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數學論文

時間:2024-05-28 13:41:45 數學論文 我要投稿

數學論文實用(15篇)

  現如今,大家一定都接觸過論文吧,通過論文寫作可以培養我們獨立思考和創新的能力。那么問題來了,到底應如何寫一篇優秀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數學論文,歡迎大家分享。

數學論文實用(15篇)

數學論文1

  近年來,初中數學學科在我國的教學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為了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和創新意識,許多學校將數學論文的寫作納入了教學內容之中。通過參與數學論文的寫作,我深深地體會到了數學學科的魅力和數學論文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對初中數學論文學習的一些心得體會。

  首先,數學論文的學習讓我更有動力去探索和思考數學問題。在課堂上,老師經常帶給我們一些數學論文的經典范例,讓我們通過分析和討論來理解一段完整的數學論文。這些論文中的問題常常是我們平時課本上沒有遇到過的,還可能涉及到其他學科的`知識。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不得不去看一些相關的書籍,了解一些其他學科的知識。在這個過程中,我意識到數學學科與其他學科是密切相連的,互相滲透的。這讓我更加有動力去探索和思考數學問題,從更廣闊的角度來看待數學學科。

  其次,數學論文的學習使我更加注重思維方式和解題方法的培養。作為一門學科,數學是有很多解題方法和思維方式的。通過學習數學論文,我意識到解決問題常常需要啟發性的思維方式和靈活多樣的解題方法。這種摒棄傳統思維定勢的學習方式讓我更加開闊了思路,也培養了我的創新意識。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我常常會遇到一些疑難問題,需要通過一些非常規的解題方法來解決。這種鍛煉讓我的思維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也讓我在解決其他問題時更加游刃有余。

  再次,數學論文的學習讓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在一些數學論文的寫作中,我們需要和同學們共同合作,通過集體討論和合作完成一篇完整的論文。通過與同學們的合作,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的重要性。每個同學都有自己的思路和見解,通過互相合作和交流,我們能夠共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方法。這種團隊合作的學習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培養了我的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相信這種合作精神將給我帶來更多的收益。

  最后,數學論文的學習讓我對數學學科有了更深的認識和熱愛。在寫數學論文的過程中,我發現數學并不是一門死板的學科,而是一個充滿創造性和發現性的學科。通過解決問題和寫論文的過程,我能夠更加深入地探索到數學學科的本質和魅力。數學學科不僅僅是一堆公式和計算,更是一個充滿樂趣和探索的世界。這種對數學學科的認識和熱愛讓我對今后的學習更加有了動力,也更加堅定了我選擇數學學科的決心。

  綜上所述,初中數學論文的學習給我帶來了許多機會和挑戰。通過參與數學論文的寫作,我不僅深刻地體會到了數學學科的魅力和數學論文的重要性,還培養了我的探究能力、創新意識、團隊合作意識和溝通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這些寶貴的經驗將對我產生深遠的影響。我會將初中數學論文學習的收獲作為自己成長的寶貴財富,繼續努力學習和發展,為數學學科的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數學論文2

  一、進行快節奏的教學方法

  小學生對數學課堂充滿了好奇心,在剛開始上課的十幾分鐘能夠保持充沛的精力,認真的聽取教師講課。但是隨著課堂的深入,一些學生就開始出現了走神的狀況,不能繼續跟隨教師進行數學的學習。教師要掌握課堂節奏,能夠時刻根據學生的表現進行課堂改進,爭取讓學生每節課都可以保持旺盛的精力,專心致志地進行學習。教師進行激情課堂的時候,通常都是進行快節奏的講課,這種快節奏能夠讓學生的思維一直處于活躍的狀態,不會造成思路的暫停。有的教師在講課的時候,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跟上教學思路,不停地放慢講課的節奏,總是慢吞吞地等待著反應緩慢的學生,殊不知這種教學模式嚴重拖沓了教學的情節,讓學生的精力消耗殆盡,早早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因此,教師要采用激情的講課方式,加快講課的進度,讓反應快的學生拉著反應慢的學生迅速前行,沒有時間浪費在無所謂的.糾結中。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提高學生整體的課堂效率,讓一整堂課都能夠豐富連貫、充滿激情。

  二、創設多種激情教學情境

  教師如果營造了充滿激情教學課堂氛圍,就可以帶動學生進入到輕松活躍的氛圍中,積極地配合教師進行講課。教師要創設多種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激情。首先,教師要改變原來的教學模式,給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圖畫、視頻、動畫,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小學生的思維比較活躍,難以長時間集中精力學習數學,教師要使用多媒體等先進的科學技術,讓學生體會到動態的魅力,不再是一味地盯著靜態的課本。其次,教師還要豐富數學教學的手段,使用一些教學器械,提高學生的興奮度,進行激情教學。例如教師在進行小學數學圖形的講解的時候,就可以拿一些生活常見書本、皮球、毛絨玩具、瓶子、水杯等物件,讓學生一一說出這些物品所包含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發揮想象列舉生活中常見物品的圖形,這樣可以有效地提高學生的注意力。

  三、鼓勵學生提出教學的質疑

  數學一門不斷發展和完善的學科,教室要善于引導學生提出數學學習過程的疑問,這樣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良好的數學素質,提高學生的思維注意力。質疑的過程就是學生進行聽講、思考、演練的過程,學生發現教師講課中有一些疑問,首先就會進行思考,自己想不明白,才會真正地提出來。學生質疑的過程中,就是學生認真思考數學問題、加深數學理解的過程。教師要鼓勵學生積極進行數學質疑,不但能夠提高學生聽課的效率,還能夠讓學生保持旺盛的思維,發現數學問題,并且進行精密的思考。教師還可以故意設置一些數學疑問,讓學生主動地進行思維的訓練。例如教師在進行應用題的講解的時候,可以使用一種最復雜的方法進行解題,這個時候肯定有反應快的學生提出質疑,教師就可以鼓勵學生說出一種簡單的方法,從而增強學生學習的興趣。教師要善于激發學生獨特的思維,讓學生能夠在數學學習中充滿個性化,形成快樂、激情的學習模式。

  四、建立完善的成功鼓勵機制

  小學生很在意教師的評價,教師給學生一句肯定的贊賞,就會讓學生好幾天都會保持著良好的激情進行學習。教師要明白自己的重要性,在教學中善于使用鼓勵評價,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自信心,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對于課堂表現好、精力集中的學生,教師要在課堂上給予鼓勵,讓這些學生體會到被當眾表揚的滋味,給更多的同學樹立榜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教師還要在作業中對進步很大的同學給予鼓勵,讓學生體會到被關注被肯定的滋味,從而更好地進行數學學習。教師要包容學生不成熟的錯誤,幫助他們改進缺點,不斷地提高自己的水平。

  五、結語

  總之,小學數學是一門充滿激情的學科,教師要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特點,制定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滿教學的激情,進行快節奏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同時,教師還要注意營造多種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而學生則要配合教師主動地進行小學數學的學習,發現不懂的問題及時提問,努力集中精力進行學習。

數學論文3

  德比學院開設七至十二年級課程,學生1200人,教師55人,數學教師僅7人。每天有6節課,每節課50分鐘。學生每天8:38必須進校,進校后開始晨讀或者集體活動,9點整開始第一節課。我們也驚訝地發現,這里不僅課時比我們長,而且兩節課之間都沒有課間休息。在上午的兩節課之后有20分鐘的點心時間?學生可自行購買點心,邊吃邊休息,之后又是緊張的走班上課時間。第一天上班的我們對這樣緊湊的上課節奏感到有些許不適應。

  學生的放學時間是下午3點,但真正在這個點就離開學校的學生并不多,許多學生還要參加之后一個小時的補習班,特別是即將畢業的十二年級學生,留在學校的時間可能還會更長-些。教師也要在放學后準備大量的課堂任務單,許多教師離開學校時都要接近晚上7點了,不可謂不辛苦。

  一、英國數學教師的工作量

  我所在的上理工附小也有1200名左右的學生,但數學教師有16人,足足是德比學院的2倍。而且我們的老師會根據年級組劃分對應的備課組,采取集體備課、說課等教學活動,來提高教師整體的教學能力,但英國的教師們大多自己干自己的,很少有坐在一起集體備課或者討論說課的。他們有統一的教材,但是課上教什么內容完全自己定,怎么教也是自己說了算,加上他們有高度的自我隱私保護意識,所以也不存在老師之間的互相聽課與學習。英國教師幾乎都要跨年級上課,甚至一跨就跨了5個不同的年級。學校一天總共排6節課,數學教師一天差不多都要上到5節課,有時甚至6節課全部排滿。這樣的工作量讓我們咋舌,原來在英國當老師遠沒我們想象中輕松。

  由于學生沒有統一的教材及練習冊,所以課上學生需要自己記錄該節課所有的知識點概要及相關練習題。每個學生都有一本數學本,上課時發給學生,課前學生會根據教師的板書,記錄下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每次課前,教師會事先在每個學生的數學本上粘貼下節課所要用到的學習單,所以每個學生的練習本都是厚厚的一本,粘滿了各種學習單。試想一下,一個老師要上5個不同年級的課,一天至少5節,每天下班后光是粘貼學習單就要花費不少時間,所以不難理解為什么他們每天要那么晚才能離開學校。

  二、中英數學教學間的差異

  在進行中英數學交流的這段時間里,英方教師聽完我們的課,最大的感受是:中方的教師在課前都會設計適切的復習回顧或者與之相關的情境引入環節,作為學生整節課學習的鋪墊和腳手架。例如我在英國期間執教的“加法交換律”,就是以猴王分桃的故事引入的:猴王給小猴子們分桃,每天上午3個桃,下午4個桃,小猴子們不樂意了,嫌猴王給的.桃少。猴王斟酌了一下,提出上午4個桃,下午3個桃的分配方案,小猴子們一聽,高興r。就是這樣一個既簡單又生動有趣的故事引起了學生的興趣,他們在討論小猴子愚蠢的同時,也對之后“加法交換律”的學習做好了準備。好的開始是成功的半,之后,孩子們的學習相當踴躍。即使第一節課還有語言溝通上的不通,但學生明顯浸潤到了這節課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另外,在執教“兩位數乘兩、三位數”時,課前,我進行了運算定律的復習以及典型例題的練習,目的是幫助學生通過舊知復習遷移到新知的學習上,整個課前復習環節的習題設計也完全是為之后主課的學習服務的,英方數學教師覺得這樣的“開篇”非常有效。

  而我們看到,英方教師的數學課堂普遍不是通過問題情境或者數學情境引入數學概念的,即使有老師設計了課前練習環節,我們也發現課前的練習與主課之間竟然毫無關系,老師不注重概念的來龍去脈,只是盲目地復習、上課、練習。同時主課幵始時,我們看到學生打開他們的數學本,在本子上抄寫這節課的教學目標,這個環節花掉6?8分鐘的時間。抄完之后,老師簡單地閱讀一遍,給出一個例題進行解答,之后就是大量的習題,學生根據自己能力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的習題進行練習。習題主要分成4個層級,每個層級約有20道小題。之后的時間都是用來做題,老師會集中解答班級里成績較為優異學生的問題,而班級里真正需要幫助的學困生反而成了老師的盲點區域。臨近下課前,老師會將所有題0的答案公布在PPT上,學生自行進行核對,這節課就結束/。我們不禁在想,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有幾個學生能真正聽懂?學困生會不會越來越吃力?老師如何幫助學困生提升學業成績?

