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論文實用[15篇]
在個人成長的多個環節中,大家肯定對論文都不陌生吧,論文寫作的過程是人們獲得直接經驗的過程。怎么寫論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語文論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小學語文論文1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論文第五篇
摘要: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十分廣泛而普遍。在新的教學背景與教學目標下,教師不僅要注重對課堂教學效率的保證,還要注重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而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能力是有效的途徑之一。主要闡述了多媒體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優勢,并提出了應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幾點策略。
關鍵詞:多媒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采用恰當的教學手段,優化課堂教學的形式,以實現高效的教學逐漸成為了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也是新課改背景下的基本教學要求。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新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合理地應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以優化小學語文的教學策略,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一、應用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1.有助于調動學生的情緒
多媒體主要是通過一些圖片、視頻或者音樂等為學生營造出氛圍,通過視覺、聽覺等多方面的感受來調動學生的情感,從而使學生自覺主動地就投入到了課堂的學習中,使其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充分發揮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從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其成為課堂學習中的主人。對于感性思維比較強的小學生來說,教師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更有助于學生學習潛力的發揮,更有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與質量的保證。
2.有助于提高教學的效率
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是當前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之一,也是促進學生能力發展的基本手段。將多媒體應用到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情況與語文教學的內容設計教學的各個環節,便于教師實現因材施教,這也符合新課程改革的教育理念與基本的教學原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合理巧妙地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從而使得課堂教學的效率得到提高。
3.有助于課堂的寓教于樂
愛玩是大部分小學生的共性,也可以說是小學生的天性。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產生疲勞厭煩的心理,不利于學生進行高效的學習。要提高課堂的利用率,教師就要精心地設計教學的過程,將多媒體教學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為學生的學習過程增添趣味,從而切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地實現語文課堂的寓教于樂,讓學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更好地促進小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二、應用多媒體教學的策略
1.直觀形象地展示事物
小學生的思維發展還處在初級的階段,他們的形象思維比較強,而語文教材中的教學內容對他們來說還存在著一定的難度,那么為了實現有效教學,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直觀形象地展示教學的內容,從而讓學生在視覺的作用下對所學的內容有清楚直觀的認知與理解,從而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質量。例如,在教學《比尾巴》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出示各種動物的圖片或者視頻,讓學生一邊讀課文一邊看圖片,將各種動物的尾巴特征形象地記憶下來,而且為了加深學生的記憶,教師還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簡單的謎語,讓學生在積極的動腦思考中加深印象,從而也提高學生的生活常識。如在教學“誰的尾巴彎”時,學生在看圖片說出了“公雞的尾巴彎”后,教師就可以再為學生出示這樣的一個謎語:“紅花頭上戴,彩衣不用裁,清晨唱支歌,千門萬戶開。”這樣簡單易懂的語句可以有效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再加上小學生好勝的心理特點,他們都會十分積極地思考,從而在活躍的氛圍中可以實現高效的教學,有助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質量的保證。
2.創設恰當的學習情境
創設情境進行教學是目前課堂教學中教師比較常用的教學方式之一,在恰當的學習情境下,學生的思維與能力都能受到啟發,從而有助于學生思維的發散與潛力的挖掘,作為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師,我們也要結合教學的內容巧妙地設計教學,為學生創設出恰當的教學情境,從而切實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優化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例如,在教學《盤古開天地》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先為學生播放這個動畫片的'視頻,動態的視頻會讓學生的學習過程也充滿趣味,也可以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為了讓學生將觀看的視頻更好地消化,教師可以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講述動畫片中的故事,從而鍛煉學生的口語組織能力與理解能力,讓學生的語文素質得到全面的提升。經過了這樣的渲染與鋪墊,教師就可以引入課文的內容,讓學生通過閱讀課文來學習這節所要掌握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并且通過之前的視頻播放,學生通過視覺的感受能夠理解盤古開天辟地時雄偉的氣勢與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有助于培養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與價值觀,有助于學生健康的成長。
3.豐富課堂的教學內容
多媒體不僅可以使教學的內容形象生動,還可以有效地豐富學生的學習內容,拓展學生的視野與眼界。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搜索更多的教學資源,讓學生全面地理解并掌握所學的內容,進而整體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為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在教學《長城》這篇課文時,如果教師僅僅引導學生閱讀課文中的內容,學生很難體會到長城的大氣磅礴,那么教師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搜索一些相關的資源,如與長城有關的神話故事或者一些俗語等,“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口號會將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出來,使得他們也都想要親自爬到長城去看看祖國的大好河山。教師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介紹其他的景點,如故宮、天壇等,從而讓學生感受到中華民族的偉大智慧,讓他們為身為中華民族的后代而感到驕傲和自豪,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與使命感。通過運用多媒體豐富教學內容,為學生介紹其他的資料,可以充實學生的語文知識,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能力,從而可以有效地優化語文教學。
4.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
課文學習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而閱讀是學生進行課文學習的基本途徑,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就要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增強學生的閱讀體驗,從而激發出學生良好的情感,使其更好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而利用多媒體進行閱讀教學的設計,則可以有效地突破學生學習的難點,幫助他們認識到語文學習的樂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例如,在教學《晏子使楚》這篇課文時,教師就可以先讓學生以分角色朗讀的形式閱讀課文,在學生熟悉了課文后,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以合作表演的形式將課文中的內容表演出來,而這時多媒體的聲音功能就可以充分地發揮作用,教師可以在學生進行表演時播放上相應的音樂,如在楚王為難晏子時,播放節奏緊湊的樂曲,從而讓表演的學生與觀看的學生都感受到當時緊張的氛圍,讓學生更好地投入到角色中,也讓學生更好地理解晏子的聰明機智與臨危不懼。這樣應用多媒體進行教學,既使得課堂教學的過程充滿了趣味,又讓學生體會到了語文學習的樂趣,從而有助于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有助于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總之,應用多媒體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是目前課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方式之一。在語文課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合理地應用多媒體,使其發揮出在課堂教學中的優勢與作用,將小學生的學習欲望充分地激發出來,從而真正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促進小學生的能力提升。
參考文獻:
[1]李婷.多媒體技術的應用現狀與發展趨勢[A].決策論壇———政用產學研一體化協同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C].2015.
[2]李永麗.淺議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運用[J].中小學電教,2011,(07).
[3]榮引先.多媒體輔助課堂教學促自主探索能力提高[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十一卷)[C].2016.
小學語文論文2
摘 要:寫話是作文教學的前奏,是作文的基礎練習。對學生進行寫話教學的指導,無論是對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塑造還是寫作能力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以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為重點研究內容,并從教學經驗出發,對其進行詳細說明和闡述,旨在切實提高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的有效性和實效性。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對一二年級寫話目標的規定是“對寫話有興趣,寫自己想說的話,寫想象中的事物,寫出對周圍事物的認識和感想;在寫話中樂于運用閱讀和生活中學到的詞語;根據表達需要,學習使用逗號、句號、問號、感嘆號。”因此,我們可以得知,寫話教學在小學語文低年級教育中占據著重要地位。那么,在小學語文低年級寫話教學中,我們究竟該對學生采取怎樣的教學指導呢?下面,筆者就從以下三方面,對此論題作出研究和論述。
一、善于運用教材內容,使學生體會到寫話的樂趣
教材是教師最好的教學助手。而且,在新課程教育改革的影響下,如今的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變得更加豐富,且文章內容多注重于對學生學習智力和思維能力的挖掘和培養。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應善于運用教材中的優美范文以及其中所包含的寫作技巧,對學生進行寫話教學的指導,如,明確學生對寫話教學的認識、調動學生的寫話積極性等,從而使學生體會到寫話的樂趣,使學生自身的寫話能力和寫話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二、注重課外閱讀積累,提高學生的寫話質量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文章是有限的,所以,除了平常的課內教學,我們還應向學生強調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并要求學生堅持天天閱讀課外書,這樣,我們就能開闊學生眼界、豐富學生語言積累,使學生的頭腦變成一個智慧的源泉,從而為學生寫話質量的提高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
當然,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學習認知能力較低,所以,我們應為他們推薦一些適合他們年齡階段讀的課外讀物,如,小學生優秀作文、童話故事、連環畫、小學生故事會等,并要求他們在閱讀過程中將遇到的優美語句進行摘抄,從而豐富語言積累,增加閱讀量,而且,每個星期抽出一節課讓學生對所閱讀的課外讀物和摘抄的優美語句進行分享和交流,為學生的寫話學習打下基礎。另外,我們還應指導學生認真觀察生活,對周圍的生活事物和生活瞬間進行細致的發現和研究,如,下雨的'聲音是怎樣的、小河流淌的聲音是怎樣的等,這樣,學生在具體寫作時,就可以將其運用其中,寫話水平也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提高。總之,我們要注重對低年級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積累,使其豐富學生思想,完善學生知識結構體系,促使學生的寫話質量得到最大幅度的提高。
三、積極采取鼓勵措施,調動學生的寫話熱情
低年級的小學生性格單純、善良,且極易得到滿足。所以,在小學低年級寫話教學過程中,我們應依據低年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認知能力,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活動,并在評價活動過程中積極采取鼓勵措施,如此,便能調動學生的寫話熱情,使學生對寫話學習充滿自信心。
比如,在讓學生對《狼和小羊》的兩種情境進行了假設和續寫之后,我們就可對學生的寫話內容展開評價活動,如,對于寫話內容較好的,在我們讓學生將其分享給大家后,我們可以讓學生各抒己見,說說寫話內容好在哪里,還有沒有繼續改進的方法和措施;對于一般的或者較差的,我們不能直接用“不好”這樣的詞語給予否定,而是在誠懇地提出意見之后再給予鼓勵,如“開頭寫得不錯,但如果結尾能夠再呼應一些,就更加完美了。”“不錯,但是如果再加入一些修辭手法,會更棒。”……這樣,我們既不會傷害學生的自信心,也指出了學生寫話內容中存在的問題,且調動了學生的寫話熱情,為提升學生的寫話能力提供了有效保障。
總之,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高度重視對低年級學生的寫話教學,并積極采取各種符合低年級學生認知特點和學習實際的寫話教學策略,從而提高學生的寫話質量,為學生日后的寫作奠定好基礎。
參考文獻:
[2]顧冬梅.低年級小學生寫話能力培養初探[D].蘇州大學,20xx.
