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論文集錦【15篇】
在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會接觸到論文吧,借助論文可以達到探討問題進行學術研究的目的。為了讓您在寫論文時更加簡單方便,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學語文論文,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學語文論文1
【摘要】既能通過閱讀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能在閱讀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積累。
【關鍵詞】小學生 讀書訓練 教學質量 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關于“語文課程性質”的表述: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增強課堂結構的綜合性,學科間加強整合,開闊視野,使語文學習效率更高,注重立足文本,“雙基”訓練,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把握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才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1.抓好教材,打下扎實的基礎
小學語文是最基礎的學科,作文教師,應抓好教材,為日后的學習打下扎實的基礎。語文課堂就要緊扣教材重點,扎扎實實地教,給學生充分的識、寫、讀和背的時間,讓學生理解、掌握、積累和運用字、詞、句、段、篇、章最基礎的語文知識技能,讓學生能夠舉一反三。還要充分挖掘課程資源,拓展教學內容,使學生在更加廣闊的背景下學習語文。
而當下語文課仍有不少教師是脫離語文教材的教學,偏離主題,漫無邊際的拓展,形成了許多非語文的東西。出現了輕視“雙基”的現象,尤其是輕視基礎知識的傳授。再者,由于語言具有形象性、情感性,因此要在打好基礎的前提下盡量讓學生去感悟、體會、揣摩、體驗。
我認為語文教學必須貼近教材適度拓展,把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機統一。在教學《秋天的圖畫》時,讓學生充分閱讀課文,在指導學生讀懂文章寫什么之后,引導學生分析文章的語言特點,借鑒課文“想怎么就怎么”的句式進行語言訓練。學生放飛想象,將情感融入語言,寫出了許多精彩的語段,取得了極好的表達效果。
2.重視閱讀實踐,豐富語文積累
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教師的分析來不能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已經被越來越廣泛地關注,這不僅僅因為讀是學習語文的有益方法,更因為讀是語文學習過程中的重中之重。
新課程標準中就閱讀要求我們做到以下幾點:
、賹W習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嘗試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
、谥匾暷x,學會精讀、略讀和瀏覽;
、蹖Σ糠衷娢倪應該做到誦讀。因此,在小學生學習語文的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進行讀書的訓練。既能通過閱讀培植自我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又能在閱讀實踐中體驗語文情感,豐富語文積累。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讀”時,從教材特點和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做到:①有明確的目標。讀書的方法很多,什么時候該用哪種,教師應給予引導。要訓練學生在讀中感知、感悟,培養語感,受到熏陶;
在讀中積累語言,即“初讀感知——精讀領悟——品讀玩味——誦讀積累”;
②要給學生留有足夠的讀書時間。閱讀教學的質量,往往取決于教師在課堂上安排學生讀書時間的多少,所以課堂上要給學生充分讀書的時間,切忌“走馬觀花”。
3.加強聽說,提高語文運用能力
讓學生學會傾聽不僅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品質。因此,語文課堂應該加強“聽”的訓練。既要傾聽教師的課堂講解,又要傾聽同學的課堂發言;
既要聽得到,聽清楚,聽完整,又要聽得懂,聽出重點,聽出實質。而樂于傾聽,聽他人說話認真耐心。這也是良好學習習慣的體現,亦是語文學習的必須具備的品質。所以,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安排聽力的訓練也是很有必要的。如安排生字詞的聽寫,課文內容部分的聽寫,聽記作文的訓練等等,這樣學生的聽力在不知不覺中得到了鍛煉、提高。
說是言語的表達,它不但是語文實踐運用能力的再現,而且可以借助說的實踐可以熏陶情感,享受樂趣,形成價值觀念。學生敢于表達,并表達有條有理,這不僅要求學生在言語交際的過程中大膽、自信、樂觀,還要求學生在口頭表達時做到認真、清楚、得當。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①營造練說的`機會。可以用晨間新聞直播、課前幾分鐘演講、每堂課上每人至少發言一次的慣例、根據文本設計練說環節等方法給學生創造說的機會;
②營造敢說的氛圍。創設情景,讓學生自然、大膽地說出心中的話;
用小組發言競賽機制,激勵學生主動發言;
教師還應打消學生的顧慮,用“舉手是積極勇敢的表現”、“說錯了也沒關系”等語言激勵學生;
③教給練說的方法。我們要抓好每一堂語文課,要求把話說完整;
要學會用幾句話闡述自己的某個想法或觀點;
教師應適時地傳授口語交際的方法并在訓練中不斷強化。
4.引導精思,更現本色
《語文課程標準》閱讀教學目標中,提出了“感悟”這一概念。筆者認為,所謂閱讀中的“感悟”,是指學生憑著對語言和語境的直覺,獲得一定的印象和意義的心理過程,最終達到提高學生語言能力的目的。為此,課堂上應該注意:
、偬岢龅膯栴}要值得思考,所提出的問題要精心篩選,答案不能一伸手就摘到,也不能高不可攀,要跳一跳才能摘到。創設的問題要緊扣內容,任何問題的提出和設計要緊扣教學內容,精心組織,有針對性地設置;
創設的問題要新穎,教師提出的問題新穎,能激活學生的好奇心,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去探求問題。
、谝寣W生在熟讀基礎上潛心專注的感悟,讓學生自己去體味、去琢磨,是真正的感悟。例如《草船借箭》中有一句話,“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么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我們就回去!比绻患芋w味、琢磨學生是很難對諸葛亮的“笑”有所感悟的。而事實上正是諸葛亮的這一“笑”,才是本文最傳神的地方。通過對諸葛亮“笑”,有的學生感悟到諸葛亮是在笑曹操的生性多疑;
有的學生感悟到諸葛亮是在笑魯肅的忠厚老實;
有的學生感悟到諸葛亮是在笑自己的神機妙算。一個簡簡單單的“笑”字,在學生的全心玩味、專心咀嚼下,竟然會有如此生動而豐富的內涵和意蘊。
③要給學生思考的時間。我們在聽課時常會看到有些教師一個問題剛提出來就要求學生回答,學生根本就沒有思考的時間還談什么思維訓練,并且每個學生理解的速度是不一樣的。我們的教學要面向對全體學生,不要為了趕所謂的進度,完成所謂的教學流程而搞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式的學習,必須要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
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進程中,唯有遵循語文教學的基本規律,把握語文學科的自身特點,才能切實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小學語文論文2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新課程改革的深化,中小學語文教師不斷對教法、教學思想、教學內容進行革新和創造,產生了很多的喜人成果,像微課教學、多媒體教學、以學生為主體、學情分析等等方法、思想層出不窮,為現代語文教育帶來無限活力和生機。但是,這并非是盡頭,還有一些問題人們沒有完善,比如:在《語文課程標準》中,規定師生相處的關系應為交往,通過互助、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課堂教學。因此,課堂理答行為就顯得尤為重要了,但因為一些原因,很多教師在這方面做得并不好,仍然局限在傳統的課堂提問和回答上。本文通過對小學語文課堂中教師理答行為的現狀進行分析,并簡要闡述相應解決措施。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師;理答行為;研究;對策
語文教育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能夠進行表達、閱讀和思考,要想達到這個效果,課堂中教師理答的行為就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合理、有效的理答能夠使教師和小學生順利地進行互動交流,增進情感,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進而促進學生在理答的過程中更好地鍛煉思維和語言表達能力。但是在實際中,教師理答行為還存在許多問題,需要大家進行思考和改善。接下來將進行具體的分析和描述:
1小學語文教學時課堂理答行為存在的問題
。保苯處煂泶鹦袨椴恢匾暎航處煹牟恢匾,主要體現在對課堂中學生的回答沒有給予充分的預設,同時對理答的內涵理解不夠深入。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對課堂教學環節的.設計和教學方法的采用,忽略了對學生課堂回答時出現的情況的思考和準備,造成“無效問答”,或者教師只是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簡略的描述和評價,并沒有將理答行為起到的作用發揮出來。另外,盡管小學語文教師是認同課堂理答行為的,但是很多教師在實際行動中并沒有采取相應的措施和研究,依然對理答行為的定義、原則、效果等問題了解的不透徹,在教學時指向不明確、理答行為模糊。
。保步處熣n堂理答形式單一、過于簡單:很多教師知道在小學語文課堂上要對學生的回答及時作出回應和評價,但是多數仍處于最基礎的層面,即: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鼓勵、重復或簡單的回應。比如:學生順利的回答出了教師的提問,教師就會說“很好、回答得不錯、你真棒”等極為簡單的鼓勵話語;有時學生回答完問題,教師不知道如何深入評價和引導,就會對學生的回答進行重復敘述,雖然是對學生回答的認可,但是卻是無效回答,影響教學效率;對于學生超出教師預設的回答或錯誤的回答,教師就會回避理答、簡單回應,說一些“這樣不對、你再想想、還有其他答案么”這類的話,沒有對學生的回答進行明確地指導。
