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構思藝術哲學論文
1.技術與藝術的統一
(1)技術與藝術的概念在工業設計中,我們一般都把技術與藝術看作兩個相對的概念。技術指產品功能實現的基本原理、內外結構、所使用的材料及生產的工藝等將產品物化為現實實體的各方面因素;而藝術則可以指產品所呈現的形式美及通過產品表現出的人類審美傾向、價值判斷等社會意識形態等方面的因素。籠統地說,在一般人的理解中,技術偏重于產品的物質實體層面,藝術偏重于產品的精神層面。
(2)技術與藝術的分離在17世紀以前,藝術與技術是渾然一體的,隨著科學的發展帶動了技術提升和專業分工的細化,純藝術開始與手工技術分離,但對于手工制作的產品而言,技術和藝術仍然是結合在一起的。只有在工業革命之后,機械化生產才將凝結在產品中的技術要素和藝術要素較為清晰地分離開來。隨之而來對這兩方面的研究也更加深入,但兩者的分隔也造成了學科的不完整及產品特性的分裂,于是對于將兩者重新統一的呼聲也隨之出現。
(3)設計的獨立及技術與藝術的融合工業革命使設計從手工藝、藝術中分離出來成為獨立的職業。在這個漸進的過程中,隨著技術與藝術之間的裂痕不斷增大,設計師也在不斷探索將兩者重新結合的方式,提出了“技術與藝術的新統一”的口號。但是,這種新的統一不是原始社會和手工藝時代的統一,而是基于新的生產技術條件下的統一;不是由工匠兼有設計者、制造者的身份形成的統一,而是由設計師、藝術家、制造者多方協作形成的統一。隨著我們對工業設計認識的深入,產品的經濟、社會、文化、環境等眾多屬性被分離出來加以研究,工業設計的發展方向也隨之產生了多種可能,使得原先的技術與藝術的初始概念發生了變化,其包含的內容也有所擴大和轉化。現在,由泛化了的技術和藝術概念所包裹的狹義技術、經濟、社會、文化等諸多要素的發展,不是單一的,而是緊密聯系的,任一要素的發展都需要其他要素作為支持和條件。這些要素互相糾纏在一起,使得當代設計潮流的風格多種多樣,也使工業設計發展的趨勢顯得撲朔迷離。但從總的觀點來看,仍然是以技術和藝術兩大學科門類為分野,兩者在分分合合之后,技術和藝術相互滲透,技術的發展使得藝術化的表現方式和產品形態越發自由,藝術的發展也逐漸吸取技術思想作為養料而生發出新的風格和審美觀點,兩者不斷靠近,最終將越來越明顯地匯合在一起。
2.功能與形式的統一
(1)功能與形式的概念在現代漢語詞典中,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發揮的有利的作用、效能。形式是事物的形狀、結構等。工業設計中所指的功能,最初是所設計的產品的實用功能,而形式則與一般定義并無太大區別。但是隨著產品競爭激烈程度的提高,人們對產品的要求也越來越多,劃入產品功能范圍的因素也隨之增加,功能的涵義也因此而產生了變化,而形式的涵義則基本沒有變化。比如張福昌將功能細分為如下五個:物理的(機械的)、生理的、心理的、社會性的、美的功能。徐恒醇則根據人的需要將產品功能劃分為實用的、認知的和審美的,這種劃分反映出產品的功能與人的不同需要之間的關聯。我認為這兩種功能細分都可看作是按人的需求層次來劃分的。按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人的需求分為意動需求、認知需求和審美需求三大類,而又將意動需求細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歸屬與愛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五層。意動需求中的五個層次中,生理需求對應著產品最基本的實用功能,安全需求對應著產品質量和人機安全,歸屬與愛的需求對應產品的時尚化,尊重需求對應產品的人性化,自我實現則對應產品的個性化,同時,認知需求和審美需求同時也對應著產品的認知功能和審美功能。
