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課改中學生情緒論文
摘要:對中學體育課程改革中學生所表現出的學習情緒進行研究,認為其具有種類多樣,極性明顯,波動極大等特征,有復雜的成因。而不良情緒對學習效果影響至深。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有效的對策加強對學生學習情緒進行積極的調控,使學生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和得到必要的情緒體驗,是提高中學生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推行課程改革的重要舉措。
關鍵詞:中學體育課程改革學習情緒
情緒作為一種心理現象,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度中產生的主觀體驗。情緒的發生與人對客觀事物的需要、預期、認知評價等有關,情緒的發生、發展和調控使復雜的、動態的。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所表現的不良學習情緒對學習效果影響至深。深入研究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學習情緒,有針對性地對各種情緒予以積極調控,使學生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和激發必要的情緒體驗,是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這對當前中學體育教育教學深入實施教育部關于“新世紀中學體育教學改革工程”具有極現實意義。
本研究向蘇北地區的興洪中學、睢寧中學、寧海外國語學校、駝峰中學、茅村中學等5所中學的學生發出問卷300份,回收266份,問卷調查表中對情緒現象、特征等作了解釋,要求學生對中學體育學習中的情緒狀態進行自我評價;向蘇北中學體育教師發出問卷110份,回收104份,調查中學體育教學開展情況。
表1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情緒(多選)統計人(%)
正情緒負情緒
歡欣(a)興奮(b)愉快(c)渴望(d)緊張(e)焦慮(f)害怕(g)厭煩(h)無感覺
158(54。9)187(62。8)154(57。9)62(23。3)28(10。5)41(15。4)25(9。4)29(10。9)16(6。0)
1、中學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情緒特征
1。1從種類上看,體育教學中學生的情緒特征繁多且復雜(見表1)。學生對自己在體育課學習中體驗的情緒進行自評、選擇(多選),經統計按種類多少依次為興奮、歡欣、愉快、渴望、焦慮、厭煩、緊張、害怕等。
1。2從傾向上看,正情緒較為突出,而負情緒比例也較大(見表1)。經統計,焦慮、緊張、害怕、厭煩等屬于負情緒的選項人次為123,興奮、愉快、渴望、歡欣等屬于正情緒的選項人次為541,正情緒與負情緒之比僅達到4。4:1。
1。3從性質上看,積極情緒明顯,而消極情緒也占了很大比例。體育課中學生自評學習情緒積極和非常積極的占62。8%,而消極和非常消極的占20。3%。
1。4從強度上看,60。9%(162人)的學生認為自己在體育課學習中有著比其他學科更加強烈的情緒,感到強度小的54人,占了20。3%;認為無差別的有50人,占18。8%。
1。5從動態上看,70。3%(187人)的學生認為自己在體育課學習中的情緒并不是單一的,始終的,而是不斷變化的,起伏的;波動不大的37人,占13。9%;無差別42人,占15。8%。
2、體育教學中學生情緒的成因
2。1由主觀經驗引發的情緒。一方面,與其它學科相比,學生在接觸體育教學內容前的認識是貧乏的,片面的,對體育課的教學內容的認識較多的在競技體育的內容上,面對競技體育的主觀經驗則是具體的,感性的。因此,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學習所表現出的情緒特征繁雜,有競技體育經驗的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學習往往興奮、愉快、渴望等正情緒,而很少或沒有競技體育聯系經驗的學生對體育教學內容學習往往引發出的緊張、害怕、焦慮等負情緒。另一方面,由于體育經費與場地器材缺乏,教育的不均衡性,一味追求升學率,致使一部分學生對體育課學習不重視,引發厭煩、憂悶等負情緒(問卷調查統計,91。7%的學生反映中學階段體育教學方法比較陳舊單一,只注重運動技術的掌握和運動素質的達標,不注重心理健康的培養好滿足學生的需求;83。3%的中學教師反映,在體育課中進行較多的競技體育內容的教學,學生喜歡體育課,但對教學內容產生厭煩等負情緒)。
2。2由基礎、能力與學習預期引發的情緒。不能否認競技體育內容的教學是體育課教學的重點,而現代教學新模式從“健康第一”出發,不但為了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而且注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由于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以“快樂體育”為基礎,從學生的興趣出發,相比較中學階段學生的身體素質要求偏低,技術、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水平也比較低。中學階段低年級學生的運動基礎、能力普遍薄弱,一方面造成學生的學習吃力,學生自評認為跟上教學進度有困難(問卷調查統計,占87。4%);另一方面,由于課程學習對柔韌、協調、靈敏等素質要求較高,而高年級學生已錯過發展此類素質的最佳時機,身高體重增長等因素又往往不利于技術的學習提高。多種制約因素使學生難以達到預期的學習目標,從而引發學生對體育課產生兩極分化的情緒體驗和較大的情緒波動,如不能解決學生的實際困難就容易導致情緒狀態的出現。
2。3對教師施教的評價引發的情緒。教師的施教對學生學習情緒的引發有很大的關系,教師在施教過程中,思想教育、教學方法、教學組織等諸多因素都對學生的學習情緒影響至深。傳統的教學將學生當作填裝知識的“容器”,將學生當作技術技能的“受訓者”,不顧學生的需要和感受,極易引發學生的不良情緒。一方面,隨著學校的重視不夠,雖然上級部門也進行了教學內容的改革,但受傳統教學思想的影響,許多內容安排已固定,精簡起來難度較大,理論、技術、技能內容過多過全的情況仍然存在。另一方面,在教與學的矛盾中,作為教學主導的教師往往為完成教學任務,較多的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手段和傳統的組織形式,未能很好地全面顧及學生的基礎、能力和學生的需要,導致一些學生可能因經常處于對簡單動作的重復而失去興趣(問卷調查統計,占23。6%),另一些學生卻因難以適應教學節奏,學習中不得不疲于奔命而對學習失去信心(問卷調查統計,占38。7%),教師的施教沒有很好地顧及學生的實際與需要,容易引發學生學習的負情緒,進而極易形成消極情緒狀態。