。保辰處煹睦泶鹦袨闆]有針對性:一堂好的語文課,除了對學生的回答及時作出回應外,更應該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和指導,使學生通過回答教師的問題,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對、為什么好、哪里又回答的不足、如何改進。但是教師在教學時,并沒有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針對性的點評和反饋。比如:在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桂林山水》這一課時,教師在教學時設計了很多相關的圖片、影像資料,調動起了學生的興趣,可是在引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時,卻沒有起到應有的效果。讀得好的,就點評為“很好”,讀得不好的就說“你沒有把感情讀出來、讀得不夠好,下次繼續努力”等,沒有對學生進行更進一步的評價,讀得好的學生不知道哪里好,下次讀其他文章時不知道怎么讀是對的;讀得不好的學生不知道錯在哪,仍舊一頭霧水,無法提高。其實教師已經創設出了桂林山水朗讀的氛圍和情景,只要對學生的點評更進一步,學生就會順利地體會到應該用什么情緒和方法有感情地朗讀,可就是因為教師的理答行為出現偏差,導致之前的準備全都前功盡棄。
2小學語文教學時正確進行理答的策略
。玻睂φn堂理答進行充分準備:課堂教學時間是有限制的,教師要想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就要對課堂的每一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包括理答環節。雖然課堂理答更多的是需要教師根據情況作出隨機應變的正確反應,但是依然可以進行適當的準備,將理答行為劃入一個可控的范圍。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充分研讀教材,根據教材內容設計相關有效問題,針對重難點部分做針對性的提問,引發學生思考。另外,除了備教材,還要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設計符合學生水平、能力的問題,并對學生可能出現的回答進行預設。比如:在教《老人與海鷗》這一課時,很多教師都會問這節課講了什么,學生也都知道是講的老人與海鷗的故事,但是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情況預設到,學生在回答時往往會忽略老人和海鷗之間到底有什么故事,所以就應該在提問時更有針對性地指導,“請同學們根據文章中的時間,劃分出老人與海鷗之間都有什么故事”,這樣的問題更加深入,也能夠有效地指導學生如何思考、回答問題應從什么角度回答。所以說,只有準備得越充分,才能使理答效果更好。
。玻膊扇∠鄳募记,使理答內容更具體、更有針對性:教師在教學時應該在最基礎的鼓勵話語之上進行延伸,根據理答的原則和技巧使理答行為更豐滿、具體。比如:當教師的問題高于學生的回答能力時,不要人為的忽略或轉移,而是應該根據情況將問題逐步分解,由易到難進行引導性提問,使學生最終能夠理解;當學生的回答出現錯誤時,,教師應該及時指正,并選擇其他學生繼續回答,而不是繼續追問回答錯誤的學生,使其緊張、尷尬;對于學生猶豫不決的回答時,教師要給予充分的思考時間,采用追問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得出正確答案。總之,小學語文課堂中的理答行為,蘊含著無限的智慧,并非簡單的一問一答,教師應該注重理答行為的研究和思考,使其幫助教師與學生形成良好的互動,提高教學效率和成果。
小學語文論文3
[摘要]新課程標準指出:“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不應該把它們當作外在的附加任務。應該注重熏陶感染,潛移默化,把這些內容貫穿于日常的教學過程之中。”可見,小學語文教學與德育教育是相輔相成的。因此,我們應該在重視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同時,加強德育創新的研究與實踐,使德育工作與小學語文教學改革同步協調發展,是時代賦予教育的神圣使命,是學校教育工作的永恒的主題。語文教學要進行思想教育的滲透;素質教育要貫穿于包括語文教學活動在內的一切活動中。語文教學在學科德育滲透中具有獨特的魅力和優勢,要顯示出這種魅力和優勢,需要教師從語文學科教學中,多方面、多角度滲透思想教育,擔負起義不容辭的責任。
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得好:“有一種教育,孩子在其中越少感覺到教育意圖,它的教育效果就越大!蔽覈逃矣谟勒舱f過:“當老師教育學生時,如果學生知道你在教育他,你的教育就失敗了!币虼,我想德育無處不在,無時不有,它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當是不露痕跡地滲透,達到“水到渠成”而又“潤物細無聲” 的“無痕”效果。
面對這樣的現象,尤其是在全面實施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這一背景下,我們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更大的挑戰。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加強德育的滲透,讓“空白”豐富語文課堂,讓語文課堂成為學生精神的家園,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在新課改下把德育滲透于語文教學之中,以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呢?
一、德育“無痕”地寄寓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學科不同于其它學科,它本身與德育有著密切地聯系,曾經在低段年級中還有過語文與思想品德的合訂教材,所以說語文教材選取的課文,盡管體裁、題材、風格等不同,但一定都是達到思想內容和語言形式的有機統一,尤其是以文學作品為主的教學內容更顯示德育的特殊優勢(新課程年級的教材特多),它以鮮明的形象,生動的語言,激發著學生的感情,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藝術性,能使學生潛移默化地接受正確的、高尚的道德熏陶。
語文課文選取了文質兼美的文學作品,有塑造人物大公無私、心靈崇高,剛正不阿的;有描寫祖國大好河山,表現自然美的;有表現語言音樂美,文字建筑美,詩句音律美的古今詩歌……這些課文都以不同的方式體現了作品的內在美,富有質樸美感性!霸娧灾,言為心聲”這是每一部文學作品和每一篇精美佳作傳播、宣揚的方式,都凝結著作者的苦心,執著地表現著作者的人生追求,傳達著作者的喜怒哀樂,凝聚著人類情感的各個方面。這種作用是直觀的形象的整體的,對學生的影響深遠。學生學習了這些課文,一方面感受到祖國的語言文字美,從而激發他們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和中華優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另一方面也使學生產生與具體的道德形象相聯系的情緒體驗。
比如《看雪》一課,德育意識隱含于教學內容之中,不外顯、不張揚,就是在課文的字里行間、言語對話中流露著,兩者緊密得那么天衣無縫、不露痕跡。課文結尾一句老師深情地說:“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這種對話形式的描述,怎么會不激起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怎么會不喚起孩子們企盼祖國統一的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但是課文沒有這樣寫,因為語文的最高境界就在于“感悟”,就像寓言故事一樣,故事敘事簡單明白,可是蘊涵的道理十分深刻,這恐怕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教師可引導學生反復朗讀,讓學生領悟到:臺灣的小朋友只見過用棉花做的雪,沒見過真的雪,老師給他們講述了自己童年在故鄉北京玩雪的的情景,看到了那濃濃的鄉音,聽到了那深深的鄉愁,“什么時候能帶我們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盼著你們去和他們一起玩兒呢!”兩句話孩子們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強烈表達了海峽兩岸同胞盼望臺灣回歸,實現祖國統一的愿望。對學生真正震撼的是與這種美好的愿望相聯系的情感,便促使學生經常產生類似的道德行為,這是德育寄寓教學之中的結果,而且顯得是那么“無痕”,那么自然。
二、德育“無痕”地實現水到渠成
由于語文德育內容分散而又豐富,“滲透”是語文教學中進行德育的最有效途徑,只有以讀為本,在閱讀、理解的基礎上,發掘語言文字的表現力,發揮文中形象的感染力,才能水到渠成,真正感悟、欣賞到文本的內在價值,因此語文教學的德育滲透應當貫穿于語文教學過程始終,落實到教學過程中的每一個環節。
首先,教師必須要有這樣的“德育滲透”意識,這不是思想道德所強加的,也不是什么階級刻意要求的,而是《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教學目標之一,是“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培養愛國主義感情、社會主義道德品質,逐步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提高文化品位和審美情趣!边@是放在《語文課程標準》總目標的第一條,顯然突出了語文學科的德育地位與要求。在語文學科中滲透德育目標其實就是落實語文教學目標中情感目標,是語文教學目標中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因此,語文學科德育目標的滲透應當是無痕的.、水到渠成。
其次,教師必須要有意識地做好“德育滲透”預設,教學預設是上好課的必要條件,一個骨干教師,哪怕是特級教師,他也必須進行教學設計,只不過他是用一生在備課,用心在預備,哪里需要明理,哪里需要滲透,都是一清二楚、心中有數。如果我們的教師在進行教學預設的時候,也能做到“德育滲透”預設,那么,他的課堂就能做到敘事與明理相協調,知識傳授與德育滲透相統一,能力培養與道德品質相一致,德育滲透將是無痕地水到渠成。根據多年的德育滲透實踐,我認為可以做好幾個環節的預設:
(一)在導語引入中滲透。
這是課始環節,也是啟動情趣的環節,如果抓不住這個環節,整堂課將會遜色不少,德育的價值顯得較大缺損。導語引入滲透方法很多,談話法、遷移法、復習法、提問法……只要可以引發學生的閱讀動機,調動學生內心的積蓄和隱埋的情感,從而認真地去閱讀、細微地去體會,這樣的滲透才是有價值的。
(二)通過文眼透視德育。
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篇課文的課題,就是全篇文章的眼睛,也是課文思想內容的聚焦.因此,抓住課題這一文眼,并揭示課題的內涵,既有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有利于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達到學文“悟道”、文道結合的目的。如在上《秋天的懷念》的時候,就可以抓住“懷念”一詞,問:什么是懷念?為什么會對秋天產生懷念?經過學習,學生知道作者通過寫在秋天時節,母親對殘廢的“我”細心的照顧,給我生存下去的信心,我才沒有感到絕望,而母親卻是臨死之前做的這些,讓我感動不已,懷念母親,懷念有母親照顧我的那個秋天。讓學生感悟偉大的母愛,從而達到學生對母親有的感恩之情。在孩子們的心靈埋下了感恩意識。
(三)剖析關鍵詞,挖掘德育
語言方案是情感的載體,一篇文章,總是作者反復推敲的結果,字字句句隱含著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觀點。因此,教師在教學教學中,要努力抓住文章的關鍵詞句,甚至咬文嚼字,引導學生品味,從而揣摩其中的德育內涵,領會課文的思想底蘊。
