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緊扣課堂環節 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狐貍與烏鴉》教學一得
一、整體入手,全面安排,精心設計課堂結構在備《狐貍與烏鴉》這一課時,我從大處著眼,從整體入手,在分析課文的同時插入對學生聽說能力、閱讀能力訓練的設計,明確自己的授課目標,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適時安排了各種形式的能力訓練。
講課時,我先從課題入手,讓學生知道課文寫的是狐貍和烏鴉之間的事,然后指名配樂朗讀全文,其他學生帶著“一件什么事”的問題一邊聽讀課文,一邊看老師演示投影。這樣,學生從整體上把握內容,感知教材,理會課文大意。接著,我便按意義段進行品詞析句,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和揭示寓意。講第一自然段時,我進行了看圖說話的訓練,巧妙地達到了教學目的。打出投影后,提出問題:樹的上面有什么?里面住著誰?樹的下面有什么?里面有誰?它倆是什么關系?圍繞這一系列問題,要求學生用幾句意思連貫的話講解圖意。這樣,一方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一方面在課堂情境中訓練了學生的看圖說話的能力,為今后的看圖寫話打下了基矗。
二、分步講讀,局部探索,挖掘事情起因、發展、結果及各因素、環節的聯系
第二、三自然段是故事的起因。教學第二自然段,教師提問:“烏鴉找到肉后為什么不自己先吃?為什么要站在窩旁?”指導學生按一定情節展開思路,正確捕捉與體會烏鴉顯耀的心理。教學第三自然段,用投影打出第二幅畫面后,提問:“這時樹下誰出來了?他看見烏鴉叼著肉,有什么表現?”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看圖說說狐貍的饞樣,他心里會怎么想?這樣,課堂教學突破了課本的局限,有機地彌補了教材的“空白處”,同時,訓練了學生的聽說能力。第四至七自然段是故事的經過,是全文的重點,我讓學生自己讀這幾段的時候,用筆畫出狐貍的話,數數有幾次。學生一邊讀書,一邊動手勾畫,一邊動腦思維,既培養了學生閱讀、想象、動手的能力,又教給學生讀書的方法,幫助他們形成一個好的學習習慣。狐貍第一次向烏鴉問好,烏鴉不作聲。鑒于前文的基礎,學生很快就得出結論:烏鴉找到肉是給自己的孩子吃的,一張嘴肉就會掉下去,所以它沒張嘴。第二次,狐貍向烏鴉的孩子問好,烏鴉看了狐貍一眼。從“孩子好嗎”、看了“一眼”兩處學生進一步體會到狐貍的狡猾與烏鴉的'動心!盀貘f還是不作聲”,這是為什么?學生得出結論:烏鴉知道嘴一張,肉就沒了,就不能給孩子吃了。狐貍第三次贊美烏鴉!盀貘f的羽毛真的漂亮嗎?噪子真的好聽嗎?狐貍的話切合實際嗎?它說的是什么話?”通過這些問題,學生已明白了狐貍的目的與用意。然后,我進一步引導學生,通過想象,說說烏鴉聽了狐貍的話,心里感到怎樣?使學生明白此時鳥鴉高興到了極點,到了忘記一切的地步。這使得學生的想象能力得以發揮,表達能力得以鍛煉。
至此,我適時引導學生分角色、帶感情反復朗讀這三次問話,學生的朗讀就更到位了。
【緊扣課堂環節 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狐貍與烏鴉》教學一得】相關文章:
培養學生聽說讀寫能力02-26
淺析語文教學聽說能力的培養05-01
立足課堂培養學生的能力04-28
《狐貍和烏鴉》的課堂教學08-31
高職英語教學中聽說能力的培養04-30
英語教學中“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05-02
淺談大學生英語聽說能力的培養04-28
中學語文教學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聽說能力05-01
英語視聽說教學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