  從觀到抽象的過程在“運算定律”的執教過程中,我發現對于數字之間的特點,經點撥后學生還是容易找到的,但找到規律后將其進行概括是英國學生的一個弱項。例如,學生能夠發現,在加法算式中,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和不變,但將其高度抽象成字母表達式時,不少孩子就有些傻眼了。在學習“分數的基本性質”時,學生也較難以接受用字母來表示這一性質。在比較分數大小時,學生無法抽象出同分母及同分子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而是每道題都要通過畫“披薩餅”來分一分。可見,英國孩子更樂于接受直觀的數字符號,面對數字符號他們更樂于接受豐富多彩的圖像信息,因此英國的學生在做題時不講宄什么運算定律,只要知道怎么做就好;也不記憶法則,解決問題都從理解基本的概念出發。

  在參觀利物浦當地的小學時,我們也發現了類似的問題。有一節課,教師在講授什么是:分之一,老師給每個同學準備/“曲奇餅”的紙片,要求學生在紙片上通過折疊找到二分之一。在班級的墻面上,我們還看到了許多“披薩餅”彩圖,上面是各式各樣分割所得到的分數表達形式,然而抽象出來的簡單兒何圖形卻很少。我想這也是為什么到了中學之后,學生一聽到“分數”就聯想到“吃披薩”的原因吧。

  在上海的數學課堂上,我們的學習活動也有不少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來學習的。在低年級學生學習物體形狀時,老師會準備各種生活中能看到的物體,如正方體的魔方、長方體的禮品盒、圓柱體的積木以及球體的足球等。學生通過直觀的看、摸、說,來認識這些不同的物體形狀。之后,教師會將這些物品抽象化成一般的模型,學生在直觀感受后開始抽象出每個物體形狀的基本特點,這就是從直觀到抽象、從感性到理性的飛躍。而對比之下,英國的孩子們似乎一直停留在感性的直觀認識上,缺少了到理性的飛躍與遷移,而數學恰恰就是需要學習者具有一定的思維能力及抽象能力的。

  解題方法的多樣性。英國數學教學對于同一道題會提供多種解題方法,例如多位數乘法就有表格法(Gridmethod)>分解法(Partitionmethod)、豎式法(Columnmethod),甚至還有古時候中國數學家在《九章算術》中提到的半格法(Halfsquare)。這些多樣的方法老師不僅會全部傳授給學生,而且在今后的學習中,教師不會強求學生必須用哪種方法計算。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選擇自己喜歡的方法來計算,不管它是簡單的還是麻煩的。在他們的考卷上,許多考題并不會特別要求必須用哪種方法進行解答,只要算出結果,你的路徑如何無所謂。

  對比中國的數學教學,課上老師也會為學生提供多樣的解題方式。例如同樣是多位數乘法,有的學生可以對其中一個因數進行分拆,降解成兩個低位數后再相乘,當然,更多的學生會選擇利用豎式進行計算。而我們也不難發現,盡管一幵始計算方法多種多樣,但似乎都是為豎式做準備的,之后幾乎所有計算都是以豎式來完成的。在考卷上,我們也會看到有一類考題叫“豎式計算”。對于能力比較弱的學生來說,如果他的計算+過關,那豎式計算就容易出錯,但也只能硬著頭皮上,而如果采用表格法,其實就大大降低了計算的難度,因為他是將所乘的兩個因數分拆成整十、整百數等進行計算,這個運算肯定是更容易做對的。或許未來我會將這個方法教給我的學生,尤其是學困生。

  不過我們也發現,他們方法雖多,卻不善于總結與對比。如果教師能幫助學生理清思路,多觀察相同點與不同點,可能他們能掌握得更清楚,否則就如同手里雖然握有眾多武器,卻分不清各自的功能,這樣自然無法得心應手地使用。

  學習廣度與深度的較最。我們的課堂上,每節課教師基本關注在一個教學內容上,基于這個教學內容會有不同的教學目標,但總體是為了達成同一個學習目的。例如,在學習圖形的周長時,教師會從身邊場景引入周長的概念,然后找找實物的周長在哪里并觀察其特點,最后抽象到幾何圖形的周長等。也就是說整節課圍繞一個教學主題,設計不同教學環節,由易到難、由簡入深,每節課都能達到一定的知識深度,學生的思維也在每天的學習訓練中從量變到質變。

  而英國的課堂則恰恰與我們相反,他們一節課上要牽扯到的知識點極其繁多,雖然有一個主要的教學主題,但教學目標令人感覺模糊不清。由于英國的學生基本運算薄弱,抽象能力又不高,所以很容易造成知識間的脫節,導致不會的東西越積越多。而且,雖然涉及到的知識點很多,但學習并不深入,知識的教授僅僅停留在淺表,繞著知識點不停打轉,打轉的同時還東拉西扯。從英國數學教材匕我們也不難發現這個問題。整個一學年,老師需要教的知識內容有很多很多,但是章節與章節之間關聯不大、缺乏層次性。

  我們開展教學的一大特色,英國教師最喜歡的就是我們的變式練習設計。用他們的話說每一部分練習都有-些改變,每?部分都略微又難了一些,形式實在是相豐富。”在聽課過程中,我們發現,英國數學課堂上的練習設計形式相對單一,連內容也是重復的。例如在學習多項式乘法時,整張學習單上有60道題左右,但是每道題都是多項式乘法練習,只是數字改/改,難度略有不同。這意味著-個學生如果從第題幵始就不會做,那么接下來的60道題他都是不會做的。

  我們的“變式”給英國教師帶去了新思路,課堂上我fl]不注重學生能做多少題,而是檢査學生是否學會知識本身及解題策略。對同一個知識內容,我們的練習題可以出成填空題、判斷題、選擇題、形題、計算題、應用題和拓展題等多種形式,從多方面考驗學生習得知識的程度,而且量不在多而在于“精”。

  三、英國學校注重行為規范

  在我以前的印象中,西方國家的課堂比東方國家更自由,課堂上學生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但我所看到的卻不是這樣。

  德比學院這所公立高中具有非常嚴苛的行為規范準則。每天清晨,校長及行政老師都會準時等待在學校門口,迎接每個學生的到來。而進校的學生每個人手中都會拿著一天學習需要用到的必需品,例如字典、筆袋、作業本和計算機。晨檢的老師及學生會的學生們會挨個檢查這些物品是否齊全。如果沒有帶齊這些物品,學生有兩個選擇:一,回去拿;二,在學校的小賣部直接購買。

  學校規定每天的進校時間最晚是8:38,晚到的學生無法再從正門進入,只能從側門走,而且還得面對-大堆“麻煩”:老師的詢問、家校電話證實、記名在冊以及任課老師的盤問。學校在大門口安裝了--個碩大的電子鐘,以便從各個方向前來上學的學生都能清晰地看到時間,如果快來不及了,你就得跑起來了。

  在學生上課時,學校所有廁所的門都是被鎖1:的,這是為了防止某些學生以上廁所為名躲在一邊偷懶。據說在這項舉措實施之前,的確經常有學生會呆在廁所里故意拖延時間,或者躲避課堂上的種種練習。在學生上課時,走廊上不時有行政老師及學科教導巡視各個班級的上課情況。有時,他們也會突然開門走進來,詢問學生今天這節課的主題以及目前的進度,肴來學生想偷懶還真是不容易。而我們也驚訝地發現,整所學校學生的行為規范出奇地好,課上學生禮貌謙遜、認真聽講、勤做筆記,幾乎找不到在干學習以外事情的孩子。而且除了筆袋的式樣不同以外,學生所用到的筆和練習本等學習用品都是一樣的。在行為規范教育方面,我們真該向他們看齊,因為秩序是一切活動有效開展的重要保證。

數學論文4

  一、導入技能

  一個好的開端是一堂課成功的基礎,而導入不僅要自然、直接,更要讓學生能夠抽象出概念。導入的方式多種多樣,如復習導入、直接導入、激趣導入等。具體用哪種方法,要根據教材內容進行選擇。導入要跟新知識自然銜接。有的教師為了開頭能夠出彩,而使導入的部分與新知識脫節。例如,低年級的數學教材中情境圖比較多,很多教師會利用情境圖導入,讓學生觀察主題圖。為了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教師對任何學生觀察到的內容都持表揚、鼓勵的態度,導致學生觀察主題圖時只是觀察出一些無關緊要的內容,而不是觀察到新知識。這就要求教師合理利用情境圖導入,切不可喧賓奪主。很多人認為,復習導入或者直接導入比較枯燥,但有的學習內容需要使用這兩種導入方法才有效。例如學習三位數乘兩位數時,可以通過復習兩位數乘一位數、兩位數乘兩位數導入,這樣不僅可以復習先前所學的相關計算方法,還可以增強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所以,知識之間有緊密關聯的最好用復習導入。直接導入的優點在于迅速進入主題,節約時間,讓學生一下子知道這節課要學習什么內容。導入要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導入只有能激發學生學習新知識的興趣,才是有價值的導入。例如,在學習“認識圓”時,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展示各種各樣有關圓的圖片,激發學生求知欲。還可以讓學生觀看在車輪不是圓形的情況下車子運動情況的視頻,初步讓學生感受圓形的奇妙,主動去探索關于圓的知識。