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課,可以問:把您的尾巴借給我行嗎?可不可以把“您?”換成“你”或“喂”?讓學生明白小壁虎很有禮貌。如此在學生心中樹立起講文明,樹新風的良好意識。
(四)在朗讀講解中滲透。
語文學科的重頭戲是閱讀教學,不論是記敘文、散文,還是寓言故事和成語故事,都會有明確的德育目標,而且必須要通過朗讀講解加以貫徹和落實,真正實現“以人為本”。一方面,教師可以以情激情,在朗讀講解中表現出來的鮮明愛憎,會深深地影響學生,使他們的思想感情和教師發生共鳴;另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具體的形象分析,包括具體的情節、人物和事件,尤其是豐富的語言環境,將內含在語言文字中的思想情感體會出來;再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借助朗讀和表演,范讀啊、賽讀啊、感情讀啊,讀出不同的語調,讀出詞語之間、句子之間的停頓及抑揚頓挫,輕重緩急,讀出文中的內在感情,體會文中的“道”之所在,從而使學生倍受教育和感染。
。ㄎ澹┰谕卣寡由熘袧B透。
閱讀教學是為了學習內容、感悟體驗、凈化心靈,同時更好地運用到生活實際中,蘇霍姆林斯基也曾說:“我們可以形象地說,由道德概念到道德信念的道路是從行為和習慣開始的,而行為和習慣中又滲透著兒童對于所見所為事物的深刻情感和個人態度。”因此,拓展延伸是德育滲透極其重要環節,能拓展延伸到課外讀物、也能拓展延伸到生活經歷、還能拓展延伸到社會實踐等,只要有利于德育滲透,拓展延伸就會顯得無比重要。
三、潤物細無聲的“無痕”策略
有人曾經用雨水滲進墻壁的說法來詮釋“滲透”,這是非常形象的,也是十分恰當的,只不過待到晴天時,墻壁會有明顯的痕跡。而語文學科的“德育滲透”應當是不經意的不留痕跡,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凸顯的策略是:
。ㄒ唬┿@研教材,尋找德育滲透點。
鉆研教材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我認為,新課程理念下,這一項工作尤為重要。上好一堂德育滲透課,最重要的應該是鉆研教材、把握文本,尋找德育的滲透點,可以這么說,教師在課堂上的調控、滲透能力完全取決于對教材的鉆研和解讀程度,因此,我們教師始終要把這個工作放在第一位,要研究教材的依憑性、前瞻性和德育滲透性。我們要鉆研教材、尋找文本的德育滲透點,不能光停留在“文本說了什么”的層面上,而是要千方百計地引導學生去了解“文本是怎么說的”,甚至更要讓學生知道“文本為什么這樣說”的更高境界,這正是文本的價值趨向所在。
。ǘ┱n堂互動,生成德育滲透點。
課堂互動是教師教學智慧與學生學習智慧的碰撞,通過課堂互動,能夠生成德育滲透點,成為文本價值的拓展和提升的引子。作為一個優秀的老師,必須要考慮課堂的互動,課堂如果沒有了互動,那么學生的學習就肯定會顯得枯燥、無味,教學將會陷入呆板的僵局,“三維”目標也就不能有機地結合。課堂互動與德育目標滲透,并不是不可預測,我覺得,課堂互動與生成在于教師課前對教材文本的鉆研程度,在于對學生學情的掌握程度,在于對教學環節的預設程度,在于課堂上對文本價值的引導程度。課堂上,只有圍繞文本的價值趨向,做到有效互動,才可以及時生成、有效生成,那么文本的價值達成就不會太遠了,達成德育目標滲透就會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ㄈ┟骼硖嵘,落實德育滲透點。
明理提升是指在語言文字的教學中逐漸明白道理,并內化為自己自覺的個人品德行為,在日常生活中得以落實和提升。例如,在教學《假如》一文時,需讓學生深切領悟作者關愛他人、關愛環境之情。教學時應引導學生抓住文章的情感線去理解作者,體會他的心情,文中四次出現“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第一次是想幫助小樹渡過寒冬,第二次是想幫助小鳥不用忍饑挨餓,第三次是想幫助不幸的西西有一雙好腿。這里的明理和提升必須建立在朗讀的基礎上才能落實,教育學生關愛他人,關愛環境,從而內化為自己自覺的個人品德行為,養成有愛心、能幫助他人的新一代優秀個人道德品質。
在語文教學中參透德育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沒有一種萬能固定不變的方法,但應注意把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訓練結合在一起,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和新時期德育的特點,應對德育的方法不斷創新、總結、發展。
沒有語文,德育像是沒有綠葉的光桿;沒有德育,語文也只是剩下河床的枯河。語文中有德育,但語文本身并不能代替德育,語文只是滲透了德育。我們語文教師感到自豪的是:語文因其表達的藝術性豐滿了德育,增強了文章內容的“含金量”;也因為表達的藝術性,語文堅持了自身的品格,養成獨立的學科性質,而不是德育的附庸。正視語文和德育的關系,使語文教學滲透德育教育的嘗試臻于完善。
小學語文論文4
內容摘要: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實施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素養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模式也出現了一定的變化。因此結合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十分有必要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進而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教學改革發展建議,希望可以明確小學語文教師培養方向,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使其能轉變成為卓越教師。
關鍵詞:卓越教師;小學教育;語文教學;教學需求
20xx年,我國教育部在統籌分析當前教師培養需求的基礎上,提出了實施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建議,認為新時期教師隊伍建設的主要工作任務就是培養一批師德高尚、教育教學能力強、自我發展能力突出、專業基礎扎實的中小學教師,希望能夠改善我國中小學教師隊伍情況,為中小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持,確保中小學教育質量得到不斷的提高。在此情況下,為了能夠讓中小學教師逐漸邁入到卓越教師的隊伍,就要結合各學科情況對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的教育改革方案,凸顯教師培育工作的綜合效果。在對小學語文教師實施教育培養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教育教學需求的重視,并從多角度進行分析和探索,爭取能夠全面提高教師培育工作的質量,打造高效卓越教師隊伍。
一、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
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下形成的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具有明顯的專業特征,并且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從多方面得到適當的體現,要想對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首要工作就是對教師的專業特征加以明確,聯系教師的專業特征對教育教學需求進行解析,為教師培養工作的開展提供科學的指導[1]。一般情況下,受到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特征主要從共同特征和專業核心特征兩個層次得到相應的體現。首先,從教師的共同專業特征看,卓越語文教師要具備強烈的職業動力、獨特的個人魅力、先進的教育理念、靈活多變的教學組織行為、高效的教學管理能力,并且在組織開展教學指導活動的過程中,要注意踐行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進行主動的思考和探究;構建復合性較強的知識結構,能夠將語文學科知識教學作為核心,對學生實施多層次教學指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自覺參與到科學研究活動中,通過科學探索對小學語文教學現狀、發展需求、發展趨勢等形成更為明確的認識,進而制定更加完善的教學組織規劃體系。其次,從小學語文教師的核心專業特征看,具體特色從精湛的教學指導能力角度表現出來,對其進行具體的`研究,則可以發現,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實踐中要具備個性鮮明的教學風格,能夠按照教學需求對學生實施個性化指導,突出教學優勢;教師要對教學過程進行優化處理,增強教學過程的詩意化程度,使小學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作用得到全面系統的發揮;要注意對學生實施多元化的全面教學評價,客觀認識學生的學習狀態并對學生實施專業性教學指導。對于卓越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只有全面彰顯出專業化教學特征,才能使卓越教師更好的為小學語文教育服務,促進小學語文教育質量的提高,為我國基礎教育階段人才培養工作的全面優化開展提供有效的支持[2]。
二、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
在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專業發展特征形成初步認識的基礎上,為了更好的為教師提供教學指導,全面凸顯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就要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爭取形成對教師教育教學發展方向的正確認識,全面推進教學改革活動的優化開展,切實彰顯教育實效[3]。下面就對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的需求進行系統研究,明確小學語文教師的專業發展方向。
(一)教師需要踐行先進的教育理念
小學語文教師要想基于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促進自身專業教育組織效能的提高,更好的為小學生群體提供語文教學指導服務,就要對先進的教育理念加以把握,并按照語文學科學生核心素養培養需求對教育實踐活動加以調整,確?梢匀嫱癸@教學組織活動的綜合效果。在具體工作實踐中,小學語文教師要對高效課堂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的教育觀等進行分析,并結合教學組織活動的現實需求將先進教育理念融入到課堂組織活動中,把握教育活動的本質、語文學科教學活動的本質,對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形成更為科學明確的認識,進而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同時,在擁有先進教育理念的基礎上,小學語文教師要想成為卓越教師,還需要在教學實踐中踐行和培育教育理念,確保能將教學實踐活動與先進的教育理念有機結合在一起,對學生實施更為科學的教學指導,確保可以發揮出小學語文學科的育人功用,深化學生群體的思想認識,全面提高教學組織活動的效果[4]。唯有如此,在卓越教師培養工作中使小學語文教師學習和踐行先進教育理念的需求得到滿足,才能在小學語文教育實踐中實現理論和實踐的和諧統一,小學語文教學活動的優勢也會逐步呈現,對小學語文教學改革的逐步發展以及小學生培養工作的深入貫徹落實起到促進作用。
