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高中美術(shù)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論文
【摘要】傳統(tǒng)的美術(shù)鑒賞教學模式,以教師為中心,只強調(diào)教師的“教”而忽視學生的“學”,全部教學設計理論都是圍繞如何“教”而展開,很少涉及學生如何“學”的問題。按這樣的理論設計的課堂教學,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機會少,大部分時間處于被動接受狀態(tài),主動性、積極性很難發(fā)揮,更不利于創(chuàng)新型人材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美術(shù);情境教學
在多年的高中美術(shù)鑒賞教學中,我使用最多的教學方法是最基本的“講述法”,此法不僅方便組織教學,而且有利于對課堂時間的掌控,中間穿插著提問、討論等其他手段,有時也用多媒體和電腦等輔助教學。
按照新課程實踐教學的要求,美術(shù)鑒賞教學要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學習注重的是過程,而不是結(jié)果。在新課標的要求下,我在高中美術(shù)鑒賞教學中嘗試使用情境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就是使學生身臨其境或如臨其境,給學生以鮮明具體的形象(包括直接和間接形象)。一則使學生從形象的感知達到抽象的理性的頓悟;二則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緒和學習興趣,使學生活動成為學生主動、自覺的活動。
在高中美術(shù)教材中,能用“情境式”教學的作品確實不少,如適合用話劇表演的具象美術(shù)作品,其有典型形象、典型環(huán)境,它們相輔相成,共同構(gòu)成美術(shù)作品的完整主題。例如《最后的晚餐》,這是兩幅相同名字不同畫家畫的世界名畫,在欣賞這兩幅畫時我就運用了情境教學法。一走進課堂我就說:“今天我們來試著表演一下最后的晚餐。”同學們聽了都激動萬分,踴躍舉手要求表演,最后我選了26位同學做準備,其余同學把課桌整理一下,使教室中間留出表演場地。
第一組我選了13個同學,由班長趙強波同學演耶穌,因為他是個具有號召力、沉著、冷靜的同學,適合這個角色。猶大選的是吳同學,起初他還不愿意,因為誰愿意演####呢,但經(jīng)過勸說他同意了。然后按照達芬.奇畫的《最后的晚餐》,橫平豎直,左右對稱的穩(wěn)定構(gòu)架,講臺下放一排課桌凳,表演耶穌的同學坐在中間,兩邊坐著他的門徒,然后我把最后的晚餐故事背景復述一下,讓學生理解一下畫中的故事:在慶祝逾越節(jié)的前夜,耶穌和他的十二門徒坐在餐桌旁,共進慶祝逾越節(jié)的一頓晚餐。餐桌旁共十三人,這是他們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頓晚餐。在餐桌上,耶穌突然感到煩惱,他告訴他的門徒,他們其中的一個出賣了他;但耶穌并沒說他就是猶大,眾門徒也不知道誰將會出賣耶穌。猶大手中的錢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們想起,他就是為耶穌和其他門徒保管錢財?shù)娜?錢袋里裝著出賣耶穌得來的三十塊銀幣的賞錢。
我說開始,耶穌(趙同學)說:“你們中間有人出賣我!”大家反映激烈,都左右看看焦急互問是誰出賣的,只有猶大沒有做聲,然后猶大看到大家都看他,也裝模作樣地問是誰。耶穌說:“就是你!”猶大拿起錢袋(鉛筆盒)站起身就離開了,即使他沒有拿著那只錢袋,我們也能通過達.芬奇的繪畫方式,辨別出這個罪惡的敵人猶大。下面同學一起鼓掌。 第二組我重新選了13個同學,由副班長郭同學表演耶穌,猶大叫高亮演,他也不愿意演,下面同學一起哄就把他趕上來了。然后我按照丁托列托畫的《最后的晚餐》,把課桌斜放在教室中間,十二使徒坐在長桌旁,耶穌佇立在他們的中間,一個高個子的同學站在郭躍后面用手電筒打光,盡量模仿畫中的情景,還有幾個同學演仆人們向進餐者端上盤子(書)。我說開始,耶穌(郭同學)說:“你們中間有人出賣我!”大家激動地站起來相互指責是誰出賣的,只有猶大沒有激動沒有做聲,大家一起指向他。耶穌說:“就是你!”猶大拿起錢袋(鉛筆盒)站起身就離開了,下面同學又一次鼓掌。
通過這種情境式教學,學生對達.芬奇繪畫的橫平豎直、左右對稱的穩(wěn)定架構(gòu)有了具體的認識,對丁托列托繪畫的呈對角線傾斜的大趨勢及氣氛騷亂而激動的特點也有了深刻的把握。
另外,我在上雕塑作品欣賞時,也采用了情境教學法,如雕塑《大衛(wèi)》有三個造型分別是多納泰羅、米開朗基羅和貝尼尼的作品。他們的風格各異,各自相距100年的歷史。我分別找了三個同學來擺造型,多納泰羅的《大衛(wèi)》個頭很小,只有126厘米,還是個少年的形象,于是便找個頭小的同學來模仿,頭上戴著帽子,手里拿著一根木棍代替長劍,面部表現(xiàn)出喜悅和自豪的表情;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是由巨大的大理石雕刻而成的,高達260厘米,是一個氣魄宏偉的年輕巨人,于是找一個身材高大、眉宇間有著英氣的同學來模仿,左手里拿一塊石頭緊握著搭在肩上,右手自然下垂,頭部昂然抬起,目視前方,鎮(zhèn)定自若,充滿必勝的信心;貝尼尼的《大衛(wèi)》有一個旋轉(zhuǎn)的動作,便找了一個身材中等的同學手里握著石頭作拋物狀,頭部抬起眼看前方。這三個同學同時站在講臺上作出不同的造型,他們的不同姿勢和動態(tài)一目了然,效果很不錯,課堂氣氛特別活躍。在活躍的課堂氛圍中,自然把米開朗基羅的《大衛(wèi)》的獨特藝術(shù)價值藝術(shù)特點深深植于同學們的腦海之中,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當然還有其他的方法,比如師生換位,即讓學生當一回老師,也是我經(jīng)常運用的課堂教學方法。學生成了老師,會積極地準備教學材料,仔細分析教材,多方面認真找資料,在模擬教學時非常投入,對教師備好課也是一種促進,但需要學校在教學硬件上予以大力支持。
在我擔任動漫班的教學工作時,由于班級人數(shù)少,情境教學法的運用就比較靈活,比如我曾多次組織學生到博物館、美術(shù)展覽館參觀,力求拓寬學生的鑒賞視野;也曾組織他們到校外參觀,觀察家具陳設、生活用品、建筑實物等,多角度、多層次地提高學生鑒賞美的能力。
【淺談高中美術(shù)教學中的情境教學法論文】相關文章:
情境教學法在日語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4-27
淺談地理教學中的論文教學法04-30
中職計算機教學中融入情境教學法論文05-02
創(chuàng)設情境寓教于樂-淺談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04-29
淺談英語教學中的情境教學04-30
情境教學法在秘書專業(yè)教學中的運用04-29
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情境教學的有效性論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