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校學生體育關注程度的調查與分析論文
提要:《課程標準》在廣東已經實施了四年,體育課教學已逐步擺脫以往的單維健康觀,而且新的體育教學模式越來越受到學生的歡迎。本文通過文獻研究法、調查研究法,通過對我校部分學生的體育關注程度進行問卷調查,并在對有關數據進行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系列合理化建議,以期對新的課程改革提供有借鑒的參考。
關鍵詞: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社會適應;學校體育;學生
1 前 言
1999年的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中,國家首次提出了“健康第一”的體育教育指導思想。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根據《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指導綱要(試行)》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的精神,制訂了《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以下簡稱《課程標準》)。《課程標準》中明確地以“健康第一”作為指導思想,以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促進學生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綜合發展。健康是一種在身體上、精神上的完滿狀態,以及良好的適應力,而不僅是沒有疾病和衰弱的狀態。《課程標準》要求體育課要達到五個領域的學習目標,分別是: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而其中“社會適應”領域,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重要意義,是《課程標準》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東省是《課程標準》的實驗省,從03年就在全省開始實施新《課程標準》。截至今天,廣東省實施《課程標準》已經了四個年頭。關于新《課程標準》的實施與開展程度的相關調查與分析論文,為我們的教學提供了積極有效的理論依據。為了解我校學生對體育的關注程度情況,本文以我校按《課程標準》進行分項教學后的兩個年級的500名學生為調查對象,通過有效數據統計和分析,反映出學生對于社會適應領域的學習情況,在此基礎上,提出學校體育教學改革的一系列合理化建議,為學校體育如何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很好的參考。
2 研究對象與研究方法
2.1研究對象:我校高二、高三學生,共500人(高二男生127人、女生132人,占總人數52%;高三男生108人、女生123人,占總人數48%)。
2.2研究方法:
2.2.1問卷調查法:根據文獻資料制定調查問卷,發放問卷500份,回收490份,回收率是98%。
2.2.2文獻資料法:查閱與本研究有關的文獻資料為研究提供理論依據。
2.2.3數理統計法:對有關數據進行數理統計與分析。
3 學生體育關注程度的調查與分析
《課程標準》對“社會適應”這一領域提出的學習目標有兩方面:第一,具有和諧的人際關系、良好合作精神和體育道德;第二,具有積極的社會責任感。通過對我校500名學生的調查與分析,可以看出我校實施《課程標準》以來對于學生五個學習領域目標的達成有顯著效果;同時我校學生對體育關注程度的提高,也側面反映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增強。
3.1我校《課程標準》實施情況反映了課改的實效
通過數據統計與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課程標準》實施以來,同學們對體育課的熱情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高漲,并且對現在的體育課教學的質量有相當高的評價(如表1、表2所示);表3數據顯示有許多學生從體育課中得到“身體素質與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自信心的增強”,其中49%的男生和38%的女生能在體育課上結交到朋友;表4數據顯示學生們認為“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度以及對場地器材的投入”是影響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最主要的因素;表5顯示有94%的學生認為現今的體育課能加強“技術水平”的培養,84%的學生能加強“身體素質”的練習,71%的學生能加強“實踐能力”的培養,其中我們注意到有79%的學生在體育課中體會和學到了團隊合作精神,合作能力得到提高,也有53%的學生在體育課中得到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從各組數據看來,《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明顯的實效,但也存在著需要完善和改進的地方。
4 結論
通過以上數據統計與分析,可以看出經過課程改革以后,我校被訪學生對體育課的關注程度比以往更高,并且對現在的體育課教學的質量有相當高的評價。學生普遍認為,“學校對體育的重視度以及對場地器材的投入”是影響體育課教學質量的最主要的因素。學生能從體育課中得到“身體素質與技術水平的提高以及自信心的增強”,其中只有21%的學生反映在課堂中缺少與老師和同學的交流,有44%的學生表示,課堂中還缺少自主練習的時間與空間;學生們提出需要體育課堂中還需要繼續加大合作學習、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開展,同時希望能在課堂學習中了解更多相關的體育與健康常識,因此在教學中我們有需要為學生介紹體育與健康常識和解讀有關的體育熱點話題。在調查中,對于我校體育的許多問題上學生都提出了他們的看法,反映了體育課仍有需要改善的地方,這也反映出學生們對體育關注從過去被動到現在主動。
5 建議
