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中學歷史圖示教學的實踐與思考
(重慶市育才中學 馮嘉琳)
隨著基礎教育內容和結構的現代化改造,教學的進度和深度必然不斷增加,而教學時間和教材總量卻不允 許膨脹,如何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情況下,努力尋求最佳教學效果,實現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的轉變,這是世 界各國教育改革普遍遇到的難題。從學校實際出發,我選擇了歷史圖示教學作為教學改革的突破口,進行了六 年3輪的實驗,初步見到了成效。
歷史圖示教學是把用文字敘述的教材內容用簡要的符號、文字、數碼組成的圖形或圖象、地圖、表格等形 式加以表現,用以說明知識結構,揭示歷史發展規律的一種直觀教學方法。它從人的生理、心理特點出發,既 充分注意發揮兩個大腦半球在思維中各自優勢,又極力強調視聽感官在教學過程中的積極作用;為變課堂的單 向傳遞為多向傳遞,變學生被動的“接受式”學習為主動的“發現式”學習創造了條件。如果說按系統論觀點 深鉆和把握教材是創制圖示的前提,那么圖示的設計是否符合信息傳遞的科學性、簡易性、條理性便是圖示教 學的關鍵;而以圖示為依據,對整個教學過程實現有效的調控則是取得最佳教學效果的保證。
運用圖示進行教學的目的是力圖跳出單純的傳授知識和觀點的舊模式,代之以傳授思路和方法的新方向, 使中學歷史學習成為學生一生中學習歷史的開始而不是終結。具體目標是:
一、利用圖示縮短學生認識教材的過程,加強對教材框架體系、內容結構的理解,掌握知識點之間的聯系 。
二、探索圖示教學中如何實現啟發性、生動性原則的途徑。
三、探索圖示教學與歷史思維能力訓練的結合點。
實驗分三輪進行,每輪周期二年。
第一輪,1986年9月—一1988年7月 實驗班級為高中88級6班(文),重點實現第一個目標 。
我在深鉆大綱、教材的基礎上,找準知識內容的關鍵詞,將其按章、節、子目及子目下要點4個層次,按 內在聯系組合、分解成不同的圖示,力求揭示該段歷史發展的規律。然而將設計好的圖示在課前印發給學生, 作為課前預習的提示,課堂講解的依據以及課后自測的目標。上課的基本程序為:
(一)利用數軸圖示,講清歷史的分期,起迄年代、特點,主要內容及歷史地位和作用。使學生在新課前 從宏觀上獲得對該段歷史的整體認識。
(二)依據圖示,講解知識結構和內在聯系。
(三)依據圖示的思路,指導閱讀教材,并從微觀上落實基礎知識,名詞解釋和問題答題,引導學生把握 答題中的關鍵詞。
(四)依據圖示作課堂小結,完成宏觀—一微觀—一宏觀的教學過程。
隨著教學進度和內容的變化,課堂的結構也會隨之變化。
這種作法的好處是,把知識要點全部交給學生,對學生認識和較準確地掌握教材內容提供了依據。把厚書 變為薄書,基本達到第一個目標。兩年實踐,中外歷史圖示累計兩大本,在此基礎上完成的《中學歷史圖示教 學實驗報告》在重慶市84-88年教改成果評比中獲二等將。這種方法的不足是,將知識結構全部交給學生 ,不利于啟發思維活動,容易造成思維的定勢,依賴性增強及學習興趣的下降。
第二輪,1988年9月—一1990年7月 實驗班為高中90級3班(文),重點實現目標(
[1] [2] [3] [4]
【中學歷史圖示教學的實踐與思考】相關文章:
標題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4-30
雙語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4-30
多媒體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4-30
實訓教學的思考與實踐04-29
略論板書圖示教學法04-30
關于中學歷史教學中創新教育的理性思考04-28
對略讀課文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4-30
計算方法教學思考與實踐05-02
《機械基礎》分組教學的實踐與思考04-29
力的圖示教案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