于受到種種限制,教學內容涉及的一些事物、現象、情景等,學生都無法親身感受,妨礙了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和把握,成為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如果借助于多媒體技術,展示一些實際生活中無法展示或很難展示的場景和圖像,做到動靜結合,虛實結合,發揮多媒體直觀性、形象性、趣味性和系統性的優勢,擴大學生的直接經驗范圍,形象具體地表達教學內容,為學生的認知活動提供豐富的感性經驗,在學生感知、理解、分析問題而感到困難時,給予他們最適時、最恰當的幫助,就能夠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順利地理解和把握問題。問題解決了,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例如《背影》一文,學生理解父子情深和掌握作者表達父子情深的方法是課文的重點,而因為學生生活閱歷淺,不能深入地體會親人離別時的感情,對“父親”對“我”的愛、“我”的四次流淚,都不能很好地把握,因而成為教學中的難點。每次教學這一課,雖然對“父親”穿過鐵道為“我”買橘子一段文字采用領讀、默讀、講解、示范等多種方式幫助學生理解,但都收效甚微,學生不是無動于衷,就是似懂非懂,甚至對“父親”的動作或老師的示范感到十分可笑,一篇絕好的散文怎么也引不起學生的共鳴。針對這種情況,我們把“買橘子”這一情節運用多媒體技術進行課堂教學,效果就大不相同了。當學生看到畫面上“父親那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蹣跚地走到鐵道邊,慢慢探身下去”、“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時的情景,教室里鴉雀無聲,一個個都沉浸在父愛的感情世界里,有的禁不住感嘆、流淚。從同學們的神態和課下反饋的情況看,“父親”的背影已深深地留在同學們的心目中了。
巧用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
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在課堂教學中要把講解與欣賞、發展智力與陶冶情操、知識吸納與審美享受有機地統一起來,以取得相得益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中學課本中,就有不少優秀的詩歌、散文,它們語言凝練,抒情強烈,極富音樂美和圖畫美,是進行文化傳統教育、情感熏陶、審美鑒賞能力培養的最佳教材。教學這些作品,要達到教學目的,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講解,因為文中真摯強烈的感情、深邃廣闊的意境是難以完全言傳的。這就要巧妙運用多媒體技術,引導學生自己反復地咀嚼品嘗、玩味領悟。贊科夫在《和教師的談話》中的'一段話頗具啟發性,他說:“藝術作品首先要激發兒童的思想感情,其余的工作都應當是這些感情的自然結果。”優秀的文學作品又何嘗不是如此。可見,“入情”還得靠“情”,一個“情”字,道出了語文教學的精髓。中學生已具有一定的情感感受能力,在情感傳遞過程中,情感信息對他們的感染力愈強,他們就愈容易動情,愈容易入情。因此,在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技術,給詩文進行配樂、配畫,不失為激發學生情感,培養審美能力的一種有效的手段。
例如學習楊萬里的《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一詩時,為把語言文字描繪轉換成直觀畫面,我制作了一個課件,展現出連天接地的碧綠蓮葉和陽光下荷花鮮艷奪目的優美景致,在近景和遠景的搭配上也作了最美的處理:最遠處是朦朧的山巒,遠處是倒垂在湖邊的柳枝和若隱若現的亭臺樓榭,近處是鮮艷欲滴的荷花。畫面色彩明快,層次感強,布局獨具匠心。在課堂上教師不用多言,學生已經把握了詩歌的內容,因為詩歌作者描繪的心曠神怡的美景和對西湖無比熱愛的情愫,已經深深地感染了學生。這樣,運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優美的畫面和優美的音樂,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氣氛中既得到了美的享受,又提高了審美能力。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4
摘要:中職學校除了要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技能,做好學生的語文教學也是必不可少的。語文教學對于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有很大幫助,同時還能讓學生掌握基本的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這都是以后工作和學習中必備的素質。中職學校招生門檻不是很高,而且近幾年還在不斷擴招,導致生源質量不高,另一方面,學校教師數量有限,教育資源缺乏,這些都對中職語文教學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了有效緩解這些問題,在中職語文教學中引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豐富教學的形式和內容,讓中職語文教學變得更加生動有趣,顯著提高教學的質量。筆者結合自身在實際教育中積累的經驗和心得,就如何合理運用多媒體技術,優化中職語文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思考。
關鍵詞:中職;語文;多媒體
從我自身對中職語文教學的觀察來看,很多學生語文功底薄弱,詞句積累不夠,閱讀理解能力較弱。在這種情況下,大多數學生對語文學習提不起興趣,抱著混時間的心態隨便應付語文課程。要改變這種現狀,關鍵在于培養學生對語文的興趣,并讓學生明白,良好的語文能力對于他們以后的求職也是至關重要的。現在,很多中職學校都已普及了多媒體設備,通過多媒體設備連接網絡,可以獲取海量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可以接觸各種形式的學習內容,讓語文課堂變得更加有趣,內容更加豐富,教師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間來合理布置語文課堂,提高課堂的互動性和學習氛圍。所以,在中職語文課堂中,教師要學會合理地利用多媒體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效率,真正提高中職學生的語文素養,讓他們在將來的求職道路上更具優勢。
1直觀呈現化繁為簡,實現學生能力突破
在傳統的中職語文課堂中,一般是采取板書結合課文的形式來展開教學,授課形式比較單一,不容易激起學生的興趣,學生上課容易走神和分心。而且,中職院校的學生大多在學習上自我約束力不足,學習能力較弱,再加上課程內容比較枯燥,導致學生都在玩自己的,教學沒有效果。長此以往,學生的語文素養難以提升,甚至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厭倦,這無疑對學生的長遠發展是不利的。因此,為了解決中職語文教學的這種困境,教師需要及時變換教學方法。
