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經營城市的思考
我國的一些城市在市場經濟下,在探討自身的發展、加速城市化的進程時,提出了如何以城市為單位,主要運用經濟手段,操作或運作城市整體國有資產的問題。目前,經營城市的實踐活動已在一些城市展開并取得成效,由此引起了人們對經營城市的關注和研究。那么,什么是經營城市?為什么要進行經營城市?經營城市主要有哪些方式?本文將對此做一些粗淺的思考。
一、經營城市的概念和意義
一般而言,經營城市是指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城市政府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市場規律和市場化的方法解決城市建設、發展和管理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從而滿足居民對城市環境的各種需求的行為。具體來說,就是城市政府通過運作城市內的土地、房產、市政設施及其延伸的無形資產等各種資源,使城市獲得迅速發展。這些運作包括城市發展的各種謀劃、規劃、開發、建設及至管理等等。
經營城市包括三個要點:一是誰來經營城市?二是經營什么?三是如何經營城市?關于經營城市的主體是誰?現階段在我國經營城市的主體是各級城市的政府,因而經營城市是政府行為;關于經營什么?即經營城市的客體是什么?這個客體其實就是“城市資產”,它包括城市中的土地、房產、環境、市政設施等有形資產和依附于其上的名稱、形象等無形資產;有學者把城市資產歸納為自然生成資產(土地等)、人工資產(如道路、橋梁、地下管網等)和延伸資產(如城市建筑和構筑物的冠名等)三大方面。關于如何經營城市?經營城市是城市政府依據有關法律,主要運用經濟手段,通過對所掌握的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的使用權、經營權、名義權、冠名權等相關權益進行市場運作。
當然,還需要明確一點,就是為什么經營?簡單地說,就是加速城市化、現代化進程。從實際運營的效果看,經營城市的確解決了城市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資金缺乏、建設效率不高等問題,對當今中國城市建設來說不乏是一種新的思路與行為。
經營城市不是人們心血來潮、隨心所欲的炒作,它的產生有著市場經濟發展的內在原因。也就是說,市場經濟要求進行經營城市。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深入和完善,城市建設的形式也越來越豐富多樣,經營城市也就被提出來并加以實踐。
從目前看,經營城市至少有以下四方面的意義:
第一,經營城市有利于政府轉變職能
政府轉變職能、政企分開一直是較難的問題,然而,經營城市這一方式卻給城市政府帶來了新的、具體的、可操作的途徑。
市場經濟是法制經濟,它要求城市政府采用以法律法規為基礎的經濟杠桿管理模式。我國是公有制為基礎的經濟體制,城市政府擁有大量的國有資產,如何把這些資產的效用最大化的發揮,成為城市政府在市場經濟下面臨的重大課題。經營城市就是城市政府運用一些經濟手段,解決城市建設發展問題的新探索。
經營城市要求政府必須從過去對企事業直接插手的微觀管理轉向對城市整體資源的開發、利用、經營,轉向對城市設施、生態環境的整體化的經營管理;真正實現政企分開,實現城市整體資源的可持續發展。經營城市是城市經濟由僵化的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政府行為方式由微觀模式轉向宏觀模式的具體表現。
第二,經營城市有利于建立集約經濟
從社會進步的角度上講,城市發展追求的目標不僅是單純的生產生活便利、經濟化,而且還包括全社會降低交易成本、居民精神物質環境質量全面提高等方面內容,并以城市發展帶動其所在地區的整體經濟的發展,促進整個社會的進步,使城市真正成為其所在區域的經濟增長極。這也是城市經濟由粗放經營轉向集約經營的必然趨勢。
這就要求經營城市的方式必須從資金、實物等要素的單方面經營轉向物質資本與知識、信息、人才、文化、生態相結合的多方面、多角度、全方位的經營上來。從發展上看,人力資本、知識信息對生產力的促進作用,將會逐步超越傳統的實物資本和貨
[1] [2] [3]
【經營城市的思考】相關文章:
對經營城市若干理念的思考05-02
伊春市:城市資本經營的新思考04-28
關于城市出租汽車客運經營權的思考05-03
質疑經營城市04-27
經營城市探析04-29
論經營城市04-28
城市公共管理的思考05-02
關于虛擬經營的實踐及思考04-28
上海建設世界城市的若干思考04-29
城市生態化戰略的哲學思考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