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語文實踐的對策論文
小學語文試用修訂版教學大綱,十分強調加強語文實踐活動。這對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但是,如果開展語文實踐活動的目的不明。策略不當,不僅會降低實踐活動質量,還會影響老師組織和學生參與語文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因此,討論語文實踐活動的目的,研究開展的策略。對于提高語文實踐活動價值,具有積極意義。筆者認為,考慮語文實踐活動的策略,要在大語文教學觀的指導下,做到六個“有助于”。
一、有助于語文的理解和運用。
“指導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語文。豐富語言的積累。使他們具有初步的聽說讀寫能力”,是新大綱規定的語文教學目的之一。語文包含課內語文和課外語文教育資源。有助于語文的理解和運用。就是有助于課內外、校內外語文的理解和運用,使課內語文的學習促進課外語文的學習,課外語文的學習服務于課內語文的學習,課內外相互促進,有機結合。課文雖是重要的教學內容,但不是語文教學內容的全部,社會有著取之不盡的語文教育資源。怎樣使課內外語文相互“有助于”呢?一是課前奠定基礎。例如上課文《冀中地道戰》前,可要求學生閱讀反映抗日戰爭的讀物。像《地雷戰》等,讓學生了解課文的歷史背景,為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奠定基礎。二是課中適當引進。學習《冀中地道戰》時,讓學生聯系課外收集到的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的種種斗爭方式,加深對課文反映的中華民族堅強不屈的斗爭精神和中國人民智慧無窮這一思想內容的理解。三是課后有意延伸。例如召開抗戰故事會,召開讀抗日書籍心得交流會。這樣設計,使課內和課外、課前課中和課后的語文實踐互相促進。有機聯系,融為一體,使學生在活動中學語文,用語文。因此。課前課后有意識開展與課文內容相關的,諸如課外閱讀,召開讀書、看影視的心得交流會,寫讀書筆記等。都是行之有效的有助于課內外語文理解和運用的實踐活動。同時,要注意根據單元語文特點,有的放矢地組織課外語文實踐活動,使課內外語文實踐目的一致,相互服務,相互促進。要注意在活動過程中加強學語文用語文的引導。鍛煉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
二、有助于促進學生的語言積累。
“豐富語文積累”是新大綱的新要求,需要憑借大量的語文實踐才能達到這一教學目的口積累語言應該多途徑多渠道。首先,我們要注重課內積累語言的實踐,做到讀一篇課文,摘錄一次錦詞佳句。逐步養成習慣。其次。要重視指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也養成積詞積句的實踐習慣。做到讀一篇文章(或一本書),寫一次讀書筆記。三是通過平時聽廣播、看電影、電視、上網積累語言,有意留心社會上各種人物的語言和各行各業的專門用語,并隨時作記錄。積累形式上,摘錄錦詞佳句,做讀書卡片。寫讀書筆記,辦手抄報都不失為語言積累的好方式。管理上,一要配發語言積累專用筆記本。二要把語言積累視作語文作業,定期檢查;把語言積累視作必考核的內容,定期評價,逐步讓學生認識到積累語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容之一。三要定期主辦語言積累優秀成績展覽。正確導向,激勵超越。四要培養習慣,通過教育、督促學生經常積累,在語言積累實踐過程中養成積累語言的習慣。
三、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針對小學教育實際,我們應該通俗理解“發展”,以便克服老師對“發展”高不可攀的神秘感和可望不可及的停滯感。學生由不會預習到學會預習,由不敢舉手發言到能大膽舉手發言,都應該視作發展。同時,發展是針對學生綜合素質而言的全面發展,不可僅視作語文素質的發展。基于這個認識,我們在選定語文實踐的內容和形式時,首先應考慮所選活動能否促進學生發展。能促進學生哪方面的發展。例如學習寫景文章時讓學生充當導游員,。以導游的特色語言介紹語文描繪的風景特點,是為了促進學生社會生存的工作能力的發展,讓其體驗導游角色的味道。一般而言。聽說類的語文實踐活動,諸如影視心得交流會。專題辯論會,都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說心態和能言善辯的口才;情景仿真或角色扮演式的語文實踐活動,諸如讓學生充當播音員、節目主持人、小記者、矛盾調解員、展覽講解員,或充當現實生活中的其他角色,都是為學生終生的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礎。