選擇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為前提,每堂課前教師要備好教案,列出重要的教學內容,并充分利用教室的多媒體設備,以視頻、音樂、圖片為載體,讓學生從多方面感受語文的魅力。有了多媒體設備,可以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語文學習的內容,對文章的理解更加透徹,接受文化的熏陶,不但提升自己的內涵。例如,在講解《滕王閣序》這篇文言文時,該文通篇對偶。句法以四字句、六字句為多,在理解上有一定的難度。由于學生普遍對文言文感到比較生疏,自然不容易理解文章表達的內容,學起來也會感到枯燥無味。此時,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播放滕王閣序相關的資料片,讓學生對文章所描繪的風景有一定的了解,進而再去理解作者抒發的個人情懷。這時學生對文章內容已不陌生,再去講點其中涉及到的典故歷史,學生必然更容易理解,最終完成本篇文言文的學習。
2運用多媒體教學,擴大語文課堂的容量
中職學校主要是以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能為主,所以語文課時不是很多,再加上課本上內容有限,拓展不夠,很多文章都是節選,單純依靠課本,學生的知識面就太狹窄了。教師在講解一篇課文時,除了課文內容本身,還要交代作者的寫作時代背景、幫助學生糾正讀音等。如果單靠教師一個人講,要把所有的知識內容講清楚,讓學生弄明白,不僅在時間上不夠,對于教師本人來說壓力也很大。而現在有了多媒體設備,能有效拓展課本中的知識,給學生呈現更加全面的內容,在相同的時間內幫助學生學習更多的知識。
中職語文教材有一章節是專門介紹中國古代和現代的小說、戲劇,但都是截取其中特定的章節和部分場面,只能管中窺豹,學生不能了解其全貌。但由于中職學生除了要學習語文課程,還要學習專業課,鍛煉自身的專業技能,因此,讓他們花費大精力去讀原著也是不現實的。在這種情況之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影音設備,在課堂上播放由原著改編的電影,通過電影學生可以用較少的時間來了解原著的全貌,讓學生對所學的節選篇章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能顯著提升語文教學的有效性。如在學習老舍的《茶館》(節選)一課時,教師在課前把由《茶館》劇本改編成的電影錄像讓學生觀看,通過觀看電影中的每個人物角色,品味那個年代和背景下,每個人物命運的沉浮和內心的心理活動,這樣學生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原著的思想內涵。以電影資料片的形式展示課本中節選的小說和戲劇,既節約了學生閱讀原著的時間,還能讓學生對課文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學起來也更加容易理解。
3中職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正確、適度運用多媒體
我們鼓勵和倡導教師在中職語文課堂中要善于利用多媒體,但是,還是要注意分寸,合理利用。所謂合理應用,就是要在合適的教學場景使用多媒體,不是每一堂課都需用到多媒體,而是要根據實際的教學內容來決定的,不然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影響正常的教學進行。在實際的教學中,有些老師認為,多媒體作為一種實用的教學輔助設備,對于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活躍課堂氣氛很有幫助,隨之產生了濫用多媒體設備的行為。于是在授課中使用許多不必要的課件,學生的注意力反而放在多媒體上,對于教學內容沒有去認真理解和學習,導致本末倒置,沒有發揮多媒體本來的作用。因此,在中職語文課堂中使用多媒體,一定要視具體的教學內容而定,而且多媒體是輔助,教師要發揮在課堂中的主導作用,由教師引領課程的節奏,并和學生時常互動,以期實現理想的效果。
多媒體能把現代網絡技術引入中職語文課堂,讓語文教學有了更多呈現的形式,為課堂注入了活力。但是,我們仍要清醒的認識到,教師仍是教學的主體,課本內容才是教學的核心,只有合理利用多媒體,才能最大程度發揮其效用。
參考文獻:
[1]孟偉英.構建中職語文多媒體教學新模式[J].現代職業教育,20xx(2):144-144.
[2]格桑玉吉.淺論多媒體技術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xx(3).
[3]王瑾.多媒體技術在中專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林區教學,20xx(2):34-35.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5
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正越來越多地應用在課堂教學之中,把CAI課件作為現代教育技術引入課堂教學過程,必將對傳統的教育`思想、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課程體系產生巨大的影響。“以教師為中心、以課堂為中心、以書本為中心”的傳統教學模式將在集“聲音、圖象、文字”為一體的計算機教學模式的沖擊下產生動搖,電子備課系統和因特網的建立將改變教師傳統的備課方式。教學信息網絡化、教學方式遠程化、網絡教學將成為一種新穎的教學模式。
設計CAI課件,一是要突出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觀念;二是要把握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三是要激發學生個體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創新意識,另外,課堂CAI教學還要方便教師更好地教,學生更好地學,有助于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
突出現代教育思想、理論和觀念,就是要體現新型的教學模式,實現教學過程中的四個因素的轉變:即教師角色的轉變;學生地位的轉變;媒體作用的轉變;教學過程的轉變。教學要從原來的以教師為中心的“講解者”的角色轉變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及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學生要從原來單純聽講,接受灌輸的被動地位轉化為有機會主動參與、發現、探索的教學主體,媒體要由教師的講解工具轉化為學生的認知工具,教學過程要由傳統的講解、傳授知識的過程轉化為學生通過意義構建形成自己的認知結構從而獲得知識、掌握知識的過程。
把握知識傳授與能力培養的關系,就是要由重視傳統的邏輯分析、邏輯綜合、講解說明的教學過程轉變為重視學生自己通過參與教學活動,激發個體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創新意識,是所有CAI課件的共性。課堂教學CAI要在這方面應該有更大的突破。良好的CAI課件應是趣味性、科學性融為一體,使學生喜聞樂見,自然接受知識。在教學中使用各種各樣的CAI課件,使課堂教學更加直觀、形象、生動、有趣,從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有力地促進了課堂教學的靈活性和高效。
一、運用CAI課件,幫助學生掌握重點、突破難點
運用CAI課件教學,可利用圖象、動畫、色彩等手段來特別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幫助學生