小學語文論文3
一、德育教育對于小學生的重要性
開展德育教育有利于培養出一個講道德的人。對于一個小學生來說,學會公民道德是十分重要的,其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個是公民的愛國主義,另一個方面是集體主義。在語文教育中,開展德育教育,其主要目標是未來培養學生的集體團結意識以及團隊精神,將學生自己的榮譽感和成就感和集體聯系在一起,在學生在集體實踐中,進而樹立起一切為集體的責任感,構建和諧團結的氛圍,提升集體凝聚力。
二、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融入德育教育
2.1根據語文教學的內容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課堂教學是一種重要的方法,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途徑,同時課堂教學也是學生學習知識的主要場所,而小學教學又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而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基本上都是歌頌祖國的大好河山,因此,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與德育教育進行綜合有效的整合。
(1)老師在進行課堂教學前,需要對內容進行科學分析,在教學中更好的為學生進行講解,讓學生的思想內涵進行深入分析,在理解文章思想的基礎上,然后文章寫作中運用出來,在進行必要的分析。讓學生的德育和智育進行有機結合。
(2)需要將課本中的內容樹立起榜樣,然后讓學生進行詳細分析,這樣的教學方法是進行德育教育的主要方法,同時也是德育教育最為主要的途徑。在語文教學中樹立起榜樣,是完全符合小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品質等等,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為學生構筑起優秀人物,學習文章時,幫助學生樹立起真實的體驗,逐步的提高學生自己的道德品質。
2.2通過教材的詞句來讓學生理解教材中的德育教育內容
在進行小學作文教學過程中,開展小學德育教學是十分重要的途徑之一,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語文作文教學時,需要逐步引導學生進行真實情感,讓學生表達出一種健康向上的情懷,歌頌祖國大好河山的優秀品質。在開展作文教學時,教師需要提前對相關文章的品質進行人格品質這二者之間的特殊關系,偉大的文學家以前指出過,從一篇文章可以看出一個人的性格和思想。魯迅也說過,一個人優秀的品格是進行寫作的首要條件之一,教師要想讓學生理解一篇較好的文章,一方面需要作者具備相應的寫作技巧,另一方面需要具備良好的表達能力,人格品質是核心因素之一。小學教師在進行命題以前,需要細心的對學生的生活習慣以及生活方式等進行觀察,聯系學生的實際情況,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真實的表達自己的情感,而不是為了寫作而寫作,讓學生說出自己內心上、思想上的真實情況,激發出學生寫作的激情,而不是在哪里胡編亂造。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教會學生走進自然、觀察自然,讓學生在接觸自然后寫作有有感而發,不斷的激發學生寫作的創作熱情,逐步提高其學生的創作能力,也激發學生對祖國土地的熱愛,提升學生的責任感以及愛國情懷,讓學生逐漸樹立起健全的人格。此外,還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逐漸培養學生在寫作中說真話的習慣,表達自己較為真實的感情色彩,在學生中構筑起一種實事求是的這么一種優秀品質,因此,在進行課文教學中的寫作教學時,逐漸將德育教學滲透到其中是十分必要和關鍵的,小學語文教師應當高度重視在課文教學的過程中滲入德育教學,培養學生在寫作中逐步構建起愛國情懷等。
2.3通過分析課文來滲透德育教育內容
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課文教學中逐步滲入德育教學是當前開展德育教學工作的一種特殊方法和重要途徑。小學語文老師在進行語文課文講解的過程中,需要充分的'挖掘出每一篇文章中所蘊含的德育內容,將這些德育內容作為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進行講解,將德育內容和一般的知識講解分離開來,讓學生在接受了美妙課文的學習以后,會對德育內容有所了解和有所接受,逐步培養起學生優秀的德育品質。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材中,每一篇課文差不多的穿插得有德育內容,老師在進行課文講解以前,應當結合小學生的心理特點以及相關的生活習慣,將文章中的德育內容和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聯系在一起,將課文教學過程中滲透德育內容作為整個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切實貫徹了上述內容,將十分有助于培養學生優秀的道德品質,提升學生的綜合情操,教師在進行教學時,需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聯系學生平時的學習習慣,引導學生去領會課文中的德育內容,讓學生在每學習一篇課文以后,都能從中有所收獲,讓課文逐步豐富學生的心靈世界,提升學生的思想覺悟。
三、總結
在當前大力推行素質教育的今天,德育教育成為了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同時也是整個小學教學的重要環節之一,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應當從多個方面和多個環節逐步的滲透德育教育,進而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讓學生逐漸構筑起良好的道德情操,幫助學生健康發展,提升學生自己的修養,結合語文教學開展德育教學是推行德育教育的有效途徑和重要方法。
小學語文論文4
作文教學過程一般包括作前指導、作后批改和改后講評三個環節。相對而言,“改后講評”環節難度最大,對教師綜合能力的要求更高。在教學實踐中,對于作文講評課我進行了多年的探索,本文試圖從這一環節入手作一點思考。
一、作文講評須注重時效性
習作剛完成之時,學生還處于興奮狀態,對教師的評價心懷期待。只有趁熱打鐵進行作文講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如果間隔的時間久了,先前的興奮就會變成抑制,講評的效果就大打折扣,甚至起不到應有的作用。有的老師一天批幾篇文章,標點、病字、病句一個不放過,眉批、評語認認真真。四五十篇作文要批一兩個星期,那時再來講評作文,學生的寫作熱情早已過去,有的學生甚至連自己的習作寫什么都模糊不清了,講評時師生的信息就不可能產生互動,其效果就可想而知。有的老師因此斷定“作文講評沒有多大意義”,從而忽視作文講評。這樣的做法當然是消極的,積極的做法應該是及時改進自己的教學:根據學生學習心理,作文批改應速戰速決,以求講評的時效。
為縮短批改時間,可采取如下做法:1.批改的形式按習作要求和學生作文的狀況靈活多樣。可以采用瀏覽式的粗批、快批;選取小組精批,其余略批;按學生水平的不同有選擇的詳批與略批等等。2.批改時多寫概要性評語,少作具體性修改,把修改的權利還給學生。針對學生習作中的共性問題、有代表性的地方或獨特之處做點筆記,便于講評時直觀具體,有針對性。關于批改,我很欣賞袁薇子老前輩的主張:“寫作文提倡學生自己修改,老師檢查了重點加批語,少去改它,改得越少越好。”心理學研究表明:改動越多,學生的受挫心里越強。這不僅不能幫助學生提高寫作技能,反而會挫傷學生的.寫作興趣。
二、作文講評應以鼓勵為主
從寫作心理學的角度分析,無論是愛寫作文還是怕寫作文,學生動筆作文時就對老師(自己心目中的權威專家)有所期待,期待老師能給以肯定性的評價。如果這種愿望不斷得到實現,那么,怕寫作文的會變得愛寫作文,愛寫作文的會盼著寫作文。
因此,老師要擺正作文要求的標準。習作,習作,就是“學習”寫作。教師在批閱作文時,要有一雙多層次的慧眼。值得肯定的可以是通篇的美文,也可以是局部的閃光點。大到審題、立意、構思,小到一句話、一個詞,甚至是一個標點。盡量做到講評面廣,講評量大,努力照顧到不同層次的學生。一次講評做不到,可以在下次講評時照顧到;課內時間不允許,可以放在課外展示。開辟于教室壁角的“佳作園”、“展示臺”都可以成為講評課延伸的平臺。我在實際教學的做法是這樣的:審題仔細、構思新穎、觀點獨到、情節巧妙、結構嚴謹、情感細膩的好習作,我讓學生謄抄后張貼在“佳作園”;精彩的片斷、優美的句子、使用獨特的好詞,我讓學生摘抄后張貼在“展示臺”。事實證明,學生對“佳作園”、“展示臺”有極高的關注度和極大的閱讀熱情。
任何一個學生,即使作文能力最差的學生、最怕寫作文的學生也非常期待自己的作文能得到老師的肯定和表揚,當這種期待得到滿足時,就能推動他下一次乃至以后的寫作。余亞楠在我五年級接班時是位一聽到寫作文就唉聲嘆氣的女生,但她情感細膩,在隨筆中常常有獨特之處,因而被當作范例講評,或張貼在展示臺中。漸漸的,她愛上了寫作,她的作文相繼被張貼在“佳作園”中,被推薦參加校、區征文比賽,也屢次獲獎,去年小學畢業前夕又榮獲區現場作文競賽一等獎。
小學語文論文5
一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概況
對于多數中西部貧困地區來說,小學的語文教學僅限于對于一些漢字的識別教學,很多孩子是沒有接觸過寫作教學的。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師資力量的缺乏,很多地區一個老師是身兼數職,在語文教學上不會側重于作文教學,多數情況下就教孩子們讀書認字;另一方面,老師極度缺乏專業性,更不可能給學生帶來一節好的作文指導課程。對于城市中的孩子來說,教學條件上的優越性,使得他們可以很容易地接觸到不少的作文教學課程,但是在應試教育下,孩子們的作文呈現千篇一律的狀態,很少出現有創新思維的作品,從而使得小學語文作文教學陷入困難之中。首先,要求學生善于利用生活中的一些詞匯和表達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想,還要學會運用最基本的一些標點符號。這些都在要求作文教師用一種高效的方式引導學生開始獨立表達一些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現象,讓學生開始獨立認識世界。其次,要求學生擁有一定的想象力,在現實情況的基礎上,善于發揮自己的思維,創造出有想象力的作品,除此之外,還要求學生在現實生活事件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定的經驗,并學會評價自己作文中所描繪的事件,學會培養自己辨別是非的能力。這無形中給予負責教學活動的老師帶來了壓力,學生這些能力的養成,需要他們花費過多的精力。
