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奮斗中實現理想》教學意見
本框課文主要有兩部分內容:一是講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系;二是講艱苦奮斗,在奮斗中實現理想。這兩 部分內容的教學是各有側重,有主有從,相互關聯。具體來說,理想與現實的關系在理論上有一定難度;艱苦 奮斗實現理想則是思想上的難點。按筆者理解,講艱苦奮斗實現理想是本框教學的主題、重點和落腳點;而講 理想和現實的關系則是為幫助學生從哲理高度理解后者作理論知識的鋪墊。連接這兩部分內容的橋梁是理想轉 化為現實的條件性。
(一)正確認識理想與現實的關系
理想的實現,就是把理想轉變為現實。人們要實現理想,就需要正確認識和處理與現實的關系,創造理想 向現實轉變的條件。
理想與現實是一對矛盾,它們之間的關系是既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
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張聞天同志在談理想與現實的關系時說:“理想雖是建筑在現社會的物質基礎之上 ,但理想是超過現社會的東西。理想好比泥土中生長出來的花。它雖生長在泥土中,但它又不是泥土。”這個 花與泥土的比喻,形象地說明了理想與現實的辯證關系。
理想源于現實,兩者存在著內在的聯系。理想之花扎根于現實的沃土之中。作為社會意識的理想,是社會 存在的反映,產生于現實的需要,是在對現實認識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近代歐洲的空想社會主義,在歷史上 起過進步作用,但由于它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尚不發達,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的對立暴露尚不充分的歷史條件 下產生的,他們對未來社會的設想還不是建立在科學的基礎上,形成科學的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的條件還 不成熟,因而只能是空想。19世紀40年代起,隨著大工業的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充分暴露,無產階級作 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登上舞臺。在這樣的社會歷史條件下,馬克思、恩格斯親身參加無產階級革命實踐,深 刻研究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矛盾及其發展規律,創立唯物史觀和剩余價值學說,批判繼承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成 果,使社會主義從空想變為科學。可見,現實是理想的基礎,理想來源于現實。
理想高于現實,兩者又是有區別的。扎根于現實土壤中的理想之花,畢竟不同于泥土。理想是人們向往和 追求的奮斗目標,是對未來的美好想象,是還沒有實現的東西;而現實則是一切已經實際存在的東西。理想總 是美好的,在德國古典哲學中,“理想”同“美”是同義語;而現實中既有美好的一面,也有丑陋的一面。正 因為理想比現實更美好,才能激勵人們去追求、去奮斗,成為人生的方向和動力,在“紅巖魂”的展覽廳里, 陳列著藍蒂裕烈士為同學的題詞:“我想在你的腦子里,早已刻畫著這樣一個世界——一個沒有戰爭,沒有饑 餓與眼淚,沒有劫掠與屠殺,沒有一切罪惡的完美的和平、自由、幸福的世界。這是你的理想,也是閃耀在大 多數人們心里的理想。為了實現這光輝的人類幸福的樂園,為了徹底消滅戰爭,望你努力,還望你勇敢地去參 加人類最后一次的戰爭——消滅戰爭的戰爭。”為了把災難深重的舊社會變為美好的理想社會,他年輕時參加 革命,被捕后飽受酷刑堅貞不屈,積極參加渣滓洞獄中斗爭,壯烈犧牲在重慶解放前夕。當前我國正處在社會 主義初級階段,生產力還不發達,社會主義制度還不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還不成熟,社會主義民主和 法制還不夠健全,封建主義、資本主義腐朽思想和小生產習慣勢力還有廣泛影響,社會上還存在著種種假惡丑 的不盡人意的現象,而這些正是我們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共同理想所要改變的狀況。理 想與現實的矛盾推動人們去變革現實,實現理想。如果因為看到現實中的問題,而對理想發生懷疑、產生動搖 ,那就把理想與現實混為一談了。
理想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轉化為現實。俄國思想家普列漢諾夫曾以恩格斯為例說明理想和現實的關系,他說 :“恩格斯把自己的全部生命獻給一個非常崇高的目的:解放無產階級。他也曾有過理想,但是他的理想從來 沒有脫離過現實。他的理想,也就是現實,但這是明天的現實,是將要發生的現實。”這里說的恩格斯的理想 就是共產主義理想,這種理想盡管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