。ǘ┙處熜枰岣呓虒W組織能力
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下對小學語文教師的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發現教學組織能力的強化是教育教學需求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組織能力,才能為其成為卓越語文教師奠定基礎。因此要對教師教學組織能力進行分析,并探索相應的措施使教師的教學組織能力需求得到滿足,切實增強教師專業發展效能[5]。其一,要引導教師進行反思,主動反思教學現象、教學實踐中存在的問題,并對解決問題的過程進行反復驗證,確保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彰顯教師的自主性、自律性以及自發性,能夠不斷發現自身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調整,在不斷改進中形成個性化的教學組織風格,向著卓越教師隊伍邁進。其二,教師要主動向同行學習,與同行共同針對小學語文教學經驗加以分享,并學習他人在組織開展小學語文教育教學方面的優勢,彌補自身不足,在優勢互補的基礎上,使小學語文教師的綜合素質得到明顯的提高。在此過程中,普通小學語文教師能吸收更多的知識和技能,實現自身全面發展,教師的卓越教育指導能力也會得到有效的培養。
(三)教師要積極參與科研活動
參與科研活動是新時期背景下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重要需求,只有不斷參與科研活動,提升自身專業素養,才能更好的服務于教育教學工作,進而向著卓越教師隊伍邁進。同時,科學研究的自覺性也是卓越小學語文教師所必須具備的基本特征,只有教師能結合自身專業發展需求不斷參與到科研探索中,才能掌握最先進的教育思想,深入理解全新的教育模式,在信息時代背景下對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進行系統革新[6]。因此在卓越教師培養計劃影響下,應該為教師積極參與小學語文教育教學科研活動創造條件,在引導教師走向卓越的實踐探索活動中,使教師對科研工作行程全新的認識,不斷針對小學語文教育改革做出實踐探索,促進教師實現內涵式發展,為我國小學語文教育改革的全面深化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育對小學階段學生的成長發育產生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小學語文教師在小學生成長發育方面的引導作用也較為突出,因此應該正確認識小學語文教師的重要性,在組織開展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過程中,對小學語文教師教育教學需求進行分析,進而制定更加科學的教師培養方案,確保教師可以更好的為小學生提供教育指導服務,凸顯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實踐的價值。
參考文獻
[1]李永菊。踐行“師退生進”的卓越課堂——小學語文教學案例分析[J]?茖W咨詢,20xx(51):102—103。
[2]趙海紅。卓越小學教師職前教育語文方向系列課程的構建與實施——以綿陽師范學院為例[J]。綿陽師范學院學報,20xx,36(3):77—80。
[3]秦艷。調控教學節奏成就卓越課堂——淺談小學語文調控課堂教學節奏的策略[J]。新課程(上),20xx(6):67—67。
[4]張建英。需求分析教學改進學校發展——記重慶第二十三中學校本研修之路[J]。重慶與世界,20xx(33):72—73。
[5]徐兆洋。追求卓越的職前小學教師實踐教學的變革[J]。徐州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xx,32(5):104—108。
[6]陳茜,張藝。卓越小學教師藝術素養教育需求及發展路徑[J]。藝術教育,20xx(2):281—282。
小學語文論文5
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多媒體技術論文第四篇
【摘要】文章首先介紹了多媒體技術的概念和特征,進而分析了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途徑。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小學語言;整合途徑
在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多媒體技術已經滲透到了社會中的行行業業,并且都發揮著其作用,對于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出現了眾多問題,因此將多媒體技術整合到小學語文教學之中,提升教學質量是十分必要,基于此,文章圍繞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為中心,分兩部分展開了細致的分析探討,旨在一些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的理論參考,以下是具體內容。
一、多媒體技術的概念和特征
(一)多媒體技術的概念
多媒體顧名思義即多重媒體的意思,具體而言就可以直接理解為作用于人感官的圖形、圖像、文字、視頻以及聲音等各種媒體的共稱。通常而言對于我們日常生活中較為常見的媒體技術是以電腦為媒介進行應用的[1]。
(二)多媒體技術的特征
多媒體技術其具有生動、直觀、形式多樣、細致、生動性強以及交互性強等諸多的優點,將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現代的教學之中,其可以實現最大程度上抽象虛擬知識的形象化和具體化,進而便于學習者能夠在學習中更為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二、多媒體技術與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途徑(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通過使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整合,首先可以充分的將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出來,反言之激發起學生對于多媒體技術的興趣也是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和多媒體教學整合的關鍵所在。眾所周知,使用多媒體技術制作的課件是一種圖像、文字以及聲音一體化的'集成體,進而可以實現教學資源最大程度上的集成化,同時也實現教學內容現的生動性和易懂性。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將課本中一些極其枯燥的知識點,通過圖片、視頻等形式實現其明顯化,同時對于小學生而言,其對于動畫是具有很強興趣的,因此多媒體教學形式便可以實現最大程度上多方面、多層次以及多角度的進行學生學習好奇心和動力上的提升[2]。例如在《看雪》一課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選取不同形式的雪景,通過多媒體技術,以視頻、圖片等形式顯示呈現給學生,進而可以讓學生真正了解到雪,同時也感受到雪景的美麗之處,進而就可以增加學生對于雪的興趣,從而興趣就會反饋到課文之中,繼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ǘ┩黄平虒W中的重點
突破教學之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在小學語文教學之中,進行整合的途徑和作用之一。多媒體技術可以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進而使學生能夠在學習中獲得更為明顯感知知識。在小學語言教學中,一些難點和重點之處都是一些抽象虛擬的知識點,而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正好可以在此處得以體現。例如,在《難忘的潑水節》一課時教學中,很多的小學生,因為不是傣族,所以對于向別人潑水行為是難以理解,甚至認為這是一種對他人侮辱的行為,因此難以理解傣族潑水節這一民族習俗,這也是小學語文教學之中的重點和難點之一。為了解決《難忘的潑水節》這一教學難點,最為有效的措施便是教師在教學之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將實際的潑水節視頻發給學生看,進而讓學生確切的感受到在潑水節之中,互相潑水的人們其情感和心情,進而理解到對于傣族而言,互相潑水是相互喜歡的意思。同時也可以通過視頻的形式讓學生詳細的了解到傣族潑水節歷史和起源,增加學生的了解。再此之后在進行課文的教學,其教學的難度也就相對降低了很多[3]。又例如,在《蝙蝠與雷達》一課時的教學中,雖然是語文課文,但是其在內容上實際上存在著很多的物理知識和數學知識,教師如果在教學中只是單一的對于課文的中雷達原理進行講解,對于小學生而言是十分枯燥的,進而教學效果難以保障。因此教師就可以使用多媒體技術,通過動畫片的形式,對蝙蝠和雷達其超聲波原則進行講解,這也就幫助了學生進行原理的理解,也突破了這一教學難點。
。ㄈ┴S富學生的學習情感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理性思維是出于嚴重不足狀態之下的,在其腦海中的主導思想還是為感性思想。同時對于小學語文這門學科而言,其自身就是一門感性化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之中,通過情感教學來提升教學的質量,同時也通過語文教學來培養學生的正確情感都是十分必要。然而對于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其在教學中情感教學已經是難以發揮其作用了,因此實現多媒體技術和小學語文教學的整合,對于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也是十分必要的[4]。例如在《我的弟弟小蘿卜頭》一課時的教學中,學生對于那一段歷史的認知不足,因此難以在學習中真正的理解到的課文之中的所要傳達的情感。因此教師在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先使用多媒體技術播放在課本同一時期背景下的電影或者影像,進而就可以讓學生真正的認知到“弟弟”為什么會在監獄之中長大,進而體會到那個時期的黑暗歷史。故此通過相關視頻播放,讓學生確切的認知到那個時代的情景,進而聯系到自身的生活,讓《我的弟弟小蘿卜頭》課文中所傳達的情感和現在的幸福生活的進行對比,從而讓學生對現今的生活充滿感恩之情,對這個時代、身邊的父母以及朋友都充滿感激之情,這也側向實現了語言情感教學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就現階段而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整合多媒體技術是提升教學質量和效率的必要措施,同時也是時代所需,因此對于每一位小學語文老師都是有必要找出科學、合理的整合措施的。通過分析可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突破教學中的重點、豐富學生的學習情感是將多媒體技術整合于小學語文教學的途徑通過也是優點,值得每一位教師在教學中充分合理的使用。
參考文獻
[1]程秀珍.淺談多媒體技術在小學語文審美教育中的意義[J].科教導刊,20xx,20(5):123-123,158.
