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司法公正的觀念轉變
「內容提要」司法公正是法治國家的基本要求,而實現司法公正首先須從觀念上來轉變,即從傳統的觀念向現代法制觀念的轉變,從中國傳統的情感型向現代法制理性的轉變,從傳統的臣民意識向現代的公民意識轉變,從傳統的官本位思想向現代的法律至上思想觀念的轉變,從法院的專政觀念向社會平衡器觀念的轉變,從依政策辦事的觀念向依法辦事觀念的轉變,通過全社會的努力,共同推動司法公正的實現。「關鍵詞」依法治國 司法公正 觀念轉變
一場籃球賽的基本公正是裁判的公正,而裁判的公正又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和制約,其中的制約條件就是裁判不能是一方的成員。足球賽也如此,否則就會損害一方的權益,最終影響整個活動的順利進行。在實行依法治國的今天,法律是要由執法者來執行的,法律制度上的進步也必然要通過執法者的自身素質和執法水平來展現。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法官隊伍、檢察官隊伍和律師隊伍,是法制進步中的客觀需要,也是一個國家法制進步的具體體現。“‘法治國’的主要目標就是要保護公民個人的自由不受國家權力的侵害”[1].而要保護公民的權利,實現司法公正,就必須從制度上保證這些從事法律職業的人具有較高的專業水平,以適應我國高速經濟發展和社會情況不斷變化的要求,并對傳統的認識和觀念進行轉變。而傳統的觀念是制約中國走向法治的基礎因素,我們要實現法治,就應對人們的司法觀念有一個從傳統向現代的轉變。本文就實現司法公正的觀念轉變談幾點看法:
一、從情感型觀念向理性觀念的轉變
思想指導行為,它推動人們建立制度。在思想范疇里,感性是理性的基礎,理性是感性的指導,但感性只解決現象問題,感情帶有嚴重的個人或集團或民族傾向性,理性才解決本質問題。在宗教國,宗教信仰產生宗教活動,不同的宗教信仰產生不同的宗教活動。在法治國或秩序國,理性是人類的思想活動方式,屬主觀思想范疇,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和思想的升華,人們的活動離不開思想的指導。社會活動需要理性,經濟活動需要理性,文化活動需要理性,政治活動更需要理性,總之,人類活動需要理性。理性是指人們從理智上控制自己行為的能力,對自己行為的判斷是經過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判斷和推理,通過這種判斷和推理,全面反映事物的本質和內在聯系,而不是憑喜怒好惡去判斷!八^理性,有價值理性和方法理性之分,而方法理性無非是指一種認識能力和認識方法,它是運用邏輯手段去分析判斷,提供因果必然性聯系的認識能力或手段,它旨在克服人們認識上的片面性和偶然性!盵2].羅素認為,“理性指的是為達到某種信仰而考慮一切證據的習慣!盵3].一個國家的意識形態,一個民族的價值觀念,都有可能影響到人們的智力投向?茖W重在求真,重在人類個體價值的實現,因而從本質上說,科學的社會基礎既在價值領域,又在政治領域。只有在個體為本位并且以此為基礎的民主自由的政治氛圍里,科學才可能得以健康的發展。人既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即人既是理性的,又是感性的。理性是相對于非理性而言的。非理性以情為本,喜歡宣泄感情,將群眾的情緒、而不是將群眾的根本利益所體現的理性作為處理問題的依據。理性與非理性的沖突構成了人類社會根本的永恒的矛盾!懊總人總是想要別人依照他的意思而生活,贊同他所贊同的東西,拒絕他所拒絕的東西。結果,既然人人都想勝過別人,他們便相互爭吵,相互努力壓制對方。對于成為勝利者的人來說,引以為榮的并不在于自己得到什么好處,而在于損毀對方! “理性對于克制和調節激情起很大作用!盵4].“理性實在不應該高傲自恃,它倒是應為那些非理性的或不那么理性的動力服務,把它們好好地協調起來!盵5].人是文化的動物,文化由人所創造。盡善盡美的世界,向來是人類所追求的理想目標。但如何實現,各民族有著不同的道路。然而,人的本質又決定了他們是不可能都變成圣賢的,感性的欲求遠遠超過理性的自制!捌鋵崳魏吻逍训娜硕加写蝽锏
[1] [2] [3]
【論司法公正的觀念轉變】相關文章:
論美國早期特許財產權觀念的轉變04-30
轉變觀念不等于“傳授觀念”04-29
轉變觀念創新管理05-01
轉變觀念振興東北05-01
語文教學觀念轉變之我見04-30
當前需要轉變的幾個重要觀念04-28
馬克思與哲學觀念的轉變04-26
文化落地,從轉變觀念開始04-28
論《周易》的美學觀念04-28
轉變教學觀念 提高育人質量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