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點滴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是一篇科普文章,向我們介紹了自然界的一種有趣的現象——共棲。課文講述了生物的三種共棲現象。一種是犀牛鳥和犀牛的共棲,這種叫作犀牛鳥的小黑鳥啄食寄生在犀牛身上的昆蟲和蛆卵,為犀牛報警,讓犀牛獲得安寧;一種是燕千鳥與鱷魚的共棲,燕千鳥為鱷魚剔牙,自己吃飽了肚子,還為鱷魚解除了痛苦;一種是百舌鳥與金黃鼠的共棲,百舌鳥在金黃鼠的洞穴里產卵、孵化、育雛,得到金黃鼠的照看,金黃鼠由此也能經常欣賞到百舌鳥的歌聲,大家既安全又開心。它們朝夕與共,和睦相處,成為一對好朋友。了解課文講述的三種共棲現象,弄清它們共棲的原因是教學的重點。課文中講述的一些動物,如,"犀牛鳥""百舌鳥""金黃鼠",學生可能會感覺比較陌生,這是教學中的難點。
??今年的3月22日,全國人大會議提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科研項目,結合我校實施的"綠心工程",我確立了這堂課的教學思路。"綠心工程"就是要讓孩子們學會"愛自然,愛他人,愛自己",要想學生真正愛自然,關注自然,就必須先激發起學生學習探索自然科學的興趣,進而增強環境保護意識。
??從語文教學的角度來說,這是一篇略讀課文,在語文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應具有獨立閱讀能力,學會運用多種閱讀方法進行學習。針對本班學生知識面廣,善于查找資料輔助學習的特點,我布置學生在課前用自己擅長的學習方法充分地對課文進行自學。我們校本研究的實質是;人本化,特色化,個性化。課前自學能夠很好地發展學生的個性,自學時沒有老師的指導,同學們的提議,是學生自由運用已知的學習方法來學習新知,當然每個學生的發展和水平有差異,自學過程不可能求同,主要培養學生能獨立閱讀課文的能力,而課堂中的學習是為了更好地補充或糾正自學中的不足。比如,課堂上對一些重點詞句的把握和朗讀、聯想,以達到深化。也正是因為學生在課前對課文進行了充分的自學,因此在課堂上出現了很多精彩的回答。如:課文中說"犀牛不怕豹、大象等高大兇猛的動物"又說"犀牛鳥可以為犀牛報警"學生在課堂上提出,既然犀牛不怕豹、大象等高大兇猛的動物,那還需要犀牛鳥報警嗎?學生有的說,課文中只講犀牛不怕豹、大象,并沒有講它不怕別的動物。還有的說,犀牛是不怕犀牛不怕豹、大象這些動物,可是它怕人。我趕忙問,它為什么怕人。學生搬出了課前查到的有關人類捕殺犀牛的事例:世界上目前只剩下三千多只,人類為了得到犀牛頭上那名貴的犀牛角而肆意地捕殺犀牛。犀牛怕人類捕殺它,這樣犀牛鳥不就剛好給犀牛報警嗎?多精彩的回答呀!我立即問全班的孩子:"犀牛鳥向犀牛報警啦,盜獵者……"學生連忙喊到:"盜獵者來啦,犀牛快跑!"這樣的拓展學習難道不比照本宣科更能激起孩子們對動物關愛的情感嗎?課堂的確是生成的呀!
??這篇課文的預習要求,先要讓學生弄懂什么叫共棲,再了解共棲的原因和有趣的表現.在這堂課中我把這個順序做了調換,我覺得既然講究人本化,就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與其讓學生在課堂上去重復或是復述定義,不如讓學生從課文中去感知與總結,并且通過一些拓展性的學習,如:我有意地在教學過程中插入"螞蟻和樹"共棲的課外知識,這是動物與植物共棲的例子。螞蟻是一種平時讓人挺討厭的動物,它卻能保護樹,讓學生從中了解到世界上的物種都是相互關聯著的,是缺一不可的。從而讓學生更加關愛動物。讓學生從實例中提高認識,從而不斷地去充實"共棲"的定義,這正是課標里要求我們在發展學生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象力和創造潛力。在這個過程中,逐步養成學生實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學態度,初步掌握科學的思想方法。在這一堂課中,學生由淺入深地了解總結了共棲的定義,又從相互的匯報交流中獲得了大量的課外信息,也與此同時增強了學生關愛動物的情感。
[1] [2]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學設計及課堂教學點滴】相關文章: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案設計08-25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案08-29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案09-07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案7篇12-03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教案6篇01-09
有趣的生物共棲現象語文教案08-25
有趣的動物共棲現象200字作文04-28
《生物的變異現象》教學設計04-30
《生物的遺傳現象》教學設計案例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