  二、提問技能一堂課中應始終貫穿著提問,有效的提問能使教學事半功倍。

  提問要有針對性。教學中,有時出現教師提問一個不算難的問題,而學生卻回答不上來的現象。這并不是因為學生水平低,而常常是因為教師提問得太泛,學生不知道怎么回答。這就要求教師提問的內容要明確、準確,讓學生明白教師到底要問什么。例如在教學“十幾減9”時,有教師一直問學生能不能根據以前學習“9加幾”時使用的“湊十法”,來想想“十幾減9”可不可以也用類似的方法呢?這樣提問,學生一定很難想出“破十法”。這時,教師可以提問:以前學“9加幾”時,是把9變成10,那計算十幾減9是不是也可以把其中一個數先變成10再拿去減呢?這種提問方式比前一種提問方式更有針對性,能幫助學生思考。又如《認識圖形(一)》這堂課,在讓學生說一說每類物體的特征這個環節中,學生用自己的語言描述第一類物體———長方體的特征時會說:“長方體有四個尖尖的地方,還有六個平平的長方形。”這樣的回答體現了學生的認知起點及初始經驗處于“生活數學”范疇,不足以反映數學的本質特征。如果教師不及時加以糾正和引導,學生便不明白觀察的.側重點。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了解從哪些方面進行描述、怎樣描述才算完整準確,然后讓學生描述第二類物體的特征。這樣,學生就會根據之前的經驗進行描述,并且為以后學習其他物體的特征打下基礎。提問要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提問是幫助教師更好地將教學活動進行下去的有效方法,所以提問要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讓課堂學習層層深入。例如在教學《路程、時間與速度》這課時,可以先安排路程一樣、所需時間不一樣,讓學生分辨誰跑得快;接著安排所需時間一樣、跑的路程不一樣,讓學生分辨誰跑得快;最后安排在路程和時間都不一樣的情況下,問學生誰跑得快。這樣提問,就引發學生認知沖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提問形式多樣化。課堂上,教師提問學生是最常見的一種方式,但有的時候一直是教師在提問,難免會讓學生產生疲勞感。如果課堂上夾雜著學生提問學生,小組之間互相提問,不僅可以使課堂教學層次更豐富,還可以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例如當一節課快要結束前,讓學生針對這節課給同學提出問題,讓同學們解答。又如在上新課之前可以先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預習,再在課上向別的小組提出問題。在學生一問一答的過程中,教師適時指導、總結,不經意間學生就獲得了知識。

  三、講解技能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很大一部分內容要教師細心講解。20xx年版《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處理好講授與自主學習的關系,引導學生獨立思考、主動探索、交流合作。這就要求教師掌握良好的講解技能,幫助學生學習。舉一反三,適時歸納總結。講解知識點時,不僅僅講其中一種情況,而要講多種情況,注重“變式”的作用。例如在講解梯形時,學生可能很容易就理解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是梯形,但教師在黑板上要畫出幾個大小不一樣、視覺角度不一樣的梯形,讓學生明白這些圖形看上去不一樣,但都滿足梯形的定義,所以它們就是梯形。教師不應一味地追求正確答案,而要關注學生認識上的錯誤,巧妙引導學生回到正確的認識上。所以,講解時不僅要舉一反三,還要適時歸納總結。講解要與自主學習相結合。在教學過程中,不應該是教師一味地講,也要給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提倡讓學生自學,但這不意味著教師完全放手,而是要教師適時指導、點撥。例如在教學《直線、射線和角》時,教師可以先拿一點時間讓學生自學,再提問學生直線、射線和角各有什么特點并進行講解。講解要有條理性。講解的線索要清晰,對先講什么、再講什么了然于心,要抓住重點和突破難點,這就要求教師熟悉教材內容、備課充分。講解的條理性不僅僅體現在順向思維上,還可以充分利用逆向思維輔助教學和學生學習。例如,在《認識人民幣》一課中,學習元、角、分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時,除了強調1元等于10角,1角等于10分外,還要強調10角等于1元,10分等于1角。這樣講解,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三者的關系,并為后續學習作好鋪墊。講解是一堂課的中心,教師講解技能的高低直接關系到學生的理解能力。所以,教師必須掌握必要的講解技能,方能引導學生更好地學習。

  四、課堂組織技能

  課堂組織技能是一堂課有序進行的保證。教師要調節課堂氣氛,創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良好氛圍。還要考慮細節問題,因為任何一個小小的細節處理不當都有可能破壞課堂的秩序,這需要教師在長期教學經歷中積累經驗。精心設計數學活動。教師應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設計數學活動。小學一年級必不可少的學具就是學具盒,在認識各個數、數的加減法等內容的學習過程中,都應用到了學具盒里的小棒,這需要教師先利用小棒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例如《9加幾》這堂課,學習“9+5”時先要讓學生擺兩堆小棒,一堆9根,另一堆5根,接著從5根小棒中移動1根小棒到9根小棒中湊成10根,最后讓學生理解“湊十法”。這兩堆小棒的顏色如果沒有區分就不容易理解“湊十法”,所以有經驗的教師在教學時,往往一堆小棒用一種顏色,另一堆小棒用另一種顏色,這樣學生可以一眼看出9變成10是從另一個數中拿了一個1過來湊的。這雖然是個小細節,但如果忽略了,學生擺小棒時顏色多種多樣,就容易造成思路混亂。學生有了“湊十”這個基本思維活動經驗后,學習后面的《8、7、6加幾》時,會自然而然地運用湊十法。合理掌控課堂局面。在數學課堂上,很多教師喜歡采取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自主學習,但效果并不理想,甚至造成混亂。所以,小組合作前教師要講清楚規則,越是低年級越要講清規則。例如上《9加幾》這堂課,教學第一個知識點“9+4”時,不能一下子放手讓學生擺小棒計算,教師要一步一步指導,一邊示范一邊講清楚左邊擺幾根小棒,右邊擺幾根小棒,讓學生跟著一起擺,到了第二個活動時就可以直接放手讓學生去擺小棒計算了。這個過程必不可少,越是低年級越要重視這個由扶到放的過程。只有在第一個數學活動中,學生有效完成、積累了基本的操作活動經驗后,后面的數學活動才能順利展開。顯然,教師只有經過精心設計數學活動、合理掌控課堂局面,才能組織好一堂課。

  五、結束技能

  一堂課即將結束,以什么方式結束值得深思。總結式結束。很多教師喜歡在一節課的末尾提問學生這節課學到了什么,這雖然有利于讓學生注意本節課的重點知識,但并不利于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更不能激發學生的熱情。留有懸念式結束。如果在一堂課快結束時,教師能夠根據所學的知識繼續提問學生以后要學的相關知識,這樣留有懸念的結束方式,能夠激發學生思考的積極性。例如,教學完三位數乘兩位數后,可以提問學生三位數乘三位數怎么解答。這樣就達到活學活用以及拓展延伸的效果,讓學生感受到知識之間是有聯系的,而不是孤立的。這種結束方式對學生能力的要求較高,需要學生完全理解本堂課的知識基礎。回想式結束。教師讓學生回想這節課學到了什么,將整堂課的線索連成一條線,脈絡清晰地展示給學生。例如可以讓學生閉上眼睛,教師放慢語調向學生介紹這節課先學習了什么,然后學習了什么,最后學習了什么,使整堂課的脈絡牢牢地印在學生腦海中。這種結束方式以教師為主導,學生要跟上教師的思路方能領會整堂課的重點知識。各種結束方式都有其優缺點,需要教師審時度勢才能決定具體用哪一種方式結束本節課的教學。綜上所述,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掌握對有效教學的實現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優秀教師能夠做到簡潔明了的導入、有效的提問、課堂講解有的放矢、課堂組織有條不紊、結束教學時游刃有余。掌握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技能是每個小學數學教師終身奮斗的目標,教師應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職前訓練是針對高等院校的師范生,職后訓練是針對在職的數學教師。職前訓練,可以通過微格訓練的方法讓師范生之間互相交流,互相評價,并把教學過程錄下來。通過觀看錄像,分析各個教學環節,進而分析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然后,一次次改進教學,一次次提高課堂教學技能。職后訓練要求在職教師積極對自己的教學過程進行反思,針對各個教學環節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進而改進自己的課堂教學。很多教師的教學方式多年一成不變,不能真正掌握數學課堂教學技能,有條件的學校應該注重對教師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例如,可以讓一個教師上全年段的同一節課,每上完一個班級就分析這堂課上得怎么樣,各個教學環節是否設計恰當。接著修改教案,然后再上下一個班級的同一節課。這樣,能夠全面剖析各個教學環節,以最快的速度提高課堂教學技能。除了加強對數學課堂教學技能的訓練,教師還應加強對備課環節的訓練。備課充分與否,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效果。備課不是備一堂課,而是備一類課。不僅要注重整個單元的整體設計,還要注重這堂課在整個數學知識體系中的作用。同時,應定期開展教研活動,針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技能進行評估和評價。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應該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高度,努力與學生一同實踐,在教學中開展一切有意義的數學活動,為學生的數學素養從“雙基”向多元發展貢獻力量。

數學論文5

  1美國是如何將數學史與專科數學教學整合在一起

  在數學的教學中也會將美國本土的數學家的研究內容融入到專科數學的教學中,沒講到一個數學問題都會將涉及到這個知識點的相關的數學家的研究歷史詳細的告訴學生,使學生們更能了解到數學的發展是如何一步步發展到今天這個樣,但無論怎么發展數學的歷史永遠是當今每個學生都要必須學習的地方,這樣的教學中更好的將數學史融入到數學的教學中,不僅在教學中講解本土的數學家還會將到不同國度的數學家但對數學的貢獻。因此在美國可以更好的將數學史融入到數學教學中。

  2日本是如何將數學史與專科數學教學整合在一起

  日本是和我國比鄰的國家,日本的數學教學中如何使用數學史也是有一定的方法。日本的數學學習,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重視能力、態度和數學的思想方法的培養,并強調“使學生體會到數學學習活動的樂趣”,突出了對情感體驗和學習興趣的重視。無論是小學數學還是中學數學的教學,以及到專科數學的教學中都會將基礎知識作為學習的重點,因此在教學中涉及到不同的教學的理念。如:“高明的計算”、“古人乘法的竅門”、“秀吉令人驚奇的故事”、“測量的技巧”、“離不開數學的人們”、“電子計算機的誕生”。它們旨在幫助學生理解數量和圖形的有關概念在人類活動中的發展過程,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關心和學習的欲望,給學生以學習數學的動力。因此日本能很好的將數學教學和數學史進行有效的整合,將學生的興趣作為數學教學的基本,然后通過數學史的內容和數學教學融合在一起,就會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些教學理念和中國的教學有幾分相似之處。