小學語文論文6
小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主要是在課堂上進行的,小學語文課堂是小學生進行語文學習的主要方式和載體。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直接影響到小學生的語文學習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小學語文教學對于小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有著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效率普遍偏低,如何提高課堂效率成為當前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研究的課題。
一、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教師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過于以自我為中心,把知識一味地灌輸給學生,學生被動的接受,教學程序固化,導致語文教學效率低下。一些語文教師在課前就已經對課堂問題設計好相應的標準答案,在課堂的提問中,無法接受學生的異議,讓學生必須死記硬背準備好的標準答案,學生得不到足夠的思考和發散思維,課堂的教學效率自然很低。目前的小學語文教學重視知識的傳授卻忽略了培養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所以,無論是什么語文課都要讓學生寫生字詞、讀課文和背課文。學生學會了生字詞和背課文之后,卻不會運用語文,這就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缺失部分。教材內容的學習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語文思維和提高學生運用語文的能力。
二、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的方法
1.創設良好的教學情境,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小學語文老師要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和興趣愛好以及教學內容,在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讓學生進入情境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情境的創設需要語文老師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要注意觀察和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了解學生的所思所想,才能投其所好,營造出能吸引學生的教學情境。
2.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采用靈活的教學方法
小學新課改要求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確定學生在教學課堂中的主體地位,但并不代表教師在課堂教學當中沒有作用。教師作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進行課堂教學,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小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潑好動。語文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這些特點,對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適當的調整。在課堂教學的引導上,教師可以講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小故事等方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然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例如,在對課文的朗讀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角色扮演,通過表演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在課堂的提問環節,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對于較難的問題,可以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討論。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溝通交流與合作能力。每一個學生的回答都不一定是完整的,對于這樣的情況,教師要對學生的答案進行一定的點評和適當的補充,并對學生的態度和答案進行肯定。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得到老師的肯定,會有一定的成就感,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學習語文的興趣。
3.教師要提高備課的水平
備課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堂教學的質量與備課有著一定的關系。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備課。備課主要有兩個方面,備教材和備學生。小學的語文教材難度不大,語文教師注重備教材,也能備好教材。但是卻忽略了備學生。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對教材進行深度的了解,吃透教材中的重點和難點。在掌握了教材的基礎上,對教材的內容進行合理的.擴充。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取舍,并且能用教材以外的知識拓展學生的視野,只有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去真實感悟語言世界,才能有效解決和避免傳統語文課堂上為了完成教學任務而產生的教學弊端,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備好教材就要備學生。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教師所有的教學內容都是圍繞著學生而展開的。語文課堂教學需要教師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轉換自己的角色,從過去的“主導者”變成現在的“引導者”。這要求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要根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情況,把教材的內容轉化為學生學習的內容,把教材當作學習的工具,引導學生對教材內容進行探究,在探究的過程中學到新的知識和鞏固已有的知識,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興趣,才能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
4.課堂問題的合理設計
在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課堂問題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對教材內容進行進一步的升華。所以,教師在進行課堂問題的設計當中,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容的重點和難點進行進一步的優化而設計出相應的問題。首先,在課堂問題的設計上,要有一定的目的性,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思考。其次,課堂問題要有一定的研究價值,才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在此,課堂問題的難度要在學生的接受能力之內,過于深奧的問題不利于學生進行思考。最后,課堂問題的數量要根據教學的需要控制在一定數量之內,避免問題的盲目性,要照顧到大部分學生的學習情緒以及本堂課的重點。
三、結束語
小學語文對小學生的全面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成為小學語文教師目前必須解決的問題。小學語文教師要打破傳統的教學觀念,從原來的主導者轉變成現在的引導者,積極引導學生進行語文學習,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自主創新能力,讓學生不僅學會了語文知識,還學會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提高語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有利于素質教育的順利實施。
小學語文論文7
【內容摘要】這篇文章主要講了教學中常用的幾種導入法:激趣導入,音樂導入,猜謎語導入,講故事導入,談話導入等九種導入方法。每種方法都有具體而新穎的事例。
【關鍵詞】 導入,積極,輕松。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課堂教學中導入是第一環節,也是重要的環節。導入的好與壞直接關系著這節課的質量。一段好的導入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也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可以使這節課引人入勝,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導入的方法很多,現在就談談我的一點淺薄的見解。
一、激趣導入法
俗話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之一。只有學生對學習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才能積極主動的投入到學習中來,這樣的學習既學得快又學的牢,既學得輕松又理解的透徹。小學生年齡小,好奇心強,對新事物有著獨特的審視力。所以我經常在教學中運用激趣這一導入法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例如我在教《春雨的色彩》這一篇課文時,上課前我說:“孩子們,你們喜歡畫畫嗎?告訴你的小伙伴你最喜歡用什么顏料作畫呢?(學生回答時是五花八門)哦,我知道了,五顏六色,美麗極了。今天我給大家請來了一位大畫家,他聽說我們班小朋友個個都是大畫家,這回非要吵這來和你們比個高低呢,愿意接受挑戰嗎?”這時學生的好奇心,求勝心被調動起來了,隨之興趣也激發起來了,學習時信心十足,課堂氣氛十分活躍。
二、音樂導入法
音樂是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他對人的.情感的產生和發展有一定的作用,兒童更是如此。音樂可以鍛煉人的想象力和思維力,更能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將音樂引進課堂,能很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安撫他們的情緒,從而更好地組織課堂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例如我在教第二冊語文《快樂的節日》這一課時,我先用錄音機播放“快樂的節日”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然后提出問題:你們喜歡這首歌曲嗎?(學生回答后)我說:我們隨著這首
歌曲,走進了我們幸福的生活,回憶了我們快樂的日子。作家為我們寫了這么動聽優美的歌曲,歌曲所表達歡快愉悅的內容,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然后我板書課題《快樂的節日》。我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學生就自然而輕松愉快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再如我在教《借生日》時,課前我給學生播放歌曲《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讓學生在歌曲中感受媽媽對自己的愛。并讓學生說說平時媽媽是怎么關心和愛護自己的。學生回答后我說:媽媽為我們做了那么多的事,我們該怎樣回報呢?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就講的是一個小女孩用自己的方式表達了對母親的愛。在學習課文時我利用音樂導入新課,學生的積極性很高,都想談談自己的看法。學生就自然而輕松愉快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猜謎語導入法
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迸d趣是求知欲的調動者。小學生年齡小,活潑好動,他們對猜謎語都有濃厚的興趣。謎語又是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一種形式,用猜謎語的方法導入新課,既能激發學生的思維,又能高度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使他們輕松愉快的進入課堂,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我在教第一冊語文《雨點兒》這課時,我先讓學生猜謎語“玻璃絲,細又細,上接天,下接地。”再入我教《松鼠和松果》時,我讓學生猜謎語“腦袋圓圓,眼睛圓圓,滿身絨毛,尾巴像傘”。再如我教《雪孩子》這文時,我說:“像鹽他不咸,像糖他不甜,夏天沒有冬天有。”這樣謎語的導入開拓了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猜謎語的過程中為了找到正確答案,探求知識的欲望被激起,自然使學生以最佳狀態進入到新課學習中來。
四、故事導入法
小學生愛聽故事,用講故事的方式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且有利于激發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在課堂中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事例,可以激發他們的求知欲望,輕松愉悅的將他們引入歡樂的學習中。
例如我在教《看電視》這一文時,在讓學生回憶自己平時在家看電視的情景后,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家人,他們都喜歡看電視,可是爸爸和小明放棄了喜歡的球賽,讓奶奶看京劇。最后他們都放棄了看自己喜歡的節目,讓媽媽聽音樂,看舞蹈。想知道為什么嗎?秘密就在課文中,趕快讀課
文吧。我講述了與主人公有關的故事,激發了學生對課文內容了解的欲望,從而使學生迫不及待的讀下去,使這節課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再如教《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文時,我問:小朋友,你們想聽故事嗎?學生都回答:想。我就講了這樣一個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國王老了,他想要挑選一個孩子做他的王位繼承人,于是他吩咐大臣給全國的每個孩子發一些花種,并宣布:誰能用這些花種培育出最美的鮮花,誰就是他的繼承人。孩子們拿著花種回去了。到了國王規定的日子,許許多多的孩子們手捧著美麗的鮮花來到街上,都希望國王喜歡自己培育出來的鮮花,能選自己做王位的繼承人。奇怪的是國王選了一個手捧空花盆的孩子做繼承人。故事講完后,孩子們的眼睛睜得大大的,眼神里充滿了疑問。我說:“想知道為什么嗎?”學生異口同聲回答:“想”。我說:“想”,就趕快讀課文吧,秘密就在這篇文章中!蔽抑v述了與課文內容相關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輕松愉悅的進入了新課的學習。
小學語文論文8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閱讀活動流于形式。
在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下,語文教師會適當組織一些閱讀活動。但是由于教師對新課程改革的理解并不到位,導致大部分活動僅流于形式,雖然學生的積極性很高并且課堂氣氛活躍,但是起到的實質作用并不明顯。
2.輕視學生的自主閱讀,師生之間缺乏互動。
在當前的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學生在課堂上扮演的只是傾聽者的角色。教師只是自己在對文章進行分析,并沒有關注到學生的想法與感受,師生之間缺乏必要的溝通與交流,由此抑制了學生思考力和創造力的發揮。
3.重數量輕質量。
有些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只重視學生閱讀的數量,而不管文章是否真正對學生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這種重數量輕質量的教學理念下,學生即使閱讀了很多書籍,往往收獲也不大,且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也有待加強。
4.只重視文章的知識點,輕視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
語文不僅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同時也是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手段。對學生進行必要的人文教育,有助于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建立健康的審美標準。但是,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只重視學生對文章知識點的識記,而忽略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使得學生不能得到很好的情感熏陶。
