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惰性的成因與解決途徑論文
惰性是指因主觀上的原因而無法按照既定目標行動的一種心理狀態。它是人懶惰的本性、不易改變的落后習性和不想改變老做法、老方式的傾向。學生的學習惰性,就是對學習計劃的多做得少,不易付諸行動,不愿改變自身的原有狀態。
惰性對于人類的學習生活中達成目標毫無益處,只有害處,必須找出合理的對策來克服惰性。惰性是一種心理狀態,就是做事拖拖拉拉,愛找借口,虛度時光而碌碌無為。主要體現在學習上和生活上,總是在“計劃做”某件事,但是過了很久也沒有靜下心來去“投入做”這件事,日復一日,無休止地拖延。有時,當事人也知道這樣的拖延不好,但又不付諸行動;或者是將容易做的事情做了,稍微難一點的事情就拖延著,總是在為自己尋找一個拖延的合理借口,認為要將自己心理調適到合適程度或者恰當時機才能進行,這樣伴隨著畏難情緒一拖再拖。
一、高職學生學習惰性的誘因分析。
(一)個體的因素。
1慣性心理。
我們知道人的思維與行為容易模式化,形成習慣,一旦惰性的思維、行為習慣長期得不到矯正,就很難改變。改變習慣的力量很大程度來自于個人的心理方面。心理方面的阻力往往是由于個人用習慣性的思維和行為傾向對待環境的變化,表現為心理適應性的障礙。這種阻力是比較頑固的,因為,對于許多人來說,當外在的試圖要求改變他們的某種習慣的時候,就會給他們帶來強烈的感情震蕩,招致他們下意識的不良反應,產生抵制態度。一些心理學的研究表明,有時人們在理智上明明知道改變將帶來比現在更多的收益,但在心理情感上寧愿維持現在的做法。因此,如何改變一些高職學生已成習慣的不良學習惰性行為時,還需要運用心理學的方法進行干預。
2缺乏目標。
當今的一部分高職學生沒有制定短期和長期學習計劃目標的習慣,相當一部分高職學生在中小學就是稀里糊涂過來的,甚至在中小學就已經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惰性。(1)高職院校與中學的學習環境與目標定位差異性很大。與中學追求單一學習成績的目標不同,高職院校學生的學習更多地側重于實踐技能和其他綜合能力的提高,而技能成績只有在學生畢業后的工作實踐中才能得到檢驗,回報周期性長,機會具有不確定性,且不易測量,具有模糊性。(2)沒有良好的就業遠景。由于身邊成功就業案例相對較少,大部分畢業生從事的是技術層次較低的工種,在缺少身邊激勵性的成功情景案例情況下,難以產生強烈的學習動機,也就沒有確立學習計劃目標的沖動。缺乏明確目標的學習,自然也就不會積極努力,久而久之形成惰性。
(二)家庭的影響。
1溺愛養成依賴。
今天中國的教育問題繞不開父母或祖父母輩對孩子溺愛的話題,現如今每個家庭子女少,很多家庭甚至都是獨生子女,而且物質生活條件也大大改善了,于是很多長輩對子女溺愛有加卻嚴格不足。長此以往造成了這些孩子自小就過著“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生活,漸漸養成了依賴性強的惰性行為。
2怕吃苦,不努力。
很多的家庭都是獨生子女,除了溺愛養成依賴、懶惰外,很多孩子形成了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對無關自己的公共事務冷漠,過度追逐成人化個人享樂。反映在學習方面,就是面對艱苦的學習往往逃避選擇,更多進行自利于自我身心愉悅的選擇,在學習上怕吃苦,不愿付出努力。
3家長的期望值低。
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學生,一般來說在中學學習成績相對一般,未能順利就讀本科院校,很多家長對于自己孩子的學習現狀也是基本了解的。尤其在社會上將是否升入本科大學作為衡量學生學習是否成功的標尺時,很多家長“望子成龍”無望之后,對進入高職院校學習的自己孩子在學習上并不存在著很高的期望值,更多地關注是“成人”方面,這就自然而然地放松了對孩子的學習要求,缺乏了家長外在督促的嚴格要求,加之,現代很多孩子普遍自我控制力弱,久而久之,學習上的惰性則逐漸顯露。
(三)學校的影響。
很多高職院校定位有偏差,認為自己的學生本身就是“先天不足”的,對他們的教育也有一種“得過且過”的“糊弄”.如學校課程設置滯后,教師教學缺乏創新,資源短缺,在教學要求、教學內容與方式等方面要求不嚴,導致了學生惰性的增強。
1教學方式難以滿足學生需要。
目前,很多高職院校仍然沿用傳統的填鴨式、灌輸式教學方式,殊不知這種教學方式對于當今學生來說是很難接受的,今天的高職學生個性活潑、好奇心強、追求靈活多樣,對喚不起其興趣的死板教學方式,必然產生不了強烈的學習動機和動力,自然在學習中也就呈現出惰性傾向。
2教學內容難以滿足就業需求。
