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互動—生成”教育課堂教學初探
隨著“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被列入素質教育的重點,創新教育在很多方面也付諸了具體行動,盡管目前的教育改革在思想和實踐上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一些根本問題特別是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仍尚未妥善得到解決。傳統教育的不少弊端仍然像揮之不去的陰影,即便現在課堂教學出現不少新的組織形式,但絕大多數的課在深層次上并沒有發生實質性的變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現為忽視學生個體自主性和主動性,忽視其終身學習的能力;教師依然把學生僅僅作教學的客體看待,只是從教的角度出發,單純重視直接傳遞、訓練知識、技能,忽視學生發展的整體性、獨特性和持續性,習慣提供較明確的可操作程序,忽視目標及其達成方式無限多樣的可能性,造成學生學習興趣下降,負擔加重,潛能得不到認真的、充分的開發,所獲取的知識不全面,整體素質無法提高,影響學生的發展,影響了素質教育的全面貫徹落實,影響了創新人才的培養;诖朔N認識,我校于一九九八年正式啟動“小學生主動學習”實驗研究,經過三年多的努力實踐,我們在培養學生主動性,使學生具有主動學習、主動實踐的意識,能主動設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方法,調控學習過程,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教育模式、課程體系的構建,策略開發等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效,并逐步確立了正式的實驗研究課題“‘互動—生成’學校教育活動體系與小學生主動發展”。同時我們認為,要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我們就必須研究一種可行的、高效的、有生命力的課堂教學模式,架起創新教育思想和課堂教學實踐的橋梁,幫助師生更好地把握教育學的規律,促進素質教育不斷深化。為此,我們初步構建了“互動—生成”課堂教學基本流程,并進行了一定探索。一、“互動—生成”課堂教學基本流程是教學不斷創新的結晶
在構建“互動—生成”教學模式時,我們首先結合分析了赫爾巴特強調知識傳授的教學模式、杜威強調實踐教學模式和布魯納的既強調知識傳授又重視智力開發的教學模式等中外各類教學模式,同時針對學!啊印伞瘜W校教育活動體系與小學生主動發展”課題實驗研究,結合創新教育、主體教育和現代教學論的思考進行了大量的教學實踐活動,并采取了個人建模和集體評模相結合的方式,將活動結論進行了適時反饋和交流,根據小學生年齡、認知、情感、意識等方面的特點,我們初步創設了體現“揭示問題—主動解決—引導創新”的認識過程,以及“定向—互動—生成”的基本流程:(見下圖)〖LM〗
(一)核心思想:
“互動—生成”課堂教學的核心思想是在教學過程中利用多種因素之間的相互作用,使教師與學生的生命共同投入,并相互影響、相互啟發,通過教與學活動結果的撞擊而閃現各種生命火花,通過不斷磨合而產生各種愉悅體驗,在這樣的教學中不存在單向的給予,而是一種積極的多邊互動和多向運動,同時從教學中許多意想不到的事件或效果中,發現一些意外涌現的價值、發掘其教育意義或成長意義,從而使學生人人都能體驗到創造的喜悅與生命的感悟。因此,“互動—生成”課堂教學的關鍵就是以實現師生的精神價值為最高目標,學生活動質量的突現,富有人情味的教與學活動。
(二)課堂教學特點:
“互動—生成”課堂教學是以課堂教學中人、環境及其它可能性因素和現實性在因素的各種活動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它具有以下特點:
1、核心為“互動”與“生成”。各環節雖在連接中可產生相互之間的各種碰撞,但核心目標還是以發展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過程。它強調多邊活動的實踐性和能動性,讓學生在多邊活動中動手動腦,實現“互動—生成—再互動—再生成”的能動;強調互動的發展性和教育性,讓學生在互動過程中獲得親身體驗、實現完善自我價值的目標;結合系統論整體性原則,強調“互動”與“生成”的相互作用,把二者有機結合起來,發揮整體效應。
2、尋求一種完美的教與學流程,但同時也具有無限多樣性。各環節的運動既有其周期性,也有著不可預測
[1] [2] [3]
【“互動—生成”教育課堂教學初探】相關文章:
化學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策略初探05-01
價值生成過程初探04-29
課堂互動與語言技能的生成04-29
互動式美術教學初探04-29
項目教學中師幼互動初探04-30
創新系統生成初探04-30
以學為主互動和諧式課堂初探04-29
大學英語交際互動課堂模式初探04-30
在互動生成的課堂中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04-28
現代教育技術與物理課堂教學的整合初探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