2。4由學習互動引發的情緒。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互動極易引發各種情緒及情緒波動。與其它學科學習相比,體育課學習互動性較強,一方面,學生的分組練習較多的是一人練習,其它同學進行觀察思考或保護與幫助,練習者自然成為表演者,成為其他同學的評價對象;另一方面,保護與幫助在教學中廣泛運用則使每一名同學都處于動作練習者和保護與幫助者的不同角色的動態變換中。因此,學生的動作效果直觀性更強,學生的能力體現更直接,學生所受的學習評價更具體,而學生在學習中對成功與失敗的感受也強烈;對受肯定與否定極為敏感,興奮、愉快、渴望等正情緒與難過、憂悶、害怕等負情緒的出現傾向明顯、種類繁多、波動極大。
2。5有對教學環境的評價引發的情緒。體育課中技術教學環境容易引發學生學習的負情緒。運動場(館)是教學的場所,據調查,蘇北地區大部分學校運動場(館)的環境,設施都不甚理想,場地簡陋,風沙灰塵大等,學生對體育教學環境的評價引發的心情更多是壓抑、不快,認為遠不如在寬敞、整潔的室內教學環境下引發的心情舒暢、開朗(從問卷調查統計,占86%)。不良的教學環境容易引發負情緒與消極情緒的出現。
3、新課程改革下體育教學中學生情緒的調控
學生在體育課的學習中引發多種情緒,產生較大的情緒波動,處理不當容易導致消極情緒的出現。教師在新課程改革下的體育教學中如何有針對性地、積極地調控學生的情緒,是提高體育教學效果的關鍵,是推行新課程的重要舉措。
3。1滿足學生需要是前提。從管理心理學和激勵理論的角度分析,動機支配人的行為,動機又產生于需要,情緒可轉化為動機和行為,動機和行為都是以需要為軸心的,滿足學生的需要是端正學生體育課學習動機、支配學生體育課學習行為的條件,是引發良好情緒狀態的前提。在體育課學習中,學生的需要既包括增強體質、避免受傷等自然需要,也包括追求成功、渴望肯定等基本社會性需要和求知、創新等高級社會性需要,因此,教師要在教學中首先要盡可能從滿足學生需要的角度引發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但這又不是一味的迎合,而是通過對學生低層次的需要的培養、發展,才能達到滿足需要,調控情緒方面有效性和教育性的統一;其次,要運用啟發、誘導的方式調控學生體育學習目標的認知評價;使教學的要求和內容成為在學生看起來是符合其需要的東西,從而使學生自覺形成積極的學習情緒。
3。2采用先進教學方法是重要途徑。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提出“學校教學方法要以啟發式和研討式為主”,這為先進教學方法的采用指明了方向。體育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教學的特點,根據學生思想、心理、基礎、技術能力等實際,采用先進的教學方法,如啟發式教學、研討式教學、多媒體教學、自評互評法教學、跟蹤式教學、開放式教學、以競賽為載體的教學等等,進一步突出學生的主體作用,針對不同的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使基礎好、能力強的學生保持穩定的積極情緒,并激發基礎差、能力弱的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形成持久的、積極的學習情緒,從而滿足不同學生的需要和提高需要的層次,引發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3。3優化教學內容是根本落腳點。體育教學內容的優化既要根據體育運動的學科性和知識、技術、技能形成的規律性,更要根據社會發展和學生的需要、精選教學內容,形成高效的體育教學內容體系。隨著社會的發展,傳統的體育教學內容呈現出滯后現象,競技體育內容仍占絕對比例,而適應社會需求的、終身體育等內容太少。因此,優化體育教學內容,就要在強調體育運動內在體系規律和學生認知發展、技能形成規律的同時,尤其強調解決學生未來所需知識結構和創新能力的內容精選、組合、排列,使體育教學內容既有利于學生對技術技能的掌握;有利于體育運動文化的傳播;有利于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感到有需要且容易接受,從而有利于引發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3。4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是手段。體育教學中,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既有來自教師的,又有來自學生的,教師的評價又分為平時的口頭評價和考核評價,而且技術技能的評價是主觀評斷,學生對自己的學習受到怎樣的評價很敏感,對評價引發的情緒狀態是動態的、復雜的。要對學生實現有效的情緒調控,必須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一方面,對學生最關心的考核評價,
一要改革形式單一,只重學生知識,技術的評價而忽視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創新能力的評價;
二要改革只重結果而忽視過程的評價;三要改革只重筆試以及運動技術的重復再現而缺乏語言表達及讓學生創造性的完成技術技能的評價。另一方面,教師要教會學生運用合理、規范、有效的開頭評價形式多用鼓勵、生動而避免挖苦、生硬的語言、態度等。通過建立合理的評價體系,積極調適學生心理,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引發學生良好的情緒狀態。
中學體育教學,應從學生的實際出發,積極調控學生的學習情緒,使其處于良好的情緒狀態,才是提高中學體育教學質量的關鍵
【體育課改中學生情緒論文】相關文章:
淺談體育課課改方向論文05-02
大學體育課改理論框架創建思考論文08-01
體育課改的工作總結05-05
營改增論文01-26
與課改并進論文05-04
小學體育課程中學生興趣的提升論文05-02
體育課改心得體會04-27
體育課中學生心理障礙的分析的論文04-27
設計中的情緒論文04-30
體育課中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的途徑論文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