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改造研究
一、##工業經濟的基本情況 1、現實基礎:工業體系較為齊全。##市是新興工業城市,是##重要的工業基地之一,全市已形成冶金、化工、煤炭、機械、紡織、森工、建材、電子、醫藥等門類齊全的綜合性工業體系。主導產業初具規模。2003年全市冶金、機械、化工、輕紡、林產工業、建材等6個主導行業的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188.11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9.6%。國企改革穩步推進。市縣屬國有工業企業已實施改革268戶?改制面達94.7%。國有工業經濟比重逐步降低,2003年,市縣屬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總額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總額的34%以下。非公有制企業快速發展,年產值超億元的私營企業已有10家。項目帶動戰略初見成效。開展“項目年”活動以來,全市累計完成技改投資82.8億元,竣工投產技改項目1118項,分別有18項和58項進入國家和省重點技術改造計劃盤子;實施技術創新和新產品開發502項,其中15項列入國家重點技術創新計劃盤子。園區經濟開始起步。目前,市、縣兩級園區共落戶企業395戶,已投產或部分投產294個,在建85個,進行前期工作16個,預計2004年可完成產值65.7億元。 2、比較優勢:自然資源豐富。閩江上游沙溪、金溪、尤溪流經全境,水力資源豐富。已發掘的金屬和非金屬礦79種,已探明儲量并可供開發利用的49種,其中重晶石為全國富礦之一。全市森林覆蓋率76.8%。工業在全市國民經濟中保持核心的位置。長期以來,##一直為##的老工業基地,1990年以前,##全部工業總產值僅次于福州居全省第二位。2003年全市一、二、三產業的比重為24.7%、41.8%、33.5%,其中工業增加值達103.98億元,占GDP的比重為32.3%;工業企業提供的稅收占全市財政收入的比重長期保持在50%以上。許多產品產量在全省占較大比重。2003年,鋼產量211.3萬噸?占全省82.5%?原煤產量315.9萬噸?占全省40.6%?化肥產量29.1萬噸?占全省49.2%?機制紙產量14.3萬噸?占全省84.1%?水泥產量705.8萬噸?占全省33.4%?布產量16148萬米?占全省15.6%?發電量59.15億千瓦時?占全省9.7%。一批企業的規模、市場占有率等在省內、國內占有一席之地。三鋼集團公司近年內鋼生產能力將達300萬噸;三化公司已形成全國最大的商品電石生產廠和全省最大的化肥生產企業;廈工三重公司已是全國三大主要道路施工機械生產企業之一,壓路機國內市場占有率11.3%;華橡自控公司為全國最大的輪胎定型硫化機生產企業,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40%;##紡織有限公司是省內唯一生產各種高檔牛仔布的企業。 3、主要矛盾和問題:一是工業總量偏小,市場化程度較低。2003年工業總產值僅占全省的4.8%,列全省第5位。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大都分布在產業易于進入、重復建設、技術含量低、產品附加值低、從事初級產品加工的行業中。二是企業工藝裝備水平落后,技術創新能力不強。市縣兩級投資5000萬元以上的大項目少,技術裝備屬于80年代以后水平的僅占30%左右。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僅12.16億元,僅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5.7%。三是產業結構不盡合理,配套協作能力差。重工業在全省比重最高;各地產業結構、產品結構高度趨同,區域經濟的關聯效應、規模效益低,產業輻射力弱、缺乏帶動整個區域經濟聯動發展的支柱產業。四是國有經濟比重過高,企業歷史包袱重。2002年國有及國有控股工業企業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達71.8%(包括中央、省屬企業)。目前市屬還有56家國有企業在職和離退休職工2.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6.3%,高出全省平均數2.1個百分點。五是投資環境不寬松,經濟發展活力不足。財稅扶持力度不大?配套政策措施不夠完善?發展空間相對不足?交通、區位、融資環境相對較差;有的政府部門思想觀念不夠解放,抓發展、促發展的主動性差;有的部門辦事效率低,服務意識差?等等。 二、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 振興老工業基地的主要任務是,在鞏固發展第一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基礎上,全面提升和優化第二產業。要以##的客觀實際為基礎,立足于現有主導、優勢產業條件,加大工業經濟結構調整步伐;以體制和機制創新為前提,走新型工業化道路,提高工業經濟發展速度和質量的統一;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圍繞做大做強機械、冶金和林產工業三大產業集群,改造提升三個傳統產業,培育發展三個新興產業,大力發展服務業、推進農業產業化,構造具有##特色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一)培育發展三大產業集群 1、冶金及壓延加工業產業集群。