掌握重點、突破難點。《月光曲》這篇課文,貝多芬即興創作《月光曲》的意境和表現他內心的思想感情的聯系是理解這篇課文的難點,如果制作這樣的CAI課件:清幽的月光灑進茅屋,貝多芬看著這對相依為命、相互體貼的窮兄妹倆,心里久久不能平靜,于是他按下琴鍵,訴說自己內心的情感。在大海水天相接處,月亮升起來了,海面上灑滿了銀色的月光,月亮越升越高穿過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風,卷起了巨浪,雪亮的浪花一個接一個超著岸邊涌來……CAI課件逼真的畫面再配以這種意境的音樂,很快使學生也進入這種情境。在耳聞目睹和心靈感應中學生終于悟到貝多芬此時內心的情感,正是他通過音樂所表現出的意境,從而使學生準確地把握了課文的中心。再如教學《詹天佑》這篇課文時,引導學生理解詹天佑根據不同地形設計的兩種鑿井法和“人字形”線路,是這篇課文必須突破的難點,學生就會認識到詹天佑“杰出的才能”,也是從實質上理解了本文中心句的涵義,如果從課文內容的實際出發,采用CAI課件教學,將會獲得最佳教學效果。以“人字形”線路為例,先在屏幕上出現整個地形圖像,伴隨著一陣汽笛長鳴,動態畫面出現:一陣火車下山時前拉后推,上山時后拉前推駛向遠方的情景。這時學生會被有趣的動畫所吸引,非常直觀地認識了“人字形”線路,并能體會到“人字形”線路的設計是多么巧妙。這樣的CAI課件。視聽結合,聲像并茂,新穎有趣,使學生在較長時間里興趣盎然地參與語文學習中去。
二、運用CAI課件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想象力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我思考問題時不只用語言進行思考,而是以活動的跳躍的形象進行思考。當這種思考完成之后,我要花費很大力氣把它們轉換成語言。”這表明在人們創造性地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離不開想象和驗證的機會。利用CAI課件創設情境,它是實現啟迪思維、激發情感、豐富想象的最佳方式。教學《觀潮》一課,恰當地運用CAI課件,將滾動的濤聲,萬馬奔騰似的巨浪,漫天卷地的余波等潮起潮落的畫面形象和自然音響表現地淋漓盡致,把文字作品變成了可視形象,使學生親眼目睹了“錢塘江”的雄偉壯觀,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悟,擴大了生活視野,豐富了想象力,提高了學生對文學作品的欣賞能力。
三、運用CAI課件增加課堂信息的密度,擴大教學的容量
教學藝術和教學效果是成正比的。CAI課件的運用也帶來了教學效率的提高。鮮明生動的聲像輸入,并由此傳遞的清晰明了形象具體的情感信息、語言信息使學生大腦皮層形成并保持了廣泛的興奮點,而大容量、高密度、多渠道反復強化的信息顯示,最大限度地提高了教學效率,一方面電光形聲的結合所創造的學習情境,促使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加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它能把教學內容在大和小、動和靜、遠和近、快和慢、局部和外表之間互相轉化,這就加大了教學密度,極大地節省了教學時間,尤其是教學信息傳遞的增殖率擴大,使教學規模擴大,多次反復重現和抽象為具體的特點,使教學內容鮮明生動,富于感染力,減輕了學生學習負擔,獲得優化的教學效果。如《金色的魚鉤》、《凡卡》等課文篇幅很長,每課往往需要2至3個課時,如果在CAI課件快速聲像顯示下,最多用1至2課時內輕松愉快地完成,并且給學生留下難忘的印象。再如期末復習時,運用CAI課件出示復習題,能加大復習的密度,又能節省復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
綜上所述,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們不難看出運用CAI課件的多種益處,只要我們語文教師能以新的思維和創造性的勞動,去精心搜集選擇適合教材內容,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電教手段,選擇適當的教學時機靈活運用多媒體手段,我們語文課堂教學一定能求得最佳教學的效果,學生也能發揮潛能,求得最佳學習的效果。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6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 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化教育技術的開發與應用已成為二十一世紀教學的重要課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能提高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引起學生的注意和興趣,促使學生在感情上和行為上都積極參與學習的全過程,從而優化課堂教學。近年來,隨著教育現代化的不斷推進,我校應用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下面談一談我們在語文課堂教學實踐中的一些探索。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我國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及強烈的求知欲是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教師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有趣因素和藝術魅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表現手段多樣化的特點,充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這種興趣維持在整個教學活動的始終。我們設計的CAI課件,總是力圖通過形象生動的畫面、效果逼真的聲響,給學生以多種的感官刺激,激起學生對所學課文的“興奮點”,達到“課伊始,趣亦生;課進行,趣漸濃;課結束,趣猶存”的境界。
例如《雷雨》一課,教師根據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設計制作了精美的,趣味盎然的多媒體課件。教學中,首先讓學生回憶自己觀察到的雷雨的景象,接著讓學生欣賞多媒體課件中的雷雨的景象:烏云壓下來,狂風吹得樹枝不斷搖晃,雨嘩華地下起來,一道美麗的彩虹出現在天空……活動的畫面中夾雜著風聲、樹聲、雷聲、雨聲、蟬兒、青蛙的叫聲;在聲、光、色、像創設的情境中,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對雷雨這一自然現象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學生學習課文的有利的心理因素被激活了,求知欲在這種情況下自然而然地轉向于課文內容的學習。
又如:我校校本課程中的一節語文活動課《讀書的滋味》結束時,讓學生伴著悠揚的音樂,觀看一組極富動感的多媒體畫面:高速行駛的`汽車、飛快敲打鍵盤的雙手、匆忙穿梭的人群,飛向宇宙的航天飛機……這一組畫面給學生無盡的遐想和深思,讓他們感受高科技時代都市更具有特殊的意義。雖然課結束了,但相信學生讀書的興趣會更濃。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發展個性