二重視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
(一)對孩子綜合能力培養的作用
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可以說是一個孩子開始學著表達自己的開始,良好的表達能力可以判斷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是對孩子進行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部分。成功干任何事情都要建立在一個理解的前提之上,優秀的語文作文基礎教學可以有效培養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從而促進對其他學科的理解,從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能力。
(二)對教師教學能力提升的作用
小學教學活動是著重于對孩子啟發性的教育,對孩子未來發展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對于教師來說,學生的創造力同樣可以給老師帶來啟發性的教學體會,共享經濟的發展使得孩子們的作文創作缺乏活力,但是在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中由于孩子天生的靈氣,往往能給教師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這對他們在以后的作文教學活動中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可以給他們帶來新的思維模式,新的啟發,新的教學方式,從而促進自身的教學能力。
(三)對社會發展進程促進的作用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對孩子的基礎培養教育是社會各個群體一直關注的重點。各種經濟政治活動的順利開展都離不開清晰的邏輯思維能力,參與社會活動也需要清晰的語言表達能力,然而小學語文作文的教學活動目的無疑是對這些能力的有效培養。經濟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多種專業學科只是人才的供給,而各種學科知識的學習基礎也是來源于對知識有著較強的理解,在此基礎上,就更需要加大各種投入來對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調節,使得這項基礎教育可以間接培養出各方人才,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添磚加瓦。綜上所述,重視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這不僅僅是對于孩子的能力培養方面,還是對教育園丁的一種思想啟發,更是對祖國未來發展舉足輕重的作用。
三有效促進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措施
(一)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孩子們創作不出來好的作品,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們不喜歡寫作。興趣是掌握一個本領的基礎,沒有對一件事情有參與的興趣,那么就不會有參加這個活動的信心和動力。對于一個小學語文作文老師來說,作為作文教學活動的主導者,必須要掌握一些技巧來增進孩子們對寫作的興趣。首先,要培養學生寫作的自信心,讓他們自己相信自己可以創作出不錯的作品,在這期間老師不僅僅是一個領導者,更是一個很好的傾聽者,鼓勵者,這要求教師要經常鼓勵學生,夸獎學生稱贊他們的作品,跟他們交流方法,寫作心得,從而讓孩子們有繼續創作出新作品的信心;其次,要讓孩子認識到對語文作文知識的掌握對未來自己的與人交往能力提升的重要影響作用,讓學生體會到學好寫作對自己未來的生存道路有著很好的意義,讓他們從心里不排斥寫作,并為了自己的發展而熱愛語文作文的學習。
(二)營造一個好的寫作環境
應試教育下的小學生作文充斥著嚴格的'“模式”,“套路”,“體系”,這些在無形中磨滅了小學生愛好寫作的興趣,給予他們過大的壓力,正處于興趣培養階段的孩子,面對那些枯燥無味的東西,很快便會產生厭惡情緒,不再享受寫作帶來的樂趣。在這么一個大環境下作為教師有責任也有義務通過努力改變現狀,在課堂教學活動中給學生營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氛圍,讓他們自愿自由創作。老師一定要打破固定的思維,要擁有一顆寬容的心來原諒孩子們在作文中體現出來的天真,幼稚的觀點,并從中找出亮點,加以鼓勵。還要鼓勵學生發揮自己的個性,善于表達自己最真實的想法,在個性的探討中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除此之外,教師應該多開展一些課外實踐活動,讓孩子們多多參與集體活動或者親近現實生活的活動,然后讓他們在活動之后談及自己的感受,以及在活動中他們所面對的問題,更或者是讓他們簡單描述活動內容。這些看似沒有用的活動卻可以給他們帶來豐富的實踐經驗,讓他們有話可說。從另一方面來看,孩子們課外活動的過程中處于興奮開心的狀態,在他們描述情況時便不會覺得乏味,也不會感覺無趣。
(三)寫作內容適應社會需要
人接受教育的目的就是為了在社會上展現自己的價值意義,當然語文作文的學習來源于實踐生活,最終它也要會回到社會生活之中去。因此,對于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主要參與者,老師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要看到自己身邊最簡單的小事,并學著從對這些小事的背后慢慢總結出一些簡單而深刻的道理。作為一個小學生也要學會用最簡單,樸素的言語來闡述自己的所見,所聽,所想,學會表達自己的觀點,從而盡早培養出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用于社會實踐活動。另外,一些簡單的應用文也是學生未來在社會生活中必須要掌握的寫作內容。書信,假條,申請書等,這些都是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語文老師必須重視的內容,并讓孩子們真正把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真正用于實踐生活。
(四)寫作內容融入生活
寫作源于生活,作為一個新課標下的小學語文作文學習的主體,學生要積極收集生活中的寫作素材,這就要求學生要走入生活用心體會生活中的一切。世上不缺少美只是缺少了發現美的眼睛,美好的事物產生就源自人們的觀察,那優秀的作文創作當然也就來自學生對于生活的細致觀察。一篇作文的質量好壞往往取決于創作者對生活體驗的深淺,用心的觀察體驗就會給學生不一樣的感受,這樣在文章中就更能將文字展現得更加生活化,簡單來說就是更加真實。
四結語
通過本研究,可以明顯看出,在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整個過程中,重視新課標下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影響是極為重要的。然而,在這教育的重要環節,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發揮了不可忽視的作用。教師首先要打破固定思維,才能有效引導學生創造出不同于應試教育下千篇一律的文章;其次,要培養學生喜歡觀察,善于分析,熱愛寫作的興趣;當然,不可或缺的就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加入社會生活的作用,學生的文章要來源于生活,體現生活,更要將自己總結出來的東西運用在生活之中。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新課標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活動一定會打破常規,促進孩子成長和教師的進步,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貢獻出力量。
小學語文論文6
一位體育老師曾說過,要想讓學生學會游泳,首先得推他們入水。讓他們通過在水中的沉浮翻騰,逐漸掌握水性,并試著站立起來以自救。至于老師,所要做的是在岸上教會他們基本的動作要領,看著他們在水中撲騰,必要時拉一把而已。作文亦是同理,學生才是作文的主角。作為老師,教的是寫作的方法。但就目前學生寫作的情況來看:學生為了應付總會東拼西湊,亂抄一氣,往往詞不達意,或者想說“心里話”卻又苦于詞語貧乏,有口難言;有的作文像是“流水帳”,東一榔頭西一棒子,分不清主次,夯不到點子上去。寫作不是隨意的涂寫,而是學生語文綜合能力的訓練,學生不但要懂得遣詞造句,而且要懂得分段、布局、謀篇、確定中心思想,由“準備”“構思”“起草”和“定稿”等活動交互進行的循環過程。所以,作文需要有一定的基本功。
在作文教學中,怎樣才不“限制學生思維發展”,又不“熄滅學生的思維火花”,卻又能行文流暢、中心明確。葉圣陶先生曾說:“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閱讀和作文的熟練技能。”我認為閱讀教學與作文教學有著密切的聯系,教科書中有的可作學生的范文,這就需要老師利用好教材,抓住點,做好“下水”的示范,從而輻射到面。
一、在關鍵點處下水
1. 標點處的下水
標點符號是一種雖微小卻不可缺少的語言工具,它的價值并不亞于一個文字。有了標點符號,文字才能眉目清爽,易于理解。一個看似平常的標點符號,卻可以增強表達效果,延伸出文本的未盡之意。在最新版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對第二學段(3~4 年級)寫作標點的要求是:根據表達的需要,正確使用冒號、引號等標點符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卻經常出現不重視標點,不加標點,或不懂得正確運用標點的現象,特別是對引號的用法上錯誤多,造成語句不通,讀來費力。所以要使學生明確標點的意義,并在較短時間內掌握標點符號的使用方法。
①從課例中尋找
人物對話引號的使用、提示語位置的變化是學生習作中的一個難點。仔細翻閱,課文中不乏學習的范例。如:
●提示語在前的句式:《學會查“無字詞典”》
爸爸突然問聰聰:“你知道‘驕陽似火’是什么意思嗎?”