二、有效提高閱讀教學水平的方法
1.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若教師能夠精心設計課堂導入,便能夠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教師要注意從學生的興趣愛好著手,如可以從學生喜歡的游戲或者崇拜的明星導入,也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一段學生愛看的動畫片?傊,課堂的導入要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合,只有讓學生產生興趣,他們才會集中精力認真聽講。此外,教師在進行課堂導入時,最好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讓新舊知識之間產生聯系,使學生對舊知識達到復習與鞏固的效果。
2.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
教師開展閱讀教學要遵循學生的年齡特征與認知規律,不能將目標定得太高太遠,要根據學生實際提出適當的要求。對于低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以將目標定為能夠根據拼音讀一句話,并且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對于中年級學生來說,教師可要求學生在讀懂每句話的基礎上,通讀全文。對于高年級的學生來說,教師要讓學生帶著感情閱讀,并且能夠將文章內容用自己的語言復述出來。這樣,教師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可使學生的閱讀學習更具有目的性,從而提高閱讀效率。
3.加強與學生之間的.交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
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不能以主導者自居,而要轉換角色,以指導者和參與者的身份出現。教師還可以將學生分組,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可以就某個問題讓小組之間展開辯論,使每個小組成員都能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小組合作學習,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結合作意識,同時還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口語表達能力。
4.營造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
由于學生性格、閱歷等方面的差異,因此他們對文章內容的理解也會不同。教師不能束縛學生的思想,要尊重學生的差異,讓學生自己去品位文章,進行個性化的閱讀。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種輕松愉快的閱讀氛圍,以便讓學生在這種氛圍下勇于發表自己的看法,暢所欲言。良好的閱讀氛圍,有利于使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活動中。
5.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提高學生對閱讀知識的運用能力。
課外閱讀是對課堂閱讀的有力補充,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教師可以專門為學生開設一節閱讀課,讓學生在課上閱讀自己喜歡的書籍,并且學生之間可以相互進行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討論閱讀的內容,相互推薦自己喜歡的書籍。在閱讀課上,教師要鼓勵學生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書籍,并且要注重質量。在學生選擇書籍時,教師要做好指導,幫助學生選擇一些質量好的書籍。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學生的閱讀實踐,提高學生對閱讀知識的運用能力,做到學以致用。在當前的小學閱讀教學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我們需要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來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閱讀能力。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需精心設計課堂導入,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與交流;要為學生營造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氛圍中進行閱讀;還要加強學生的課外閱讀訓練,從而全面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小學語文論文9
根據對教學實際情況的觀察發現,許多小學語文教師在面向低年齡段學生開展識字教學活動時,依舊采用傳統的教學模式,即先帶領學生進行反復拼讀,然后布置大量的書寫作業。這種識字教學方式單調、死板、乏味,教學效率低,效果不明顯,且不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學習特征。為了改變這一狀況,結合自身教學經歷,筆者就趣味識字教學法在小學低年級語文實踐活動中的運用策略進行研究和探討。
一、將通俗易懂的謎語融入到識字教學活動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為了激發小學生學習興趣,增強語文識字教學的趣味性,運用通俗易懂的、朗朗上口的謎語是非常有效的一個方法、手段。通俗易懂的謎語既接近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直觀認知規律,又符合小學生心理需求,容易調動起學生對課堂識字學習活動參與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為此,教師根據下節課所學具體漢字,可以在課前利用網絡渠道搜集以這些漢字為謎底的、通俗易懂的謎語,然后在上課過程中,將這些謎語恰當的融入到語文識字教學過程中。如,對于“豈”字的學習,教師可以給出謎語“己在山根下”;學習“回”字時,教師可以提出謎語“表里如一”;等等。這些謎語都非常淺顯易懂,在實際教學中,學生們興致勃勃,興趣高漲,不管是猜對的、猜錯的、在猜的,都積極參與到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當中,課堂氛圍活躍,學生表現積極。對于趣味謎語教學法,除了由教師給出謎語之外,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興趣和課堂參與積極性,教師還設置了漢字謎語創編活動,鼓勵學生發揮自身智慧和創造力,對自身所學漢字進行謎語創編,并以小組競賽形式進行實施,用物質獎勵和精神獎勵來吸引學生參與,激發學生創造性,對增強小學生對語文識字的學習興趣,促進小學生創造能力發展,開拓學生思維都具有顯著的積極作用。有關通俗易懂謎語趣味識字教學實踐效果表明,雖然學生們不能猜出所有謎語,對于字謎的'創編還很稚嫩,但他們的這種積極表現和熱情卻極為高漲活躍,識字學習興趣也得到了有效的激發和維持。由此看來,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實際應用中可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小學生強化對漢字的學習和記憶,加強漢字積累。
二、將生動形象的故事融入到識字教學活動之中
除了通俗易懂的、趣味的字謎之外,生動形象的故事也是小學生的最愛,是能夠吸引小學生注意力的重要對象。根據小學生的這一喜好特點,將生動形象的、情節曲折、人物特征鮮明的故事融入到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當中,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實施故事教學策略,仿照趣味謎語,小學語文教師既可以對學生講現有的、生動形象的、符合兒童心理、性格特點的故事,也可以嘗試帶領學生根據字音、字義、字形等進行故事的有效創編,客觀來說這并不失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漢語言文化博大精深,漢字如車載斗量,在這形形色色的漢字中,不乏有字形相近、字音相同、字義相似的漢字。教師可以從字形、字音、字義角度出發,對故事進行創編。例如,“拔”和“撥”兩個漢字,雖然字音、字義不同,但在字形上看起來卻非常相似,學生在認識這兩個漢字時非常容易混淆。為了避免這一情況發生,教師可以帶領同學們創編這樣一個故事:一位七旬老奶奶家的庭院里長滿了草,老奶奶想把這些草都清除掉,但由于年齡高,手腳動作緩慢,難以將地上的草拔出來。怎么辦呢?這時候,一位年輕的小伙子經過老奶奶的門前,看到老奶奶在艱辛的拔著地上的草,于是就走到老奶奶面前,對老奶奶說,“奶奶,我幫您拔草吧,您到那邊歇一會!,說著,不一會的功夫,小伙子就將地上的草都拔干凈了,擦擦自己臉上的汗笑看著老奶奶,老奶奶也笑著對小伙子說謝謝,并用笑容送走了小伙子。故事講完后,學生們是聽得非常入神,在教師的進一步點撥之下,學生們能夠將“拔”和“撥”有效的區分開來了,并且提到拔字,學生們就會想起教師所講的故事。如此這般,借助上述故事不僅賦予了“拔”這一漢字生動有趣的形象,而且有效的吸引了學生課堂注意力,激發了學生漢字學習興趣,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對漢字及其意思進行理解和記憶,使得語文識字教學效果得到明顯改善。
三、將熟悉親切的實例融入到識字教學活動之中
作為一門工具性學科,起源于生活,發展于生活,意味著在現實生活中蘊藏著無窮無盡的語文學習資源。同時,新課標也明確指出,小學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現實生活經驗為基礎,基于此,對于小學語文識字教學活動的開展,可以將熟悉親切的實例融入其中,加強與語文識字教學與學生現實生活之間的緊密聯系。比如,教師將學生分組,要求學生以組為單位,利用課余時間對自身在現實生活中所見到的,聽到的漢字錯用情況進行總結歸納,如某家具店錯寫成家‘俱’等都是學生調查獲得的結果。經過這種方式教學,學生們不僅對正確認識、使用漢字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明確了正確書寫漢字的必要性,而且在對錯字進行改正過程中,學生對于漢字的含義、意思理解更加深刻,對于漢字的使用場合把握更加準確。綜上,我們應結合實際情況,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多種不同教學方法開展小學語文識字教學,加強教學方法的創新,提高教學語文識字教學的靈活性、趣味性和實踐性。相信在趣味識字教學法的正確運用下,小學低齡段學生能夠對所學漢字有更為深刻的認知、理解、掌握和運用。
小學語文論文10
摘要:情感能夠有效刺激人的大腦和心理,是學生在語文學習當中的原動力,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學習當中加入自己的情感,才能用自己的理解去思考知識,才能帶著自己的情感去感悟語文課程的熏陶。因此,情感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提升語文教學效果,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強心劑,如何去加強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實踐也變得尤為重要,本文將從多個方面探討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的有效策略,以供廣大語文教師酌情參考。
關鍵詞:情感教育;小學語文;教學;實施策略
1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地位及原則
。保鼻楦薪逃谡Z文中的重要性
語文課程從內容上來看與其他學科有些一個很大的不同點,就是情感性。語文當中的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作者獨特的感情,只有讀者運用自己的情感功能去細細品味,才能發現其中的韻味?梢哉f情感是語文教育的靈魂,但同時,也是學生學習的一種方法。只有注重學生的情感和諧發展,才能帶領學生進入到豐富的名篇佳作當中去體悟不一樣的內涵。帶著感情的閱讀,才會讓閱讀,才會讓語文學習變得更加有趣,跟隨著每一篇文章進入到作者的內心世界,同時,教師在教學的時候,也要注意自己情感方面的運用,準確把握文章作者的情感走向的同時也要注意觀察學生在語文學習時候的情感走向,將兩者有效結合起來,積極調動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以情倒情的教學方法才是有效進行語文教學的關鍵。另外,在語文教學當中運用情感教育,能夠更高效的促進語文學習。一般情況下,人在情感亢奮,心理比較興奮的狀態下,往往會思維更加敏捷,思考快速,而情感低落的時候,往往打不開思路。所以,從這一點來說,情感教育在語文教學當中,有著比較強的信號和強化功能,一些學生對于古詩詞或者課文背誦不出來,但是卻對自己喜歡的某些文章,或者音樂作品牢記于心,就是情感在當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將整篇文章的情感注入到教學當中,引導學生認知,不僅提升了教學效率,還能促進學生的情感升華,強化語文學習。
。保睬楦薪逃幕驹瓌t
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需要遵循一定的教學原則。(1)互尊互重原則。情感的投入和產出需要教師和學生雙方共同來完成,很多小學生的情感不明確,比較脆弱,容易激動或是情感的發生比較緩慢,教師對學生的平等看待,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和心理特征,樹立平等的教學觀念,能夠實現學生和學生,學生和老師之間的平等對話,這是情感教育能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順利開展的保障;(2)親身的情感體驗原則。教師在進行情感教育的氣候,所投入的情感,所創設的情景,要盡量與教學教材內容相匹配,讓學生能夠真實感受到文章所蘊含的情感,從而產生情感共鳴,帶入自己的情感走入作者的情感,才能更好理解教材,也才能實現情感教育的最終目的;(3)啟發性原則。啟發性原則是當代教育比較提倡的一個原則,意在指出小學語文教師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的過程不僅要在學習當中運用,在生活當中也不能忽視了情感教育,很多情感往往通過生活自然而然產生,小學生的情感體驗種類相對于高中初中學生較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要注意引導,重視學生教師之間的相互啟發性,更好對學生實施情感教育。
2小學語文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的策略
。玻奔訌娊處熥陨淼那楦行摒B
教師在小學語文教學當中是一個比較重要的人設,教師的一言一行對學生有些很多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教師在平時的生活工作當中,要注意加強自身的情感體驗,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學習。從各個方面去給予學生情感上的熏陶或者感染,用真實的情感體驗去帶領學生走進教材當中的情感世界。比如,用一種比較關愛,和藹可親的態度去進行授課,避免冷酷和嚴肅,加強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了解學生的想法和思維觀念,從心靈上給予他們更多的情感關注,加強他們與人交流的能力,因為現在的很多小學生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又處于一個互聯網高速發展的時候,他們的內心世界是封閉的,孤獨的,與他們沒有情感交流,情感得不到豐富,那么在帶入教學當中的時候,就要從學生的內心世界,個性特征方面對癥下藥,在教學當中,讓他們得到情感的釋放,這樣,才能開拓自己的思路,讓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來,運用自己的情感認知,再在教室的情感帶領下,完成更加高效的語文教學和學習。
2.2在教學過程當中注意情景的'創設
根據小學生的個性特征,有效為他們創設豐富的課堂情景,能夠提高他們學習的興趣,能夠引起他們的情感共鳴,通過特定的情景,或者結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引發學生的思考。傳統的的教學方式,老師講,學生記已經不符合現代的教育方式,這樣不利于學生學習的主動性,不利于綜合素質的提高。另外,對于學生從小語文語感方面的提高,情感教育是起到一個關鍵性作用的,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進行情景創設,或者在教學過程當中穿插一些比賽競爭的游戲教學環節,充分調動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創造情感認知當中的良性機制,在課文講解當中,貫穿作者的情感主線,讓學生意識到某一種品質或者精神,從掌握知識的淺顯層面深入到道德情操的培養,從而內化自己。
。玻硠摻ㄕn堂課后評價機制
情感教育最終的目的是教會學生學習和思考,而不是灌輸性的教育,認為在課堂中一定要讓學生體驗到積極的情感,然而在學生的情感認知當中,并不是所有情感都是積極向上的。因此,教師應該對學生的情感認知有一個充分的評價,合理培養他們的情感認知,加以適當的引導。因為在小學階段的學生,他們的好勝心比較強,非?粗刈约涸谒诵哪慨斨械奈恢,重視老師對于自己的關注程度,在集體中集體意識還比較淡薄,因此,教師在課堂或者課后教學時,對于小學生的一些行為,及時給予反饋,比如獎勵,掌聲,哪怕一個肯定的眼神,或者是直接書面的考核評價,對學生的情感認知都會是一個很大的幫助,讓小學生從小就能不被束縛,發揮自己的特長和優勢,樹立起各方面的信心,有效運用情感教育促進語文學習,達到情感教育的目的。
參考文獻
。郏保菪鞏|梅.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教研視點,2012(04).
