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升級的分析
60年代以來,跨國公司推動的產業全球化發展使得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格局發生了改變,加工貿易成為全球化產業發展的本質要求。在全球化背景下,對于發展中國家而言,產業升級成為在全球化產業鏈條中由勞動密集環節向資本和技術密集環節逐步提升的過程。由跨國公司推動的加工貿易的發展,為發展中國家切入全球高新技術產業鏈條,實現產業升級提供了便捷路徑。一、加工貿易產業升級與技術進步的國際趨勢
(一)跨國公司戰略的改變與產業的全球化
20世紀60年代,產業內部的競爭日趨激烈,使得跨國公司根據主要的地緣或者國家市場建立競爭優勢的經營戰略難以應對,于是,在全球范圍內配置生產要素資源和建立生產體系便成為獲得、保持與加強競爭優勢的必然選擇。這樣,跨國公司開始了由面向東道國市場的單一的獨立戰略和簡單一體化戰略向復合一體化戰略的轉變。
在復合一體化戰略下,跨國公司體系內的職能分工逐步集中化和專業化,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間按照各自競爭優勢分置于價值鏈的不同位置上,形成了母公司和子公司以及子公司相互之間的垂直或水平分工。跨國公司通過內部分工體系將位于不同國家的子公司的經濟活動進行分工和有機結合,使分布于不同國家和區域的生產過程之間建立了高度依存的關系,一個以價值增值鏈為紐帶的國際一體化生產體系便建立起來。在跨國公司組織的國際一體化生產體系中,各國生產能力均被納入其中,根據它們的產業競爭優勢位居全球化產品價值鏈的一個或數個環節。于是,各國由各不相同但相對完整的產業組成的傳統的產業結構狀況逐步改變成為由不同產業的不同環節組成的群體結構,這些結構的共同特點是能夠充分體現和發揮該國的比較優勢,具備勞動力比較優勢的國家集中發展各產業中勞動密集的生產環節,擁有技術優勢的國家則集中發展各產業中技術密集的生產環節,它們共同組成國際生產的全部。產業的全球化態勢由此形成。
(二)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的新格局
產業全球化發展使國際分工和國際貿易格局發生了巨大改變。
首先,就國際分工而言,產業內部分工代替產業間分工成為國際分工的主導。
在新的分工格局下,特定行業最具有競爭力的國家占據具有壟斷地位的戰略環節,提供著價值鏈上最多的價值增加量;特定行業中競爭力強的若干少數國家占據寡頭優勢環節,提供價值鏈上相對較多的價值增加量;具有一定競爭力的國家占據不完全競爭環節,提供一定的價值量;而在價值鏈中不具國際競爭力的國家,只能占據價值鏈中完全競爭環節,在價值鏈生產中提供很小的價值增加量。
因此,從產業的國際競爭角度看,國際產業分工的內部化使得一國的競爭優勢不再體現于最終產品和某個特定產業上,而是體現在該國在全球化產業的價值鏈中所占據的環節上。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其全球化產業的成長過程,事實上就成為不斷培育和積累競爭優勢,由非戰略環節一步步向戰略環節挺進的過程。
其次,在新的國際分工格局影響下,國際貿易格局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產業內貿易代替產業間貿易迅速增長,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主體,加工貿易成為國際產業分工和交換的必要形式。
隨著產業內貿易的發展,進口中間產品加工復出口,或者海外加工直接轉口,成為各國企業生產和對外貿易中普遍采用的形式。傳統意義上完全由一國生產的純粹“本國產品”的一般貿易出口會越來越少,中間產品的貿易規模會越來越大,現代廣義的加工貿易成為產業全球化發展的本質要求和主要實現形式,成為現代產業分工和國際交換的重要載體。
因此,加工貿易在新的分工格局下較之一般貿易更具普遍性,區分加工貿易和一般貿易在許多情況下將變得沒有實質意義。而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加工貿易既是發展中國家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營銷網絡、促進出口和提升出口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也是它們利用外資帶動國內產業參與國際分工、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手段。
(三)加工貿易與發展中國家的產業升級
在產業全球化背景下,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的概念也發生了變化。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不再僅僅是簡單地由勞動密集型產業向資本密集、技術密集型產業的升級轉換,而且還包含由同一產業內部的勞動密集型環節向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環節的升級轉換。
發展中國家在全球化產業中由勞動密集型環節向資金、技術密集型環節的升級轉換,表現在生產和出口上,將呈現出如下階梯狀演進:最終產品的加工、組裝生產和出口——零部件的分包生產和出口——中間產品的生產和出口——國外品牌產品的生產和出口(OEM和ODM)——自創品牌的生產和出
[1] [2] [3] [4] [5]
【對我國加工貿易產業升級的分析】相關文章:
以傳統產業升級改造推進我國產業結構的調整04-30
我國環保產業現狀分析04-27
我國產業結構轉換與升級問題及影響因素04-28
積極應對歐盟環保指令促進我國機電產業升級05-02
我國環保產業經濟分析04-27
我國電解鋁產業SCP分析04-28
上海第三產業發展升級的分析04-28
我國對外貿易分析05-01
全球之下的產業升級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