●提示語在后的句式:《小露珠》
“早哇,像鉆石那么閃亮的小露珠。”蹦到大荷葉上的小青蛙對小露珠說。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爬到草稈上的小蟋蟀對小露珠說。
“早哇,像珍珠那么圓潤的小露珠。”落在花朵上的小蝴蝶對小露珠說。
●提示語在中間的句式:《小稻秧脫險記》
“我是噴霧器大夫。”噴霧器一邊噴灑著除草劑,一邊大聲地說,“平時你們欺負小稻秧,現在輪到你們倒霉了。”
從“找”中讓學生明白,其實方法就在自己的身邊。拉近了與文本的距離,也降低了學習的心理抵觸度。
② 在發現中總結
發現是學習的開始,也是學生體會成功的第一步。學生在比對中發現,人物所說的話語都應用上引號。但是,提示語位置的變化,后面的標點也相應改變。提示語在前用冒號,提示語在中用逗號,提示語在后用句號。發現使學生捕捉到了學習的樂趣,總結又促使對于標點的內容進行深化。
③在練習中提升
行,才是知的最終形式。進行句子標點的練習,從而讓學生在練習實踐中得到鞏固提升。
郭沫若老先生說:“標點一定要恰當。標點好像一個的五官,不能因為它不是字就無足輕重。”一篇作文是由一句句通順的話語和一個個恰當的標點符號組成的。因此,我們應注重對標點的“下水”指導,在循序漸進地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標點使用正確率。
2. 重點句式處的下水
句子訓練處于字詞和段篇訓練之間。它既是字詞教學的“升華”,又是段篇教學的“起點”,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但看我們學生的句子,語句總是簡單、干癟,缺少形象生動地描述,缺乏精彩的詞匯,缺失完整的結構搭配。在句子教學中,我們應加強訓練,準確把握內容,明確訓練思路,合理選擇形式,切實提高句子教學效率。從課文中學習個例是句子訓練的“點”,點要推廣到面上去,才能最終掌握某種句式,形成語文能力。
如在教學《軍神》時,請學生仔細留意課文這段文字:他一聲不吭,雙手緊緊抓住身下的白墊單,汗如雨下。嶄新的白墊單居然被抓破了。引導學生思考,從這段文字中,體會出了伯承的疼。再深入研讀思考從哪些地方看出伯承承受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劇痛。學生從“汗如雨下”、“緊緊”等詞語體會。再往深處延伸,文中沒寫“疼”這個字,但是卻能讓我們感受到疼。出示練習:“夏天天氣真熱!”寫一句話,但句中不能出現“熱”這個字。形象的描繪來寫具體。先指導學生回憶一下天氣熱與哪些自然現象相關聯。學生會依次說出“太陽、天空、云、大氣、地面、動物、植物、人、建筑物……”然后再讓他們按順序一一說出太陽、大地、動植物以及人的不同表現,最后連句成段就有了生動而形象的描繪。
引導學生從個例的學習中發現某種規律,是由點到面的中介,是句子訓練的核心,也是學生真正掌握句式,提高語言表達能力的關鍵所在。
二、在關鍵段處下水
張志公先生曾說:“一段是一篇的具體而微。”“幾乎可以斷言,能夠寫好一段,一定能夠寫好一篇。反之,連一段話都說不利落,一整篇就必然夾纏不清了。”有此可見,抓住重點段落進行“下水”,理清段落結構,從而明確段落的寫作方法。
如《海底世界》第二自然段的教學。引導學生體會總分結構的段落結構的特點。先讓學生讀懂這段話一共有幾句話,是圍繞哪一句話寫的,又是圍繞哪一個詞語來寫的?領會總分構段的方法)再看后兩句話都在寫海底動物發出的聲音,意思有什么不同?(初步了解從不同角度進行敘述的方法)接著改變第二句話的排列形式,邊讀邊體會,哪里寫得好?(體會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
有的'像蜜蜂一樣嗡嗡,
有的像小鳥一樣啾啾,
有的像小狗一樣汪汪,
還有的像人在打呼嚕……
最后請學生以“傍晚的云霞真是讓人陶醉。”為開頭,寫一段話。這樣由扶到放的方式,從三個環節逐層深入、從而突破難點,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總分結構,行之有效鞏固方法。
段落是文章的基本構成單位,是由詞句轉向篇章的重要環節。一篇文章就是根據思想表達的大小層次連句成段,綴段成篇,最終完成 全篇的中心思想的表達任務的。
三、在篇章結構處下水
俗話說,“不以規矩,無以成方圓”,文章還是要寫得合格合調為好,雜亂無章、語無倫次總不行。對于三年級小學生來說,寫文章前對文章的層次結構及寫作順序進行構思,列作文提綱是件難事。不少學生初寫的文章一段到底,全無層次、結構、順序可言。最初的訓練還是要從閱讀開始,利用教材,對課文進行分析,講解課文的層次結構、寫作順序、開頭結尾、段落大意等等,讓學生對文章的結構有所認識,并在習作練習時參照并列寫提綱。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拉薩的天空》三篇課文里都有對景色的傳神描寫,可以指導學生模仿這種寫法仔細觀察一處景色,學習按一定的順序寫,學習按總----分的結構寫,學習用比喻、擬人的手法寫;《石榴》課文里有對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的描寫,可以指導學生模仿這種方法,寫一寫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石頭書》《小稻秧脫險記》等課文里人物對話寫得很好,可以指導學生寫人物對話的片斷。
關于語文教學的目的,葉圣陶老先生有兩句話說得很好:“學生須能讀書,須能作文,故特設語文課以訓練之。最終目的為: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老師之訓練必做到此兩點,乃為教學之成功。”教師的作用不單是“信息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習活動的調控器,教師應做到“導而弗牽”,為學生的學習導向、導法、導練、導學,以民主的教風和循循善誘的技巧,把學生引到一種想學、愛學、會學的境地。在平時的教學中,及時捕捉和挖掘文中讀寫結合之點,抓準、抓巧、抓實、抓妙,老師“下水”做示范、學生“戲水”來嘗試,在作文教學的“汪洋”中盡情享受習作的無窮樂趣。
小學語文論文7
摘要:
高效課堂是師生共同合作交流的橋梁,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快樂地學習,營造更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真心地喜歡課堂學習。
關鍵詞:
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探索
在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小學語文進行了很多重要的改革和推進,但是仍然存在著很多制約語文教學發展的問題。
1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大部分的課堂教學目的都是偏向傳統教學知識點,將一些基礎的語文詞匯以及知識點進行簡單的講解,通過學生自行的默寫或者背誦記住語文知識,并通過一些簡單的默寫練習和測驗進行評估,這些教學方法都忽視對學生自身發展的核心目標,讓學生失去了對基本技能以及方法的學習。再次,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語文學習缺乏足夠的興趣和動力,對于母語的學習和文章的學習缺乏足夠的耐心和動力,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還是存在著很大的童心,缺乏主動學習的耐心和毅力,特別是遇到不容易掌握的課堂內容,更容易失去信心,很少會花時間去課下復習和預習。最后,課堂教學氛圍不夠濃厚,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在老師眼里學生總是孩子,在小學校園這種情況比較突出,學生無法成為學習主體,大部分課堂教學活動中,起主導的仍然是教師,同時學生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和認知在課堂上提出來,缺乏對學生認真思考及用于創新精神的培養。
2小學語文高效課堂的特點
2.1高效課堂教學注重課前活躍課堂氛圍:教師在上課之前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可以和學生聊聊近來生活上的趣事、講故事、背詩歌等可以迅速地活躍課堂的整體氛圍。讓學生在課前處于積極放松的狀態,這樣可以很好地為學生接下來的課堂學習做鋪墊,教師創設非常富有情趣的情景模式就是讓學生感覺到輕松自在,不會那么拘謹,可以充分地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所以活躍課堂氛圍是非常必要的。
2.2高效課堂教學注重趣味情景導入:創設全新的情景式教學模式是現在課堂教學中廣為應用的教學方式。情景教學導入課堂教學有很多種途徑,它能夠將學生帶進最佳的學生狀態之中,可以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和主動去探求新知的重要途徑。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教材知識的特點和學生的學習能力,精心設計新課的導入,導入的內容可以簡單明了和通俗易懂,可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還是服務于學生。教師可以通過小故事情節進行導入,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們可以拿自己的成長經歷與文章中的小女孩相比,這樣一來很快就進入了課堂教學氛圍之中。還可以應用多媒體導入,多媒體給學生更直觀的教學實踐體驗,例如,在教學《桂林山水》時,我們可以給學生播放一段關于桂林山水的片子,一下子讓學生仿佛身臨其境,從而為新課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2.3高效課堂教學注重課堂及時鞏固: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及時地對本節知識點給學生及時的鞏固,并且給學生一定的時間對新學的知識點進行消化和吸收。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對小學生進行集體講解課堂內容,就幾分鐘時間,然而卻能夠給學生掌握知識點的最好機會。這樣一來,學生可以很好地吸收知識內容,從而在課堂中表現得更加活躍。
3推進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教學的主要策略
3.1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良好的學習氛圍對于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在良好的氛圍中學習,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學生學習啟發以及形成良好的“比、學、趕、幫、超”的學習氛圍是很有益處的。在平時的語文學習過程中,老師應該將自己活躍的教學思路以及一顆善良的愛心帶入到課堂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充滿和諧、奮進的課堂教學環境,同時通過老師豐富的教學語言以及肢體語言向學生傳送一個健康向上的信號,帶領學生盡情地在語言魅力中穿行,帶領學生仔細品味語言的內涵,把握作者的思路和含義,并且通過豐富的課堂活動來完成教學目標的達成。例如,采用先進的教學課件及儀器,利用豐富的多媒體資源打造舒適、舒心的教學環境,讓學生能夠更加輕松地投入到教學活動中,運用豐富完善的教學圖片和視頻來為學生展示教學實物,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和投入興趣參與到學習中來,真正實現高效課堂的教學目的。
3.2推進小組合作化學習模式,提升學生的團結互助能力:小組合作化學習對于小學語文的學習是有很大幫助的。合理搭配的小組學習,能夠使小組成員達到合作學習的目的.,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幫助和扶持,共同進步,減少學生在自身學習時遇到問題而找不到幫手的問題。推進小組合作化學習,首先老師必須要為小組之間進行合理的搭配和分工,對全班學生進行小組固定搭配學習,對小組成員之間的關系和層次進行協調,保證每位學生在小組之間都能優勢互補。同時要注意培養學生之間的團結合作互助能力,使每個學生在小組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長和作用。另外在推進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有針對性地提出一些問題,來推動小組進行討論找出問題。例如,在講授《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時,可以利用文章中最后的問題,“小村莊為什么變得什么都沒有了?”進行討論,讓學生自我發揮找出問題的答案,并進行小組討論,通過這樣合作討論能夠提升小組的團結互助能力,提高大家學習的積極性。
3.3推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提升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提升小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建設是很有意義的。進行學習和解決問題的關鍵性因素就是思維能力,思維能力是解決很多問題的關鍵,如何推進和改善學生的創造性學習,就必須通過一些高質量的問題去引導學生去主動思考和探索,對問題產生強烈的探索欲。同時,要根據課本的難易程度進行針對性的設置,充分利用課文的難、重點,對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要有所考慮。再次,課后的知識復習和練習對于高效課堂的建立也是很重要的。必須要求學生對知識點進行課下練習和復習,只有這樣不斷加深對知識的認知程度,才能不斷起到鞏固知識和拓展思維的作用。
