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再議馬克思恩格斯實踐生態觀論文
摘 要:實踐唯物主義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根本思想。在實踐唯物主義視野下審視當代生態問題,構建馬克思主義實踐生態觀是對實踐唯物主義理論的豐富和發展。本文分別從實踐自然觀、實踐主體論、實踐過程論、實踐理想論四個層次論綱式的分析了馬克思主義實踐生態觀的基本思想,并期以這種理論分析能對當代生態問題的認識提供有益的啟示。
關鍵詞:實踐生態觀 實踐自然觀 實踐主體論 實踐過程論 實踐理想觀
面臨日益嚴峻的全球性生態問題,人們一方面試圖通過各種手段積極治理和保護環境;另一方面,也不斷從理論視角反思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以及由此而折射出的人類思維和認知特點。在第二種層面,形成了對待環境問題的哲學體認與哲學分析,即為時人所熱議的生態哲學問題。
一、實踐自然觀是實踐生態觀的根本前提和基礎
“自然”這一術語的哲學意義通常指時空世界自身的本質、結構和發展,在馬克思主義哲學視野中,實踐自然觀即馬克思的人化自然觀理論。總結了18世紀歐洲唯物主義理論,強調人是自然的產物,突出人對自然界的依賴性和自然界對人的本原性和始基性,認為自然界是人和人類社會存在、發展的物質條件!叭耸亲匀唤绲囊徊糠帧雹佟拔覀冞B同我們的肉、血和頭腦都屬于自然界”。②
馬恩認為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自然觀缺陷在于:第一,他只將自然界看成是“純粹自然”存在,只是人類及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們感性活動的對象性存在,沒有進一步認識到真實的自然應該是在社會歷史活動下形成的現實自然界。因而馬恩認為,沒有經過社會實踐活動的自然是不存在的;第二,費爾巴哈片面地、消極地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他沒有看到人對自然界的肯定或否定性作用;第三,費爾巴哈割裂了人、自然與社會的歷史的統一。首先,馬克思指出費爾巴哈只是從“客觀的”或“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自然界;其次,指出他忽視了自然生成的社會歷史維度,僅看到了自然界外在獨立性,而沒有在社會歷史的背景下審視自然界所發生的種種現象。總之,馬恩認為,“自然界的人的本質只有對社會的人來說是存在的”,③自然界的存在都是物質的東西,人不僅可以通過感官感知它們,而且還可以與自然界形成一種互動的關系。因而,自然、歷史與人的存在是統一的,只有在納入人類社會中被對象化的自然存在的整個人類的歷史才是自然界對人類而言的形成過程。這個過程即馬克思所說的“自然界的人化過程”。
二、實踐主體論是實踐生態觀的根本理論。
馬克思恩格斯將自然看成人類對象化的存在,將人與自然關系看成具有時空確定性的主體客體關系,即“主體是人,客體是自然。”④
區別于西方哲學史中傳統的主客二元論對立思想,馬克思認為人不僅僅是“能動的自然存在物”,也同時是“受動的,受制約和受限制的自然存在物!雹輳倪@一角度出發,強調“人創造環境,同時環境也創造人”,⑥即環境對人類的制約性和人類對于環境的能動性是相互統一的。人的主體性地位是漫長的自然界進化、發展的結果。
除了直接的主客關系外,馬恩也十分重視一種間接的主客關系。即隱藏于道德、法律、政治等社會性存在之后的人與社會環境的關系。馬恩認為,人作為人與自然的這種直接或間接的關系中的主體存在,客體對主體需要的滿足與否,主要體現在主體價值評價上。價值如同一把標尺,一方面它是有內容的,要求以人的需要為本,同時又有形式,給客體一個正負標示。因此,馬恩對生態關系的認識和處理,是堅定地立于“人類中心主義”這一理論基石之上的。
由此可知,既然人是主體,那么人類主觀能動性發揮的結果必然有正有負,因而在改造自然,創造人類美好家園的同時,保護自然實現可持續發展的責任也必然要由人自己來承擔。
三、實踐過程論是實踐生態觀的根本方法
馬克思恩格斯繼承和發展了黑格爾、費爾巴哈等哲學家的思想精髓。認為自然不僅是物質客觀自然,而且還是一種社會性存在,即人化自然。他們對自然概念的研究不只停留在所謂自然界的“先在性”“客觀性”等舊唯物主義研究的初始問題上,而是更深入到主體和人的實踐過程的層面去研究人與自然關系的矛盾性質。馬克思指出,“從前一切的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的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們當做人的感性活動,當做實踐去理解,不是從主觀方面去理解!雹唏R恩要克服舊唯物主義的缺陷,就要從人與自然,主體與客體的交互運動過程中去理解人與自然地關系。