“21世紀的課堂,應該是學生真正成為主體的課堂。”21世紀的語文教學重要任務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要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必須在課堂教學中藝術地引導學生敢于參與,樂于參與,善于參與,真正做到自主學習,自主發展。教師可充分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改變現有課堂教學以知識傳授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激發學生大致界參與獲取知識過程與途徑的意識,發展學生個性。
如《雷雨》一課的教學中,教師通過計算機中的圖像、聲音、動畫,從表現形式上喚起學生對語言的主動感悟,體會詞語運用的精妙。“漸漸地,漸漸地,雷聲小了,雨聲也小了。”一句中“漸漸地”一詞,學生理解上有難度,教師讓學生先聽兩組聲音:一組雷聲由大慢慢變小,一組雷聲突然變小。學生馬上指出第二組聲音不對,可見學生主動領悟到雨的變化是從大到小,慢慢變化的。接著,教師出出示幾組圖像:花兒慢慢地開放,太陽從海上慢慢升起……學生馬上舉手用“漸漸”說話,不僅說了老師展示的畫面,而且聯系生活實際說了很多漸漸變化的事物。在多媒體課件的幫助下,學生主動感悟詞語,積累詞語,表達思想,思維能力,創造能力同時得到發展。
又如,我校校本課程《讀書的滋味》一課,我們的目的是引導學生品味語言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交流讀書的感受,從而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培養學生良好的讀書品質。現代化技術在活動中得到充分運用,創設了個性化學習的環境,營造了信息化教育環境,學生的個性得到一定發展。首先,多媒體創設情境,調節氣氛。課前,閃爍的人物面部表情和動感的節奏,為調動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做了充分準備。緊接著,學習小組在網上開展感受品讀活動。我校有育才小學校園網,老師和學生均可以上交流。這次活動主要是進入育才校園網五(3)主頁,在主頁內有大量文章或片段,以及相關的資料,音像,課上課下學生都可以上網瀏覽,大大擴充了學生閱讀量。小組活動時,學生自主交流互動,其樂無窮。學生時而在制作精美的網頁上伴著悠揚的音樂,瀏覽一篇篇美文佳段,時而和學習小組的伙伴交流讀書的感受,時而點擊網上豐富的資料庫,查閱有關背景資料……全班交流時,同學們紛紛點擊音像資料,或者伴著漓江秀麗的風光,朗誦“漓江的水真清啊……”,陶醉在祖國山河的壯麗之中;或者和孫道臨爺爺配合,吟誦“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沉浸古人豪邁的激情中……。美妙的音樂,精致的網頁,朗朗的書聲,鍵盤的敲擊聲,奏起了一曲和諧的樂章。課堂是如此充滿活力與個性,學生不僅感受到讀書有滋有味,更感受到現代技術的魅力。我們制作的網頁可以長久運用,而且有實效,經常補充和更換網頁內容。《讀書的滋味》這樣的課形成一個系列,長期堅持下去,我們培養的學生可以說真正是與時代接軌,是面向未來的了。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突破教學重難點
“活動的對象比靜止的對象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使學生感知。”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障礙主要是由于缺乏必要情境創設或形象思維的幫助造成的,而現代教育技術輔助教學,可以變抽象的,學生不常見的位直觀生動的具體形象,加上教師恰到好處的點撥講解,使學生易于理解和把握,從而突破學習的重難點。
如《蝙蝠和雷達》一文,對于三年級的學生來講,了解蝙蝠和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及其二者相互的關系,是有相當難度的,為幫助學生理解這一難點,教師設計以下動態的畫面:夜空中,一只蝙蝠邊飛嘴里邊發出聲音,用“﹚﹚﹚﹚﹚”代表聲音,“﹚﹚﹚﹚﹚”碰上一棵大樹,“﹙﹙﹙﹙﹙”反射回到蝙蝠的耳朵,蝙蝠巧妙地避開大樹,安全飛去。在此基礎上,變出第二幅畫面,蝙蝠變為飛機上的雷達,蝙蝠嘴變成天線,耳朵變成熒光屏,大樹變成一座高山,飛機依靠雷達安全飛行的畫面地展現在同學們眼前。這些生動的畫面不僅幫助學生了解了蝙蝠和雷達飛行探路的復雜過程,而且體會到雷達正是人們從蝙蝠身上得到啟示發明的。這一多媒體課件的設計使教學難點得到了有效的突破。
依據課程標準的精神,今后作文教學的重難點是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
我們的校園網絡適應了作文教學發展需要。學生可以在網上閱讀自己喜歡的信息,使小小教室與大千世界緊密相連,學生雖然不出門,也能知道天下事,大大拓展了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表達的愿望。
如我校校本課程中有一篇描寫校園一景的習作,教師充分運用現代教學技術,將學生課前在校園拍攝的相片,觀察的筆錄及課外閱讀的關于校園的精彩文章片段進行整理、歸類,制作成教學課件,成立班級網頁。將校園主要景點的圖片資料、文字資料及錄像資料以菜單形式呈現在電腦的同一界面上,供學生進行習作前的搜索、查閱,教學環境的優化,培養了學生搜集、獲取、選取信息的能力,高效實現信息資源的共享。在感受信息時代的同時,學生饒有興致地進行著習作的實踐。“情動而辭發”,自然能寫出好的文章。作文評講時,教師利用網絡大屏幕上直接修改,增強了直觀性和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四、運用現代教學技術,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
情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激發學生內心的情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文章不是無情物。”尤其語文教學更應當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達到情感共鳴,增強學生情感體驗。現代技術的使用為學生和作品中的人物情感交流架起了一座橋梁。
如《豐碑》一課意境深遠,人物形象鮮明生動。講述了一位將軍在云中山行軍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位因未穿御寒衣服被凍死的戰士,而這位戰士竟是負責發放給養被服的軍需處長的感人故事。文短情深,催人淚下。但是,現在的小學生對過去的年代,特定的環境了解甚少,為了激發學生對這為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教師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了如下激情教學。
1. 渲染氣氛,調動情感
為了幫助學生走進課文特定的場景,開課時,設計了一個“大雪紛飛、狂風呼嘯的大雪山上,一支隊伍艱難地行進著”的畫面,教師配上一段動情的導語:同學們,讓我們把紛飛的思緒拉回到那艱苦的戰爭歲月,你們看,在狂風呼嘯,大雪紛飛的云中山上,一支裝很差的隊伍,正艱難地行進著,等待著他們的是……“教師繪聲繪色的描述,生動的畫面,立即把學生帶入了一個特定的環境中,學生的情感被調動起來,似乎和這支紅軍隊伍一起到了大雪山上。
2.配畫配樂朗讀,體會情感