4結語
總之,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是每個教育工作者所期望的,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快樂地學習,營造更好的課堂學習氛圍,讓學生真心地喜歡課堂學習,讓師生一起打造小學語文高效課堂。
作者:姜艷群 單位:山東省鄒城市太平鎮馮集小學
小學語文論文8
摘要:時代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文明的傳承與弘揚,皆需以創新力量推動。隨著教育改革工作全面推進,培養創新型人才是當前教育事業必將面臨的難題,如何改進教學策略,激發學生創新意識,從而培養其創新能力是每個教師值得思忖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學兼具人文性、奠基性雙重職能,日常教學滲透創新教育至關重要。鑒此本文立足教學實際,從教師個體素養以及學生認知特性視域,論述創新教育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創新教學
一、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的創新意識
所謂,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矣,由此可見教師對于學生的導向作用十分重要。尤其是小學教育階段學生認知能力相對較低,教師對學生的引導就顯得更加重要。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作為課堂的主導性力量,其自身素質是決定教學質量的關鍵因素。換言之,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欲攻創新教育之事,首先需先“利”教師素養之“器”。即首先需具備以下幾點創新意識:
1.求異思維。創新過程是一個追求新事物的過程,是求異的過程,是打破陳規的過程。具體到語文教學中,創新即是利用不同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而創新意識則是勇于探索新“途徑”的主觀意識。譬如在教學《學會查“無字”詞典》(蘇教版三年級上冊第2課)一課時,該課文即論述了創新的積極意義。課文中講述了“爸爸”與“聰聰”辨析“驕陽似火”的內涵,佐證了“盡信書不如無書”的真知灼見。如此課文有效啟發了學生的創新意識,但為進一步深化創新內涵,教師還需引導積極秉持“求異精神”。例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爸爸”的解釋基礎上,根據自身認識重新詮釋“驕陽似火”的含義,如“太陽的光像火一般刺眼,溫度像活一樣炙熱”,這樣的解釋即涵蓋了“光”和“熱”兩重含義似乎更加貼近實際。總之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該具備“求異思維”,如此方才能引導學生求異創新。
2.質疑思維。創新過程是基于舊事物基礎上將其推向新的發展局面的過程,在此過程中必須對舊事物的必然性提出疑問,這是創新的前提。因此小學數學教學中為創新教學方法,教師首先就需要敢于質疑,并將此思想傳遞至學生思維結構中,幫學學生培養質疑精神。然而在傳統教育思維束縛下,諸多教師思想固化,程式化教學思維嚴重,教學過程不提出質疑,不變通思路方法。為打破這樣的教學僵局,教師應該從自身做起,并根據學生認知特點及思維特性,精心設計問題,引導學生思考質疑,并鼓勵學生探究創新。
二、小學語文創新教育中的“以收促育”
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培育需有意識的訓練提升,教學實際中切不能急于求成。同理,小學語文教學中為有效培育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首先需充分審視學生認知特點、實踐能力等主體因素,其次是結合教材內容、教學手段、教學資源等客觀因素,綜合分析研究,從而采取合理措施。就學生認知特點、實踐能力等主體因素特性而言,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至少應該包含兩個重要階段,簡單而言即是一“收”一“放”。小學語文教學初期,“收”應該體現在教師細心、耐心、貼心地引導學生實踐創新,而提升階段的“放”則是激發學生主體潛能,深化教學實效的必要措施。下文主要由“收”及“放”的闡釋了小學語文教學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之措施。
1.適當減負合理增效,給予學生參與空間。傳統小學語文實踐創新教學之中,學生時常處于被動學習“疲態”。尤其是小學語文教學初級階段,部分教師急功近利,沒有認真審視學生認知能力,誤判學生實際能力,時常布置學生難以完成的作業及任務。創新教學中學生疲于應付,如此一來給予學生自主探究、自主創新、自主實踐的時間則小之又少,為引導小學語文教學良性回歸,就應該適當減負,給予學生自主實踐、自主創新的空間。然而為保證減負措施落到實處,根據學生學習水平具體情況,從而采取不同的教學管理辦法,以此避免反復機械的贅余訓練,而占用學生寶貴的時間,耽誤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的.提升。
2.深入研究教材,收斂探究范圍。小學語文教學初級階段,組織學生創新,不能偏離實際、毫無目的的隨意發揮,這樣創新活動雖然表面上熱鬧非凡,但實際卻內容空乏,既不能有效完成教學任務,同時又不能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從此角度看,小學語文教學中,組織學生實踐創新也應該深入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潛在價值并加以探究,而其他無關緊要的問題,則應該適當收斂,否則按照小學生跳躍的思維模式,一旦放任其肆意探索,那么極其可能偏離主題,從而降低實踐創新實效。
3.放手讓學生積極創新,拓寬思維。新課改小學語文教學需重點培育學子的探究意識,這能夠為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奠定良好基礎。然而小學語文實際教學中,由于師本位教學下“灌輸式”教學模式的影響,加之應試教育功力思想之束縛,教學實際往往過度重于總體概括以及抽象化體現,嚴重阻礙了理論與實際之融合。鑒此在現實教學中,師者應積極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合理教學氛圍,促使理論知識與生活的融合,以此激發學生的探究意識,并引導學生創新,拓展思維。譬如在教學《負荊請罪》(蘇教版小學語文六年級上冊第5課)時,課文的體裁則是戲劇腳本,根據這樣的特點教師則可以鼓勵學生以表演的形式探究課文,并深入理解其內涵。而表演的形式以及服裝道具則由學生自主創新。最后通過學生投票選出表演最好以及課文理解最到位的小組,教師將給予其一定的褒獎。通過這樣的自主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到發揮,創新能力也將比有效激發。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學中,要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教師必須轉變教育觀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思想,創造有利于學生主動求知的學習環境,充分挖掘學生的創新潛力,久而久之便能夠有效培養學生創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實踐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小學語文論文9
一、“探源尋根,根深葉茂”—小學語文變革創新之我見
由上述可知,作為新時期社會主義的接班人,應該好好保存、學習和發展我國傳統文化,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更加應該明白我國傳統文化在教學中的重要地位,更加應該從博大的歷史文化中,吸取精華,專注文化研究,不斷廢除陳腐的、反動的教材內容,倡導全新的啟發式教學模式。下面筆者結合自己多年實踐研究結果,總結一些關于小學語文變革的見解,具體報告以下幾條:
(一)創新傳統的教學方法
在傳統教學方法中,很多方法到現在一直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傳統教學方法中的串講法、誦讀法以及點評法。其中串講法就是將單元內的重點知識串聯在一起,讓學生能初步對所學知識建立初步印象,然后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此外,還有另一類教學方法,是經過實踐證明的教學方法,即五段教學法,這種教學方法重視啟發學生的思維,將講讀的重點放在文章內容和結構方面。但是,這種教學方法忽視了文章中字詞的學習,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小學語文教學比較困難。所以,在實踐教學中,教師應該利用五段教學法和串講法,將文章中的生詞生字著重拿到課堂上講。不管是用上述哪種方法,都應該充分發揮自己的引導作用,對于小學生,教師一定要注重引導,讓學生能通過教師的講解不斷注入知識。例如在教學《比尾巴》這一課程時,教師要注重挖掘課文中的重要思想,該課文中講解到不同動物之間比誰的尾巴長,教師可以先準備一連串的動物,都是有尾巴的動物,且尾巴長度都不相同。例如公雞、猴子、兔子、松鼠等,其中猴子的尾巴是最長的。教師可以通過比較動物尾巴長短,然后讓學生記憶不同動物的名字,從而達到記憶生詞或生字的目的。串聯和分段教學都是非常有效的教學方法,從傳統教學方法中發現有效的教學方式非常重要,教師不僅需要創新,還需要不停地研究傳統教學方法中值得吸取的精華。
(二)注重學生的參與,實施啟發式教學
傳統教學方法都表明,作為小學語文教師,作為學生的啟蒙老師,都應該注重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只有全面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才能讓學生真正參與到課堂上。例如我國傳統教育方法中的隨課文識字方法。采用《看圖識字》的教學方法,到現在仍然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方法。小學生對新事物都比較感興趣。正如上面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準備和挑選很多動物圖片,首先讓學生認識動物,吸引學生的興趣,然后引入到正文教學中。
(三)堅持以學生為中心,教學相長
教師與學生是平等地位,在傳統的教學體系中,教師也要不斷學習知識,同時要堅持與學生共同探討知識,要做到不恥下問,這是我國傳統教育中的一種精神。在平時教學中,教師可以從學生角度出發,學生對生活和游戲等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日常生活,然后能從課外觀察中,收集一些有趣的東西,在課堂上一起討論。如教師可以布置一個作文題目,“生活中的一個小發現”,讓學生明白學習與生活息息相關,明白學習的最終目的是能發現生活和熱愛生活。在教與學中,教師也要積極參與到教學任務中,與學生一起探討,但是要堅持讓學生自主進行分析和思考。學生上交作文之后,教師要點評,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明白作文和做人是相統一的`,寫作的根源是讓學生能懂得生活,做任何事情都需要付出感情。然后在教師的點評中注入觀點和思想。小學語文作用是重要的教學手段,在作文寫作中,教師不僅能了解學生的心聲,而且學生能對自己感興趣的事情進行描寫,這樣課堂氛圍也更加融洽。總之,傳統教學體系中,很多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都值得現代教師學習和深入研究。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不摒棄傳統文化的精髓,保持與時俱進的同時,還應該要學習我國傳統文化的根源。
二、結語
小學語文教師作為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引導者和教育者,其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水平等,都直接關系著我國小學語文教育事業的變革和發展。因此,在當前的教育變革體制的要求下,語文教師更加應該不斷加強自身綜合素質能力的提升和鍛煉,不斷實現小學語文教師的變革、發展和穩定。堅持從傳統文化角度出發,堅持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將傳統文化薪火相傳,加強小學生對古文化的歸屬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總之,小學語文教學的變革離不開傳統文化的繼承與弘揚,只有挖掘傳統文化的精髓,探源尋根,才能最終根深蒂固,花開茂盛。
小學語文論文10
一、開展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了解環境問題
