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從編輯視角看舞臺和熒屏音樂的論文
廣播電視舞臺的音樂創作,存在許多有待商量的問題。如果從一個編輯和導演的視角去看,更應引起廣泛的關注。
音樂是世界共同的語言,“是天使的演說”,是天籟之聲的人間傳遞。音樂作為真接作用于心靈、啟迪良智的美妙藝術,幾乎伴隨著人類文明的全部過程,在漫長的歷史文化長河中閃耀著燦爛的輝煌。
《列子·湯問》中說古代歌者韓娥,一次去齊國,糧食吃完了,就在齊國的雍門歌唱求食,她走后歌聲還在人們的耳邊回繞不絕。后來人們用“余音繞梁
木麗,三日不絕”來形容歌聲的悅耳動聽,美妙音樂之令人難忘。
優秀音樂作品常常是一個民族心聲的藝術表達,精神的闡發,一曲《義勇軍進行曲》,一部《黃河大合唱》,不知震撼了多少人的心靈,不知激勵了幾代人自強不息,英勇戰斗。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音樂創作和演出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大量的優秀作品相繼問世,規模宏大的演出層出不窮。群眾自娛自樂的歌詠活動,遍布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會唱歌的中國人比一些大國的總人口數量還多?梢,音樂不僅成為蓬勃發展著的中華文化藝術的突出門類,也成為中國人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敢設想,有一天音樂活動突然停止,中國人還怎樣生活?
今天,中國人已基本溫飽,正在全面地建設小康社會,在創造物質文明的同時,創造著精神文明,對于包括音樂在內的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對著新的形勢和群眾的渴求,我們的音樂舞臺和熒屏還有若干方面問題值得商榷。
其一,舞臺呈現過于紛亂。音樂主要是聽覺藝術,無論是器樂還是聲樂是通過聲音來表達思想內容和精神情感的,它的藝術感染力、沖擊力及震撼力,無一不是通過聲音的魅力達至心靈的。而現實的許多音樂演出和大型歌舞晚會,過分強調所謂綜合效應,把舞臺型得花里胡哨,煙火繚繞,光怪陸離,而對音樂作品的選擇,演員的演唱,卻未精益求精。讓人聽完一場音樂會,不是余音繞梁,三日不絕,而是赤橙黃綠青藍紫,電閃雷鳴,云遮霧罩揮之不去。每逢新年、維也納黃金大廳都舉行盛大的新年音樂會,那里沒有煙火云霧,也沒極盡奢華的裝飾,可是卻有世界性的聽眾。音樂就是音樂,不是豪華裝點競賽,也不是演員時裝展覽,更不是云霧激光演示,它應該有自己的品格和面貌。
其二,演出過于鬧人,F代城市生活難免喧囂,人們走進音樂會是想在優雅的環境中,靜下心來,給聽覺以愉悅,給心靈以凈化,給精神以滋補。不料音樂會比外面車水馬龍的街市更加嘈雜喧鬧。歌唱演員登臺那段連喊帶叫的開場白已讓聽眾領教不迭了,接著地又蹦又跳聽眾就不能不膽戰心驚了,再后才是上氣不接下氣的一邊握手一邊歌唱,此時聽眾聽到的歌唱多半是喘息了。聽眾有時不膽沒有聽到美妙歌聲,連歌詞也沒聽清楚。
不知從何時起興起了歌伴舞,興起了聽眾手持小旗,電光棒“參與”,臺上連滾帶爬,臺下若醉若癡,小旗搖動,電光閃爍,氣氛是夠熱烈的,歌聲卻若斷若續,含混不清了。在這種情況下,如其說聽了一場音樂會,莫如說看了一場熱鬧。
其三,音樂電視主次移位。音樂電視在弘揚優秀音樂作品、普及音樂活動、豐富廣大人民群眾音樂生活等方面立下了汗馬功勞,其卓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近一個時期,一些電視臺播出的音樂電視節目卻讓人頗為費解。一首不長的歌,演員不斷更換美輪美奐的服飾,頻繁地遷移環境,一會小姐裝束,一會農婦打扮,海陸空各種交通工具輪番坐,旅游、蕩槳、打秋千換著樣玩,奇山異水大漠冰川堆積而來,讓人不知是看了風光片配歌,還是歌唱節目配畫。
如果有一天,我們的音樂舞臺和屏幕,能夠舍去那些不必要的浮華和刻意的雕飾,而將音樂(歌唱)本身的高妙和優雅奉獻給廣大觀眾聽眾,讓音樂滲入人們的心靈,那無疑是一項偉大的成就!
【從編輯視角看舞臺和熒屏音樂的論文】相關文章:
傳播視角下音樂教學論文04-30
熒屏之歌音樂教案04-27
《熒屏樂聲》教學設計-中學音樂教案05-02
從認知語言學視角下看隱喻的翻譯論文04-30
從關聯理論視角看言語交際的認知和行為原則05-02
基于繼承和創新的視角研究教育學的發展論文05-01
如何提高報社編輯的策劃意識和能力論文05-02
師生共同的舞臺論文05-02
《熒屏樂聲》教案04-25
淺析利益相關者的視角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