。郏玻輩瘟⒆穑W語文教學中的情感教育的實施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福建省漳平市南洋中心學校.課程與教學,2015(11).
小學語文論文11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文本細讀現狀
1.1學生閱讀現狀。從目前小學生的閱讀狀況上看,絕大部分的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通常會產生一種“杰克現象”。所謂的“杰克現象”是指小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只是為了消磨時間,而并非在真正意義上喜歡所閱讀書籍。因此,小學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對小學生進行合理的引導,從而才能調動小學生閱讀的好奇心,增強小學生的閱讀興趣。1.2教師教學模式存在弊端。教師在進行小學閱讀教學中,大多數教師為了使學生對所閱讀材料進行深刻的理解,在其閱讀中學到更多知識,從而采取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刻的解讀教學方式。然而,這種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定的弊端,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由于小學生對閱讀材料的理解能力有限,若教師對教學內容講解的過于深刻,從而就會導致學生對文章內容很難理解;第二,大多數語文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主要采取的教學模式上是首先讓學生文章進行閱讀之后,然后教師在進行必要引導,最后學生思考文章的真正含義,這種教學模式容易導致學生失去自身的主動思考能力。1.3教師對教學內容的拓展與延伸存在盲目性。隨著新課改的實施,語文的教學內容進行著不斷的擴展與延伸,并且在教學過程中也融入到了多種學科方面的知識內容,從而增強語文教學的綜合性內容。然而,這種教學模式也使得大部分語文教師陷入一種“逢課必拓展”的一種常態。教學中語文教師不僅要對學生講解語文知識,而且還要對學生講解其他學科中的相關知識。然而,在此過程中,一旦語文教師不能夠有效的把握好一個度,把過多的時間與精力投入到解釋其他學科的知識上,就會對語文教學的精力與時間產生一定的限制作用,從而將無法實現語文教學的真正本質所在。
2小學語文文本細讀的教學策略
2.1促使小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小學生是接受教育啟蒙階段,也是培養小學生閱讀興趣的最佳時期,這些為教師有效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提供了必要的條件。若想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習慣,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一方面,教師要采取有效的方式培養小學生進行獨立思考能力,如果小學生在進行閱讀的過程中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教師不要馬上進行必要的講解,而是應該引導學生根據學過的知識,自己理解文章的主旨所在;另一方面,小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研讀課文,不僅能夠對課堂知識進行有效的鞏固,而且還能培養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對自己喜歡的讀物進行閱讀,拓寬學生的視野。為了有效的培養小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教師可以為學生的課外讀物進行解答疑惑,并且也要對堅持閱讀的學生進行一定的獎勵,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2.2閱讀過程中,對文章的主要內容進行細讀。在對文章進行閱讀的過程中,一般都會舉一些閱讀實例作為引導,而學生就可以根據這個環節作為對文章整體進行解讀的著手點,從而在腦海中對文章的整體內容構建起基本的形象。2.3在整體閱讀的過程中,仔細品味。在進行文本細讀的過程中,需要學生對文章進行慢慢品味和仔細揣摩,學生在實際對文章進行分析的過程中才能真正感受到文本想要傳遞的理念。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需要對文本中的細節進行準確把握,在閱讀的過程中對文本進行仔細品味,從而進一步提升閱讀質量。同時,在對文本進行細讀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遵循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教學模式,通過這種方式對文章進行整體掌握,之后再相應的進行分段閱讀,最終達到整體性的回歸。比如,在整體閱讀環節中,要對文章的整體信息系統進行掌握,通過這種方式得到文章中的`核心理念。在整體把握的過程中,不僅包含文章想要表達的基本情感和意義,還要在文本的整體結構上對其語言表達方式進行掌握。教師在進行閱讀教育的過程中,還要對學生進行相應技巧的教授,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將得到十分明顯的提升和完善。2.4閱讀過程中要對整體進行把握,切勿斷章取義。在對文章進行細讀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對學生展開相應的指導,以便其更好的對文章中的主要線索和情感進行掌握。比如在對《將相和》這一篇文章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如果只對文章前半部分進行學習,那么大多數學生都會認為廉頗是一個心胸狹窄的人,因此,容易對文章主旨和人物形象產生錯誤的認知,不利于其對文章展開進一步學習。在這個前提下,教師更需在主旨上對文章進行把握,學生才能全面理解和掌握文章想要表達的中心意義。對學生講解中,教師要注重對文本全面性的掌握,因為小學生受到年齡和心理發展的影響,其分析問題的過程中還不具備相應的全面性,因此,很容易片面的對問題進行分析,嚴重影響了其對文章的學習和正確理解。為了將在一問題進行解決,教師就需要對學生的綜合能力進行強化,幫助其對文章的整體進行理解,充分使其得到發展,為今后學生的英語學習奠定穩定基礎。
3結語
綜上所述,在進行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應該認識到細讀文本對現代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義。在這個背景下,教師為進一步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收獲相應能力,就需要對學生的閱讀文本能力進行提升,這對教師進一步展開閱讀教學也將有著促進作用。針對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教師需要采用相應教學策略,認識到這項教學工作重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在知識的海洋中盡情遨游。
參考文獻:
[1]姜宇峰.小學語文閱讀文本細讀教學策略研究[J].新課程中旬,20xx,35(10):83.
[2]張麗霞.文本細讀在小學語文閱讀中的重要性分析[J].文理導航(下旬),20xx,27(2):57-57.
小學語文論文12
小學生通常自制力較差,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更應對學生進行積極的引導,如定期選擇與學生共同讀一本書,與學生展開交流,使其能夠更有興趣的去閱讀,積累更多的詞匯,為語文知識的運用打下良好的基礎。
創設情境,將語文教學生活化
課堂是激發學生求知欲,發散學生思維的所在,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主動創設有思考性的、生活化的問題情境,使學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間,將語文與生活有機結合起來,給學生獨立思考的空間,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當學生在課堂上運用自己的經驗、靈感、知識去學習時,學生就成了課堂的主體,融入到熱情參與、積極思考的氛圍中,而不會輕易感到疲勞,如同在生活一般。
語文與生活是分不開的,在日常生活中,語文知識有著廣泛的`運用,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們要有意識的將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問題擺到語文課上,引導學生學會在生活中運用語文知識的能力,使其認識到生活與語文知識的密切關系。例如,很多口語交際聯系非常能夠體現出語文與生活的緊密聯系,但學生在學習中卻沒有注意,沒有針對這些交際場景進行積極提問,教師如果能夠針對這些話題引導學生捕捉這些畫面并展開討論,那必然會極大的提高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
加強實踐,培養應用能力
與課堂相比,生活中的情景往往更加復雜,學生要想一下將所學的語文知識運用到實際中,往往會因復雜的現實而難以充分施展,因此,應開展實踐活動,逐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如,在安排學生進行游覽方面的寫作時,必須要求學生在這方面有所經歷,否則就很難寫出符合真實情況的佳作。語文作為與生活密切相關的課程,與生活有著密切的聯系,語文能力的培養,與豐富的生活經驗有著難以分割的關系,脫離了生活經驗的語文是蒼白的,只有通過生命活動,獲得對人生的體驗才能掌握語言背后所隱藏的情感與思想。
語言最大的作用即交流思想,每一段對話,不論是書面還是口頭,都要符合本種語言的語言習慣,小學語文教學,還應注重學生交際能力的培養,在教學時,要時刻貫穿語言是交際工具的原則,并將其貫穿在教學環節中,使學生真正掌握語言的使用,并將課內與課外的學習和操練統一起來,將學生在課堂上的思想與學習方式運用到實際交流中,將生活與語文教學有機結合,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課本是語文教學的主要基礎,但在實際教學中,又不應被課本知識所局限,要在掌握課本知識的基礎上使學生多聯系實際生活,靈活的運用所學知識,做到學以致用,從而真正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也為其他科目的學習打下一定的基礎。
小學語文論文13
摘要:語言來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學語文,這是“大語文教學觀”的需要。識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都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使語文教學返樸歸真,應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同時生活又是學生學習的源泉,是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延伸。淺談語文教學回歸生活小學語文論文
教學中,通過“訪一訪,觀察生活”、“演一演、再現生活”、“學一學、體驗生活”等,從而引導學生走向社會,走向生活。 美國教育家華特指出:“語文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此話不無道理,教學活動是人類生活中的一部分,離開生活的教學活動是不存在的,而語文教學更離不開生活,生活中無時無處不存在語文教學。 《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系,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語文素養是指能適應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具有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綜合素養。
要培養這種以促進人的發展為宗旨的綜合素養,必須將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教學的生活化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作為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語文教學應回歸生活 以往的語文教學只注重知識的傳授,技能的訓練,是在教語文課本,很少站在學生生活的高度來審視教學活動,致使語文教學成了學生生活的一種負擔。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學生的生活,走語文教學生活化的道路,讓語文教學回歸生活,應該是語文教學的返樸歸真。
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來自于生活,課堂教學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我們理應以課堂為起點來實施生活化的教學,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的溝通,讓教學貼近生活,聯系實際。這樣,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并真正受到啟迪;才能賦予課文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潛在意義;才能引導學生更好地懂得生活、學會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強者,做生活的主人。
小學語文論文14
在新課程改革被背景下,強調對教學理念的創新以及教學方式的創新。在這樣的要求下,對教師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打破傳統教育思想的禁錮,走出一條符合新課程改革以及滿足新時期學生學習需要和教學需要的語文創新教學之路是當前語文教學工作者需要著重思考的問題。筆者結合了自身的教學實踐,對當前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實踐進行了相應的探討,以期為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提供相應的理論指導。