為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我們要將現代化的教育模式應用到小學語文教育中,使學生學習效率大大提高。把環境教育作為語文教學的內容,讓小學生知道環境保護的意義,讓他們體會到社會責任感。我們要開展與生活息息相關的保護環境的活動,教師制作活動課件以方法、步驟、目的為活動提綱,讓環境教學開展得有實效。比如,我們要在平常生活中分類垃圾、不用的舊電池應該回收,在日常生活中不開車,騎自行車綠色出行等作為每次活動的題材。制訂環保計劃、有目的地完成實踐活動,能讓學生學習積極性快速提高。多開展類似的活動,讓學生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深入了解現在的環境問題比較惡劣。在學習文化知識的同時,把環境教育運用到教學實踐中。
二、引用語文教學材料內容,學習好環境教育
我們的語文課本中有很多關于環境教學的題材,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學材料,更好地了解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性。課本中有很多描寫大自然美景的文章,能夠體現出環境與人類之間的密切關系。老師教學生學習與環境相關的課文時,引導學生對環境的美好聯想,也能對大自然了解,從而能使學生看到大自然的美麗,對大自然的欣賞,對大自然的美好向往,既能讓學生學到更多知識,也能讓學生更好地愛護環境。生活在美麗的大自然中,與我們的生活、學習、生產勞動有著密切聯系。如果環境遭到破壞,造成污染,給我們的身心和生活就會帶來不幸和災難。課本中還有是敘述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和如何治理的,可以讓學生充分學習科學知識,掌握環境知識。讓學生知道目前地球上可供人類利用的資源已經不多了,不允許再一味浪費和破壞,養成從小事做起,從一點一滴做到保護我們的環境。老師在教小學語文的同時,要根據學科所學內容認識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培養學生保護環境的行為。課本中還有一些古詩詞和散文,表現了人類對大自然的依賴和諧共處的需求。文章中作者表達了一種博大的愛國情懷,對大自然的贊美和熱愛之情。此類文章通過對自然美景的贊美,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讓學生從文章中體會到作者的意境,對學習語文更有幫助,更好地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老師應該從平時學到的古詩詞、描寫大自然的課文中讓學生熟讀并運用到寫作中,把自己對環境的熱愛、保護之情表達在自己的作品中。還有一些文章是寫有一些人只顧眼前利益去破壞環境的不好行為,讓學生認識到保護環境的意義,為保護我們的環境,出自己的一份力,努力學好文化知識,用知識來改變社會問題。從而有了學習的動力,更好地實現現代化教育,使現代化的教育水平不斷提高完善。
三、以環境教學為基礎,從而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在日常生活學習中,要讓學生養成多觀察、多思考的能力。多看書提高閱讀水平,才能寫出好的文章。把環境教育運用到平時的寫作練習中,作文題目以環境問題來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使學生的寫作水平不斷提高,逐步養成留心觀察發現事物不同點的好習慣。關心我們的生活環境,提高環保意識,養成愛護環境的習慣。
四、通過閱讀讓我們更好地保護環境
在課余時間多閱讀關于環境保護的書籍,從而提高小學生對事物的感知能力、判斷能力。在學習語文課堂知識的同時,更能多閱讀、多思考。讓學生多接觸大自然,在一草一木中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更好地珍惜和保護環境。愛護花草、植樹造林,是它們默默付出,為我們凈化空氣,讓我們可以自由呼吸。可閱讀關于環境保護的書,如《寂靜的春天》《資源節約和綜合利用》等,讓學生學習更多知識,啟迪學生的智慧。從閱讀中提高學生的思想感悟,為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而努力。改變從我做起,感染身邊的人一起愛護環境。總之,地球是我們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地方,只有每個公民都有環保意識,才能讓我們的環境更美麗,做到可持續發展。要讓人們更好地保護環境,就要依靠教育的力量從小學生抓起,把環境教育作為小學生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讓學生樹立愛護環境的良好品德,積極參加植樹造林活動,愛護身邊的花草樹木,為改善環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積極動員每個社會公民,為了社會為了我們自己把環境保護這項事業做到最好。我們的責任就是維護自然生態的平衡,讓每個學生都有強烈的環保意識,靠大家的力量保護環境,讓地球環境更美好。
小學語文論文11
摘要:在我國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但許多語文教師都對此表示很頭痛,因為小學生剛剛開始接觸寫作,對他們進行寫作指導是有一定難度的。
關鍵詞:新課程標準;
我國的新《語文課程標準》出臺以后,就對我國學生寫作方面有了更加具體化的要求,即學生作文教學絕不可以是一種應付公式的存在,它應當是可以表達出學生真實情感的文章,是學生心靈的表達,因此,在要求學生進行寫作時,一定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要求。這個要求給語文教師的啟示就是:作文課堂教學應是以張揚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為目標的新的有效教學方式,從而讓學生習作時變被動為主動,從“要我寫”向“我要寫”轉變。作文教學中如何才能實現這種新的教學方式呢?我認為教師應當做好以下幾點:
一、注重培養學生習作興趣
以往作文教學都是根據教材要求,每次上完一個單元就讓學生習作,叫同步訓練,這種方法當然也管用。但是固定了學生的選材范圍。領會能力強的學生當然不在話下。學困生就感到吃力了。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學習領會程度布置習作,讓學生感興趣,這樣作文起來就會輕松了。
在新課改人教版六年級下冊的第一單元習作,這樣的編排就很科學,有三個題材供學生選擇:1寫“難忘的第一次”;2.請你認真觀察某個物品加以想象,悟出一個道理;3.寫觀看漫畫“假文盲”的感受。從這三個題目看,第二和第三個題目很多學生是放棄選擇的,因為他們不感興趣。而大多數學生選擇了第一個題目,因為他們親身經歷過了,所以記憶猶新。有話可說,寫起來就輕松了。給學生選擇大的習作空間,學生才會感興趣,才能達到習作的目的。因此,注重培養學生習作興趣是很有必要的。
二、注重學生的習作感悟
以前,很多語文教師非常重視習作方法的指導,文章的“開頭――過程――結尾”用什么樣的方法寫,怎樣寫都一一講述得清清楚楚,甚至一節課時間幾乎都用于指導上,這種限制思維的指導顯然是不科學的,會導致學生的習作千篇一律,沒有創意。
在一次統考評卷抽查中,我發現五十個學生的作文,就有幾個學生作文雷同,他們幾乎都是寫同樣的事情。例如:作文要求寫“我與書的故事”,可以寫記敘文,也可以寫看完一本書后的感受。寫記敘文的學生中,九個學生這樣寫“我把書收在懷中,不讓雨水淋濕,回到家里,書安然無恙,我卻成了落湯雞。”顯然,這些學生要么是在教師范讀佳作時記牢了人家作文精彩的片段,要么是教師在指導時限制了學生的思維,這樣,學生只能如此寫才符合教師的要求,學生的個性化容易受到壓抑,自然在習作中自我表達的情感也不會流露。然而,要張揚學生自身的習作個性,主動習作極需要依靠學生自身的習作感悟,哪怕教師在作文課堂中只講了一篇文章開頭如何寫,只要學生一旦有了習作感悟,他就能按自己的思維發展很快把過程、結尾寫出。學生習作感悟就如同我們平常所說的語感一樣,有語感,對文字的理解就會順理成章。因此,我們在指導學生習作時,注重學生習作感悟是非常重要的。
三、注重習作教學中的發展性
如果教師以看學生習作結果,來衡量學生的學習將會產生低效率的作文教學水平,那是因為我們的教師往往從學生習作的字數,學生習作中的文字表達的優美與否,文章結構等這些結果來看待學生的習作,這很容易導致教師向學生的習作提出高要求。對于不會寫或寫不好的學生只會挫傷他們的寫作自信心,讓學生怕寫作文以致寫不出文章;對于能寫的學生則讓他們在習作中只向教師的目標邁進,湊字數、抄襲范文,亂套結構的現象就會出現。學生習作根本談不上有獨特的個性,而且這也只不過是“要我寫作文”而已。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習作的發展性過程,學生習作完全發揮了豐富的想象,張揚了個性,作文教學實效就會大大提高。
四、注重學生生活體驗
新《語文課程標準》對作文教學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作文教學要引導學生“多角度地觀察生活,發現生活的豐富多彩”,這就表明了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不少教師雖然理論上認同這個觀點,但實際上與其背道而馳,刻意追求學生按照一定的范文進行習作,立意要統一,寫法要統一,這樣的作文訓練使得學生思維個性嚴重地受到束縛,學生作文也就只能夠造就出“固定式”的文章。然而,真正實現個性化文章并不是依靠教師灌輸習作觀念,而是讓他們親自走進生活,感受生活,讓學生的心靈、思想說話,讓真實作文在他們心中安營扎寨。比如,習作要求寫自己親身經歷的事,農村的孩子參加了勞動,他們會懂得馬蹄草是生長在泥土里的,他們會知道怎樣去從泥土里挖出來。而城市的孩子可能就認為是長在樹上的,或者有的只知道市場上有;城市的孩子只知道老鼠是壞蛋,要消滅它,也知道鼠肉能吃,味道不錯,但你要他寫怎樣捉老鼠,他就不知道了。而農村的.孩子,就能把捉老鼠的樂趣寫得具體生動,原因就是他有生活的體驗;同樣,你讓城市的孩子寫參觀記,他們去參觀過了,所以能寫,而農村的孩子,連城都沒進過,更別說去參觀風景名勝了,要他們寫就寫不出來。因此,同一題材的習作,學生的生活環境不同,生活體驗不同,寫出的文章就不同。這就表明了學生的真實生活體驗就是他們心靈的軌跡,也是他們習作的真實題材。“新穎的題材源自真實”,正是這樣―個道理。由此可見,注重學生生活體驗,才會讓作文教學走上一條光明的大道。
五、注重多元的開放式習作評改
我國傳統的對學生習作之后的評價都是教師的工作,而對學生習作后進行評改作文,是作文教學的重要環節,評改作文的目的就是讓學生知道自己寫作的優勢與不足,從而不斷提高自身寫作水平。而把所有的批改任務都交給老師來做就很容易會造成其用主觀標準去對同學們的作文進行評價,從而造成落差特別大的現象發生,結果是評價為低下的學生則受到了習作上的打擊,習作上稍有進步的學生卻受到了忽視。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讓學生學會評價與修改自己的作文,實質上也是對這種教師包攬一切的習作評改的改革。
小學語文論文12
摘要:在素質教育蓬勃發展的當下,小學時期對于學生而言是極其關鍵的,是他們性格和學習習慣即將養成的時期,也是學生接受語文知識最為容易和快速的時期。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要利用以生為本的原則,堅持做到建立多元化的課程內容,以文章閱讀作為語文學習的載體,對學生進行個性化引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建立輕松民主自由的語文課堂,讓學生的語文素養得到提升。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語文;生本課堂;構建
一、建立多元化課程內容,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提高小學生在實際生活中應用語文知識的能力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改革的重點目的之一。所以,小學語文老師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要學會開發利用現代豐富的教學資源和教學環境,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語文的氛圍,提高學生的語言實踐應用能力。在豐富教學內容的時候要注意,不要改變語文學科的定位,不要在課上過度重視課文的背誦,而忽略了語言交際應用。同時,要注意學生課上學習和課下學習相結合,把語文知識推廣到課下的生活中去,提高語文知識和現實生活的緊密聯系程度,把語文和生活進行融合,讓語文學習走入到生活當中,更大程度地提高學生學習的潛能,提升學習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老師在進行語文課堂的教學模式確定的時候,要注意增加現代化元素,增加實際應用,讓語文知識可以最終回到生活當中,培養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學習觀念,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例如,任課老師可以開展多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增加學生學習語文的內容和方式,用語文知識提高綜合能力。教師可以組織開展成語接龍大賽、評論新聞時事、情景故事表演、美文點評等活動,還可以讓學生開辦名言收集、班級日記連載等活動,增加學生的生活體驗,讓語文學習進入平常生活,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實際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