(2)功能與形式的統一基于上面的分析,產品功能是為滿足人的需要而存在的,功能是產品存在的.目的,而產品的具體形式則是實現此目的的手段。功能與形式的統一即是目的與手段的統一。同時,在哲學五大范疇中,內容與形式這對范疇也可用來描述功能與形式的統一關系,在泛化理解后的功能涵義中,基本囊括了產品的所有內容,這樣的關系自然也是內容與形式的關系。
3.微觀與宏觀的統一
(1)通過在微觀與宏觀統一下理解產品、人和環境,形成工業設計研究的大系統,這一系統通過人使用產品的行為連接成一體。微觀和宏觀的統一,在這一系統的不同層面上,體現為不同意義的部分與整體的統一。對此統一關系最初步的理解是,產品本身整體與局部的統一。任何產品有著實用功能、結構、形態、材料、生產工藝等不同因素,這些因素都必須依托產品而存在,與產品整體是有機地統一在一起,完整地起作用的。在更進一步的層面上,則可以將此統一關系理解為單個產品自身的微觀性與所有同類產品在人類社會中的宏觀性的統一。單獨一臺計算機,并不能對人類社會產生大的影響,但由一臺臺單獨計算機所組成的“計算機”這一產品類別,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互聯網,卻是使人類社會進入信息時代最主要的力量。在“人———產品———環境”大系統中,此統一關系又可以理解為單一元素的微觀性和整個系統宏觀性的統一。系統由人、產品、環境這三大要素組成。而人的要素又可以分為不同種類,如按與產品的關系可分為購買者、使用者、觀賞者、維修者等類別,按年齡可分為嬰兒、青少年、中年、老年等,按收入可分為低收入階層、中等收入階層、高收入階層等。產品要素按產品類別可分為生產設備、交通工具、通訊產品、家電、辦公用品、手工具、醫療器械等類別,又可分為功能、結構、形態等不同屬性。環境要素可分為產品所在的局部環境、自然環境、社會環境。這三個要素中的子元素都是整個系統的組成分子,要認清其中任一元素的意義與作用,都要在對其進行單獨考量之后,結合系統整體來綜合把握。反之亦然。從人類知識的學科分類角度,此統一關系還可理解為工業設計學科的微觀性與藝術、技術、科學乃至人類所有知識范圍的宏觀性的統一。
(2)對工業設計認識的變化從工業設計發展的歷史看來,我們對工業設計的認識一直在不斷變化。開始關注的重點是產品本身,研究如何使產品更容易生產,更好地達到實用目的,或擁有更加美觀的造型。包豪斯提出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產品,由此,設計師開始逐漸將眼光從產品本身挪開,移向使用者。特別是“二戰”前后人機工程學的發展,人與產品的關系倍受重視,設計師也可以展開對人的深入研究,從生理到心理,又逐漸擴展到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對人的影響上。20世紀后期,環境問題凸顯,設計師的關注重點又開始由人轉向環境,開始提倡人和自然的和諧;同時,出于對現代主義的悖反,后現代主義又大行其道,講求設計的文脈和語境,提倡社會傳統的繼承和地域文化的發揚。經過這一系列關注重點的轉變,我們可以更深刻地體會到工業設計所關注的是一個完整的系統,無論在某一時刻我們關注的側重點為何,都不能忘記系統整體的影響。
4.結語
藝術哲學是從哲學的高度來認識藝術問題。要想全面地把握工業設計理論,有必要站在這一高度來審視,主要涉及的是從本體論、方法論和認識論的角度來看工業設計。在上述討論中,也應該看到,由于在哲學上本體論、方法論和認識論也是緊密聯系的,同時相關概念在使用過程中意義也發生了泛化,所以在認識時不應生硬地使其分割開來。
【工業構思藝術哲學論文】相關文章:
藝術構思手繪體現論文01-15
藝術與哲學的關系論文01-15
對抗城市的藝術哲學論文12-13
“留白”的藝術與精巧的構思 - 畢業論文02-23
11-22
數碼藝術哲學及信息時代藝術世界論文01-13
石油工業國際化建構思考論文07-13
哲學論文11-01
綜合藝術與電影劇作構思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