一、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必要性
(一)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是新課
程改革理念的基本要求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全面轉變教學觀念和教學方式,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對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敲響了警鐘和指明了道路。也就是說,小學語文教學只有不失時宜地實施創新,才能保障新課程理念的深入發展,更能保障小學語文教學滿足新時期學生的學習需要以及達到新課程對人才培養的真正目標。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小學語文教學創新是新課程改革理念的基本要求。
(二)小學語教學創新是轉變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方式的有效途徑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不管是教學方式還是教學理念都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嚴重影響,使小學語文教學理念刻板、單一,教學方式生硬、死板,通常使用“一言堂”、“滿堂罐”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1]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學生自由思維的發揮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更沒有充分尊重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從而導致小學語文教學質量低下,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不高,限制了小學語文教學發展。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為小學語文教學帶來了新的期望,是新時期人才培養的重要理論依據,將語文教學的主要目標定位在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和創新意識上,增強了小學語文教學的時代性和創新性。
二、新時期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實踐思考
在明確了小學語文教學創新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之后,要怎樣實現小學語文的創新,怎樣從傳統教育思想的禁錮中走出來成為亟需解決的問題。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教師要不斷更新轉變自身的教學理念,懂得創新、敢于創新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踐行者,在教學活動中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要想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首先教師就應該具備充分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通過自身教學觀念的轉變,為小學語文教學課堂注入新的血液,讓小學語文教學呈現出一片新氣象。比如在傳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課堂上所想到的教學目標就是將書本上固定的知識傳輸給學生,并要求學生能夠記住,從而滿足考試的需要。在這種目標的驅動下,教師就使用“滿堂灌”等機械的教學方式強制學生進行信息的接收。[2]但是在新時期背景下,要想促進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教師就必須具備創新意識。在教學中想到的應該是如何讓學生愉快、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通過教師培樣學生的探究能力、總結能力以及分析解答能力。在教學方式上結合新時期新的教學方式實施教學,讓小學語文教學課堂和傳統的教學課堂相比有所改變,才能為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奠定基礎。
(二)明確小學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
漢語是我國的母語,而語文教學則是培養學生漢語能力的主要載體。通過語文的學習,能夠培養學生識字、拼讀、寫作、思考等能力,并將這些能力充分應用到實際生活和學習中,解決生活和學習中出現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就要充分看到語文的工具性特點。同時,更要注重語文教學內容對學生思想意識的熏陶和培養,讓學生通過語文的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人格修養,深化拓展小學語文的最終教學目標,不斷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總的來說,就是要注重語文教學中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讓語文教學更能夠符合學生今后發展的需要。除此之外,在語文教學創新的過程中,教師更要創新和轉變教學策略,著重發展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實事求是的態度以及崇尚科學和知識的崇高精神,將語文課堂作為一門擴展、求知和探索的陣地,真正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
三、結語
總而言之,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創新不僅是新時期課程改革的要求,更是新時期社會對人才的需要,也是學生今后發展的前提保障。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通過對小學語文的創新,不斷更新教學觀念,用新的教學方式優化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小學語文教師要始終以新課程理念背景下的小學語文教學目標為重要指導基礎,在教學中體現出語文科目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讓語文教學不僅在教學方式上實施創新,在教學內容上也要有所創新。
作者:涂梅香 單位:江蘇省揚州市四季園小學
參考文獻:
[1]王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的實踐與思考[J].學周刊,20xx,02:197.
[2]劉利勇.淺析小學高段語文教學的創新與實踐[J].內江科技,20xx,06:157+149.
小學語文論文15
摘要: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和根本要求。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效果如何?是否有所提高?又該如何利用現代教學理論、經驗來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從而實現“輕負高效”的小學語文教學。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動態生成 高效性
一、引言
課堂是教學活動的主陣地,課堂教學是教學最主要的渠道在實際教學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又確實存在低效問題,其教學的有效性有待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指師生雙方遵循語文課堂教學的客觀規律,通過運用適當的教學策略,以盡可能少的時間、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最優的教學效果的,從而有效的實現小學語文教學的預期目標,實現滿足社會和個人的教育價值需求的目標。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包括課堂教學是否有效果、有效益、有效率。這三者是一個有效的整體,是衡量教學是否具有有效性的依據。
改善小學語文教學“少慢差費”(學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費時多)的這一現象已刻不容緩了?梢哉f,提升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當前深化課程改革的關鍵。
二、轉變“灌輸式”教學模式
對于每一堂課的備課環節來說最重要的莫過于課堂教學設計思路的變革:改變過去以知識掌握為主線的設計思路,在設計中以能力形成為主線將知識方法技術和情感熔為一爐,使課堂的各個要素得到有機重組。作為備課內容的主要體現教案設計至少應該包括本堂課的重點、難點講解的先后順序教學方法以及最后要達到的效果等這樣才能使教學有的放矢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
1、“以生為本”教學觀念的創新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又是自身發展的主體,因此教師的教育教學一切都是為了學生的發展。但是,傳統教學往往以教師為中心,以教科書為綱忽略了學生的自我發展和創新。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材設計者教學理念的影響,而在這種影響下教師無論是備課還是講課都易忽略學生這個主體,采用的也是固定的模式,固定的思維,教學過程的設計當然也就主要考慮的是成人的。而小學生的心理順序最大的特點是既有連續性又有階段性。現代心理學研究證明,兒童的發展不是一個量的累積過程,而是其結構不要求面向全體學生全面提高學生素質為宗旨。
為了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更好的發揮其主動性,教師必須改變在課堂上自導自演,把學生當“觀眾”的這一傳統教學模式。改傳統的“灌輸”式教育為傳授方法,鼓勵學生積極思考,由學生自己“消化”和積累并進行辨析、歸納和概括。除上課之外,教學過程中還拓寬活動空間,讓從小有特別天賦的學生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使學生群體生活中學習生存,在實踐中學習技能,在人際交往中學習合作,在學習過程中形成強烈的創造情感、動機和能力。
三、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
教學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是封閉與開放、預設與生成的矛盾統一。隨著教學活動的展開,教師、學生的思想和教學文本不斷碰撞,創造火花不斷迸發,新的學習要求、方向不斷產生。
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興趣盎然,認識和體驗不斷加深。在當前的語文教學中,如何促進課堂的動態生成開展呢?
1、首先,建立“民主”、“和諧”的.教學關系。
教學過程是師生之間的互動過程,又是知識的有機整合過程。因此,教師必須拋棄主宰一切的觀念,樹立民主平等的教學觀。給學生以親近感和信任感,學生就喜歡你,就喜歡上你課。教師更要熱愛、尊重、寬容學生,要全心全意地和學生交朋友,努力創設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勇于積極思考,敢于大膽質疑,體驗成功的喜悅。只有建立了這種良好的師生關系,才能更有效地啟迪學生思維,激發學習興趣。不僅使學生具有一個寬松的學習環境,而且能夠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讓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想學、樂學、有創新地學。
2、給予“思維空間”,尊重個性解讀
英國著名課程理論家勞倫斯·斯騰豪教授在論及人文學科課程實施時,在所提出的五條原則中明確指出:在課堂教學中,教教師要保護不同觀點,并對課程學習的質量標準承擔責任!薄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反應又往往是多元的!币虼,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強調“生本位”,尊重學生的自主性,把學生從傳統的“認知體”提升到“生命體”的高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探索,標新立異,給學生一個創新思維的環境,以鼓勵的手段,去引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及時捕捉學生的智慧靈感。對學生在學習中敢于創新的行為,加以表揚肯定。使學生養成敢于探索、敢于開拓,敢為天下先的求新精神。
在我們所創設的“和諧”、“尊重”的教學氛圍中,出現“另類”的聲音,如“老師我的跟他們都不一樣”,“老師我覺得應該是。”等等。這時,我們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談論,充分關注學生在課堂中的“思維生成”,尊重學生的獨到見解,為學生創設一種“敢想敢言”的課堂氛圍,從而使學生自身體會到思維的樂趣!
四、小結
課堂教學改革是刻不容緩的,就其總體而言是取得了一定的進步的。但對不容置疑的是我們對于新課標理念的理解還不深刻、透徹,我們必須重視語文課堂有效性的實施。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把精心備課放在首位,恰如其分地設置與文本相關的疑問,并通過教教師的引導最終使學生走出疑問。只有經歷了這樣的過程,那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能力才能得到鍛煉,才能最終形成和諧、有效的語文課堂。
【小學語文論文】相關文章:
小學語文論文05-02
小學語文閱讀的論文06-10
小學語文論文05-17
有關小學語文的論文04-29
小學語文朗讀教學論文論文04-29
小學語文教育論文04-07
小學語文開放識字論文05-03
小學語文教改的論文05-01
小學語文媒介素養論文04-28
關于小學語文閱讀的論文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