  3德國是如何將數學史與專科數學教學整合在一起

  德國是一個歐洲國家,發達的經濟背后更注重學生的學習,對于數學的教學中更關注他的實踐作用,在教學中涉及到的內容也會和數學史聯合起來。沒有數學的發展歷史就不會當前發達的數學,因此在數學的教學涉及到的數學史的內容也很多,在數學的教材中有100多處涉及到數學史,將數學史編到數學的教材中,而不是單獨列出數學史作為一個單獨的科目,而是有機的將數學史融合到數學的教學中,這樣不僅可以讓數學教師更容易的將數學教學和數學史聯合在一起而且更能將這兩者教學很好的告訴學生。德國這種教學方式更能使學生們接受并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如在自然數表達一節就介紹了數表達的歷史特別是羅馬數系;在韋達定理的應用一節就介紹了數學家韋達。而在大數定律一節則介紹了數學家雅各布伯努利。這些教程中的內容不僅可以給數學教師指出一條更好的教學之路,還能將數學的教學有效的教給學生,學生學到的知識就會更明確。

  4其他國家是如何將數學史與專科數學教學整合在一起

  其他國家中對數學的教學和數學史的整合的現狀,不同國家得到的結果也不盡相同。歐洲國家中除了德國還有法國,法國指出了數學史要和專科數學教學中的各項內容要一一結合,只要有數學內容就應該涉及到數學史,將數學史有機的融合到數學的'教學的每一個章節。歐洲國家中另一個國家英國,英國要求學生們要知道數學史,并對涉及到數學教學中的數學史要詳細的研讀如數學家的名字以及他們的業績和生平。并作為考試內容重點來考察,這樣的教學要求可以激起學生們的獨立學習的能力,更能將數學史整合到數學的教學中。其他國家還有俄羅斯,作為中國相鄰的國家,俄羅斯的數學教學中也涉及到數學史,主要還是將數學史作為一門單獨的課程,在教學中涉及的內容也不多,主要還是學生們的自學,對數學史和數學教學的整合存在一定的差距。不同的國家對數學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同在數學史與數學教學中的整合也存在一定的差距,無論怎么樣的發展,數學史作為一個學科也越來越多的受到教師的重視,在整合的路上還有一段路要走。

  5結語

  新課改的不斷進行,也為我國的教學提出了一些實際的問題,如何做好新課改下的數學教學,這也是每個教學必須要研究好思考的問題,對不同國家中數學史與專科數學教學的整合現狀,我們看到的還是不足之處,借鑒不同國家的經驗,應用到我國的數學教學中可以更好的教學,還可以看到我們的不足,取長補短,發揮各自的優勢。對我國的數學史的了解,以及其他國家的數學史也要了解,數學不僅涉及到本土的內容,還會涉及到不同國家杰出的數學家的貢獻,知識是可以共榮,我國的數學教學重要也要多引用其他國家著名的數學家的研究內容用于我國的專科數學教學中,這也是新課改的言外之意,充分的利用各國先進的教學,將數學史融合到專科數學的教學中,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為我國的數學教學做出貢獻。數學史與專科數學教學的整合的問題還在不斷的進行著,克服當前存在的問題,尋求解決的辦法,還是需要一段路要走。

數學論文6

  一、小學數學開展自主學習的方法

  (一)提出自主研究問題

  探索性研究強調“通過學習解決問題”。我們知道,思考源于懷疑,只有激發學生提問,才能產生學習欲望,從而促使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去探索問題的原始解決方案,并基于自己的一些知識和經驗,進行積極探索。只有這樣,學生才會進行下一步的獨立調查,大大提高獨立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進行探究性試驗

  弗賴登塔爾強調“學習數學是實施再創造”的唯一正確途徑,這一點是由學生自己去學習、發現或創造的,教師的任務只是引導和幫助學生進行再創造,而不是將現成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如游泳,想學游泳者要自己探索游泳的方法。所以在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營造一些特殊的場景,讓學生能夠自主參與到活動中去,這樣就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三)拓寬研究的廣度

  探究性學習不僅是問題和主線的開始,同時也是學習的目的正如哲學家卡爾波普爾所說,“問題是出發點”。因此,在每節課或每個知識點的講授時,教師都要為學生的學習鋪上一層神秘的面紗,提供一些材料,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比如,在教學五年級的“分數大小比較”后,學生知道了兩種比較大小的`方法:相同的分母,比較分子大小;相同的分子,比較分母的大小。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讓學生自己比較7/9和7/8哪個大,或者計算8/9與1/8的差,7/8與1/8的差,1/9和1/8的差等,讓學生在進一步的比較中,深刻掌握比較方法。總之,教師在教學時,應讓學生深切感受到數學的魅力,為學生拓寬研究廣度,這樣做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促進學生對新知識的學習。需要注意的是,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只需要適時進行指導即可,盡量讓學生獨立處理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進而提高學習效率。

  二、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自主學習的展望

  自主性教學在未來的數學教學中,地位將會越來越重要。因為當今社會是一個終身學習的時代,學生只有在自主學習中不斷進步,才能為日后的學習、工作和生活打下堅實的基礎,不被社會淘汰。

  三、結語

  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的意義和方法進行分析,不難看出,自主學習模式已經成為了教學的必然選擇。作為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在實際的教學中積極探索,努力總結出更多更有效的教學方法,進一步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的發展提供助力。

數學論文7

  學老師說今天要在我們班舉行公開課教學,讓我們昨晚預習課本第64---65頁,可我看了半天也不知什么意思,只知道書中有幅圖畫好熟悉和我們的操場設施一樣。可老師說過"一定要預習,不然明天很多老師聽課,叫到不會的話會很丟臉的,"沒辦法只好把書中的幾個名詞如"平行、垂直"記住,但究竟什么意思我還真不明白!

  上課時間很快就到了,我們有些興奮又有些緊張,因為這樣的課每學期我們都會舉行一次,開始上課了,老師首先讓我們猜一猜,如果兩根小棒把它們從高處往桌面上扔,這兩根小棒可能會落在哪里?。很快我們就討論出很多種的結果,有的說相交、有的說不相交、有的說會疊在一起、有的說快要疊在一起,同學們七嘴八舌的說著。。。。。。。,(老師提示說:如果把桌面和地面分別看成同一個平面),這兩根小棒的位置關系會怎樣的呢?

  讓我們閉著眼想想,如果我們把兩根小棒看成是兩條直線,哦原來兩根小棒還可以看成兩根直線,那不是就好思考多了,老師接著讓我們把想的用彩筆畫一畫這兩根小棒會出現的位置,我平常最喜難畫畫了,這可難不倒我,我一下子就畫出了九種,同學們都爭先恐后的拿著自己的作品上去"展覽",因為作品比較多,老師挑出一幅畫得最多的我的作品出來講解,開始我很得意以為我觀察最仔細了,可是經過老師用直線可以無限延長原理講解,最后只成了兩類:一類為相交,另一類為不相交。我恍然大悟原來表象也是會騙人的呀!接著老師引導我們去概括"不相交"時為何為"平行",老師利用課件把兩根直線無限延長結果無論怎樣它也不會相交在一起,這樣我一下子我就明白了,接著老師讓我們思考是不是不同的平面這兩條直線也會平行呢?經過我們和老師印證結果并不一定,所以必須記住它有一個前提就是在同一個平面內,這樣完整的.平行定義就在我腦海中產生了,同一個平面內不相交的兩條直線就是平行線,老師叫我們用自己的話說說兩條平行直線:如直線a和直線b,我們可以說直線a是直線b的平行線,還可以說直線b是直線a的平行線,還可以說直線a和b直線互相平行的,接下來做練習時我們輕而易己就把它們給"解決"了。

  認識了"平行",老師直接讓我們認識了另一位朋友"垂直",并讓我們認真觀察什么時候圖形是最特殊的?

  我們觀察后運用了解決平行的有關知識很快就發現第(2)圖形不一樣,用三角板一測還發現兩條相交的這個角是直角呢!于是老師一一對垂直的有關知識進行了講解,"交點"這時叫"垂足",相交的這兩條直線叫垂線,同樣老師也讓我們做了類似的練習,結果我們以更快的速度完成了練習。

  最后一環是找"垂直與平行"老師說其實我們每天都在和垂線、讓我們大家一起找一找,首先我們到了教室的,然后又到操場上去找,我們最后到了我們經常去玩的地方"云龍橋"去,結果發現這些我們經常去地方有很多的"垂直與平行",我們大家都是驚訝極了,垂直與平行的現象真是無處不在,它不僅用處廣泛而且美觀,而且我們的生活也離不開垂直與平行。同學們,其實,生活就是數學的課堂,只要你有一雙數學的眼睛,你也能發現很多的數學秘密噢!

數學論文8

  一、教學模式生活化是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必然要求

  1.現在小學生的教材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目前,教育學界已經深刻地認識到小學數學的教學應該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在進行小學數學教材內容編寫的時候應該注意與生活密聯系。但是,現在小學數學的課本的內容缺乏,題目陳舊,明顯落后于時代的步伐。要求數學課本的編寫老師結合實際情況,充實并改造教材內容。

  2.現在的數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目前小學生的數學教學課堂還是沿用傳統的教學方法,以老師講授為主,比較注重邏輯的推理,往往忽略背景知識的介紹,課堂教學的工具仍然是黑板、粉筆等傳統教學工具,極少有老師選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學生所學到的知識基本全部來自老師的講授和課本的內容,老師的法寶仍然是滿堂灌和題海戰術。學生一節課都在面對老師喋喋不休的講解,下課還要面臨大量的課后作業,這樣的情況很難使學生對數學感興趣。但是,迫于升學的壓力,他們只能選擇埋頭苦學,結果就會導致學生對數學越來越反感。所以,對于現在教學課堂的教學效果來說,我們必須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3.根據國際數學比賽的成績要求進行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改革

  在各項大型的國際數學比賽中,我國中小學生的成績一直是名列前茅,受到了教育界的好評,同時也引起了全世界的廣泛關注,使我國數學的教育地位大大提升。但是相對于日本和美國來說,我們國家的小學生在應用所學的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的能力明顯比較低,應用的意識淡薄,應用的能力差。因此,面對這樣的狀況就必須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切合學生的實際生活情景,并且從學生比較熟悉的實際問題中提煉出與數學有關的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是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從而培養學生運用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對進行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思考和建議

  數學的學習要求聯系生活是有一定限度的,并不是每節課、每個知識點都要求聯系生活,也就是說并不是每個小的知識點都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小學數學包括應用數學和純粹數學,對于純粹數學來說,教師完全可以不聯系生活實際,但是對于應用數學來說,教師應該根據教學內容適當地聯系實際問題,這樣才可以加深學生頭腦中的知識點。對于生活化來說,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教學的工具,利用它進行輔助教學,使教師容易教,學生容易學,使生活化完全服務于老師和學生。但我們要注意的是,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不要失去數學本身的嚴密性和邏輯性,這樣才能使教學具有生命力。

