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實現民俗學研究方向的戰略轉移 迎接民俗事業在新世紀的更大繁榮
一、為什么要實現民俗學研究方向的戰略轉移
值此跨入新世紀之際,中國民俗文化正處在歷史劇變的緊要關頭。然而,中國當前的民俗學研究,對這一劇變的重要意義,發展方向,似乎尚未形成清醒、明確的認識,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這主要表現在:民俗學目前僅有一些博士生、碩士生的培養點,而沒有本科或專科生,更少有獨立的民俗學專業。而博士生、碩士生的培養點,又大多設在高校的中文系當中,所研究的方向基本上限于民間文學的范圍。如此一來就出現這樣一種局面:在很多關于民俗學的研討會上,所討論的內容大多是關于民間文學的,甚至是民間文學領域中的一些細節、技術性的問題。與之相反,大量的關于民俗學的重要內容卻無人研討。這一傾向也反映在研究成果——圖書、文章方面。民俗學依附于民間文學的另一個結果是,民俗學研究越來越成為少數人在書齋中鉆研的象牙塔,而置現實需要于不顧。有些人更以孤芳自賞的態度,片面強調理論的重要,仿佛理論可以成為不去解決實際問題的小擺設。因此,當某些圈內人士大談民俗學研究的繁榮之際,實際上卻越來越走進了死胡同,近來關于十余所大學中文系一致取消民俗學課程的行動就是明證。更不幸的是,上述問題的存在,雖然越來越引起民俗學理論、實際工作者,尤其是基層實際工作者的不滿,卻長期未能根本改變。
民俗學到了緊要關頭,我們應該發出同一個吼聲!
當然,此時此刻,僅僅限于發出吼聲是不夠的。問題的解決,需有一個冷靜的觀察和細致的思考。
經濟學家厲以寧,在他前年出版的《超越市場與超越政府》一書中指出:由于市場和政府都不是萬能的,因此,為了保證經濟體制更好地運轉,還必須發揮道德的作用。而通過道德重整所實現的精神起飛,又成為經濟起飛的重要前提。民俗文化作為一種普遍存在的規范、習俗,在相當程度上,可以起到對社會成員的行為約束的作用。“在性質上,它更近于一種道德規范,但它在對人們生活和心理的普及及深入上比起一般的道德來更進一步。"(鐘敬文《民俗文化的民族凝聚力》)這是法律所做不到的。這種潛藏于人們心理中的一種定勢,一種集體無意識,是一種約定俗成,成為大家自覺遵守的行為規范。在改革進一步深入的今天,包括民俗在內的文化力量對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影響,已日益凸現出來,民俗文化在中國現代化進程中,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這一作用并不會因經濟的全球一體化而改變。因為全球經濟一體化雖然導致了對民族和國家界限的超越,卻未能改變民族、國家觀念的消失。正因為如此,建立在這一基礎上的倫理價值取向——愛國主義,仍然在人們心中擁有一如既往的崇高地位。民俗文化將這一主義具體化了。
無數事實表明,在考察歷史時,不能僅僅看到政治和經濟的影響,只有對政治、經濟、文化三位一體的綜合考察,才能將描述與評價、現象與本質、個性與共性、社會風貌與歷史發展的研究方法統一起來。甲午海戰中,位于世界海軍第七位的中國北洋艦隊卻被第二十一位的日本海軍全部消滅;五星紅旗的五星,與北洋政府旗幟上的紅黃藍白黑五色其數均為五,它與五行是什么關系?這些俯拾即是的無數事例背后,都有著某些文化方面的重要因素。忽略這一點,就不利于對它們的正確認識,更遑論解決之。
長期以來,在人們的觀念中存在這樣一種認識: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政治的觀念表現。于是,先抓經濟要緊,而文化的事則可以慢慢來。而歷史的經驗恰恰證明,文化的地位和作用絕非是第二位的。五四以來的社會風暴,可以說就是先從文化開始的。目前經濟改革中出現的困難,也往往是由于文化積習所致。因此,文化現代化刻不容緩。因為,包括民俗在內的民族傳統,在指導人們、指導社會的活動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由于舊的傳統被打破,新的傳統又待建立,因此,失掉傳統的結果,導致了人們觀念中的真空,人們的道德倫理觀念動搖。經常披露于報端的大批官員的腐化墮落,與大量社會問題的出現,都與這種道德的真空狀態有關。
以上,我們站在文化的高度,從正反兩個方面論述了民俗在社會文明進步中的重要作用。下面,再對這一作用的具體內容分述于下。
第一、提倡民俗文化,有利于增強民
[1] [2] [3]
【實現民俗學研究方向的戰略轉移 迎接民俗事業在新世紀的更大繁榮】相關文章:
多維度視角下的文藝民俗學研究04-27
民俗學生作文12-05
民風民俗學生作文04-26
論民俗學之民間04-27
民俗學生作文14篇12-05
民俗學生作文(14篇)12-05
民俗學生作文精選14篇12-05
加快奶業發展迎接新世紀04-27
新世紀深圳環保事業的戰略思考04-27
新世紀審美價值研究綜述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