果戈里曾經說:“像樣朗讀一篇作文,需要同作者分享他那充滿心靈的崇高感受,需要用心靈去感受它的每一個詞。”聲情并茂的朗讀能引起學生感情上的共鳴。《豐碑》一課第7自然段對軍需處長的描寫是重點,指導學生朗讀時,多媒體課件由小到大逐步演示出軍需處長倚靠樹干的形象,軍需處長的形象在學生心中,逐漸清晰,逐漸高大起來,配上深沉的音樂,學生們深情地朗誦起來,飽含著對舍己為人、勇于獻身的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
3. 巧妙聯想,升華情感
課文學到最后,教師請一個同學朗讀第7自然段和最后三個自然段,同學們邊聽邊看一組畫面:一個凍僵的老戰士倚靠在光禿禿的樹干上;慢慢地,樹干變成大雪覆蓋的云中山,軍需處長變成了一座晶瑩、透明的豐碑矗立在云中山上;不一會兒又變成了雄偉的人民英雄紀念碑。同時,伴隨著激動人心的音樂。這畫面,這聲音,強有力地震撼著學生的心靈。這時,學生對軍需處長的崇敬之情上升到了對紅軍隊伍,對無數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學生的認識,學生的感情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升華。
實踐證明,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小學語文教學,確實優化了語文課堂教學,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熱情,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課堂上充分體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作用。學生通人機對話,積極動腦,動口,動手,卓有成效地進行讀寫訓練。通過網上教學,實現資源共享。如何使現代教育更好地輔助語文教學,今后我們將作進一探討。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7
運用電教手段優化語文課堂教學
路景夢
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對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傳授知識,進行語文基本功的訓練,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發展智力等方面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近幾年的電化教學實踐中,我充分發揮電教優勢,在教學中創設特定的教學情景,幫助學生逐步從具體到抽象的演化,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一、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創意設境,激情引趣學習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中一種自覺、能動的心理狀態,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探索知識的內在動力。怎樣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呢?實踐表明:能牽動情感的事往往能引起興趣。而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在課堂教學中,恰當地使用電教手段是創設情境的最佳途徑。激發思維,釋疑解難每篇課文都有突出中心和可以用來體現訓練重點的詞、句、段,也有意思比較深或內容離學生實際比較遠的詞、句、段。在課堂上,當教師向學生提出問題,學生“啟而不發”時,當教材中的重點難點或關鍵處需要學生理解掌握,而學生難以掌握時,教師可使用電教手段。因為電教煤體具有對事物與現象過程的時間因素和空間因素進行擴大與縮小的表現力。它突破了時空的限制,再現了教學內容的全貌,從而激發興趣,啟發思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教學《趙州橋》一課,本課的難點是理解為什么趙州橋的設計是建橋史上的創舉。要想解決這個難點,必須使學生懂得趙州橋結構的獨特作用。由于建筑學方面的知識對于學生比較陌生而且有一定的難度,我準備了一幅趙州橋的剖面投影片向學生講解:這個拱形的大橋洞不是普通的半圓形,而是由二十八道拱圈拼成的弓形,每一道拱圈都能獨立支撐上面的重量,一道壞了,其它道不受影響,所以,趙州橋雖然沒有一座橋墩,橋身卻仍然很堅固。這樣將抽象的語言文字轉化為形象的內心圖象,而且不需冗長的解說,學生就輕松地理解了趙州橋結構的獨特。然后讓學生小組討論這種設計的作用是什么,再出示趙州橋的投影片,請學生到前面指圖講解,這樣可以加深印像,使理解更加深刻。此時,再讓學生解釋“創舉”是什么意思,為什么說趙州橋的設計是建橋史上的創舉,難點自然而解。
二、運用電教手段,誘發學生的情感。
激起情感共鳴,陶冶思想情操語文教材中,許多文學作品是中外名家的名篇,如何讓學生在閱讀這些作品時,通過不同的藝術形象的感染,受到美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呢?這就要運用電教手段,激發學生的情感,并與作者的情感產生共鳴。因為從審美心理來說,情感是最活躍的因素,它既廣泛地滲透在其它心理因素之中,又是感知與想象、理解的中介,即審美的感知由于情感的`推動而進入想像,趨向理解。簡單地說,感情對人的認識和行動起著刺激作用,而電教媒體對于提供具體的形象和激發學生的情感有著顯著作用。
三、運用電教手段,幫助學生提高識字效率。
加強信息傳遞,強化有意識記識字教學是低年級語文教學的重點項目之一,在識字教學中采用電教手段,可以加強信息的傳送,強化兒童的有意識記,加強字、詞教學的直觀性,提高識字效率。如:“日”、“月”、“山”、“川”原本是象形漢字,運用投影圖片就可以再現“日”、“月”、“山”、“川”的具體形像。然后,教師再由具體的形像入手,引導學生識記“日”、“月”、“山”、川”。再如“包裹”的“裹”是形聲字,它用“衣”表形,“果”表聲。這個字筆劃多,學生容易寫錯。但是,運用電教化手段教學,則很容易解決這一致學難點。教學時,首先映出“衣”字,然后把“”和“”上下拉開,最后再將“果”字拉到“”和“’中間,構成“包裹”的“裹”字,既形象又生動,顯示了投影造型藝術在識字教學中的優越性。
四、運用電教手段,滲透思想教育。
語文教學大綱強調在閱讀教學中,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提高思想認識,陶冶道德情操,培養愛美的情操。電教能把抽象的文字轉化為生動形象的畫面,有聲、有形、有色、有動、有靜,有利于學生充分利用各種器官,去感覺,去體會。如教《桂林山水》這篇文質兼美的散文時,利用桂林山水的錄像,再配以一段悠揚的鋼琴曲,讓學生欣賞美麗畫面的同時,切身感受到祖國河山的壯美,受到愛國主義教育,培養了愛美的情趣。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通過電教手段,使學生更容易地理解和學習祖國的語言文字,培養了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能力,同時,也能給學生創造一種愉悅的課堂氣氛,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在輕松愉悅的情景中,學好知識技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8