  三、結語

  綜上所述,對小學生實施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改革必須要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小學生的知識形成過程,注重小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引導小學生把所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踐行素質教育,讓學習的過程變得有趣、生動,使數學的教學變得更有活力。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可以把學生帶入到其熟悉的生活環境之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調動學習的積極性,讓學生把數學學得更加扎實,使小學生不僅僅是純粹數學方面的天才,更是應用數學方面的能手。

數學論文9

  摘要:淺談數學教學中的養成教育

  關鍵詞:數學教學 養成教育

  葉圣陶曾說過:“教育就是培養行為習慣。”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是行為習慣培養的重要時期,也是最佳時期,兒童的行為習慣在這一時期基本成型。要使兒童把班集體的行為準則內化成自己的行為準則,主要依靠兩種力量:一是關愛,二是習慣。教學過程不僅是師生間知識的傳遞過程,也是師生間情感的交流互動過程。而如果在教學過程中能讓學生體會到教師的愛心,他們往往會欣然接受教師的建議,并自覺遵守教師提出的各項規定。下面談談我在教學過程中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和習慣的幾點做法。

  一、 尊重學生的情感需要,激發學習數學的興趣。

  學生是情緒化的學習者,任何一位學生(不管他的學習成績多么糟糕)都有被別人關愛和尊重的需要。而這種情感需要的滿足,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得以提高,良好的學習習慣得以養成。在與學生的交流過程中,我會通過自己的言行傳遞這樣的信息給他們:老師是喜歡你們的,老師渴望見到每一個人的進步。他們學習中一點小小的進步,我都會給以認真而誠懇的肯定并加以鼓勵。提起學生王佰祥,教過他的老師都直搖頭,說他作業拖拉,字跡潦草,成績落后,喜歡打鬧,“朽木不可雕也”。一個偶然的機會,我發現他的作業一反常態,字跡認真工整。問他原因,他低聲說:“我也想得個大拇指。”原來是我最近實行的獎勵方式(測驗中滿分獎勵一個大拇指,基礎知識沒疏漏獎兩朵小紅花,出錯不嚴重的獎一朵小紅花)激發了他的上進心。于是我及時抓住這一閃光點,在班上大加表揚。幾周后,奇跡出現了,而他不僅作業認真按時完成,而且也不和同學打鬧了,數學單元小測驗得到了兩朵小紅花,之后我不失時機地連續表揚鼓勵,并親自向家長打電話報喜,從此,王伯祥變了。

  二、 提高學生自制能力,培養會聽課的習慣。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特點是:有意注意力還比較薄弱,情緒穩定性較差,行為的自我約束能力差,缺乏意志的堅定性。他們在課堂上最常犯的錯誤是:思想開小差,精力不集中;上課亂說話,而不善于傾聽其他同學發言,有時還譏笑挖苦同學的錯誤;有小動作,聽課時手中也不停下,玩鉛筆,橡皮,紙團等。針對學生的這些行為我采取了下列做法:

  ①建立正確的班級輿論。召開了主題為“應該怎樣上好數學課”的班會,而學生們你一言我一語,踴躍出謀獻策,熱情很高。以后誰在課堂上不認真聽講,亂說話,都會遭到同學們的責備。學生的聽課效率提高了很多。

  ②建立友好互助小組。將學生按座次每四人分一組,每四人中選出一位品學兼優的人擔任小組長。課堂上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練習題的批閱和糾錯。

  ③建立適合本班班情的班級規則,賞罰分明。這需要教師拋開成見,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處理問題時要做到公平公正。教育論文

  ④放手課堂,給學生動手操作的機會。在學觀察物體時,有這樣一道題:星期天,小明,小東,小芳到小麗家做客,小麗用茶來招待客人,(圖中小明在左,小芳在右,小麗在前,小東在后環方桌而坐,茶壺在桌中間。)請你指出四幅茶壺圖分別是哪位同學看到的?其中前后兩個方位的辨別是個難點,因為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很差。課堂上我將一個帶把的杯子放在講桌上,找兩個學生分別趴在講桌的前后兩邊,根據自己看到的先畫了兩幅圖,然后把自己畫的圖貼在黑板上,圖中杯子把一個在左一個在右,一個抽象的問題隨著這兩幅圖迎刃而解了,而且在整個過程中,全班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學厘米和米時,我讓他們用學生尺量書的長、寬、高,量手掌寬,兩人合作用米尺量身高、伸開兩臂量兩手指間距離,量黑板等。在動手操作中同學之間的感情增進了,互相譏笑的現象少了,動手能力也提高了。

  三、 培養學生仔細計算,認真檢查的習慣。

  提高計算能力是學好數學的基礎,做題時不僅要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還要培養他們認真檢查的習慣。在教二年級學生學習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筆算時,計算過程講解很透徹,學生也已經掌握計算的方法,并且做了大量的練習,但出錯率仍很高。該如何幫助學生避免計算中的失誤呢?反復思考后猜想:如果總結幾條規律,讓學生們在檢查時有章可循,失誤該會少些吧?于是根據學生易犯的.錯誤,我用一節課的時間跟學生一起總結了下列五條:

  ①豎式中不要抄錯數

  ②豎式中不要抄錯加減號,不要將“+”算成“-”也不要把“-”算成“+”

  ③筆算加法時,該進位時不要漏加進位一,不該進位時不要亂加進位一。

  ④筆算減法時,該退位時不要忘退,不該退位不要亂退。

  ⑤橫式中不要漏寫得數。

  學生們在理解的基礎上熟練背誦,做完題再按照這五條逐一檢查,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學生們的計算水平大大提高,計算后檢查的習慣也養成了。

  四、培養學生獨立作業,樂于動腦的習慣。

  獨立完成作業,既有利于掌握,鞏固學過的基礎知識,養成刻苦鉆研勤奮踏實的優良品質,又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的真實情況,以便對癥下藥,因此,作業時,應要求學生不要跟別人對算式和結果,更不能抄襲別人的作業,應該實事求是的做作業。要讓學生做到獨立寫作業, 教師的評價盡量以正面鼓勵為主,喚起學生的自信心。

  實質上,養成教育也就是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并經過反復的實踐,使這種興趣能持之以恒,久而久之,最終成為自覺行為,形成習慣的一個過程。好的習慣攢多了,素質也就提高了,養成教育的目的也就達到了。要讓學生,尤其是后進生,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我們一定要要用發展的眼光去看待他們,并及時捕捉他們身上的“閃光點”,用“放大鏡”去看他們的優點和進步。

數學論文10

  摘 要:21世紀是一個以知識創新為主導的知識經濟時代,是科技高度發展的世紀。這種競爭實質上是科技的競爭,是國民素質的競爭,是綜合國力的競爭,是一個民族創新能力的競爭。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一代新人已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成為國際教育改革的潮流。課堂問題的設計是優化課堂教學的必要環節,又是一門教學藝術。通過教學過程中靈活有效的問題設計,能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拓展學生思維,激發學生探究欲望,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

  關鍵詞:數學教學;設疑;啟迪

  創新學習以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為重點,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核心。在教學過程中精心設疑,是實施創新學習,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啟迪學生思維、提高其學習自信心和學習效率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緊緊圍繞教材重點、難點和關鍵,針對學生實際,本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由簡到繁的原則為學生設疑,營造良好的思維環境,引起學生對學習新知識的好奇心,從而帶著要探個究竟、弄個明白的心理,主動地、興趣盎然地投入學習活動中。課堂上教師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應該是思維價值確切、思維指向明確的,注意把現成的結論變為問題情境,從而啟發學生思考和探索。具體做法如下。

  一、抓住突破點,圍繞關鍵問題設疑

  抓住突破點,就是圍繞一節課的教學重點進行設問,這是一節課的關鍵所在。關鍵問題解決了,下面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例如,教學“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時,通過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為長方形后,設計了兩個問題。首先提出第一個問題:“大家認真觀察,割補后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形有什么聯系呢?”讓學生弄清楚兩圖形的內在聯系,是推導平行四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的必備條件。完成了上面的發現后,轉而提出第二個問題:“根據上面的發現,我們都知道長方形面積的計算方法,那么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怎么樣計算呢?”由于學生已經有過自己的具體操作,明確了兩個圖形的內在聯系,完全可以獨立推導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計算公式。這樣就抓住突破點,使學生輕而易舉地攻破了本課的知識點。

  二、抓知識的內在聯系設疑

  數學知識的顯著特點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結構的嚴謹性和聯系的緊密性。每學一點新知識都會受到學生原有認知結構的作用和影響,都與舊知識有著某種聯系。而舊知識又是學習新知識的基礎,也是學生探索新知識的出發點。抓住了這些聯系也就抓住了解決新知識的突破口。例如,教學“圓柱的表面積”時,教師可以把事先做好的圓柱體教具模型的圓柱體側面沿一條線剪開并展開,得到一個長方形,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知識點和知識的內在聯系來設疑,通過計算長方形的面積從而來計算圓柱體的表面積。學生可以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嘗試用剪、卷、滾的方法將圓柱的表面展開,得到兩個完全相同圓形的底面和一個長方形的側面,從而通過切實掌握圓柱的表面展開圖面積而達到掌握圓柱體側面積、表面積的計算方法。()這樣不僅增強了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而且感受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不僅增強了知識的前后聯系,而且改變了抽象和乏味的課堂氣氛。

  三、利用懸念設疑

  所謂懸念,就是教師要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求知心理之間創設一種“不協調”,把學生引入所提問題有關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思維的熱情和情趣。

  例如,教學“小數的性質”時,先設計一道智力題:提出問題:“誰能加上適當的單位后,用等號把5,50,500這三個數連起來?”學生急于想找到答案,產生了躍躍欲試的探索意識,誘發了強烈的'學習興趣。這時,組織學生小組討論,有的學生會說:“分別加上元、角、分,可得5元=50角=500分。”有的說:“分別加上米、分米、厘米”等。課堂氣氛異常活躍,此時又提出問題:“誰能用同一單位把上面各式表示出來呢?”學生一聽,思維會更加活躍,爭先恐后地說:“5元=5.0元=5.00元。”教師接著說:“像5,5.0,5.00這樣的數的大小是否相等呢?為什么?這就是我們要學習的新知識——小數的性質。”

