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辦成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本市場的思考
為了貫徹《證券法》,保護投資者的合法權益,需要研究在我國如何加快發展機構投資者,改善資本市場投資者結構,建立以機構投資者法人持股為主的資本市場。發展眾多的機構投資者,既有利于參予國有企業的公司治理結構改革,又有利于我國資本市場的穩定健康發展,保護投資者權益。眾所周知,一個成功的國內資本市場應具有以下一些特征:有足夠的證券發行者和機構投資者,有嚴格的信息批露標準,以便于投資者對證券進行投資收益與風險評價;有標準的交易票據和交易手段,以便于交易的進行和市場流動性提高;能實現較低的稅收和交易成本;有嚴格的監管制度,能做到保護投資者的權益,對泄露內幕信息、制造虛假信息者和操縱股市者進行嚴懲等。 而我國現今的股市,雖經過10多年的發展,已有了一些規模,也立了法,已有法可依,但尚是一個不規范的、投機大于投資、非理性的股市。造成這種狀況有多種原因:
一、對實行股份制和開辦股票市場,急于求成,缺乏認真研究,選擇模式不當。從西方發達國家股市看,一種以美英為代表的資本市場上的機構投資者雖然越來越多,但都沒有擺脫追求高流動性和短期效益的弊病,投機性很強。另一種以德、日為代表,發展機構投資者的法人投資,法人投資有一種戰略眼光,能著眼于對企業和整個社會的發展,注重對企業的管理,而不是像美、英的法人投資者那樣追求短期效益。當時,我國發展股市如選擇德、日模式,情況就會比現在好得多。 二、我國股市倉促上馬,立法滯后。1998年底,才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證券法》,立法滯后,也是造成目前股市不理想、不規范的一個原因。
三、輿論和導向失誤。在《證券法》公布前,理論界和輿論界只宣傳股市有利于企業經營機制的轉換,有利于企業從股市籌資,而不重點宣傳股市首先要:“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應當遵守自愿、有償、誠實信用的原則!币蚨鴮⒐墒幸雰H僅是“籌資和圈錢場所,使好多股份制企業老總不把投資者作為“上帝”,而看成是“阿斗”,不給投資者以應有的回報!督洕請蟆酚浾哧悇Ψ蛲晃粶蕚渖鲜械钠髽I老總聊天,問他為啥要爭著上市,回答是:“這錢不一樣,等于是白白揀來的,花起來沒有還貸壓力”(見1998年8月2日《經濟日報》“募資使用叫人難放心”一文)。?
四、信息披露失真。有些上市公司在財務上搞虛假包裝,以欺投資者上當,使股民投資權益遭受損失,逼著投資者只好進行短期投機。最為典型的是紅光公司,編造虛假利潤達1.57億元,騙取了上市資格,使廣大投資者上當,遭受了巨大損失。
五、嚴格規范監管缺位,有法不依,執法不嚴,使內幕人員和大戶聯手操縱股市有寬松的環境。我國《證券法》第71條、184條明確規定:“操縱證券交易價格……獲取不正當利益或者轉嫁風險的,沒收違法所得,并處以違法所得1-5倍的罰款。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但多年來,我國股市上大戶做莊、聯手操縱哄抬股票價格,從中獲得取暴利,廣大小股民遭殃的事例屢見不鮮,至今對違規聯手操縱的違法案例處理的很少。
六、我國股市投資者主要是4400萬投資者散戶。據上海證交所的資料,在我國證券市場上,公眾股民散戶占94%,機構投資者只占5%,自營者占1%。在西方發達國家成熟的股市中,大量的機構投資者的退休養老金、保險基金、銀行信托基金和投資基金等擁有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占股市的50%以上。在每天的股市交易額中,2/3的交易額是由機構投資者進行的,因而,西方發達國家的股市具有較強的穩定性。我國目前以散戶為主的股市存在著很大弊。阂皇峭稒C性強,換手率高,頻繁的股票交易,導致股市狂漲狂跌;二是缺乏參予股市經驗的散戶,往往成為股市的犧牲品,大戶的“美中餐”。據《中國證券報》調查,1994年-1998年股市中賠錢的戶占50%-60%,多是散戶。三是股市中散戶多,缺乏眾多的
[1] [2] [3] [4] [5]
【對辦成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本市場的思考】相關文章:
關于中國資本市場的思考04-27
大事往往是順便辦成的05-02
關于以發展為主題的辯證思考04-27
機構投資者QDII投資的一種新方法[1]04-30
把新工聯辦成職工自己的企業04-28
資本市場的公司治理機制04-30
投資者保護小議04-30
十舉措穩定資本市場預期04-29
婦幼保健機構檔案信息系統規范化建設的思考04-29
以學為主教學的一點思考教師個人總結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