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
語文教學在人格塑造方面有著無以倫比的得天獨厚的優勢。它能夠融知識教育、能力訓練、道德培養、情操陶冶于一體,采取理論灌輸、耐心疏導、情感感染、榜樣示范、實踐鍛煉等多種方法,使學生既獲得了知識、培養了能力,又受到情與理的潛移默化,從而陶冶情操、凈化感情,塑造健康人格。
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呢?具體途徑有三:
一、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思想教育功能,高揚共產主義、
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的旗幟,激發學生在完善自我中塑造健康人格。
學生的語文素質主要包括三個方面:語言素質、文學素質、思想道德文化素質。而二者對學生的人生觀、道德觀、價值觀乃至社會意識形態的樹立影響至深。這主要根源于語文教材中相當一部分課文本身具有強烈的思想性、政治性、教育性,而且是政治教材無法替代、比擬的。語文教師可以充分利用語文教育特有的形象性、情感性、生動性,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共產主義、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達到提高學生人格思想素質的目的。
守衛本土是動物的本能,這成了有思想的人類愛國主義、民族主義的淵源。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滿江紅》),“還我河山”的吶喊;文天祥《過零丁洋》“留取丹心照汗青”,高尚的民族氣節溢彩流芳;陸游“僵臥孤村”“尚思衛國成輪臺”(《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感人淚下;《馮宛貞》率眾痛擊英法聯軍,激起民族萬丈豪情;《最后一課》像一只警鐘喚醒學生學好祖國語言文字,洋溢著濃郁的愛國情……
教材中禮贊對黨、對革命事業、對共產主義忠貞不渝的內容也不少。“無名戰士”不惜犧牲寶貴生命珍藏七根火柴,因為紅軍大部隊正遭遇著惡劣環境的挑戰,黨更需要保存火種(《七根火柴》)。學生切身感受到:在黨的利益、人民利益、集體利益面前,個人利益是何等的微不足道。《生命的意義》則更激發青少年學生確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把握青春,去探求生命的永恒實在意義。
文學是人學,文風體現著作者的思想情操和道德風尚。教師授課時不要只從文學的意義上去講授作家作品,而是要聯系學生實際樹立人格榜樣。比如,講朱自清時,勢必要講朱自清反對帝國主義侵華政策,寧可餓死也不領“救濟糧”的堅貞民族氣節和熾烈的愛國之情。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不少作家的良好性格和偉大的人格滲透到學生的潛意識中,成為他們自覺不自覺仿效的楷模。
二、充分發揮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功能,在審美陶冶中塑造健康人格。
如果說通過思想教育塑造健康人格偏重于“曉之以理”,那么通過審美教育塑造健康人格主要是“動之以情”。審美陶冶作用于除語文認識能力以外的其他心理因素,包括情感、意志和個性心理特征,即我們常說的非智力心理因素。
《大綱》明確指出要培養學生健康高尚的審美觀。語文教材中相當一
[1] [2] [3]
【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相關文章:
在語文教學中塑造健康人格04-28
利用語文教學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04-29
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的人格04-30
論塑造健康的現代人格04-30
體育教學中健康人格的培養04-28
人格完美的塑造04-30
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健康人格的探索05-01
試論人格塑造的深層意蘊04-28
論藝術專業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與塑造04-29
健康性格的塑造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