  四、結合生活實際,進行設疑

  知識來源于生活,又要服務于生活。因此,從小就要培養學生的數學學習聯系實際的習慣。例如,教學“小數加減法”時,精心設計了這樣一道趣味題:爸爸身高1.75米,桌子高0.83米,如果爸爸站在桌子上,能摸到2.7米高處的電燈嗎?學生首先通過1.75+0.83=2.58的計算,然后判斷能否摸到電燈。當讓學生闡述自己的理由時,有的學生說:“摸電燈時要伸出手,就能再加上一段長度。”有的說:“他還可以抬起腳呢!”等。可見學生已能打破思維定勢,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產生了創新思想,提高了利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又如,教學“有余數除法”時,精心設計這樣兩道趣味題:(1)媽媽給小明10元錢買4元一件的文具,最多可以買幾件?(2)二(1)班40人去春游坐快艇,每條艇最多能坐9人,問至少要幾條艇?這些問題既貼近生活實際,又能很好地體現知識點,同時增加了數學的趣味性和現實生活的聯系。

  五、故意設障進行設疑

  教師要準確把握新知識的生長點,在新舊知識的銜接處設疑置難,利用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創設懸念,促使學生積極思維。如,在教學“循環小數”時,出示兩組題:(1)1.6÷0.25,15÷0.15;(2)10÷3,14.2÷22.學生很快計算出第一組題的得數,但在計算第二組題時,學生發現怎么除也除不完。“怎么辦?”“如何寫出商呢?”學生求知與教學內容之間形成一種“不協調”.好奇與強烈的求知欲望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指向困惑之處。這樣以“障”造成“懸念”,使學生在學習循環小數時心中始終有一個目標,激發了學習的積極主動性。

  什么是“學問”?不僅要會學,更要會問,只有有了疑,才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有了求知欲,才能學會問。教師要學會精心設疑,這樣才能更好地啟迪學生的思維。

數學論文11

  摘要:小學數學是我國義務教育中的重要課程,幫助激發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應用等多方面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將多元化教學進行充分的體現,能夠更好的將小學數學的教學方式進行深度優化,是義務教育的未來發展趨勢。

  關鍵詞:小學數學;多元化教學;教學方式

  前言: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多元化教學已經成為了大勢所趨,打破了傳統教學弊端的同時,還能更好的適應現代化的教育理念。小學數學教學中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能夠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得到良好的教育,提升了學習的積極性,增強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1小學數學教學現狀

  1.1教學方式單一:目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方式較為簡單,大多為灌輸式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為課堂主體,學生多是被動式的學習,導致課堂教學質量嚴重下降,學生也會產生厭煩感,對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導致學生成績不理想。1.2較少課堂互動環節: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只是單方面講解教材的內容,缺少課堂互動,導致學生產生學習盲點,缺乏學習的著手點,從而致使學生的學習成績較差,課堂教學效率低下等問題。1.3缺少實踐環節:教師在課堂教學時,對公式以及例題進行講解后,只是給予學生幾道習題進行練習,卻并沒有針對課堂講授內容留下相應的課后作業,幫助學生進行有效鞏固,隨著課程越來越多,學生容易將所學內容全部忘記,最終無法達到數學教學的有效性。

  2多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意義

  2.1有利于掌握學生心理特征:運用多元化教學方式能夠更好的幫助教師制定不同的教學方案進行教學,從而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教師在課前要制定良好的教學方案以及擁有充足的知識量,通過將不同的教學方案應用在課堂中可以及時的發現學生更喜歡的教學方式,幫助教師了解學生心理特征,盡快的找到適合學生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提升課堂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2.2有利于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傳統的課堂教學方式十分單一,課堂氛圍呆板,對學生的小學數學學習的影響并不大。通過運用多元化教學的方式能夠幫助教師在教學方式上進行轉變,例如在進行圖形計算公式的教學中加入相應的動畫和文字,能夠讓學生擁有直觀感受的同時,更好的引起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習積極性,而且,還對學生的智力開發有著良好的作用。2.3有利于教學手段的充分利用: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科技技術與現代教育相融合,由于教育本身就具有多樣性,通過將科技技術加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夠更好的達到教學的目的,而且教師在利用多媒體、網絡等手段可以找到不同的教學資源,再結合全新的教學設備,能夠將教學的多樣性得以充分的體現,因此,運用多元化教學的方式,能夠更好地幫助教師不斷的掌握各種教學手段,并加以有效的利用,提升了自身教學能力的同時,也促進了小學數學的發展。

  3多元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具體體現

  3.1情境教學法的應用:情景教學法能夠通過形象生動的方式來對教材的內容進行教學,情景教學的方式有很多,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來選擇,不過在情景教學法運用前要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找到他們感興趣的東西,才能夠充分的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便于他們能夠很快的進入課堂學習狀態。情景教學法可以通過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教材內容的展示,再配合教師的語言講述,來達到情境教學目的,然而這種教學方式缺少一定的互動性,教學的有效性不能夠得到充分體現,所以教師可以通過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的事件相結合,即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中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還能夠很好的活躍課堂氣氛,例如教師可以采取游戲的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情景展現,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興趣,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去,在輕松的游戲環節中實現教學目的。3.2合作學習法的應用:合作學習法就是學生之間通過相互配合、合作的方式進行數學內容學習的過程。合作學習法的優勢在于能夠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能夠很快讓學生融入到相互合作的氛圍中,從而更好的實現教學的目的。在合作教學中教師只要針對合作學習的過程進行指導即可,幫助學生解決在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遇到的問題即可,剩下的內容全部由學生們進行完成才能達到真正的效果,例如:在求圓形的面積教學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進行有效分組,將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進行平均分配,并且在學習中可以讓學生進行有效的分工,也就是分別對圓形的直徑、周長等進行計算,求出各自的對應值后,再進行面積的計算。通過合作學習法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質量,還能夠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3.3學案導學法的應用:學案導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也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即教師可以通過針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相應的教學學案的設計,然后引導學生利用教學學案來進行自我學習、相互討論以及知識鞏固等方式,進而達到真正的學習目的。學案導學法中教師是教學過程中的載體,學生則為主體,通過適當難易程度的教學學案,可以促進學生將自身的學習能力進一步展現,學生也可以通過積極地討論與研究,確定最終知識內容。教師在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解決遇到的問題即可。在教師指導完畢后,再配以課堂教學的練習,能夠對學生學習到的內容進行有效的鞏固,從而便于學生更好的掌握知識重點。結束語:相比傳統的教學方式,多元化教學能夠更好的提升教學質量,讓學生對小學數學教學擁有新的認知,所以在運用多元化教學時,一定要將“多元化”的特點在教學中得到充分體現,有效的挖掘學生的潛質,提升小學數學方面的學習能力,推動小學數學教學順利進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數學論文12

  1前言

  傳統的教學方法相對單一,更多是從傳授的角度上進行教學,老師在課堂上講述數學知識,學生在課堂下聆聽記錄,經過大量的實踐證明這種教學方法已經難以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自然也就難以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而生活情景教學法則能夠將單一的傳授教學模式升級成互動教學模式,通過將數學知識轉化成和小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內容,就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欲望,這樣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從而讓數學教學實現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小學數學運用生活情境法教學的重要作用

  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靈活的運用生活情景法,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我主動的探究精神,這對于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提升無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第一,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生活情境教學法主要是將抽象的數學內容轉化成學生更容易理解的和自身生活密切相關的直觀內容,然后經過老師的啟發和教學過程的互動,就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這種教學方法能夠有效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解決學生在課堂上出現的“走神、小動作”等一系列問題,從而提升小學數學的教學效果。第二,培養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數學知識不僅僅是數字方面的學問,同時也和我國的生活密切相關,而這一點通過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就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這一點,并在教學中讓學生有效提升自身的實踐應用能力。第三,有助于學生感悟數學的魅力。數學知識實際上就是取自于生活,能夠幫助人們更好的生活,因此在教學中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就能夠讓學生充分理解數學和生活的聯系,從而讓他們獲得主動學習數學知識的動力。

  3生活情景教學法在小學數學中的具體運用

  3.1從生活中導入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從生活中總結數學知識,并將其在課堂上進行情境創造,這樣就能夠讓小學生在課堂上提升對所學知識的熟知度,然后通過層層誘導,讓學生明白自己所學的數學知識實際上能夠解決我們在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就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讓他們感受到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性。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老師要通過將實際的教學內容和生活內容進行有效結合,從而達到提升數學教學趣味性的目的。比如在《統計》這個教學內容,老師就可以通過模擬一個或者幾個學生到街上購買東西的生活情境。首先老師在桌子上放置不同的水果,然后有小學生負責賣水果,另外幾個學生負責購買水果。其中買水果的學生要統計自己需要買的水果種類及數量以及價格,從而需要攜帶多少錢。而賣水果則需要統計自己銷售的水果數量和獲得的收入。通過這種生活化的情境教學,就能夠讓學生初步領略到統計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3.2從生活中升華情境激發學生數學思維

  在小學數學教學階段,不僅要教學小學生必要的數學知識,同時還需要加強培養小學生的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因此老師在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時,就需要通過升華生活內容,創造一些高于生活的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潛能,提升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比如在進行加法運算教學中,其中針對“29+39”的運算,按照常規的加法原則,此時學生的運算速度會比較慢,因為29+39又可以等于29+40-1,但是這種-1的出現顯然不具有明確的意義,對此就可以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模擬一個生活情景劇,讓學生體驗一下付整找零的生活情境,這樣就能夠讓學生明白這種算式修正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能夠讓這種抽象化的算式變得直觀化,同時也能夠進一步提升小學生的數學思維的拓展能力。

  3.3回歸生活提升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

  因為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所以在實際的教學中,讓數學知識能夠指導學生的生活就顯得極為重要,這也是促進學生實踐應用能力提升的關鍵手段。所以老師在運用生活情境教學法時,就需要有目的的回歸生活,讓數學知識幫助學生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比如在教學《升和毫升》這個計量單位的學習時,老師在課堂上展示兩個大小不一的杯子,分別是毫升杯和升杯,這種通過非常直觀的方式就能夠讓學生明白毫升和升兩個單位之間的關系,從而充分理解升和毫升這兩個計量單位的重要內涵,從而不斷激發學生的實踐應用能力的提升。

  4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靈活運用生活情景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充分領悟數學知識對我們生活的重要影響和價值。而且通過生活情景教學法的運用,也能夠徹底改變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將被動學習轉化成主動學習,這對于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以及探究精神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數學論文13

  一、練習設計優化要遵循差異性原則

  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練習設計。學生是具有差異性的,教師在練習設計時也要遵循差異性原則。教師要尊重每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知識掌握的情況,設計出不同的練習,達到循序漸進的目的,學生可以根據自身的水平自主選擇練習。例如,可以設計這樣的練習。

  (1)一個圓形花壇的半徑是5米,這個花壇占地多少平方米?

