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鍛煉的論文
摘 要:淺議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 摘要:本研究在前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個案研究法和文獻法,論證體育鍛煉習慣的本質及特點。認為,體育鍛煉習慣是運動健身信念支撐的持久穩定的鍛煉行為,與自動化體育動作習慣有著本質的區別。運動健身信念是個體在體育實踐中
關鍵詞:體育鍛煉的論文
淺議中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
摘要:本研究在前人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運用個案研究法和文獻法,論證體育鍛煉習慣的本質及特點。認為,體育鍛煉習慣是運動健身信念支撐的持久穩定的鍛煉行為,與自動化體育動作習慣有著本質的區別。運動健身信念是個體在體育實踐中不斷深化運動健身認識體驗的基礎上形成的,是對體育運動促進身心健康觀點的確信和堅持。運動健身信念模型是解釋體育鍛煉習慣形成過程的理論模型。
一、提高對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認識
長期以來,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主要是讓學生通過身體練習來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不注重培養學生的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有的甚至棄之不顧。如果沒有端正的鍛煉態度,沒有鍛煉興趣和良好的鍛煉習慣,學生就無法真正掌握體育基本知識、技術和技能,當然也就無法全面提高身體素質。教師應該轉變觀念,提高學生對自主鍛煉重要意義的認識。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鍛煉的習慣和興趣,正確引導學生用一種積極向上的態度,精神飽滿地參加體育鍛煉。只有激發學習動機,學生才能有毅力、有恒心堅持體育鍛煉。同時,促進學生將運動興趣和愛好相結合,只有有了積極的興趣,學生才能對某項活動產生興趣,進而成為習慣。
二、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應貫穿于整個體育課堂教學
培養學生良好的鍛煉習慣,包含兩層意思。一是教會學生科學進行身體鍛煉的方法;二是培養學生把體育鍛煉作為日常生活的一種需要,成為一種習慣。其中,教會學生科學地進行身體鍛煉是基礎,只有進行長期科學有效的身體鍛煉,才能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教師只重視知識傳授,不重視能力習慣的培養,致使學生對體育課不重視。大部分學生只喜歡在體育課上放松,不喜歡體育鍛煉,更別說自主鍛煉。學生不重視、家長不支持,這樣久而久之,勢必造成學生整體身體素質下降。
1.指導學生掌握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不是任何一種活動都是體育活動,也不是任何一種體育活動都能鍛煉身體和增強體質,不懂得用科學的方法鍛煉身體,不僅會影響鍛煉效果,還有可能損害身體健康。只有懂得和運用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科學鍛煉的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鍛煉效果。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有意識地把科學鍛煉身體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傳授給學生。首先,讓學生了解人體的結構,各系統器官的功能,身體鍛煉的衛生常識,體育動作的規律特點,以及體育鍛煉是如何促進人體生理變化的。其次,讓學生懂得生理負荷的最佳方案和合理的鍛煉程序,以及怎樣做準備活動和整理活動等方面的知識。此外,體育教師應根據學生不同年齡階段,運用不同的鍛煉手段和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身體鍛煉。
2.在課堂教學中促使學生養成良好鍛煉習慣。良好習慣的形成是意志與毅力的結果,只有經過嚴格要求、反復訓練和努力實踐才能形成。前蘇聯教育家馬卡連柯曾說:“必須努力盡可能堅強地形成學生良好的習慣,但為了達到這種目的最重要的還是正當行為的不斷練習。”因此,要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就要依據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根據教與學的需要與可能,制訂嚴密的、科學的、切實可行的計劃,有的放矢地逐個項目培養和訓練。讓學生準確掌握動作要領和練習過程,要由易到難,由單項到系列,由部分到整體,堅持不懈,反復訓練。教師還應經常督促檢查,持之以恒,只有這樣才能逐漸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3.培養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與培養動機、提高注意力、激發興趣相結合。鍛煉態度、興趣和習慣同屬于非智力因素范疇,三者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鍛煉態度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濃,注意力集中,必然催化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形成。而有了良好鍛煉習慣的學生,鍛煉態度自然端正,參與鍛煉的興趣自然濃厚。教師要善于利用學生對體育活動的直接興趣,啟發學生積極練習一些他們認為枯燥無味的教材。例如:在教學中利用學生對籃球比賽的興趣,先讓他們進行籃球比賽,從中抓住他們由于不能很好地控制球而失掉很多進攻和防守的機會感到苦惱時,再講明學習基本技術的必要性,進行基本技術動作的學習與訓練,這樣就能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好的鍛煉態度和方法最終都要化為習慣,只有形成了習慣,好的態度和方法才能隨時表現與應用,出于本能,受益終生。
三、把握形成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兩個因素
1.發揮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青少年學生模仿性強,體育教師是學生直接效仿的對象之一,對學生形成良好鍛煉習慣有直接的影響。因此,體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發揮為人師表、言傳身教的示范作用,認真貫徹課堂常規,科學安排教學過程,規范準確講解示范動作技術,并且加強練習方法方面的指導。讓每一個學生每一節課,都經歷科學鍛煉身體的過程,并且能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培養良好的鍛煉習慣。
2.促使學生形成自律性。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過程,學生是主體。外因需要通過內因起作用。只有設法將學生從被動鍛煉中解放出來,變被動鍛煉為主動鍛煉,才能達到培養學生良好鍛煉習慣的目的。由被動鍛煉轉化為主動鍛煉,需要具備很強的鍛煉自覺性和自覺能力。因此,體育教師不但要在課堂上培養學生的良好鍛煉習慣,而且要幫助學生制訂有個性特點、具體切實的個人鍛煉計劃。嚴格規定鍛煉內容、方法、過程、運動量和時間等。教育學生要認真鍛煉,踏踏實實,從點滴做起。并引導學生加強對鍛煉計劃的實施進行自我評價、自我監督,不斷提高積極參與鍛煉的自律性,從而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
【體育鍛煉的論文】相關文章: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 -論文06-29
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 -論文05-31
膳食營養對體育鍛煉的影響論文04-27
健康行為與體育鍛煉的關系論文04-29
體育鍛煉對女性心肺功能的影響論文04-27
大學生體育鍛煉研究論文04-27
體育社團與體育鍛煉特征分析論文04-29
聾啞人體育鍛煉研究論文04-27
高職學生體育鍛煉習慣研究論文04-29
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探析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