從調查中我們可以看到,《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內容已在有條不紊進行,體育課教學已逐步擺脫過往的單維健康觀,新的體育教學模式非常受學生的歡迎。從這次調查中可以看出,體育課教學仍需改善,學校體育仍有待加強的地方。現就我校體育開展現狀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5.1加強對《課程標準》精神的學習
體育教師應加強對《課程標準》的學習,透徹地領會其思想,明確其目標。此外,還要組織學生一起學習;在平時的教學中向學生宣傳關于《課程標準》的精神與內涵,讓學生對現在體育課改革有所了解。當學與教的雙方都有同一目標時,才能更好的改善體育課教學,更好地實施《課程標準》,更好地促進全面的發展。
5.2完善體育課教學、積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
我校在體育課程上實施分項教學,分別開設了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乒乓球、健美操等六個項目。調查中我們了解到,學生希望從體育課中得到的不是我們所有都能滿足到的,如許多學生想學網球、游泳等。這告訴我們應該在了解學生需要,結合《課程標準》的內容,在我校現有的場地器材和師資的基礎上,合理地改善教學內容,以滿足學生發展的需要,并且積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愿意上體育課,才能增強學生對體育課學習的興趣,才可以更好地實施體育教學。
5.3嘗試新的教學方法
嶄新的教育形勢,全新的教育理念為學生提供了學習、發展、創新的空間,同時也為廣大教師提供了寬闊的舞臺。促進學生“身、心、社”全面發展。主要是通過學生親身的參與,使其從中得到切身體驗,在教師的輔導指引下發展的。因此,改變過往灌輸式,模仿式的教學方法,嘗試更多的更新穎的方法,譬如:游戲法,引導法,提示法,團體小組法,競賽法等等。可以單獨使用一種方法,也可結合使用或交叉使用。大膽嘗試新的教法能引起學生對該內容的注意,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4 變革學習方式,加強合作學習與探究學習,促進師生、學生間的交流與合作
課堂中通過開展合作學習和探究性學習,如籃球教學上利用分組練習,以小組單位進行籃板反彈球接力練習,或者是半場“3對3”練習等都能夠增強學生的合作精神。另外通過小組提問、討論,自我評價、相互評價等方式,教師一方面從中了解學生的需要以及在學習中的困難;一方面促進師生間的感情。同時培養了學生積極思考的良好習慣,增加師生之間的溝通交流。通過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從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促進人際關系的形成。
5.5 增加自主學習時間與空間
自主學習是在教師向學生提出練習目的和要求后,通過學生自主的訓練與交流,從而達到練習目的的方法。自主學習或自主式教學能發揮學生的能動性,提高學習積極性,并能在練習過程中體會到自助、受助與幫助,能有效達到《課程標準》水平五所提出的“與同伴一起分擔和處理體育活動與其他活動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的要求。在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教師必須參與其中。一方面進行監督,避免教學事故的發生;另一方面是及時地對學生進行指導。通過增加“自主練習的時間與空間”,不僅能達到《課程標準》水平五的要求,并且能增加課堂中師生之間或同學之間的溝通,可謂“一舉兩得”。
綜上所述,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發展學生“身體,心理與社會適應”是世界教育改革的趨勢。要切實貫徹“健康第一”思想,就必須改變過往體育教學中只重視身體鍛煉的單維健康觀,從對單純的運動技巧和身體素質的追求轉變為“身、心、社”共同發展。學校體育具有先天優勢,對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作用。在體育課堂中應繼續堅持在“身體練習”為主要手段的基礎下,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和方法,營造友好、和諧的課堂氣氛,組織安排更多相關的體育活動。多管齊下,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周俊平.健康第一與學校體育[J]·體育學刊, 2002, 9(2): 86-89·
2、潘紹偉.學校體育學[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15·
3、賴天德.學校體育改革熱點探究[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186·
4、邵偉德.試論近代我國學校體育思想發展[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3,26(5):73-75·
5、張海平.新大綱、新教材、新形式———對體育教學若干問題的思考[J].體育教研,2001,(1).
6、蔣 榮.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社會適應性的思考[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2003,(4):36-38.
7、劉一民.體育教學對社會適應性能力的培養[J].曲阜師范大學學報,2004,(4).
8、毛振明.實施新課標的體育課怎么上[J].體育教學,2002,(3):25一27.
【我校學生體育關注程度的調查與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對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程度及行為調查論文09-12
對我校體育系學生英語學習動機的調查與分析05-01
我校公共體育課學生選課動機調查與探論文05-02
棚改區社會體育現狀調查與分析論文04-28
深究農村中學生對體育的愛好程度論文08-03
高校體育賽事贊助現狀調查與分析論文04-29
體育意識分析的論文08-12
中學生參加課外體育活動的調查分析論文04-27
分析體育專業大學生運動損傷調查的統計論文05-04
關于我校大學生網絡成癮的現狀調查及分析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