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日本“入關”對其經濟的影響
日本政府的宏觀調控日本經濟以1960年6月發表的《 貿易外匯自由化計劃大綱》為契機,開始走向真正含義的經濟 開放體制。該《大綱》包括自由化基本方針、貿易商品種類自 由化計劃和外匯自由化計劃。“貿易立國”的大戰略開始,無 論是加入關貿總協定之前“傾斜生產方式”的實施和保證其實 施的金融手段的運用,還是加入關貿總協定之后貿易、資本自 由化的制定和分步驟、分階段的選擇性實施,日本政府推動本 國經濟發展的著眼點始終是放在基本國情之中的,并沒有一味 地追求“國際化”。即在外部環境方面,針對國內在未來或將 成為支柱型的產業,通過關稅、非關稅措施等給予積極保護, 以弱化來自外部的沖擊,維護各部分民族工業的發展,縮短與 發達國家工業技術水平的差距;在內部環境方面,通過法制的 不斷強化,誘導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以及促進企業內部經營機 制的合理化,在健全和完善各類體系的基礎上,確保企業間的 充分競爭。
企業對自身的客觀評價
通過上述非關稅保護措施,日本的特有經濟發展形態“官 民協調”方式對汽車工業發展的促進,以及在產業政策的作用 下,企業對技術的開發研究、對引進技術的認識過程,無不說 明正確地認清自身所處的環境、所具備的設備能力和技術力量 與他國之間存在的差距,是日本企業界能夠在政府既定的產業 政策、對外貿易政策等特定環境下得以發展的關鍵。
應該指出,日本加入關貿總協定前后的經驗給我們這樣一 個啟示:處于國內經濟與國際經濟相互滲透和接軌、舊體制與 新體制摩擦、轉換時期,面對經濟增長模式、發展戰略選擇、 產生結構調整、產業政策實施等等有關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前 途問題,政府和企業取得某種共識,即便是在市場經濟體制下 也是完全可能的。從某種意義上講,“官民”的共識對整體經 濟發展的促進作用,往往會超越其他因素對經濟的推動作用。 就我國目前的經濟發展狀況而言,無疑與日本加入關貿總協定 前后的狀況(例如,國家的法制健全程度、企業自主經營意識 、財政金融體系的完善程度,乃至公民的納稅意識等等)有著 基本的區別,而且從愈加強烈的技術轉讓封閉傾向、管理貿易 的復蘇、區域經濟合作勢態的強化等外部環境看,其國際經濟 、社會的大背景也截然不同。因此,盡早尋求并達到國家和企 業的“共識”,是繼續加快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可回避的大前提 。從恢復關貿總協定席位后必然出現的各種沖擊看,達到共識 也是采取減緩沖擊措施的先決條件。
技術與產業配套發展
加入關貿總協定后,日本和許多國家一樣面臨著開放國內 市場和民族工業能否承受外部沖擊的考驗。在當時歐美強大的 經濟實力面前,日本采取了積極的態度。即日本政府一方面注 重對產業、貿易政策的及時調整和充實、完善,并且結合本國 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從宏觀上適度把握國際環境的變化和國 際發展的必然要求;另一方面,在重返國際社會后,為保護經 濟的持續發展,將不斷提高本國工業的技術水平和企業的國際 競爭力作為首要問題來解決。因為只有這樣才能適應減少貿易 壁壘、逐漸開放國內市場的必然趨勢。
貿易、資本自由化
日本著手實施貿易自由化是在加入GATT之后的第5年 ,而且對步驟、商品和時間期限均留有相當慎重的緩沖余地。
在推進貿易自由化過程中,日本政府十分注意宏觀調控的 作用,制定了一系列配套措施。例如,1960年12月發表 了《貿易外匯自由化計劃大綱》之后,及早地制定了新的《關 稅法》,并于1961年6月實施新的《關稅稅率法》,新增 設緊急稅和關稅配額制,對關稅稅率進行了大幅度調整。不難 看出,日本的貿易自由化進程是強化本國的國際競爭力、促進 生產業高級化的進程。實際上“自由化”也是有選擇性的,即 從全國的保護主義轉向選擇性保護主義。
所謂資本自由化是國際間的資本交易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 自由進行。
日本政府在推行資本自由化中,始終遵循著兩個指導思想 :(1)對國際競爭力薄弱的產業、行業,依據壟斷
[1] [2]
【日本“入關”對其經濟的影響】相關文章:
日本文化對于日本經濟的影響05-01
韓國技術革新戰略及對其經濟復蘇的影響05-02
日本經濟泡沫的警示05-02
虛擬經濟對現實經濟的影響分析05-01
衛星紅外特性及空間熱流對其的影響04-28
“非典”對我國經濟的影響04-30
數字經濟對城市的影響04-28
論環境對經濟的影響04-28
試論和的精神對日本企業的影響04-27
日本雇傭流動化:現狀、原因及影響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