二、以文章閱讀作為載體,增強學生的創造意識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老師應該在備課的時候,掌握課程的教學進度,安排好所有的教學環節,并且適當地增加閱讀量。老師可以把語文知識教學和閱讀結合起來進行講課,課前進行語文閱讀材料的挑選設計、閱讀任務和教學任務相結合、閱讀問題的總結點撥、課程時間的安排、小組互動分享內容等環節。在給學生挑選閱讀內容的時候,要注意和教學內容相結合,符合學生的思想,文章的條理要簡練,要有和學生互動的能力,這樣對于學生來說才有足夠的吸引力。教師挑選好正確的閱讀材料,才能教給學生正確的知識和觀點,引起學生學習和閱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同時,也可以幫助學生培養閱讀的習慣,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在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老師不但要進行語文知識的教學,還要進行課堂發言,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課堂當中來,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角,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意識和想象意識。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除去語文新課標要求學生背誦的文章或者段落,老師也可以選擇一些文采好、精彩的文章讓學生多加閱讀朗誦。比如,在教學四年級《觸摸春天》這篇課文的時候,由于這篇文章的意義較為深刻,小學生對于這種文章沒有很好的情景體驗,不能很深入地投入情感,就導致他們不能體會這篇文章的意義。文章中有很多句子都偏長,學生可能不會一遍就看懂,教師可以在上課的時候分段落讓學生重復閱讀,也可以讓學生在朗讀流利之后嘗試著背誦,更加深刻的體會文章的內容。通過這種重復的閱讀,學生漸漸地感受到文章的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的寫作情感,對這類文章有了更為深入的了解。這樣既鍛煉了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背誦能力,也可以讓學生的情感體會更加豐富,對文章中人物的理解更加正確,提升了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三、建立輕松、民主、自由的語文課堂
在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學會用各種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建立一個師生之間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對教師不再畏懼,而是可以和教師成為朋友,面對老師可以更加自然。對于小學生來說,教師的一句親切智慧的話、一個溫暖的笑、一句鼓勵的語言、一個學生充滿興趣的問題,就可以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信心和學習欲望。這些都有助于教師進行良好學習氛圍的建立。建立一個輕松、民主的學習環境,不但可以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下學會語文知識,掌握語文方面的基本技能,還可以讓學生的心靈得到老師的滋養,在感情上得到熏陶。只有在這種自由、不拘束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才會敢于說出自己心中對于語文知識的疑惑和問題,進而才能更快、更好地掌握語文知識,學生的思維才會在更大程度上得到開發,學生才能提出更多有趣的觀點。這樣充滿自由、愉悅心情的課堂,才能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填充,個性特點才能更好地發展,學生的學習潛能才會被更大程度的激發。若要想建立一個輕松、民主、自由的語文課堂,教師就要把自己的愛貢獻到課堂,讓自己飽滿的情感去感染學生,用自己的情感去創造一個愉快的學習氛圍,提升學生對語文的興趣,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四、總結
在新課程不斷深入發展的當今,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生本課堂的教學時,要堅持做到以上幾個方面,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與綜合能力,加強他們自身學習習慣的養成,在促進教師自身教學水平提升的同時,也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翟丹.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素養培養的意義及策略[J].小學語文,20xx(09).
[2]王雙五.小學語文如何構建高效課堂[J].小學教育,20xx(01).
小學語文論文13
摘要: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寫作的練習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他是構成語文知識系統的一個重要的環節,寫作所帶來的力量是強大的,它不僅僅是人類從古至今單純的記錄,更是一種將語言文字作為媒介文化交流的一種行為,同樣也是一種復雜的創造性的腦力勞動過程,在當今媒介發展多元化的狀態下,寫作的方式也逐漸改變著,他以不同的方式出現在人類日常的學習中,也是作為傳播的重要途徑之一,我們生活在高度信息化的時代,通過文字寫作的交流,讓人類各個領域都有效的串聯在一起,成為了一種不可或缺的信息記錄和傳播的方式,所以,基于我們的語文教學中,培養小學生正確合理有效的寫作是非常重要的,從小培養學生寫作是必不可少的一項任務,寫作所帶來的重大積極意義不可估量,在這個過程中,我們需要進行大量的思考,這就會大大的培養了孩子思考問題的能力,并且也會鍛煉小學生組織材料的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
關鍵詞:小學語文寫作;寫作方法;寫作技巧;寫作特點
對于寫作所帶來的重要意義每個人都很清楚,它不僅僅是人類精神生活與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組分,也是創作文學作品重要的途徑。小學的寫作是基礎的培養,在開始教學寫作的時候,教師首先要做到的是要培養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寫作習慣,善于激發學生們發現日常生活中又去而又有價值的信息,對此可以將生活中的知識運用到寫作當中,因為藝術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在平時的訓練過程中,就要有效的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不僅僅是單純的開拓他們的再造能力,還有創造能力也很重要,作為剛剛起步的小學生來講,或許靜靜的坐下來寫篇作文是非常有難度的,所以,在訓練寫作之前,就要養成學生寫東西的習慣,比如在平時可以進行一些寫日記作業,有了這個良好的習慣作為輔助,作為基礎,對學生寫作是有非常大的幫助的,雖然對于剛剛開始接觸寫作的小學生來講,是不需要寫長篇大論的,從最簡單的開始,將故事敘述完整開始,字數先放在一邊,必須先注重內容的培養。
然而,寫作這個重要的部分作為人類凝聚思想,表達情感以及加工與傳遞的知識的一種基本手段,是有著非常重要和重大的意義,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中,用相對有效的輔助手段是必須的,這不單單指課堂中的知識滲透,更重要的是課外知識的積累,這里就需要作為學生的家長來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了,并且,在啟發學生進行寫作時,要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開啟學生寫作的靈感,讓學生覺得寫作不是一件枯燥而又無聊的事情,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會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分析能力有非常大的幫助,同樣,這也是需要積累知識,反復練習的,它是沒有固定的模式的,并且是一種很好的培養孩子創造力的一種學習的過程,需要學校和家長來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
小學語文寫作是為以后語文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和一個良好的開端,形成一個寫作的開始,養成一個寫作的好習慣,對以后的寫作有著很大的幫助。小學寫作有如下幾個方式:主要包括有范圍式,材料式,看圖式,提綱式,話題式,直接式,整體拓展式和組合式命題,這主要就是考察的類型,主要是根據年級的不同來劃分考試的形式,雖然有如此多的形式,但是只要交給了學生其中的技巧和方法,寫作其實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這就會讓學生真正喜歡上習作,不在排斥寫作。說道寫作方法,其實有很多,這里主要講以下幾種:第一步,要先認真審題,看是要寫一篇記敘文,散文,說明文還是命題作文,確定好之后,第二步,先不要急著下筆寫作,要在腦子里想一下這篇文章的結構和其中具體的構思。第三步,開始進行寫作的時候要將開頭寫的有特點。第四步,在寫的.過程中,自己所寫下的行文要與題目相扣題,相呼應,不要出現太多的流水賬,記錄一些隨著時間變化而發生的事情,運用的手法。第五步,文章的結尾要與開頭相對應,并且更要點題,將文章的主要內容概括。總之,想在教學中的寫作是不同于以往傳統的寫作,教師在教學時,是要打破一些傳統的教學觀念的,這就需要教師有高度的教學能力了,而對于現在的寫作教學理念,是一種注重學生自己內心的想法,并且幫助激發學生的想象力的理念,因為寫作本身所特有的功能是很強大的,學生子寫作時,需要將寫作的內容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中的發現的食物相結合,注重自己內心的真實情感,完整的敘述下來,慢慢的鍛煉,就會成為一篇篇優秀的文章,而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對于學生的作品是要經常性的鼓勵,帶給學生寫作的動力,不要過度的批判,這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來講是不容易的。所以,要讓學生自己盡情的發揮自己的想象力,發散自己的思維,慢慢的產生因果聯系,逐漸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教師的寫作教學除了發散學生的想象力之外,更重要的是給學生創造一個積累經驗和素材的地方,那就是組織課外活動,在活動中學習,在學習中積累。這樣可以讓學生建立一個開放的閱讀空間,并且會很好的打開學生的創造力,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增加素材的來源和途徑。在這一件件的課外活動中,學生的觀察能力也會一步一步的提高。所以,在學生寫作時,我們要很清楚的講到寫作要將作文與現實生活中的事物相結合,要從生活中發現題材,以小見大,運用到寫作中,生動形象的表達,傳遞自己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是要讓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找尋靈感,找到創作的思路。
小學語文論文14
【摘要】前段時間,我參加了樂清市的生本課堂教學研討會,結束之余,一直在思考:我的課堂離生本課堂還有多遠?但還是百思不得其解。究其原因,是對于“生本課堂”還存在著一種模糊的認識。在飽讀郭思樂教授的《教育走向生本》等著作后,感受著他對“生本課堂”最精彩的解讀,從點點滴滴的細節中,我體悟到他對學生濃濃的人文關懷。而前置性學習,又稱為前置性小研究,是生本教育理念的一個重要表現形式。本文結合先前我對課前預習的課題研究,嘗試著從“指導方法”、“明確目標”、“課堂補缺”、“習慣養成”等四個方面闡述學生如何進行前置性學習。
【關鍵詞】 前置性學習 生本 明確目標
什么是生本教學?郭思樂教授是這樣說的:“真正以學生為主人的,為學生好學而設計的教學,我們稱之為生本教學。”“生本”其實是一種理念,把教的東西變成孩子們的玩,能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行動起來,使他們愛學習就行。而前置性學習就是這種理念的重要表現形式。
所謂前置性學習,就是在進行生本教學前所進行的目標明確的自主性學習活動,它與一般意義上的預習有著本質的區別。前置性學習作為生本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保證。
一、指導“方法”,讓學生“有章可依”
