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簡談中國省域城鎮居民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論文
人類活動造成的碳排放已經成為全球變暖的主導因素,消費引發的排放量不斷增加正成為溫室氣體主要來源和新的增長點。在以往對城市居民碳足跡的研究中,已經包含了大量國家和區域間的居民碳排放研究成果。特別是21世紀以來,研究已經從單純的排放特征研究逐步深入到能源結構、消費結構、產業結構的影響等方面,這為因地制宜開展碳減排工作提供了前期理論基礎。隨著對居民碳排放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提高,中國相關研究成果也漸漸增多,研究區包括全國、省區到城市(不含港、澳、臺地區)等多個尺度[6~10],研究方法從簡單的描述性統計分析延展到LMDI、SDA、STRIPAT等系統性分析方法。然而,由于中國城鎮家庭消費入戶調查難度大等原因,省級以下區域的空間分異和驅動因素研究相對較少。本文利用國家統計局數據以中國省域城市居民消費活動為研究對象,比較2003和2012年10a間不同省級區域城市居民消費碳排放及驅動因素區域分異特點,研究結果將為政府部門有效指導公眾參與的碳排放管理提供因地制宜的理論指導。
1數據來源
研究區為中國的30個省級區域,未涵蓋西藏和港澳臺地區。各省區研究時間節點為2003年和2012年;數據來自2004和2013年《中國統計年鑒》、《中國能源統計年鑒》,以及2002年和2007年各地區投入產出表。
2研究方法
2.1城鎮居民碳排放
城鎮居民碳排放為居民生活消費直接碳排放和居民生活消費間接碳排放的總和。直接碳排放是指家庭直接使用的能源產生的碳排放,計算采用IPCC公布的國家層面CO2計算方法及其排放因子;間接碳排放是指居民生活消費的非能源商品和服務產生的碳排放,計算采用環境投入產出法,居住項不含電和燃料消費部分。
2.2結構分解分析法
結構分解分析(SDA)是一種比較常用的碳排放影響因素分析方法。與其他方法相比,SDA方法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對包括輸入端的能源結構、中間過程的產業結構和輸出端的消費結構對碳排放的影響進行定量分析,這種全過程的因素分析是其他方法難以實現的。通過貢獻度評價,可以計算不同驅動因素對城鎮居民消費碳排放的影響程度和影響方向。貢獻度的大小代表影響程度的相對值;它們的符號代表影響的方向,同號為同效應,異號為逆效應。
3結果和分析
政府出于環境管理的實際需要,一般采用生產部門碳排放作為國家碳排放管理的主要監測指標,而實際上在產業轉型的關鍵時期,與居民消費相關的服務部門和居民部門的能耗比重正在逐步提高。單純的生產部門碳排放研究難以滿足環境管理的發展需求,因而涵蓋生產和消費全過程的碳排放研究是下一階段環境管理研究的必然趨勢。本文下面將從消費端出發對城市居民生活消費引發的碳排放展開分析。
3.1城鎮居民碳排放及其空間差異
根據圖1顯示的各省份城鎮居民碳排放變化情況可見,2003和2012年中國城鎮居民碳排放總量在各省區間分異明顯且呈現區域集聚的特點。城鎮居民碳排放總量較大的省份大多數是經濟規模較大的省份,只有內蒙古和云南的經濟規模相對偏小。城鎮居民碳排放總量較小的省份里,一類地區經濟總量較小、工業化程度較低,如青海、寧夏和甘肅;另一類地區能源消費量較小,如海南和天津。2003和2012年城鎮居民碳排放總量的分布格局基本相似。從地理上看,城鎮居民碳排放總量較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和沿海地區。考慮到中國煤炭資源主要分布于昆侖-秦嶺-大別山以北地區(占全國煤炭資源總量的93.08%),北方地區居民碳排放總量偏大可能與煤炭資源富集于這一地區有關。同時,中國港口、冶金、煉化、造船等重化工業在海岸線上集中布局,產業結構偏重于重化工業可能是導致沿海地區碳排放總量偏大的主要原因。此外,2003~2012年10a間城鎮居民碳排放的總量和人均量的區域分異程度有所不同,人均量的變異系數(3.11)大于總量(0.87),人口差異具有減弱區域間城鎮居民碳排放分異的作用。以寧夏為例,2003~2012年城鎮居民碳排放總量并不大,人均量卻為全國最高水平,而由于人口增量的原因,2003~2012年碳排放總量的較小下降,也會使人均碳排放水平急劇降低,這種比較變化導致后者變異系數更大。同時,區域間居民直接碳排放的標準差(529萬t)僅為間接碳排放(2976萬t)的10%左右,間接碳排放在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區域分異中起重要作用。下面將從居民個體消費特征出發,探討以間接碳排放為代表的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因素及其區域特征。
3.2城鎮居民碳排放變化驅動因素分析
按照6個行業分類,采用SDA方法分析驅動因素的影響顯示,城鎮居民碳排放在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和消費結構3類因素影響下的呈現不同的變化結果:消費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可見,2003~2012年10a間城鎮居民碳排放主要受消費結構或能源結構等社會經濟和技術因素的影響,而產業結構等生產因素影響下的碳減排效果并不明顯。
3.3分行業對城鎮居民碳排放影響分析