隨著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軌和信息化時代的到來,計算機教學以其特有的科學性和形象性,顯示出獨有的內在魅力,促進了教學行式的多樣、教學過程的優化 和教學質量的提高。運用現代 教學技術能激發學生內心的 情感。情感是學生學習中不可忽視的`心理因素,激發學生內心的感情是提高學習效率的重要途徑。尤其語文教學更應當引導學生披文入情,悉心品味,與作品中的人物同喜同悲,以達到感情共鳴,增強學生情感體驗。優化語文課堂效果。下面小議幾點收獲:
一、 運用CAI增加動感,激發學習興趣。
例如教學《只有一個地球》時,學生對地球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葉扁舟及人類給地球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的種種行為難以理解。利用CAI的優勢,運用計算機多形態呈現信息,將教學中的不同信息形態分解組合,順序呈現,直接刺激于學生的視覺與聽覺,給學生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有效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 運用CAI,突破教學難點
《蝙蝠和雷達》是一篇科學含量較高的課文,其難點是蝙蝠在飛行過程中是怎樣用嘴和耳朵配合起來探路的。為此,自制一組動畫幻燈片,課堂中,在學生默讀課文后,指名一位學生說一說,教師邊根據所述內容逐一顯示動畫,電腦屏幕便會逐一有序地顯示:蝙蝠、嘴、發出、超聲波
同時配上各種聲樂效果,如此聲像同步,動靜兼具的動畫,學生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一說就通,教學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 運用CAI,及時反饋,全面提高效率。
過去,老師在閱讀教學完成后,利用課堂練習檢查教學效果時,常常浪費了課堂上許多寶貴時間,有了電腦,教師可事先把題目及答案存盤,做練習時,先顯示題目,學生做完后,電腦直接檢查正確與否。對了,電腦報以一陣熱烈的掌聲;錯了,電腦便顯示答案并閃爍一次,伴以爆炸聲。這樣,不僅節省了時間,還爭取做到課堂上能解決的問題,盡量解決,不讓一個學生把疑問帶回家過夜,大大地簡化了教師在課堂上機械的、重復性的操作,使得教師能集中精力于教學本身,從而全面提高教學效率。
實踐證明,把現代教育技術引入小學語文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使整個學習過程充滿樂趣。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9
隨著課程改革和素質教育的實施,我們越來越深切地感受到教學評價改革的重要。課程標準明確指出:語文教學的評估要符合語文學科的特點,遵循語文學科自身的規律。因此,在教學中適時、正確地運用評價手段,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營建輕松和諧的學習氣氛,全面提高課堂教學效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那么如何優化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評價呢?我認為應注重以下幾個方面:
一、轉變評價觀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
我們迎接的是一種新的評價方式,靠傳統的理念是行不通的。傳統的評價觀只有教師評價學生,把學生視為被動地接受知識的對象,盛放知識的容器,惟考分是人才的評價觀點,從而忽視學生的個性發展,也忽視了學生素質和能力的提高。傳統課堂教學大多采用師生問答、教師評價的形式,老師成了評價的權威,是學生學習表現唯一評定者。由于教師是課堂評價的主宰,課堂上缺乏了學生的積極參與,也就缺乏了生氣和樂趣,缺乏對智慧的挑戰和好奇心的刺激。現代素質教育觀,要求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生動活潑地學習,在愉悅的身心交往中發展學習技能,發展人格。所以如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打破師生授受的傳統講授程式,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多方向交流,在共同活動中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成了課堂評價改革的關鍵。為此,我認為優化課堂教學評價的首要任務是轉變評價觀念,引導學生參與評價。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是把評價的權利交還給學生,是把學生看作學習活動中不可替代的主體,關注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注重學生的潛力發展,真正體現學生是學習主體。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發現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上這種需要特別強烈。我引導學生參與評價,正是給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為學生有所發展、有所創造創設條件。
⒈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如果把學生的熱情激發起來,那學校所規定的功課,會被當作一種禮物來接受。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興趣能有效地誘發學習動機,強化學習動力。在教學中,我經常采用實物演示、小品表演、課堂游戲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以這些直觀形象的手段,創設情境,激發起學生評價的興趣,調動起他們參與評價的積極性。在學生初步嘗試評價的時候,我采用激勵性語言鼓勵學生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對發言流利、聲音響亮的`同學給予表揚,由此建立起他們評價的信心。在學生基本掌握了評價的方法后,我采用小組競賽、對組合作、大組交流等多種活動形式擴大學生主動學習的空間,釋放學生的精神活力,激活他們的思維,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學習交往中主動發言,積極交流。
⒉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評價的機會
要讓學生參與評價,教師在課堂上就必須保證他們評價的時間。我們的學生是一個個具有個性的活生生的人,作為教師,我們應該注重學生發展的潛在性、主動性和差異性,在課堂上保證學生有自主表現和發展的空間,為每個學生提供積極參與課堂學習的機會。如在教學生字時,我在指導完書寫后讓學生試寫一個,然后我抓住這一機會讓學生來評一評他寫得怎么樣,在評議中不僅讓學生正確掌握了字形還促使學生寫出了一手好字。又如朗讀課文時,我采用讀評讀的教學方法,先讓學生讀,再讓學生評一評他或他們讀得怎么樣,最后再讓學生讀,這樣不但提高了學生的朗讀能力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在閱讀教學中像這樣的契機很多,我們要善于抓住,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評價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生在評價中得到發展。