  (2)一個圓形花壇的周長是13米,這個花壇占地多少平方米?

  (3)一個圓形花壇的直徑是8米,有一條1米寬的小路圍繞在花壇的周圍,這條小路占地多少平方米?這樣的練習設計從簡單到復雜,其中簡單的題目主要考察學生基礎知識的掌握情況,而復雜的題目,更加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訓練。

  二、控制基礎題與提高題的比例

  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一般都會經歷三個階段,分別是初步的理解、開始運用、融會貫通。針對不同的階段需要不同的練習題目與之對應。教師授課的目的,是讓學生在掌握了基礎知識之后,培養發散、靈活的思維。練習設計要重在打牢基礎知識,再適當提高。因此,教師在練習設計時,要控制基礎題與提高題的比例。例如,在學生剛學習完一個知識點時,這時最需要的是加強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教師設計的練習要以基礎題為主。當學生已經完全理解掌握一個知識點時,教師設計的練習完全可以增加提高題的比例,通過提高題訓練學生靈活運用知識的能力,以及培養學生的思維。

  三、融趣味性于練習設計之中

  教師可以適當的把趣味性融入于學生的練習之中。俗語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練習,在練習的過程中取得好的學習效果,除了練習本身的設計質量要有高水平之外,也一定要在練習之中融入趣味性。因為只有讓學生喜歡上做練習,傾情投入于練習之中,這樣方能較好的讓學生在做練習的過程中學習到更多的知識,獲得能力的提高。而讓學生對做練習產生興趣,喜歡上做練習,那么一定要針對學生群體的特點,在練習之中加入學生所喜聞樂見的趣味元素。教師要豐富練習形式的多樣性,注意使練習的內容更貼近于生活,使之生活化、趣味化。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實地計算不同作物的單位產量,以及由此可帶來的經濟收入,從而建議自己的父母應如何作出調整,以實現作物種植的增效增收。

  四、練習設計優化要適度

  所謂的適度,是指教師在設計練習的時候,要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所學知識的難易度、易錯點等等進行設計,所設計的習題在難易度與數量方面要符合學生現有知識的水平,符合學生現有的.能力,學生在一定的時間內能按質按量的做好練習。因此,這其實也是對教師的練習設計提出了一定的要求。教師在設計練習的時候,不能沒有標準,不能不切實際的制定練習的難度,不可以對習題的數量貪多,不要一味的運用“題海戰術”。為了在設計練習的時候更好地控制住這個“度”,教師首先一定要明確好練習的目的,根據教學的要求,有針對性的圍繞知識的重難點及學生掌握知識時出現的易錯點進行設計。在掌握了主要的原則后,教師再不斷的加強練習,一定可以較好地掌握練習設計的“度”的。

數學論文14

  課堂動態生成就是指在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合作、對話、碰撞的課堂中,現時生成的超出教師預設方案之外的新問題、新情況。但在實踐中,不少教師卻機械的解讀了“生成”。信口開河,任意生成。非數學的“節外生枝”,無謂爭辯,擠占了學生有效的學習時間,課堂表面的熱鬧卻掩蓋不了實質的蒼白。我們關注“生成性”,不能僅停留在捕捉到教學實踐中即時生成的生動情境,充滿童趣的問題,孩子反饋的信息。要進行價值引導,那么數學課堂,如何有效生成呢?

  一、精心預設,是有效生成的起點

  教學是個動態生成的過程,那是否意味著不要預設,或者淡化預設?課程專家指出:新課程改革應該把握平衡,在平衡中才能使改革進一步深化。新課程改革不是對預設要求降低了,而是提高了。教學是一個有目標、有計劃的活動,教師必須在課前對教學任務有一個清晰、理性的思考與安排。而預設就是在課堂教學之前,根據教學目標要求,運用系統方法,對課堂教學活動的諸因素做分析和策劃,是如何指導學生學習探究并獲得發展的一種操作預案。新課程呼喚生成,更關注精心的預設。

  1、目標預設從凝固型到滲透型

  課堂教學是個準備-實施-目標達成的過程,雖然我們在每一次的教學中都會思考:這節課的目標是什么?卻很少關注目標的落實。教學設計中,目標雖然能完整地記錄三維目標的整合,可在詳細的設計中卻沒有緊密結合起來。教學目標成了一種擺設!因此設立過程性目標,將目標滲透到每一環節中,顯得很有必要。預設時要考慮怎樣在過程中,完成預設的教學目標。當學生夠不著目標時,要考慮過程的再展開。預設的目標并不是不可調整的唯一行為方向、也不是行為檢測的唯一標準。課堂教學具有較強的現場性,學習的狀態、條件隨時會發生變化,當條件發生變化的時候,目標需要開放地納入彈性靈活的成分。隨著課堂的推進,教學就要合理地刪補、升降預設目標,從而即時生成目標。

  2、環節的設計從單線型到多線型

  這就要求教師在寫教案時,要突破對課堂框架進行程序設定-這節課什么時候進行什么環節,這環節到下環節應如何度過等傳統備課模式,進行假設性備課,著力對課堂可能發生的情況從多方面進行估計,并設計出多角度、多層次的策略庫,以備在課堂中能迅速調用,包括:如何指導學生學?什么情景下適宜采用自主探索?什么情景下適宜教師講解?同一個問題,如果學生的反饋信息太容易,那該如何調整?如果學生反映太難,有怎樣調整?這個問題準備讓學生單獨回答還是集體回答?答對了應該怎樣回應?錯了,會是什么原因,又如何糾正?

  3、教學時空預設從緊湊型到留白型

  葉瀾曾說:“一個真正把人的發展放在關注中心的教學設計,會使師生教學過程創造性的發揮提供時空余地。”然而我們的在備課時往往把學生的思維與活動束縛在周密詳盡的一個又一個教學環節中,課堂仿佛成了一條高速運行的“流水線”。如果課前設定過多,課上學生的自由空間也許就越小。因而我以為教學的預設要通過“刪繁就簡”學習素材要為學生留有足夠的探索和交流空間。如在教學“容積和容積單位”我預設理解容積含義時就設置了這三個小環節:①用自己的話說出什么是容積②舉例中感知物體中,有些是容器,有些不是。③描述身邊物體容積。這樣的課堂設置,充分削減了許多瑣碎的提問,擴大了學生領悟、交流的空間。由于沒有紛繁的頭緒,沒有生硬的環節,給師生活動留有很大空間。

  二、重點關注,是有效生成的觸發點

  數學教學不是簡單的知識學習的過程,它是師生共同成長的生命歷程,再現的是師生“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因此,不可能是近乎完美、滴水不漏的,經常會有與課前預設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意外情況發生。教師必須獨具慧眼,善于捕捉并即時納入于臨場設計之中,巧妙運用于教學活動之中。這樣,我們的教學必將在動態生成中踏上充滿激情的行程。

  1、關注新問題

  在學習過程中,學生由于認知在不斷地深化和發展。他們往往和以前的舊知識產生了不同的聯系,從而迸發出種種問題,我們要將課堂教學中這種生成的問題轉化為有效的教學資源。如在教學“萬以內的退位減法”,在學生歸納出法則之后,再次組織學生質疑:你還有什么新問題?學生提出:2431-1641=790一題,問:我的算式十位上3減4不夠減從百位退1,如果百位上是0那怎么辦?這個問題在新授課中提出,確實讓我覺得意外。但仔細想想,知識在學生腦中不是孤立的,新舊知識時時發生著聯系,這些預設外的問題該如何對待呢?我當時由衷地表揚學生,并把這問題轉交給學生來討論。雖然當時學生的能力僅停留在解答沒有0的退位減法,但后面緊跟著就要學習,解答這個問題不可回避。所以關注新問題不僅進促進了學生深入理解所學知識,更可貴的是保護了須生這種善于聯想的思維熱情。

  2、捕捉新創意

  課堂就象個網絡,學生則是網絡的節點,課堂上網絡的節點都在活動,每個學生都想表達自己的看法。這時教師更應該特別關注他們的發散性思維。.如教學連續退位減法20xx-426學生已經交流歸納出退位減法的計算方法,仍有一位學生高舉著小手,我雖擔心課堂的節外生枝,但讓她發表自己的看法,結果,她的算法是這樣的:

  1999+1-426

  1573+1=1574

  不拘一格的算式顯示了她不凡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我調整原先計劃,請她介紹想法。全班同學一致認可她這種把退位減法轉換成不退位減法的可行性和獨創性。她的想法又刺激了其它同學的思考。又有一些同學提出了新的想法:

  20xx—426=1574

  20xx—426=1574

  1999—425=1574

  學生的思維火花在碰撞中閃光。我雖然沒有按照預定的計劃完成教學內容,但關注了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創新意識。學生發散的思維的過程和成果,有效的生成。

  3、重視數學思想

  新課標對數學教學中滲透數學思想方法的啟蒙教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數學的`思想方法是蘊涵在知識的發生、拓展、應用過程中動態生成的。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常常結合解題策略的溝通、比較、總結中,滲透數學的思想,使數學課堂顯示出豐富的教育內涵。根據小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自己的教學小學數學思想方法主要有轉化思想、分類思想、符號思想、集合思想、統計思想等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學過程中挖掘滲透。例如,圖形面積計算教學就是利用轉化概括出結論。這里的歸納,不僅使每個學生明確了不同圖形面積計算的相應方法,而且領悟到了還有比計算公式更重要的東西。那就是:把新知轉化為舊知,再利用舊知解決新知的化歸思想方法。學生轉化思想的理解就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

  三、合理駕御,是有效生成的中心點

  教學過程真正呈現出動態生成的創新性質,這就要求教師充分發揮主觀做到:心中有案,行中無案,寓有形的預設于無形的、動態的教學中,不斷捕捉、判斷、重組課堂教學中從學生那里涌現出來的各種各類信息,把握促使課堂教學動態生成的亮點和切入點。靈活駕馭教學過程,推進教學過程在具體情境中的有效生成。

