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國際物流系統及其合理化
1985--1995年間,我國國民生產總值平均保持20.3%的年增長速度,對外貿易增長速度為27.5%。同期國際物流中,集裝箱運量增長速度為31.5%,1995年外貿貨運量達1108萬TEU。1996年我國進出口貿易總額達到2899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2%,其中進口1388.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51%;出口251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5%。可見,我國國際物流量和對外貿易是同步增長的,均超過了同期國民總產值的增長速度。由此可見,國際貿易的順利進行,要求以有效的國際物流作為保證和支持。
據有關統計,目前跨國公司控制著全球生產總值的40%左右、國際貿易的50%以上和國際投資的90%。跨國公司正在由各國子公司獨立經營的階段,向圍繞公司總部戰略,協同經營一體化發展,從而對國際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大型企業要進入世界企業100強或500強的行列,必須極大地提高我國國際物流的支持能力。 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都面臨著巨大商機和嚴峻挑戰。為了使我國在世界貿易格局中占據有利的地位,提高中國跨國公司的競爭能力和成本優勢,開展和加強國際物流的研究具有重要意義。
一、 國際物流的概念和發展
1、 國際物流的概念 所謂國際物流,就是組織貨物在國際間的合理流動,也就是發生在不同國家之間的物流。國際物流的實質是按國際分工協作的原則,依照國際慣例,利用國際化的物流網絡、物流設施和物流技術,實現貨物在國際間的流動與交換,以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和世界資源優化配置。 國際物流的總目標是為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服務。即選擇最佳的方式與路徑,以最低的費用和最小的風險,保質、保量、適時地將貨物從某國的供方運到另一國的需方。因其是為跨國經營和對外貿易服務,使各國物流系統相互"接軌",因而與國內物流系統相比,具有國際性、復雜性和風險性等特點。
國際性是指國際物流系統涉及多個國家,系統的地理范圍大。這一特點又稱為國際物流系統的地理特征。國際物流跨越不同地區和國家,跨越海洋和大陸,運輸距離長,運輸方式多樣,這就需要合理選擇運輸路線和運輸方式,盡量縮短運輸距離,縮短貨物在途時間,加速貨物的周轉并降低物流成本。 在國際間的經濟活動中,生產、流通、消費三個環節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由于各國社會制度、自然環境、經營管理方法、生產習慣不同,一些因素變動較大,因而在國際間組織好貨物從生產到消費的流動,是一項復雜的工作。國際物流的復雜性主要包括國際物流通訊系統設置的復雜性、法規環境的差異性和商業現狀的差異性等。 國際物流的風險性主要包括政治風險、經濟風險和自然風險。政治風險主要指由于所經過國家的政局動蕩,如罷工、戰爭等原因造成貨物可能受到損害或滅失;經濟風險又可分為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主要指從事國際物流必然要發生的資金流動,因而產生匯率風險和利率風險;自然風險則指物流過程中,可能因自然因素,如海風、暴雨等,而引起的風險。
2、 國際物流的發展 國際物流的概念雖然最近才提出并得到人們的重視,但已隨著國際貿易和跨國經營的發展而迅速發展起來。其發展過程大體經歷了以
[1] [2] [3] [4] [5]
【國際物流系統及其合理化】相關文章:
社會系統及其同構律04-26
淺析國內物流國際物流發展04-29
路面雷達檢測系統及其應用04-26
巖溶圈系統及其研究方法04-28
常用地極系統及其變換05-01
綠色物流內涵及其發展研究04-28
我國物流發展的誤區及其出路04-28
VXI數據采集系統的建立及其應用04-27
涌現研究的學科演進及其系統思考04-30
淺析灰色系統的發展及其展望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