⒊重視學生的自評與互評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實施評價,應注意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與學生間互相評價相結合。自評就是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學生想象豐富,有很大創意性,教師應該要求學生對他們的行為或作業做出自我評價。如在教學中,當學生讀完一個句子或一個語段后,我就讓學生獨立思考、判斷,想一想自己在朗讀過程中的成功之處和不足之處,鼓勵他們主動客觀地評價自己的朗讀,有針對性地作出自我改進,進一步完善自己,養成自我檢查、自我調控的意識。正如有位哲學家說的那樣:人生的真諦確實在于認識自己,而且是正確地認識自己。讓學生對自己的朗讀進行評價,這既是知識的再現,同時又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反思,為學生提供一個足夠的自讀自悟的機會。
學生個體存在差異,為了讓每一個個體清楚地認識到自己在群體中的優劣狀況,有利于激發評價對象的競爭意識,在教學中應鼓勵學生相互評價,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增進學生間的多向交流,以利于取長補短,讓學生進一步在與同伴學習的比較中認識自我。我在教學中經常開展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及全班范圍內對學生進行評價。如朗讀、背誦等,在自評的基礎上讓學生進行互相評價。你認為他做得怎樣?好在哪里?還有哪些要改的,怎么改?如果是你,應該怎么做?這樣,既讓更多的學生有了發表自己的見解的機會,發揮學生的互補作用,做到培優幫差,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使學生在團結、協作的學習氛圍中得到發展。
學生在評價自己和評價他人的過程中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學生學習的主體性和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在評價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充分體現。
二、實現平等對話,以激勵性評價為主
⒈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實現平等對話
新課程要求建立一種對話·互動的新型師生關系,在這種對話的氛圍中,教師和學生都可以不受框框的束縛,充分表達各自的意見,促使雙方都進行積極思考。以對話為主要狀態的閱讀教學,教師要以平等中的首席參與對話。為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營造一個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評價氛圍。也只有在這樣的氛圍中才能實現平等對話。教學民主是建立在愛的基礎上的,愛是教師改造工作的源泉,也是學生成長發展的源泉。羅素說過: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教師要以關懷、關愛、理解、賞識的心態評價學生,啟發學生的心智,促使他們健康成長。
⒉堅持正面引導原則,以鼓勵性評價為主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對學生的日常表現,應以鼓勵、表揚等積極的評價為主,采用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曾經有這么一句名言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來得好,它說明鼓勵的作用是巨大的。清代教育家顏昊先生說:教子十過,不如獎子一長。花費很多時間和精力去茍求學生,不如用一點心力去發現其優點,并以此鼓勵他,讓學生體驗成功的滋味。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決不吝嗇贊許與鼓勵,要以鼓勵性評價為主,學生答得好,及時稱贊,說得很有道理、對了,你很會看文章、見解獨到等;學生發言不對,說不到要害,說不清楚教師及時補充,不使學生感到難堪,讓學生保持愉快輕松的心情,讓學生品嘗到成功的喜悅。課堂上我常進行的鼓勵性評價,如相信自己,你們一定能讀好。老師再給你一次機會,你再試試。你真棒。再努力一下你就成功了。你說得太好了,我怎么沒想到呢?多好的問題,會讀,會思考,你真行!我看到了大家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鼓勵點燃了學生智慧的火花,使他們感到一種滿足,一種驅動。如在朗讀課文中,學生經常有添字、減字的現象。當他們出現了這種現象,我說:不要緊,第一次讀錯了是正常的。第二遍還錯,我說:這遍沒讀好,還有第三遍、第四遍。其中還不斷鼓勵別緊張,慢點兒。大家都在耐心地聽呢!一直到學生讀對時,我說:了不起,你成功了!教師這樣帶有鼓勵性、欣賞性的評價易激活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
但是教師在對學生給予鼓勵時還要注意因人而異,體現個性化。一個班學生的智力、品德、個性等方面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因此我在教學中給他們的評價也是不同的。我贊譽鞭策優秀生;肯定、鼓勵中等生;寬容激勵后進生。
三、豐富評價語言,要融入真情
⒈教師的評價語言要豐富。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老師有著多樣、靈活、生動、豐富的評價語,就能學生如坐春風,課堂內總是生機勃勃。就拿讀完課文后來講,如果老師這樣來評價學生:讀得真不錯!大家聽了都在佩服你念得好!這個句子你讀得多好呀!請你再讀一遍,大家仔細聽聽!老師都被你讀得感動了。你念得比老師還要棒!到目前為止,你是念得最出色的一個!老師覺得,你長大肯定能當一個播音員!如此生動、親切、明朗的語言,學生聽后怎么會不被深深感染?怎么會不大受激勵呢?學生們躍躍欲試,一個個教學的高潮就這樣形成了。在教學中,教師的評價如果能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那么語言的回旋余地就可超出簡單的評語范疇,趨向更生動、更豐富的境地。而生動豐富的評價語言能最大程度地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活躍課堂的氣氛。
⒉適當運用體態語言
除了有聲語言之外,教師還需要適當地運用體態語言。一個充滿希望的眼神,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鼓勵的微笑,拍一拍學生的肩膀,甚至充滿善意的沉默,都不僅僅傳達了一份關愛,還表達了一種尊重、信任和激勵,這種潤物細無聲的評價方式更具親和力,更能產生心與心的互動,其作用遠遠大于隨意的口頭表揚。當學生發表見解時,教師多微笑,多點頭,極其專心地聽,諸如此類的態勢語可以明確地傳達這樣的信息;我喜歡你!請繼續說下去!行之有效的體態語言能體現出教師在評價時感情的投入,與學生極易產生心理上的共振。