前置性學習是在老師講課之前學生自學新課內容的一種學習方式,通過學習初步了解新課的基本內容和大意,找出自己的疑難點,是課堂教學的預備性學習,是生本教學必不可少的一個起始環節。但往往學生在前置性學習這個過程中,主動性不夠,流于形式,浮于表面。因此要做好學生的前置性學習,首先就要加強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的前置性學習能更有效,更深入。一般步驟如下:
1、朗讀全文,標出段落。
2、通過和聯系上下文學習生字詞,并理解意思。
3、標劃重點詞(課文中反復再現的詞,對表達中心起關鍵作用的詞)、重點句(含義深刻的句子及不甚理解的句子,文筆優美的句子,并初步進行賞析)。
4、概括文章主要內容,用一兩句話概括文章大意,并寫初讀體會。這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概括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篩選信息的能力。
5、搜集相關資料:作者的生平及社會背景(由于作者的境遇不同,所以其作品的風格、感情不同);文本涉及的背景及相關事件、人物(特別是距離學生較遠的人或事)。
6、精彩句段背誦(重視學生的積累)。
在學生有前置性學習的作業時,我一般都不會再增加其它作業,而是騰出大量的時間來讓孩子學習和查資料。當然,前置性學習內容也不能過多或者是過于具體,應該給學生留下思考的空間。如果前置任務過多就不能保障學習的效果,在低年級或者是前期學生的學習習慣沒有養成之前,前置內容應該根據學情進行和課中有選擇的進行。
二、明確“目標”,讓學生“操作從容”
就一篇文章而言,學生不僅要讀懂課文,提前解決生字詞,還要開展延伸閱讀,了解作者、背景及相關資料。如果學生總是按照步驟去學習,由于總的目標不明,大多是“摸著石頭過河”,迷失方向的情況時有發生,事倍功半也就在所難免。這就得要求在前置性學習的過程中始終指向既定的目標,方向明確,這樣自主學習的效果也大大提高。
比如,在原先學習步驟的框架下,我會根據不同的課文為學生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寫景的文章,我會讓學生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想想該怎樣用你的聲音將文章的美表現出來。如在學習《日月潭》一課時,要求學生找找文中哪些句子描寫了日月潭的美,你該怎樣用你的聲音將它的美表現出來,讓我們也感受到日月潭的美。如在學習《我不是最弱小的》一文時,我讓學生讀完后用自己的話說說薩沙為什么不是最弱小的,你是最弱小的嗎?舉個例子說說。但不管什么題材的文章,都有一個同樣的要求就是畫出你喜歡的句子,收集有關資料,在旁邊寫出喜歡的理由。因為只有孩子進行前置性學習了,他才能在課堂上有精彩的發言。
當然,目標的提出,還要考慮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比如,對于中年級學生如何掌握段落意思,初步理解課文主要內容并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對于高年級學生則要初步讀懂文章的主旨并提出相對有價值的.問題。其次教師要根據教材特點,分單元給予一定的指導,幫助學生提高自學能力。現教材一般是把類型相同或類似的課文編排在一個單元中,一個單元課文具有一定的共性。我們可以利用這一特點加強指導,/soft/從而使學生預習帶有很強的目的性,以便學生盡快掌握自學的方法。
三、課堂“補缺”,讓學生“重拾信念”
通過前置性學習,我們可以了解到學生在自學中的困惑和需求,同時也可以了解學生在自學能力和自學方法上存在的問題。對于學生的困惑和需求是我們制定教學目標、選擇教學內容的重要依據之一。教學中把學生的需要和文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思考教學設計,精設對話,這樣進行課堂“補缺”,就會使學生重獲學習信心,有利于前置性學習的良性循環。
如學生畫句子、做批注,剛開始的感受可能是很膚淺的、表面上的,他們或畫一個句子在旁邊寫上“這個句子真好,寫日記是可以用”或畫一個句子寫上“這個句子真好!我閉上眼睛就能想到這個畫面”,當學生這樣寫時,我們千萬不能急,要注意在課堂上順勢而導,引導他們說感想、說不同之處,碰撞思維的火花。如《泉水》一課,有學生說“一股清泉從石縫里沖出來”從這個“沖”字上,我就能感到泉水很想來到這陽光燦爛的世界。
課堂上,我為學生提供平臺,讓他們展示自己的學習收獲,使孩子們在聆聽別的同學發言的同時也能碰撞出自己的思維火花,從而更深入地去理解課文。再者就是給學生營造一個寬松的說話環境。其實剛開始學生不敢說、不愿說,我要求他能站起來大聲地說,再要求說上一兩句自己的感受,然后再一步步地引導。這樣的話,孩子們就會說了。再者就是要讓孩子們學會聆聽,教師也是如此,生本理念下的課堂,只有老師配合學生,沒有學生配合老師,老師看似站在講臺邊,其實老師的思維并沒有站到旁邊,需要隨著學生的思維走,做好順勢而導。
四、注重“習慣”,讓學生“自主學習”
前置性學習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是進行生本教學的有力保證。但學生自學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的,因此對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尤為重要。
這當中,除了老師用課余時間督促,小組長或同桌同學監管,以此來督促學生自覺學習習慣的形成外,教師的評價在學生習慣形成的過程中,起著促進其進步,催化其內在發展的作用。教師要重視自己的評價導向。通過一個點頭肯定,一點微笑鼓勵,一句口頭表揚都能給前進中的學生以信心和動力。尤其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為他們創造成功的機會,這會更利于樹立學生的信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article/。
前置性學習將學生推進一個全新的求知領域,通過前置性學習,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更有所問。學生必會滿懷信心地、積極地參與到生本課堂中來。通過前置性學習,真正感受到成功的快感,發問的喜悅。學生就會樂于自學,生本教學自然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正如郭思樂教授所說:“前置性學習所獲得的知識是學生自我建構的,學生會獲得一種愉悅、成功的體驗。長此以往,學生自學的興趣就濃厚,自學的能力就得到提高,這就更好地使我們的課堂教學走向生本。”
【參考文獻】
(1)郭思樂,《教育激揚生命》,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
(2)郭思樂.《教育走向生本》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12.
(3)《‘生本’教育——不只是一種模式》,《中國教育報》,20xx.1.18
小學語文論文15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它以短小精煉、生動直觀、精準到位等特點突破了傳統語文課堂教學的時空限制,給“枯燥”的課堂帶來生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優化了課堂教學,促進了師生共同成長。對于“微課”,我認為是未來教師專業發展的一個方法,教師要先了解什么是微課,并明白“微課”在教學過程中擔任的角色,而學會“微課”的制作,是實施翻轉課堂的前提條件。
一、解讀微課
“微課”又名微型課程,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與傳統的教學網絡資源相比,“微課”資源的特點是“短、小、精”。“微課”時長一般為10~15分鐘,非常符合學生的視覺駐留規律和認知學習的特點。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式,打破了小學語文課堂的時空限制,創設了更為客觀的教學情境,通過課內微小視頻的播放,幫助學生理解課堂中的重難點,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主導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水平。
二、微課的教學特征
1、教學時間短
基于學習認知,視覺駐留規律和聽覺記憶等特征,一般微課時長都控制在10~15分鐘,這樣既可以避免因為視覺、聽覺疲勞而降低學習效率,也可以避免知識講解過于冗長,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下降。
2、教學內容少
而精由于上述“教師時間短”這個特點,使得微課程不能像傳統的教學視頻那樣以章節為單位進行授課,而要以單個知識點、一道習題或者某個學習環節為單位進行講解。由于時間短、內容少的特點,所以制作者必須保證教學信息的精致、緊湊,不能言之無物,以期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教學任務。
3、微課教學載體資源容量小
微課教學視頻一般采用支持網絡在線播放的流媒體格式,根據微視頻教學時間短、教學內容少而精的特點,視頻大小基本可控制在幾兆到幾十兆之間。按照現在的網絡傳輸速率,基本可以實現在線流暢播放。這樣既可確保學生能夠選擇在線看或下載衛視哦以及相應的教案課件和教師的點評信息,實現移動遠程聽課和個性化、碎片化學習;也適用于教師來進行課例觀摩、評課、反思和研究。
三、小學語文教學與微課的幾點巧妙結合
運營微課,課前自主預習,進行熱身,激發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課堂教學中會有這樣的鏡頭:上課時學生中規中矩的在聽,教師頭頭是道的在講,可是到了下一課時,情況會令你大失所望,有不少學生不能解決上節課已學過的知識。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呢,我們靜下心來思考一下,雖然課上得很流暢,但多數學生只是被動的聽,看,缺乏學習興趣,缺乏主動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運用微課,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課前根據所需的知識點設計好微課,可從生活現象,實際問題等情境導入微課,激發學生興趣,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情緒,鍛煉其獨立思考能力,為課堂做好準備。
1、巧用微課,師生互動突破教材重難點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小學生抽象思維能力弱,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不強,所以課本中出現的重點、難點不好中午。這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引導他們進行教學,形象、直觀,減輕難度來引起小學生的注意,引導他們向目標方向思考,達到將知識笑話的目的,真正讓微課教學變得“活”起來。那么,如何在實際教學中實現教學有效突破呢,可以巧用微課,分解教材重難點,步步實現學習目標。
2、利用微課,做好舉一反三,進行教學拓展延伸,提高學生自身素質
葉圣陶先生曾經說過:“語文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學完一篇課文,學生往往意猶未盡,教師要有針對性的引導點撥,使學生的學習向課外拓展延伸,這樣可以促使微課內外學習和運用相結合,調動學生學習和運用語文的積極性。微課不但可以讓學生對課外拓展的內容一目了然,而且覺得興趣盎然,使學習變得簡單。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巧借微課可以變被動為主動,變形象為抽象,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眼球,使學生主動參與其中,帶著微笑在不知不覺中學到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讓他們的個性在課堂上飛揚,使語文課變得豐富多彩,變成學生的學習樂園。“在翻轉課堂上“玩”微課,將高效課堂的教學理念與現代教育技術融合起來,實現現代教育技術優化和整合,是符合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發展趨勢,具有前瞻性。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的“微課進課堂”改變了師生傳統的教和學的方式,更能照顧到不同層面的學生,實現個性化的學習,促進教育面向全體學生,真正為實現教育“面向現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遠大的愿景打下夯實根基!
【小學語文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論文05-02
小學語文閱讀的論文06-10
小學語文論文05-17
有關小學語文的論文04-29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論文論文04-29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04-07
小學語文開放識字論文05-03
小學語文教改的論文05-01
小學語文媒介素養論文04-28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的論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