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探究性閱讀教學過程的設計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創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節,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什么是探究性閱讀呢?探究性閱讀以閱讀目的為前提,以信息論理論為指導,以圍繞閱讀目的準確、快速、有效把握文章的相關信息為基本原則,不斷提高篩選、認知、處理語言信息的能力。探究性閱讀能力的培養,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和終身學習能力,因此,應該大力倡導探究性閱讀教學法。
在探究性閱讀教學上我做了一些嘗試,下面談談我的心得體會。
我把探究性閱讀教學過程設計為以下幾個流程:
一. 自由朗讀,自由感知。
讀了一篇文章之后,首先要求學生談談自己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以往,我們在學生朗讀或默讀前總布置幾個問題供學生思考,這種方法固然有它的優點,但它有時卻限制了學生思考的空間,剝奪了學生自由感知的權利,再說學生平時課外閱讀時,難道有人給他們布置整體感知的問題?閱讀教學有時應該返樸歸真,追求本色的東西。閱讀首先是學生與作品之間的對話,然后是學生之間就作品所進行的對話,教師參與后,則是學生、教師就作品所進行的對話。因此,在閱讀教學中,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應加以鼓勵。
二.欣賞品味,合作探究。
全班分若干個四人學習小組, 四人小組可以品味課文的寫作方法、語言文字、思想情感、謀篇布局等等。第二流程的問題可以這樣設計:這篇文章你最喜歡的是什么地方?為什么?你認為這篇文章在寫作上對你有什么啟發?你認為作品的語言有什么特點?你怎么評價某個人物?對文中的哪些觀點你贊成或不贊成,為什么?學生也可以不按上述問題思考,可以提出自己獨特的欣賞角度。這個流程很注重開掘學生獨特的個人(小組)體驗,正如《語文課程標準》所說:“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以往的教學是“傳授—接受”式,即使有啟發,但大多數情況都是教師設計一個又一個圈套給學生鉆,得出的結論也是大同小異,學生很少有自己的感悟,學生的思想是教師給的,這等于剝奪了學生對課文獨特感受的權利。此外,教師要大力倡導相互合作的學習方式,由于經驗背景的差異,探究者對問題的理解常常各異,這種差異本身也是一種寶貴的學習資源。因此,不僅要教會學生從書本中學習,從大自然中學習,還要從他人那里學習。
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呢?對不同的年級的學生、不同特點的文章,引導探究的角度是不同的。以下是我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常用的幾種方法:
1.對于關鍵詞句的探究。作家都善錘煉語言,所謂“語不驚人死不休”,而作家錘煉語言時多在三類詞:形容詞、動詞、副詞上下功夫。這三類詞是語言中最富表現力的。古典詩歌中的佳句就多是掛在這三類詞上,如“春風又綠江南岸” 的“綠” 字,“紅杏枝頭春意鬧”的“鬧”字,“云破月來花弄影”的“破”、“弄” 二字,皆是不著一字而境界
[1] [2]
【淺談探究性閱讀教學過程的設計】相關文章:
審視探究性閱讀教學04-29
淺談橋梁施工過程T梁模板設計方法04-27
淺談英語閱讀教學05-02
淺談自主合作探究性學習的落實04-29
淺談中專英語閱讀教學05-02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論文05-24
大學英語閱讀教學模式淺談04-27
個性化閱讀教學淺談04-29
淺談閱讀教學中的朗讀指導04-30
淺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方法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