消費結構是中國各地區城鎮居民碳排放影響的社會因素。不同地區居民消費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存在差異,所有地區消費結構的變化均不利于碳減排的實現。通過比較不同地區居民消費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顯示,在發生城鎮居民碳減排的地區中,北京、吉林、安徽、重慶、寧夏的城鎮居民消費支出中工業產品購買量和山西農產品購買量的增多是不利于城鎮居民碳減排的主要方式;在未發生城鎮居民碳減排的地區中,上海和廣東的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購買量的增加和其他地區工業產品購買量的增加是不利于城鎮居民碳減排的主要方式。在消費結構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方面,不同地區城鎮居民消費習慣的差異和生活水平的不同導致個人對某類消費品的購買存在偏好,當前工業產品購買量的增加是大部分地區消費支出影響城鎮居民碳減排效果的主導方式,農業產品和服務類產品的購買量增加是局部地區消費支出影響城鎮居民碳排放的主導方式,消費模式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能源結構是中國各地區城鎮居民碳排放影響的技術性因素。不同地區各行業的能源利用對城鎮居民碳排放影響存在差異,大部分地區能源結構的變化有利于碳減排的實現。比較不同地區能源結構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顯示,在發生城鎮居民人均碳減排的地區中,北京、吉林、安徽、重慶、寧夏的城鎮工業部門和山西的農業部門碳排放強度的降低是促進城鎮居民碳減排的主要方式;在未發生城鎮居民碳減排的地區中,除黑龍江農業碳排放強度的降低未降低城鎮居民碳排放表現異常外,新疆的農業及其他地區工業的碳排放強度的降低均是降低城鎮居民碳排放的主要方式。在能源利用的碳排放影響方面,不同地區資源稟賦的差異和技術水平的不同導致當地產業部門能源使用更具有區域特點,當前工業碳排放強度降低是大部分地區通過能源結構影響城鎮居民碳減排的主導方式,農業碳排放強度降低是局部地區通過能源結構影響城鎮居民碳減排的主導方式,能源利用模式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產業結構是中國各地區城鎮居民碳排放影響的經濟因素。這里假定區域的產業結構5a內具有相對穩定性。不同地區各行業產業結構的差別對居民碳排放影響存在差異,大部分地區產業結構的變化不利于碳減排的實現。通過比較不同地區產業結構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顯示,與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不同,發揮主要作用行業的投入產出周轉量對碳排放的影響比較復雜,同行業投入產出周轉量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方向并不一致。在產業調整的碳排放影響方面,不同地區原有經濟結構的差異和產業發展思路的不同導致當地產業結構更具區域特點,當前工業投入產出周轉量的變化是大部分地區通過產業結構影響城鎮居民碳減排的主導方式,農業、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交通運輸倉儲及郵電通訊業、其他行業是局部地區通過產業結構影響城鎮居民碳排放的主導方式,產業組織模式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相對較弱,具有明顯的地域特征。
4結論和建議
本文主要以投入產出法為基礎,對中國2003~2012年10a間城鎮居民生活消費碳排放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結合SDA方法識別2003~2012年10a間不同地區城鎮居民碳排放的結構性影響因素,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1)從消費端出發計算碳排放是解釋城鎮居民碳排放水平的方法之一,與政府環境管理常用的生產部門碳排放計算方法互相補充。與2003年相比,2012年城鎮居民碳排放區域間分異均有所減小而人均碳排放的分異有所增加,人口差異是減弱城鎮居民碳排放區域分異的重要因素。間接碳排放是城鎮居民碳排放的主要構成,是2003年和2012年城鎮居民碳排放分異的主要來源。
2)分地區城鎮居民碳排放的規模表現出與經濟規模和資源稟賦的相對一致性。城鎮居民碳排放規模大的省份多數是經濟規模較大的省份;內蒙古和云南的經濟規模相對偏小,但由于其出色的資源稟賦也擁有較大的城鎮居民碳排放規模。從地理上看,城鎮居民碳排放總量較大的省份主要分布在北方和沿海地區,這是由于中國北方地區煤炭資源富集,而沿海地區產業結構偏重于重化工業且經濟規模普遍較大所致。
3)從消費構成、能源結構、產業結構等3個城鎮居民碳排放的結構性影響因素來看,不同地區3種因素對城鎮居民碳排放的影響存在差異,總體表現為消費結構/能源結構>產業結構。從消費端考慮,與其他部門相比大多數地區工業部門的生產能耗、投入產出周轉量和產品購買量是影響當地城鎮居民碳排放的關鍵,然而不同地區居民消費引發的結構性影響在程度和方向表現出與社會經濟和技術對應的特點。消費模式、能耗模式和產業組織模式具有地域特征,政府應根據當地社會、技術和經濟特點,結合區域特征因地置宜開展城鎮居民碳排放管理工作,進而制定出能夠適應全社會共同參與的碳減排政策措施。
【簡談中國省域城鎮居民碳排放驅動因素分析論文】相關文章:
中國2002年省域生態足跡分析05-02
碳排放權的用益物權屬性分析的論文05-05
驅動中國經濟增長因素的計量檢驗分析(1980~2004)04-26
消費領域環境保護的驅動因素分析05-03
食品碳排放標準及應對之策論文05-01
我國CO2排放影響因素分析04-26
中國環境變暖之IT行業碳排放管理評估05-03
中國環境變暖之IT行業碳排放管理評估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