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共青團組織設置、運行機制、資源配置社會化的思考
“社會化”一詞的原義是指個體在社會實踐中學習知識、技能和規范等社會文化,適應社會生活,積極作用于社會,創造新的社會文化的過程。后來逐漸被社會學家們引用到組織領域,成為一個組織依靠社會、動員社會,又作用于社會,以實現特定社會目標的互動過程的代名詞。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確立完善,帶來了我國社會經濟結構的巨大變化,共青團的工作基礎、工作環境和工作對象也隨之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新的形勢迫切要求我們跳出“就團論團”的模式,大膽解放思想,調整團的組織設置,構建新的運行機制,優化團的資源配置,走社會化之路推進團的各項事業。一、共青團組織設置、運行機制、資源配置社會化(以下簡稱社會化)的必要性與可能性
1、社會化是由經濟基礎的變化決定的。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換、經濟增長方式從集約型向粗放型的轉換,經濟基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產力極大解放,綜合國力極大提高。異軍突起的鄉鎮企業、個體私營企業、股份制企業以及各類不斷發育完善的市場逐漸成為沿海發達地區的經濟主導。青年的從業特點、價值觀念、生活方式、各種需求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團組織主要按行政區域設置,與黨組織一一對應,工作方式以行政命令為主,青年的流動性也不大,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需求決定了資源配置,勞動力資源也受市場需求的調節。一方面,在城市、經濟強鎮和企業,外來青年大量涌入,而傳統的組織設置、管理模式、運行方式對此顯得非常薄弱;另一方面,貧困地區青年大量流出,許多村成為“空殼村”,團組織有名無實,工作無法運轉。同時,農村城鎮化、農業產業化進程的不斷加快,為共青團提供了施展才華的廣闊舞臺,青年的流動既為加快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也使大量優秀青年人才集聚,易于發揮整體功能。經濟發展又為共青團提供了可供調配的資源。作為上層建筑的共青團,只有主動適應經濟基礎的變化,加快社會化步伐,才能有更大的發展。
2、社會化是共青團的性質決定的。共青團是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它首先是一個群眾組織,是社會團體。事物是普遍聯系的,共青團不可脫離社會而存在。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一個社會團體地位的高低取決于其對社會的貢獻程度大小。共青團必須服務于社會,為社會發展出更大的力,才能得到社會的重視、支持和尊重。奉獻來自于實力,一個人要奉獻,時間、勞動技能、身體、奉獻精神缺一不可,一個組織也一樣,其作用取決于自身擁有的人、財、物等資源以及所能調配的種類資源。社會是一個大系統,作為其子系統的共青團各基層組織單位分布在各條戰線、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與社會各方面有著廣泛的聯系,對汲取大系統的營養有著許多便利條件。從共青團的實踐來看,團的許多名牌工作和活動之所以能夠打響,除了團干的努力外,更多的還是黨政的重視,社會各界的支持和青年的參與。作為社會團體的共青團,應該而且必須走社會之路,根據黨政府的工作需要和社會發展的需求,不斷豐富團的活動內容,拓展團的工作領域,延伸團的工作手臂,使廣大青年在更為廣闊的天地中參與經濟建設,服務社會,為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3、社會化是由共青團的任務和自身的現狀所決定的。黨建立共青團的目的,是因為需要有一個先進青年組織作為團結全國青年的核心,協助黨加強對青年一代的培養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帶領廣大青年去完成各個時期的任務,不斷地為黨造就、輸送力量,因此,共青團的主要任務是團結、教育(www.xfhttp.com-雪風網絡xfhttp教育網)和服務青年投身兩個文明建設,培養“四有”新人。改革開放以來,各級團組織為實現這一艱巨的任務作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明顯成效。然而有限的條件與無限的責任形成的反差和矛盾,一直困擾著團的工作,特別是人、財、物“三缺”現象,使團工作舉步維艱。據統計,臺州市目前專職團干與團員青年之比為1∶5042,共青團的經費主要靠行政撥款,時常出現
[1] [2] [3]
【共青團組織設置、運行機制、資源配置社會化的思考】相關文章:
共青團組織設置、運行機制、資源配置社會化的思考論文04-29
關于共青團組織設置、運行機制、資源配置社會化的思考論文04-29
對人的個體社會化問題的思考04-28
鄒平縣植保社會化服務的調查與思考05-02
關于構建陽光體育運動運行機制的思考04-30
生涯發展視域下高校就業指導運行機制的思考04-28
完善地質資料檔案社會化服務體系的思考04-28
加強事業單位崗位設置和管理的實踐與思考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