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動手、動腦與動口
強調讓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是為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從每個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個性差異出發,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擁有同等參與學習活動的機會,實現有差異發展。數學知識的形成往往要經歷感知——表象——概念——內化的過程,而伴隨知識形成過程的教學活動,將是操作——表達——抽象——概括,那么,怎樣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來完成這一教學活動呢?
一、讓學生動手憑直觀獲得感知。
人們對數學的認識都是從實踐開始,但數學研究對象是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它不是從對象本身獲得知識而是從對象的行動,從行動本身獲得知識而進行抽象,所以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生進行操作的不是對象本身,而是它的代替物。同時,兒童的思維特點是從形象思維逐步向抽象思維過渡,在形象思維階段又往往要依靠事物或者動作行為為思維的起點,所以讓兒童操作物質化的實物來揭示出數量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讓學生動手操作,從具體事物引入憑直觀獲得感知,應是教師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所遵循的一個原則。教學時要引導學生人人動手學會操作,明確操作目的、順序,指導學生具體的操作方法,切忌盲目的操作。
如講9加幾,指導學生先在盒里放幾個皮球,在盒外放幾個皮球,要求一共有多少皮球?應該從哪里去拿皮球?拿幾個皮球放到哪里去?使學生初步感受到9個皮球加上2個皮球,是從盒外2個皮球中,拿出1個皮球放到盒里,湊成10個皮球的初步印象。
二、讓學生動腦,把感知內化為表象。
操作并不是教學目的,決不能追求形式,單純地為了“操作而操作”是湊熱鬧。要通過操作促使學生思維,把操作過程中獲得的直觀感知進行內化形成表象。這就需要引導學生動腦進行思考,才能使學生的動作思維逐步過渡到具體思維。這樣教師要結合學生動手操作,提出恰當的思考問題,給學生充分的動腦思考時間,讓他們獨立、自由地思考,使學生的活動充分細致。決不能直接提出解決問題的具體方法,而要設計好有助于學生繼續展開思考的問題。
仍然以9加幾為例,結合學生動手操作應該提出這樣幾個問題:“你是怎樣擺的?為什么先拿1個皮球放到盒子里?盒外的皮球分成1和幾?盒里是多少個皮球?再加上1個皮球是多少個皮球?讓他們動腦思考,這樣讓學生動手操作,把獲得感知進行內化,使學生既看到了“湊十法”的演示過程,以理解了“湊十法”的方法,在腦海中喚起并形成表象。
三、讓學生動口,經過抽象進行概括
學生經過動手操作、動腦思考,初步獲得感知形成表象。可是數學活動并沒有結束,伴隨著學生動手操作、動腦思考,應及時引導學生用語言來表達操作、思考的過程,強化操作引起的形象思維。但是不能僅停留于此,還要繼續讓學生動口,抽象出用數學名詞、術語、符號來表達,或者概括為公式、法則從而擺脫對直觀的依賴。
繼續以9加幾為例,當學生會用“湊十法”擺出9+2,也能口述出9+2的操作過程后,應繼續提出:如果沒有實物該怎樣想呢?啟發學生說出:“先想9加幾得10,9加1得10,就把2分成1和1,9加1湊成10,10再加上1得11,從而概括出9加2的
[1] [2]
【動手、動腦與動口】相關文章:
動手動腦做手工扇子04-30
君子動口不動手04-30
淺談生物教學中動手動腦能力的培養04-29
君子動口不動手作文250字04-29
動腦05-02
動手04-30
動腦筋作文10-06
遇事多動腦作文12-15
爸爸教我動腦筋02-28
愛動腦筋的孩子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