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發展中草藥種植是環保和西部農民致富的可靠保證
退耕還林是開發西部的決策之一,要落到實處,有許多關系到農民切身利益的工作要做,其中發展經濟使農民手中有錢花,才能保證決策的實施。因為生活在西部的廣大農民,大多未能脫貧,既是脫了貧的農民,如無經濟的后續發展,也難保決策計劃的落實。西部大多數農民不是想象中的富裕。科學技術給農民帶來了糧食的穩定收成,但貧困依然是圍困群眾的毒蛇猛獸,他們的衣、食、住、行仍然要“靠山吃山”。近些年來由于對“山”的依靠和索取,缺少計劃性,盲目性膨 ,資源枯竭的危險一天天的向人們逼近,隨之而來的環境惡化將是猛烈的,不知不覺的。如何保護環境,使退耕還林的偉大決策成為千家萬戶走上脫貧致富的康壯大道,成為人們共同關心的大事。
從五馬創辦藥物種植場的38年實踐中,充分證明了中草藥的種植是環境保護和農民致富的途徑之一,也是自然資源良性循環的最好形式。
一、引進中草藥種植的可能性和必要性憗
英國博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達爾文在他的《物種起源》一書中提出;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進化學說,第一次用大量事實雄辯地證明了生物的適應性,以及在外部條件影響下野生動植物發生變異,經人類長期局部無意識和有計劃的選擇,使變異逐慚積累加強而成為家養動物和栽培植物,通過同一途徑又可獲得它們的新品種。
達爾文的發現正確地揭示了有機界發展的規律。也證明了中草藥人工栽培的可能性。
黃連是一種名貴短缺的中藥材。原產地在四川省石柱,那里是冬暖春早,日照較少的氣候使黃連養成了喜冷怕熱的習性。而五馬藥場卻是冬寒春遲,但是由于山高林遠具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地域特點正如唐代詩人白居易所寫“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那樣。黃連生長有它相對適應的一面喜冷涼并非越冷越好,怕酷熱也不是一點光照也不需。藥場經過對比考察研究和分析選擇了半山向陽,50度的沙質土壤,采用了搭棚遮蔭辦法,照應黃連喜冷涼怕酷熱的習性。又根據黃連生長的不同時期的需要,幼年期嬌嫩怕熱就減少光照增大陰度,中年期期枝葉繁茂,根莖快速生長,需要大量的光照進行光合作用,就疏棚增大光照到70-80度之間。又依據每年的四季變化及時調節光度,保證了黃連生長的良好態勢。在黃連生長的過程中,我們又發現它的根部不斷往地面上延伸,而藥用的主要部分是根,為了達到增產的目的,護根并促進其茁壯,便是田間管理
[1] [2] [3] [4] [5] [6]
【發展中草藥種植是環保和西部農民致富的可靠保證】相關文章:
草莓種植帶頭致富事跡07-19
種植萵筍也能致富04-29
加強培訓力度促進農民致富04-30
平泉十萬農民養菌致富04-26
種植雙孢菇走上致富路04-26
WTO環保要求與中國西部發展戰略初探04-28
中國西部發展中環保建設的決策選擇04-27
馬頭鎮農民獨辟蹊徑巧致富04-28
種植高酸度蘋果存在的問題和發展建議04-29
培養新型農民:新農村建設和發展的關鍵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