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轉喻與英語詞匯教學論文
【內容摘要】轉喻模式發生在同一事件認知模型中,表示的是一種鄰近關系,即用一個認知上凸顯的事物代表或聯想到另一個相關聯的事物。轉喻是詞義拓展和詞類轉換的重要途徑。詞匯教學運用轉喻認知機制有助于學生了解詞性轉換的理據,激發聯想并擴大學生詞匯量。
【關鍵詞】轉喻認知詞類詞匯教學
一、認知轉喻
認知語言學家認為轉喻同隱喻一樣,在本質上都是概念現象,都可理解為映射過程。由此可見,轉喻不只是一種代表或替代關系,也是對世界概念化的認知工具。Taylorc.F.砸人為轉喻是一種比隱喻的更為基本的意義拓展方式,因為我們首先通過鄰近來認識事體之間的關系。Panther和Raddenc2]指出,隱喻是基于從一個ICM向另一個ICM的映射,而轉喻是指在同一個ICM之內的映射。其實,人們在認識和理解范疇的過程中,也是以范疇中的典型或原型來認識和表達整個范疇,因為范疇中的原型成員具有認知上的顯著性和代表性。這時轉喻起著以“部分代整體”的認知作用。我國學者王寅[3](P238)提出事件域認知模型(Event-domainCognitive Model),簡稱EDM。人們常以事件域為單位來體驗和認識世界的,在對許多具體事件體驗和認識的基礎上逐步概括出事件的抽象概念結構,并將其作為組織塊儲存于大腦之中,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語言的各種表達。一個基本事件域主要包括兩大核心要素:行為( Action)和事體(Being)。
一個事體是由很多個體構成,包括人,事物,工具等實體。各事體又具有很多典型特征和多個方面的屬性,如特征、外形、材質、功能等。同一個行為,包括動態性行為和靜態性行為,是由很多具體的子行為或子動作構成的。這樣,整個事件域不僅包括若干要素,而且各要素之間構成層級關系。人們可用同一事件域中的組成要素互代,或組成要素與整體之間互代,因而產生轉喻模式。
轉喻模式發生在同一認知域或事件域中,概念之間通過鄰近關系連接起來,而且通常都為具體概念。轉喻是在人類經驗的基礎上形成的。人們通常會用感知上凸顯的事物來充當源概念。Langackerc4WW9把轉喻的這一特點稱作參照點現象(reference point)。“轉喻基本上是一種參照點現象。更準確地說,通常由一個轉喻詞語指代的個體作為一個參照點,為接近欲表達的目標提供心理可及性。”參照點具有有效的認知和交際功能,能有效喚起目標概念。轉喻普遍存在是因為人們具有選擇參照點的能力。人們提及一個認知上凸顯的,更容易表達的個體來自動喚起一個非凸顯的或難以命名的目標概念。Langacker提出一些能充當參照點的`認知原則,如人類>非人類,整體>部分,具體>抽象,有形>無形等。轉喻能夠建立也與映射范圍有關。轉喻的映射范圍不僅包括意象圖式和基本關系,還包括社會認可的百科知識。映射范圍提供一個合適的解釋語境來決定轉喻映射的合適性。例如:
l.a.The university needs more clever heads.b.The university needs more hands.
2.a.The White House has launched a tax-cutti-ng campaign.b.The greenhouse has launched a tax-cuttingcampaign.