重點抓好##省明光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彩涂板、熱鍍鋅板、型鋼系列產品開發,力爭2007年前在沙縣金古工業區形成100萬噸/年以上的金屬深加工能力。加快三鋼(集團)公司產品結構調整,由以建筑用鋼為主向船舶、工程機械、建筑業用鋼結構轉變。有色金屬工業重點發展鎢、鉛、鋅、鋁箔產品深加工和系列開發,積極發展稀土新興工業,開拓應用新領域。至2007年產值達130億元,年均增長23.9%;到“十一五”末,達225億元,年均增長20%。 2、機械及汽車零配件產業集群。一是以廈工三重公司為重點建設路面及環保機械龍頭企業,重點鞏固發展壓路機,路面養護機械為輔,規模生產垃圾壓實機等新產品。二是以華橡自控公司及雙輪化機公司為重點建設橡塑機械龍頭企業,著重加速產品多元化開發,全面推進現有主導產品升級換代;同時積極拓展橡塑機械國外市場。三是以齊齊哈爾二機床(集團)##制造有限公司為重點培育數控機床龍頭企業,生產多系列銑床產品。四是以##齒輪箱公司、永安軸承公司、將樂三華軸瓦股份公司等骨干企業為重點,抓住##省建設東南沿海汽車基地的機遇,開發汽車用齒輪、軸承、軸瓦、蓄電池以及為汽車、工程機械配套的變速箱等產品,逐步形成產業體系,使我市建設成為我省汽車零配件主要生產基地。該產業集群產值2007年計劃達到40億元,年均增長23.6%,到“十一五”末,達70億元,年均增長20.5%。 3、林產工業產業集群。以工業化促進林業產業化,合理開發利用森林資源,重點發展制漿造紙、木竹人造板、林產化工及森林食品等四個分產業。林產工業產業集群產值2007年計劃達到85億元,年均增長20%。其中:(1)制漿造紙產業。以青山紙業股份有限公司、青州造紙有限責任公司、##騰榮達制漿有限公司、建寧鐃山紙業有限公司為龍頭骨干企業,規模生產牛皮卡紙、拷貝紙及薄頁紙、絨毛漿紙,開發特種紙等新產品。該產業產值2007年計劃達到45億元。(2)木竹人造板產業。以永安林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為龍頭骨干企業,規模生產木質膠合板、竹質膠合板、中密度纖維板、刨花板、竹木地板、集成板等產品。該產業產值2007年計劃達到16億元。(3)林產化工產業。以沙縣松川化工有限公司、中城百事達變性淀粉有限公司等為骨干企業,規模生產松香及其深度加工系列、木竹活性炭系列等產品。該產業產值2007年計劃達到7億元。(4)森林食品產業。以三和食品(##)有限公司、##健盛食品有限公司等為骨干企業,規模生產清水筍、筍制品等產品。該產業產值2007年計劃達到17億元。 (二)改造提升三個傳統產業 1、紡織工業。一是加大結構調整力度,重點發展中高檔紗、產業用紡織布、無紡布,努力對接沿海紡織服裝行業,積極發展高檔面料,延長產業鏈,實現產業互補。近期重點抓好立豐印染股份公司印花、染色整理易地技改、##紡織化纖集團公司高強高膜PVA纖維技改等列入全省2004年工業結構調整重點項目的實施。二是依托大企業,做好配套服務。緊緊依托##紡織化纖集團,利用其化纖原料,積極開發紡織面料、針織面料、裝飾面料、產業用布等下游產品。三是做大產業用布,加快成為##省產業用紡織品生產基地。積極扶持,加強對產業用布的引導和整合,拓寬產業用布的應用領域,重點向醫用、建筑、農業用布、運輸篷布以及高級人造和合成革基布等領域發展。四是充分發揮我市中高檔紗和產業用布的優勢,積極與泉州、石獅、廣東等地的服裝及染整業配套,建立跨區域的產業鏈,實現區域間的互補性。 2、建材工業。以建福水泥、巖城水泥等企業為重點,同時加快永安謀成水泥集團閩燕公司100萬噸/年旋窯水泥等項目的實施進度,抓緊做好將樂紅獅水泥有限公司2×5000噸/日干法水泥項目前期工作。扶持鼓勵發展高強復合板、防水阻燃復合板等新型建筑材料,調整產品結構和生產布局,逐步改變我市建材產業主要以水泥生產為主的狀況,提高建材產品質量和市場占有率。 3、化工工業。重點發展新型農藥、高檔涂料、塑料加工助劑、食品添加劑、飼料添加劑、造紙化學品、生物化工,同時借助沿海石化一體化工程,主動尋找、策劃項目,選準一批可供合作的項目,全方位開展對接與協作,延伸產業鏈,創造條件爭取省石化中下游產品在##市布點。以三化、三農、永安智勝、麥丹公司等企業為主,近期重點抓好三化年產3萬噸三聚氰胺擴建和三農年新增4000噸固體草甘膦技改等4個列入##省2004年工業結構調整重點計劃項目的實施。積極支持匯天藥業公司開發醫藥新品種,重點支持其開發生產洛索洛芬鈉片和國家一類新藥來氟米特等新藥。 (三)扶持壯大三個新興產業 1、生物制品。以##省明溪南方紅豆杉生物有限公司、三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為龍頭【加快##老工業基地振興和改造研究】相關文章:
基于循環經濟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研究05-03
基于循環經濟下的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研究04-28
在東北老工業基地改造與振興中發揮作用05-01
東北老工業基地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05-02
以產業結構調整為契機加快老工業基地達小康04-30
振轉耦合振子實驗研究04-28
遼寧老工業基地的區域劃分04-30
撫順老工業基地轉型的思考04-27
衛星減振的試驗研究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