能促進學生社會生存能力的發展。其二。我們也應認識到。發展是語文實踐活動反復影響或作用于學生身心,使學生某方面產生質的飛躍的一個漸進過程。不要指望一次兩次活動就能使學生有很大發展,應該把它融進平時每節課的教學中。滲透到每項語文實踐活動之中。其三。夯實每次語文實踐活動是促進學生發展的保證。讓每個學生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調動學生各種感官參與語文信息的收集和處理,使學生通過活動有所知,有所悟。有所體驗和鍛煉,是克服形式主義、促進發展的基本條件。
四、有助于學生社會才干的增長。
才干,應該理解為能適應未來全球經濟發展的具健康個性的人的社會生存能力。這種才干須在長期的語文實踐過程中才能逐漸形成。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既學語文用語文。又鍛煉了社會才于。這就要求語文老師。教學視野上要高瞻遠矚,面向社會發展,不要把眼光僅盯在課堂上教學行為上。要變封閉為開放,讓學生多參加語文社會實踐。如調研本地生態環境,學寫情況反映。或把社會生活搬到教室。讓學生模擬現實生活場景。充當社會生活的某些淆色,體驗現實社會中活生生的角色味道,增長辦具體事情的能力,例如演繹人際交往中待人接物的生活情景;或就思想品德領域的問題組織專題辯論會,辯中讓學生明確是非,鍛煉雄辯力。這樣,學生在現實社會中,在仿真語文實踐中,不知不覺中獲得社會生活才干。
五、有助于學生創新精神的增強和創造力的培養。
陶行知先生早就指出:‘’處處是創造天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它說明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校校、師師、時時都能做到的。語文實踐活動的開展更需要考慮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盡量選擇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創造力的語文實踐活動開展。例如演課本劇是學生最喜歡的語文實踐活動,它內含著豐富的創造因素,既可創新情節又可創新語言;讓學生充當仿真調解員去調解同學間的糾紛。會給學生開辟以理服人、化干戈為玉帛的想象天地;競選班長的活動,無疑給學生插上想象翅膀,治班新策定會層出不窮;就解決某問題召開出點子會,讓學生人人出謀劃策,也定會妙計連環。但是,在活動過程中如何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引導創造,必須周密考慮,精心設計。要根據活動進程,學習上引導超越,思維上引導求異。討論中弓}導爭辯,評價時引導挑剔,都是激勵創新的好策略。
六、有助于學生語文興趣的增濃。
很多學生學語文沒興趣或興趣不濃。究其原因,語文教學封閉、語文實踐活動甚少或沒有,語文學習形式單調,不能不說是重要原因改變這種局面的根本出路在于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實踐活動,特別是多開展學生喜聞樂見,愿意參與。具較強趣味性的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享受到活動的樂趣,并產生再來一次之感演課本劇,開展成語、歇后語接龍練習,猜謎語、講故事、講笑話、背誦古詩比賽、今天我當主持人等。都是有較強娛樂性的語文實踐活動;以“今天我來露一手”或“我最喜歡做的事”為話題,召開特長自我介紹會,也是貼近學生現實生活、學生樂于參與的有趣活動。值得提醒老師的是,要在活動中著力于“‘誘”和“轉”:一是循循善誘,不要把興趣僅停留在活動的參與上,應引導學生娛中求知,樂中練能,學語文用語文;二要引導轉化,逐步把樂于參加活動的興趣轉化為學語文用語文的興趣。
【淺析語文實踐的對策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中職生防挫折策略與對策的論文04-27
淺析環境工程管理現狀對策分析論文05-02
淺析小學語文讀寫結合論文04-30
淺析語文創新教育論文05-02
淺析建筑工程安全風險管理及對策論文05-02
淺析改革背景下監獄企業的出路與對策論文05-01
淺析中國企業的競爭壓力及對策論文05-01
淺析我國行政賠償制度存在的問題及對策論文05-01
淺析語文綜合性學習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