在句1中,在university的映射范圍中,人們聯想到head和person之間的聯系,因為這種聯系關注的是人的智力,而hand關注的是人的體力,這不適合“university”語境。在句2中,在含有減稅的映射范圍中,處所概念White House暗示著和president之間的空間關系,在這個映射范圍中很難將greenhouse與president聯系起來,因而2b的轉喻關系無法建立。
二、轉喻與詞匯教學
(一)轉喻與詞義教學
轉喻是豐富語言意義的重要手段。日常語言中充滿了各種轉喻表達。許多詞匯的轉喻意義已經固化,成為規約化轉喻。例如:
1.部分代整體:lazy bone(懶骨頭),scatter-br-aLin(精神不集中的人),new face(新面孑L),newblood(新生力量),the strings(弦樂器)。
2.服飾代人:bluestocking(才女),white-collar(白領),blue-collar(藍領)。
3.處所代人或物:the chair(主席),the bench(法官),the White House(美國總統),main street(中產階級),palmtop(掌上電腦),laptop(手提電腦)。
4.具體代抽象:heart(熱情),brain(智慧),head(智慧),tongue(語言),the crown(王權)。
5.特征代事物或人:red tape(官樣文章),skinhead(光頭黨),greybeard(老頭),redskin(印第安人),redbreast(紅胸鳥),black(黑人),BlackPanther(黑豹黨),Green Berets(綠色貝雷帽),high-rise(高層建筑),yellow pages(黃頁電話簿),longhorn(長角牛),hunchback(駝背的人),highbrow(風雅之士),low-brow(缺少文化素養的人)。
6.材料代物體:metals(鐵軌),gold(金牌),silver(銀幣),iron(熨斗),silks(絲綢衣),paperback(平裝本),bronze(青銅制品),cotton(棉布),brass(銅管樂器),plastic(信用卡),glass(鏡子)。
7.容器代內容:dish( -碟菜),plate(-盤肉),cup(-杯茶),bottle(酒)。
8.個體代普遍:bread and butter(生計),bread-winner(養家糊口者)。
9.特指代普通:Champagne(法國地名)一champagne(香檳酒),Rugby(英國地名)-+rugby(橄欖球),Sandwich(人名)-+sandwich(三明治),Walkman(人名)-+walkman(隨聲聽),Xerox(商標名)-*xerox(靜電復印)。
三、轉喻與詞類教學
轉喻不僅使詞義發生變化,而且是使詞類發生轉化。轉類法是英語構詞法中主要的方法之一,又叫零位派生,即無須添加任何詞綴實現詞類轉化。轉喻是這種構詞法的認知基礎。認知語言學家認為轉類構詞是利用了轉喻的代表關系,或是部分一整體關系。
(一)名詞-÷動詞
在事件域認知模型中,參與者可代表動作,如施動者、工具、對象,身體的部位等代表動作,從而發生詞類轉換。例如:施動者代表動作:father(撫養),tutor(教導),author(寫),nurse(護理)。
工具代表動作:hammer(用錘子敲打),saw(鋸掉),hand(遞交),finger(用手指碰),brake(剎車),pump(抽水),sandpaper(用砂紙擦),lock(鎖上)。
對象代表動作:blanket(把毯子蓋),cap(覆蓋),dust(打掃灰塵),scale(刮鱗),pepper(撒胡椒),fool(愚弄),cash(兌換現金),group(編組),core(去核),skin(剝皮),peel(去皮),juice(榨汁),fuel(加燃料),shelter(掩護)。
身體部位代表動作:tiptoe(踮著腳尖走),elbow(用肘推開),eye(注視),head(用頭頂球),shoulder(肩負),knee(用膝蓋頂)。
處所代表動作:garage(把開進車庫),comer(逼到角落),can(裝罐),bottle(裝瓶),pocket(裝進口袋),cage(裝進籠子)。
(二)動詞_名詞
與名詞轉為動詞的過程相反,在動詞轉為名詞中,動作代表參與者或事件本身。
行為代表施動者:cheat(騙子),stand-in(替身),cook(廚師),lookout(嘹望員),sneak(鬼鬼祟祟的人),scold(老愛責罵的人),coach(教練),pickpocket(扒手)。
行為代表工具:cover(封面),divide(分界線),wrap(包裹),catch(門扣),cure(藥)。
行為代表處所:drive-in(免下車餐館),lay-by(路測停車帶),dump(垃圾處),pass(關口),tum(轉彎處),retreat(撤退處),hide-out(躲藏處)。
行為代表事件:nse(上升),hit(打擊),laugh(笑聲),doubt(懷疑),desire(愿望),attempt(嘗試),swim(游泳),walk(散步),rest(休息),breakdown(崩潰),standstill(停頓),showoff(炫耀),shut-down(停業),walk-out(退席)。
行為代表結果:catch(捕獲物),reply(回信),reject(廢品),reserve(存儲物),import(進口商品),find(發現物),leftover(殘存物),produce(農產品)。
參考文獻:
[1 ]Taylor,J.R.Linguistic Categorization:Pt'ototypes in Lingui-stic Theory[M ].Oxford: O)dord University Ptess,1995.
[2]Panther Klaus-Uwe&G.Radden.Metonymy in Languageand Thought[ Ml.Amsterdam: John Benjamin.
[3]王寅,認知語言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4]Langacker,R.W.1999.Assessing the cognitive linguisticsenterprise[A].In T.Jassen&G.Redeker (eds.).Cognitive Lingu-istics: Foundation, Scope, and Methodology[C].Berlin: Moutonde Cruyter,1999.
【認知轉喻與英語詞匯教學論文】相關文章:
轉喻:從辭格到認知的研究回顧10-03
概念轉喻的本質、認知原則和認知運作機制07-07
大學英語閱讀中轉喻的認知與理解08-27
詞義擴展的隱喻和轉喻認知機制探微07-24
元認知與高職英語詞匯教學08-01
從認知隱喻談英語詞匯教學09-06
從認知角度談英語詞匯教學08-09
隱喻認知與大學英語詞匯教學08-27
概念轉喻與英語教學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