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司法公正與司法為民
一公正即“公平正直”、“公平正義”。司法公正是指司法行為是否“公平正直”,司法結果、司法過程是否符合“公平正義”要求的價值判斷和評價。在一個法治的社會里,司法公正一直作為評價人民法院審判活動的唯一標準。因為人們對法院審判是否公正的認識主要是在法院適用和執行法律過程中,是否符合我國憲法所要求的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則和精神,以及是否做到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自從黨的十六大提出“公正司法”的理念后,法學界或司法界內部大多數都是從法院隊伍自身建設,如法官素質、對法院審判工作的監督、加強管理等方面來進行改革,可效果不明顯,F實中的司法不公正的現象仍然客觀存在,其中尤以人情風的滋長和地方保護主義的泛濫最為突出。公眾對法院更有“天下衙門朝南開,有理沒錢莫進來”等說法。當然,現階段司法不公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人的問題,也有體制的問題。人的問題即辦案人員的業務素質、廉潔自律及公正執法程度如何;體制問題即造成司法不公的制度上的缺陷和困惑。從當前審判實踐來看,造成司法不公的原因主要還是體制上的問題,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機構設置不合理。從目前人民法院的機構設置來看,人民法院的設置都是按行政區劃設置的。比如宜昌市中級法院所屬的夷陵區法院、三峽壩區法院、葛洲壩人民法院以及西陵區法院,以上四個法院均相距不到10公里,確按各自行政區域管轄著屬于自己行政區域的案件,再加上各法院的人事任免由地方決定,法院的經費完全由地方財政提供,法院受當地黨委、政府的領導和管理。在這種機構設置和體制下,我國憲法確立的司法獨立由于缺乏基本的前提條件,就不可能實現真正的司法獨立,也無法樹立高于地方黨委、政府的司法權威。這也是司法上地方保護主義一定范圍內存在的根本原因。
二是立法和司法解釋滯后。大家知道,法院的職能是依法、嚴格執行法律,只要法院在審判過程中正確地適用了法律,同時并不違反程序法上的規定,應當說該司法個案是公正的。但從審判實踐來看,在法和司法解釋滯后于經濟發展時,即使法院嚴格適用有關法律,同樣會產生司法公正被質疑的情況,從而使審判人員處于兩難的境地。比如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不同企業之間進行的正常借貸,既解決了借款企業的資金困難,又使貸款企業的閑置資金得到有效使用,對市場經濟具有必要的促進作用。但從我國目前立法來說,對企業間借貸是明令禁止的。處罰上一般對獲得的利息予以沒收,對他方處以相當于利息的罰款。由于公眾并不都精通法律,其對法律的理解大多都從日常事理演繹而來,即合法的也應當是合理的。那么在這種情況下,同樣使公眾產生對司法公正的合理懷疑。
三是審判管理體制急需完善。在各界對司法不公的指責中,作為法院自身也在“摸著石頭過河”。比如有些法院推行的審判長負責制和法官助理制度。該制度的施行雖然已引起我國法院審判制度的重大變化。但由于我國地域廣大,東西部差距也大,法官的個體素質也千差萬別,傳統上的合議等制度仍有許多需完善之處。
1、合議制度仍存缺陷。現階段,合議制對于形成較為公正的結論和防止個別審判人員的枉法裁判起著重要的作用,但該制度并不是十全十美。從司法實踐的情況來看,在有些基層法院,每個審判人員年審判工作量為上百件案件,分析、處理自己承辦的案件尚且顧不過來,哪有精力合議別人的案子。這樣,導致的結果是有些本應由合議庭審理的案件,往往由某個主審法官審理并草擬合議筆錄,交其他人簽字了事,使合議制形同虛設。這說明合議制和基層審判實踐還是有一些脫節的地方。另外,在合議制下,在認識不一致時實行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我們應當認識到,審判的目的是形成對案件的公正處理,公正的結果應當是唯一的,那么合議制下多數意見是否就一定是公正的,如果少數人的認識是比較公正的,而多數人的認識有失偏頗,那么實行合議制的結果就是使一個本來能得到公正處理的
[1] [2] [3]
【司法公正與司法為民】相關文章:
司法公正的向度04-28
司法公正和異地判案04-15
法官與司法公正-效率問題研究04-30
司法為民寫忠誠--法庭副庭長事跡材料04-30
為民請命04-29
為民父母04-29
為民除害作文09-17
朱熹為民思想及其影響05-02
陶為民身上的USP基因04-27
為民服務公開承諾0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