⒊評價要動情
現在不少評價浮光掠影,輕描淡寫,有的鼓掌成了打拍子,有的表揚成了背口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動,惟獨從心里發出來的,才能打動心的深處。由此可見,無論什么樣的評價必須動情。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當學生寫出工整又美觀的一頁作業,我除了給他一個優,再寫上一句教師真喜歡看你的字呀!當一個平日膽怯的孩子能上臺發言,我除了給他一個燦爛的笑臉還摸摸他的頭,說:老師為你高興!在平時的教學中,對于學生的精彩之處,通過老師的語言、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傳達教師對學生的愛。一日在課堂上,學生聽完《海水為什么是咸的》這個故事后,一個學生站起來說我不相信海里的鹽是手磨磨出來的。我聽后非常欣賞這位學生能這樣質疑,我走到他身邊說這位同學在動腦筋思考,他肯定會去弄清海水為什么是咸的,讓老師與這位愛思考的孩子握握手吧!這孩子手與老師的手緊握在一起,他內心的激動可想而知,這激動來源于教師充滿情感的評價。
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佛爾姆強調:評價不在于證明,而在于改進。在語文教學的每個環節,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魅力,欣賞學生自主與互評的精彩,滲透教師的關愛、包容和鼓勵,這樣就能為課堂注入一股新鮮的血液,使課堂成為學生流連忘返的殿堂,獲得更大價值的生命超越和個性的發展。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10
遠程教育資源以音、光、形、色、動畫的形式,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時至近日,遠程教育資源已成為我們提高語文教學質量的有力工具。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于語文課堂,有如語文課堂引進了一溪活水,學生學得主動、學得快樂、學得輕松,教師教起來得心應手。遠程教育資源使語文課堂煥發出了無限的生機。
1、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調動學習興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如何使學生成為樂之者,已成為教師教學的一大課題。只有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悅的氣氛中學習,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一教師在教學《變色龍》這一課時,由于學生經驗有限,對變色龍缺乏感性的認識,讓我頗為煩惱,遠程教育中的課件則為我解了燃眉之急,課件中不僅有關于變色龍的介紹,還有一組變色龍變色的片段。片段中將變色龍在樹葉上.土壤上.樹干上變色的過程展現的淋漓盡致,學生學習不禁興趣盎然。
再如,教學《霧凇》時,上課開始,我就運用遠程教育自愿,播放了大量霧凇的圖片,學生被霧凇美景深深地吸引。教師適時提問你們想知道這美麗的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嗎?學生們頓時饒有興致的讀起了課文。
2、運用遠程教育資源,解決重點難點
將課文的難點突破、重點突出,這是每一位教師不斷探索、不斷實踐的問題,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但運用傳統的教學手段,對一些內容遠離學生生活的這類課文,要想讓同學們理解課文內容,感悟一些文字本身以外的東西,卻十分困難。
如一教師教學《飛奪盧定橋》一課,讓同學們理解飛和奪,憑嘴講解想要讓同學們完全理解是很困難的。遠程教育資源上的媒體展示就有相關的視頻,結合課文,組織同學們認真觀看。那種在黑夜里行軍,與敵人搶時間,爭分奪秒,只能過飛;狡猾的敵人抽掉了橋上的木板,只剩下十三根鐵索,還要頂著敵人的槍林彈雨,這就可謂奪。同學們看后,十分激動,場面之驚險,讓人難以忘懷,對英雄的崇敬和對敵人的憤恨之情油然而生。讓同學們交流體會也都能入木三分,教師只需適當點撥,同學們就能深刻理解課文內容,同時相關的語文素養得到了發展。這樣就使我們的教學過程得以真正優化。
3、運用遠程教育資源,使教法靈活多樣
遠程教育可以提供虛擬的教學環境,具備豐富的信息資源,具有便捷的討論空間,所以,在傳統的教學方法基礎上,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靈活而多樣。除了傳統的講授法、發現法、研討法、創造法、演練法、表演法、論辯法、智力競賽法、實驗法、小組合作學習法、個別觀摩法等教學方法,遠程教育條件下還可使用虛擬課堂講授法、虛擬實驗操練法、遠程視聽問答法、課后瀏覽法、網絡演示法、課堂網集中講授法等新的教學方法。
現代遠程教育條件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方法具有很大的靈活性。在遠程教育條件下,教師可以真正地做到因材施教,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個性特征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4、運用遠程教育資源,內容化難為易
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一改以往主要靠口頭語言和文字符號傳授知識的傳統模式,打破了封閉式的死水一潭的教學狀態,以其鮮明的直觀形象,加深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以其多變的手段,促進學生積極的`思維,從而使教學得以化繁為簡,變難為易,有效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中國石拱橋》一文時,由于學生對石拱橋知識了解甚少,無法理解中國石拱橋的的造型特征,結構特征和制作特征。于是利用遠程教育直觀課件,形象地向學生展示趙州橋、盧溝橋以及其他一些古代、現代的典型拱橋的畫面。學生興趣盎然的邊聽著教師講解,邊欣賞各式各樣的拱橋,研究它們的形式、結構、裝飾等。由于強化了對實物的感受,又經過分析、比較,學生們終于理解了中國石拱橋的優美,堅固,精巧的特征。
應用遠程教育資源進行語文教學,不僅為教師提供直觀、形象、效率更高的教學手段,而且給學生展現生動活潑的畫面,給學生創設愉悅有趣的情境,給學生提供豐富多采的資源,讓他們在語文課堂里輕松地、自由地、快樂地學習,從而可以大大地提高學習效率。讓我們更充分、合理利用遠程教育資源,不斷提高語文教學質量吧!
【語文課堂的優化教學】相關文章:
語文課堂的教學實錄03-13
談“策略教學”的優化策略06-12
《優化》教學反思(精選8篇)12-15
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1-27
語文課堂教學心得11-23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總結05-22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反思04-14
語文課堂教學感悟《論文》04-26
優化課堂教學培養學科情感04-26
網絡加速及優化·什么是網絡優化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