馬恩用辯證統一的方法分析了人的自然屬性和社會屬性,人的主動性和被動性,人的主觀意識與物質實踐性這三對關系范疇,系統地揭示了人的實踐二重性,并在此基礎上深刻地指出,只有人的實踐,才是人與自然環境和人與社會環境中存在和發展的依據。因為人類實踐活動內在地包含著人與自然、人與他人、人與自我的關系,從而構成人類社會的基本結構和基本內容,人類社會的一切事物和現象,當然包含了最基本的生態問題在內,都根源于人的社會實踐活動,“這種活動,這種連續不斷的感性活動和創造,這種生產正是整個現存的感性世界的基礎”。⑧自然生態系統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最基本的“感性世界”中的組成部分,也應當以人類實踐活動為“基礎”。在馬恩看來,在肯定自然界對人的先在性和重要性的同時,強調天然的自然只能作為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前提,而不是現實基礎。天然自然只能通過人類的實踐活動才能轉化為社會的內在要素而起作用。首先在勞動實踐中實現了天然自然的對象化和人的實踐主體化,人在勞動中對自然不斷加以認識和利用,同時也以自身目的性發揮的方式賦予自然以真、善、美的意蘊,以使自身不斷進入到自然中去。這一過程是人類區別于動物界,使人成為“萬物之靈長”“人高于物”的價值主體地位確立的過程。其次,人類實踐的烙印既使人化自然有了社會歷史性,也同時使人類社會歷史是一個“自然界對人來說的生成過程”;在實踐過程中人類實現與自然的物質、能量、信息交換。因此,自然界不僅生成了人自身,而且還提供了人類綿延發展的物質條件。
因此,馬恩認為“人類歷史和人類認識自身活動基礎與動力的人類人類實踐活動本身是處于不斷變化發展之中的,要實現自然、歷史與人類社會實踐的辯證統一,就要將物質----天然自然納入到人類主體實踐的人化自然范圍!雹 在面對現實的生態問題時,強調人類實踐的根源性,要不斷通過反省和自我批判,在實踐的復雜機制中去實現人與自然關系的變革。
四、 實現共產主義是實踐生態觀的根本目標
馬恩已經看到,人類通過實踐活動對自然生態環境既有建設、維護和可持續發展的可能,又有破壞、浪費、掠奪、惡化和不可持續發展以至于毀滅的可能。特別是恩格斯在19世紀曾經針對當時資本主義工業化已顯現出的弊端時說:“我們這個世界面臨著大變革,即人類同自然的和解以用于人類自身的和解!雹嵩谫Y本主義社會生產條件下,人與自然關系在形式上表現為生態危機,而就內容和實質而言,是資本同自然關系的惡化,是資本家對自然資源瘋狂占有所引起的后果。所以馬恩提到“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揚棄,因而是通過人,并且是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占有;因此,它是人向自身,向社會的即合乎人性的復歸,這種復歸是完全的,自覺地
和以往發展的全部財富的范圍生成的”。⑩馬恩認為這是人類歷史使命與奮斗的目標,因而他們進一步提出要對生產的長遠的自然后果和社會影響進行有利于人民群眾、絕大多數人類的調節。恩格斯認為要達到這一目標,就必須要克服私有制社會中人與人的沖突和人與自然的沖突,實現人與人關系的和解,人與自然的和解的自由王國即共產主義社會。
總之,馬克思恩格斯的科學實踐觀思想,深刻折射著對人與自然關系問題的認識,我們從中不難找到關于社會與自然和合共生的思想端倪。在這基礎上,發掘、整理以至建構實踐生態觀理論,必能為豐富和深化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提供理論和實踐的啟示。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2卷 第95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第265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3、《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2000年版 第83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 296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5、《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2000年版 第105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第167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7、《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2000年版 第105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8、《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2000年版 第105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9、《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 第167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10、《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2000年版 第81頁 北京:人民出版社
【再議馬克思恩格斯實踐生態觀論文】相關文章:
馬克思恩格斯的系統生態觀探析05-07
解讀馬克思恩格斯生態思想05-02
再議數學教學的生活化論文05-02
道家生態美學觀略論論文05-05
馬克思恩格斯人口生態思想探析04-30
淺談生態解讀流散作家的土地觀論文05-03
再議道德建設04-28
零翻譯再議04-28
再議提高衛訓隊教學和管理質量論文05-04
生態與環境論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