  1、學會傾聽,即時應答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會遇到很多沒有想到的“可能”,教學也就不成為一種藝術了。”這時教師要善于傾聽,善于發現學生問答中富有價值和意義的、充滿童趣的問題,通過課中捕捉學生的信息,處理信息來提高自己的教育智慧,使自己輕松地解決課中出現的各種可能。例如我在教學認識整時,小朋友已經有了看時間的經驗了,很多學生能讀出整時,這時就即時你是怎么知道的呢?能告訴大家嗎?假如學生讀出了鐘面時間,由于超越了老師預想,而被一句“是嗎?你真聰明!”的話巧妙擱置,那課堂教學的生成價值也就截然不同。教師要學會傾聽,把注意力主要放在學生身上,要學會及時作出合適的應答(包括評價、追問、啟發、判斷、組織等)通過多向交往作用,推進教學進程。

  2、學會整合,順勢調整

  在交流互動、動態生成的教學過程中,來自學生的信息大多處于原生狀態,往往是零星的、模糊的,這就需要老師自始至終研究學生,“選擇”學生的創新信息,加以匯集、豐富,形成更為綜合、完善的新認識,并引出新的開放性問題,引領學生把教學過程向更高水平推進。如教學例如:在教學“角的度量”是,教師采用先讓學生仔細觀察量角器,通過觀察: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發現和疑問。“為什么會有內外圈?為什么有這么多的刻度,量角器是怎么造出來的?量角器為什么是半圓的?量角器是怎么量角的?90°為什么只出現一次?”這些問題中我重點選擇了最后一個問題展開教學先讓學生在量角器上找到90°的角,再引導學生發現半圈的度數是180°,順勢解答了第三個問題,然后引導學生去發現1°,在此基礎上讓學生去讀出各種角的度數,在讀數過程中利用學生的爭議來學習內圈和外圈,確定測量方法,最后放手讓學生自主測量,歸納方法。教學中有效的選擇了學生生成的問題,同時加以整合提煉。

  3、學會等待,彈性控制

  生成需要空間,空間是生成的前提條件。生成需要時間,時間是生成的必要條件。彈性控制就是為了在課堂教學中動態生成留有時間和空間,充分滿足學生的表現欲,激發學生強烈的學習動機,讓學生親身體驗知識產生的過程。在等待中,把握節奏,當教師的時間掌握與學生的整體思維速度吻合時,學生的生成達到教師的預設要求。例如在課件出示統計表,參加語文小組的有8人,參加數學小組的有9人。學生計算的方法算出總人數:8+9=17(人)而用數數的方法算出總人數是14人。為什么算出的總人數比實際人數多出了3人呢?我便以此為契機,生成探究性問題:先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研究研究,學生一開始很迷惑,討論了一會兒后,學生就有了許多精彩的看法,從探究中學會了利用集合的思想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四、優化練習,是有效生成的延續點

  練習是教學的延伸和發展,是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形成技能和技巧,發展智力、培養能力、溫故知新的主要途徑。可以給學生的思維創設一個更廣闊的空間,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1、定準難度,設計開放式練習

  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定準作業難度,根據教學目標設計一些開放性練習。所謂開放性練習,是指能引起學生發散思維的一種練習或條件不充分(需補充條件),或答案不唯一。通常開放性練習主要有兩種類型:(1)“一問多答”,即一個問題不是唯一固定的答案,而是有較多個答案。如:一個長方形的周長是16厘米,它的長和寬各是多少厘米?等等。(2)“一問多思”,即一個問題的答案雖然是唯一的,但解決問題的思路不是唯一等等。通過開放練習訓練,可以有效地預防學生思維定勢,同時使學生在實踐中尋求最佳解題方法,優化解題策略,發展思維的創造性。

  2、拓展知識的應用面,設計靈活性的練習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數學知識在生產和生活中的應用顯得更為重要。因此,為了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設計課堂練習時既要考慮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又要體現靈活有趣。

  在一次數學活動課中,我設計了這樣一道題:“用一張長40厘米,寬20厘米的長方形硬紙板,做一只深5厘米的長方體無蓋紙盒,這個長方體的容積最大可能是多少?”大部分學生得出了這樣一個剪法:

  30X10X5=1500(立方厘米)

  對此,老師不置可否,不做評價。稍頃,有一個學生站了起來,到黑板上畫出了另外一種剪法。

  35X10X5=1750(立方厘米)

  剪法一屬常規思路,從四個角中剪去了四個邊長為5厘米的小正方形,浪費了硬紙板,顯然不可取;剪法二材料的利用率達到百分之百。盡管剪法二在思維的深度和獨創性上都較方法一進了一步,但還不是最佳剪法。我在表揚了剪法二的學生,并肯定其思維靈活性的同時,指出這不是最好的方法。接著進行誘導:“在周長相等的前提下,是長方形的面積大?還是正方形的面積大?”“那么這道題,你還有別的剪法嗎?”在老師的啟發點撥下,學生創新的意識極大地調動了起來,終于有學生畫出了如下剪法:

  20X20X5=20xx(立方厘米)

  學生通過練習,既可以激發求知欲望,調動學習積極性,又可以開闊視野,提高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真正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提高了學生應用數學意識和創新意識。

  總之課堂有效生成有賴于教師的教育智慧,而教育智慧是融于現實的教學實踐活動之中的,它的顯現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教師在此之前長期的理論學習和實踐反思的積累,擁有教育智慧的教師是面對各種教學情境都能以種開放的心態,把師生互動和探索引向縱深,使課堂再產生新的思維碰撞,從而再有所發現,有所拓展,有所創新,促進教學的不斷生成和發展。

數學論文15

  摘要:生活化教學是新課改所提倡的重要教學方式之一,把數學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系起來,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它充分展現了以學生為教育主體的理念,在發展學生認知、情感和態度方面有著明顯的作用,同時促進了學生對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因此,本文對生活化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探討。

  關鍵詞:生活化教學;小學數學;應用

  引言

  對于數學來說,所有的知識既然是來源于生活,最終還是要用回到生活中去,如此方可讓數學真正服務于現實生活。教師應深入的了解與掌握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此來較好的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并在教學當中有效地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質量。在數學教學當中促進學生的實際動手能力,促進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1.借助于創設生活情境促進學主動性

  學生可借助于現實生活來獲得知識技能,教師在教學當中,應將課堂教學內容轉移到現實生活的經歷當中,并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經歷當中來學習知識,這樣就可有效的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借助于自我的親身經歷來獲得真實的體驗,以此來深入的理解與掌握知識。例如在數學學習當中,會應用到許多的教具。在教學鐘表時間的的知識點時,教師可安排學生制作紙質的教具表盤。通過制作可使學生初步了解時間的概念,以及表示時間的單位、在課堂教學當中教師在深入講解有關時間單位的換算等知識點時,學生就能夠較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點。

  通過這樣生活化的學習,可讓學生深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讓學生將所學知識充分應用到現實生活當中,使得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相輔相成,共同發展。教師應在開展教學時,緊密結合教材內容與現實生活情景,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獲得真實的生活體驗,較好地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內容,教師應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當中,深入認知到源自于現實生活的數學知識,也同時能夠較好地影響與作用于現實生活。因此學生必須通過生活化的學習,來進行對外在知識的'內化,因此教師在教學實踐當中,應精心創設能夠較好的體現出生活實效性的教學知識內容。

  2.注重應用生活化教學方法

  在當前的新課改的發展趨勢下,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不再沿用以往傳統的灌輸式的教學方式,對于部分數學基礎知識,如果應用傳統的教學方式,教師會要求學生進行機械記憶,這樣的機械記憶的學習方式,只會使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定,讓學生無法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在數學教學當中,尤其要注重選擇適合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當中不能僅僅是應用單一化的教學方式,應提供給學生互動交流的平臺,以及促進學生積極參與課內外活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學生學會應用數學思維來考慮數學問題,并合理應用數學技能,這將教學生活化真正體現在小學數學當中。

  教師應讓學生懂得靈活應用生活化理念,將原本抽象的教學知識置換為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生活素材,并指導學生立足于現實生鼓勵學生從實際出發去分析與解決問題,經過長時間的積累后進一步掌握數學學習方法。例如,教師在教授“三角形”的知識點時,為使學生深入體會什么是三角形,教師可安排各個學習小組來制成三角形的紙質包裝盒。

  教師要指導學生應用已掌握的三角形相關的知識來開展合作來制作包裝盒。在進行制作的過程當中,可充分促進學生的求知欲,在開展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的過程當中,既可有效的提升了學習小組所有成員的合作學習的意識與能力,還可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還提升了小組協作能力,還可使學生較好的認知到數學知識和現實生活之間所具有的緊密聯系,使學生能夠進行自主學習,養成學習的自信心,使學生能夠深入的體驗生活,并從生活當中鍛煉實踐操作能力。

  3.合理應用數學知識來解決現實生活的實際問題

  數學學習終極目標,即為在現實生活當中能夠較好的應用所學知識。教師應在教學當中來精心創設生活化的情境,使學生能夠應用所掌握的數學知識,來解決生活當中的實際問題。這樣既能夠有助于學生更好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的數學知識,同時也能進一步增進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自信心。例如,筆者在教授有關“利息”的知識之后,就安排了一次生活化的充滿趣味性的課外作業“學做一次小儲戶”,首先安排學生查閱當前讓銀行所執行現在的存款利率數,并讓學生計算自己零用錢,再比較不同年限的存款利率,計算出應如何存款才能獲得最大的收益?這種充滿趣味性的作業,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通過深入分析、調查研究、相互比較的學習過程,能夠學生深入理解與掌握利率、利息的相關知識點,這些學習活動能讓學生在日常生活當中學會理性的消費。養成勤儉節約的意識,讓教師能夠達成教書與育人的相互統一。在教學當中貫徹落實理論知識與學習實踐的緊密聯系。讓學生在現實生活當中充分應用所學知識,從現實生活來有效的拓展知識面,并獲得更多的知識,既較好的滿足了學生的求知欲,同時也在現實生活當中懂得了該如何應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

  結語

  總之,在當前新課程改革的發展趨勢下,開展生活化教學,既讓學生能夠快樂的學習數學知識,同時也提升了數學教學的效率與質量。因此,教師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進一步研究如何才能應用好生活化教學方式,提升學生的數學知識水平與綜合素質,為學生今后深入學習數學奠定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楊巧婧.小學數學教學生活化的實踐研究[D].四川師范大學,20xx.

  [2]仁青彭措.生活化教學策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華少年,20xx,27:132-133.

【數學論文】相關文章:

數學論文05-15

數學論文作文10-19

初中數學論文01-29

小學數學論文01-22

關于數學論文11-18

數學論文的作文12-11

小學數學論文07-15

數學論文(精選10篇)05-02

數學論文范文11-06

初中數學論文15篇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