注重課堂的書本理論教學,無可厚非,但如果因此偏廢了學生職業技能的訓練和提高,就違背了高職院校主要目標是培養高素質技能人才的初衷。當前,很多高職院校掣肘于學校的財力,教學實訓設備投入嚴重不足,致使學生實訓次數和時間大大縮減,轉而替之的是將大量實訓時間移植到課堂書本教學中去。另外,實訓需要教師做大量前期準備工作,很多教師因“懶得費事”,就“圖省事”直接照本宣科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無視教學大綱和教學實際需要,這實際上是教學不嚴謹,很“任性”的做法。這些“任性”的教學內容滿足不了學生提高技能實現就業的需求,也就不為學生所追求,致使部分學生“學習無用”的惰性滋生。
3不負責任地把學生過早推向社會。
相當一部分高職院校在學生畢業前的實習期間就把大批學生簡單的推向工廠“打工”市場,扭曲了實習的教學本質,致使學生淪為工廠、學校和自己的“賺錢”工具。
造成這種狀況很大程度上源自校方、廠方和學生三方對自我的經濟考量,經濟利益因素成為主要的驅動力量。一則是學生可以邊工邊學賺些費用。二則是校方可以從廠方獲得返還的利益。三則是廠方可以節約用工成本,相對于成人少支付薪酬。正是基于三方短視的相互需求的現實經濟利益,導致了實踐教學偏離了教學的本質,過早的將學生未來就業的憧憬提前變現為“殘酷”的現實,原本在學生心目中提供源源不斷學習動力的就業遠景不復存在。
(四)社會的影響。
1從眾心理。
從眾心理與行為(俗稱“隨大流”)在社會中普遍存在,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也不例外。這些學生正值還未踏入社會的青年期,極易受到社會上不良消費的誘惑和影響,從眾極易“跟風”,比如,現在普遍存在的手機依賴癥,很多學生沉溺于手機上網、游戲和聊天等休閑娛樂,大大浪費了學習的時間和精力。在周圍被不良氛圍包圍時,追求學習提高技能的團隊壓力就不可能形成,整個“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也就不復存在,一旦學習氛圍相比于休閑娛樂風氣處于劣勢,學習惰性傾向化就會愈加明顯。
2就業需求技術要求低。
受社會經濟環境和市場需求的影響,目前很多企業需求工種大多是技術含量低的簡單操作工,對學歷沒有具體門檻要求。
面對如此的就業形勢,大量的高職院校畢業生就業與很多無學歷工人從事的工種及待遇方面并無明顯區別。高職學生畢業后就業的工種和待遇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反襯出了“技術無用武之地”,致使他們的良好就業期望值大大降低,其結果是在校期間學習知識和技術需求降低,進而缺乏強烈動機,在學習上不愿付諸努力行動,呈現出“懶散”表象。
二、高職學生學習惰性的危害。
(一)為惰性成本付出一定代價。
惰性是以耗費我們的身心及時間等資源來實現的,并以付出一定正向的價值為代價的。這種成本將以負面結果反饋給我們,如果當這種惰性反饋的結果不能在短期內顯現,給予該惰性行為警示和懲戒時,其便會維持該惰性行為帶來身心愉悅松弛的快感,而不是在警示情形下,立馬作出改變的反應。
因此非常有必要研究對這種惰性學習行為進行及時獎懲,強化有效的正向刺激,弱化負面的惰性學習行為,充分利用學習成果來實現自我反饋。一般來說,惰性學習成本與積極學習成本導致學習結果差距越小時,惰性學習行為固化的幾率就越大,惰性行為生存機會就大。當前很多高職學生并不能對自己惰性學習成本有著很清醒的認識,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幫助他們明確這些問題,并及時合理的運用獎懲措施對其學習行為進行干預。
(二)功利主義導致價值觀扭曲。
改革開放以來,不可否認,我們很多領域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思想道德教育滑坡,精神文明建設滯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薄弱。受西方不良風氣的影響,功利主義思想在不斷侵蝕著我們青少年一代。功利主義認為能增加最大快樂值的即是最大善,崇尚快樂主義,追求當下快樂,即情景功利主義。今天很多人將快樂至上作為人生信奉的信條,自利選擇占據著支配地位,這些都是功利主義的直接表現。在青年學生中,它直接表現為將身心愉悅當做言語行為的指令,一般面對學習這種“苦差事”,擁有短視功利主義思想的學生自然選擇盡力逃避,付出行動大大減少,惰性表現完全顯現。有鑒于此,我們相關學校亟需解決在學生群體中存在這種短視的功利主義思想,加緊思想道德和正確的價值觀教育,顯得尤為迫切。
三、改變高職學生學習惰性的對策。
(一)做好教育疏導規劃。
人的行為一般都是由個人目的和動機引起的,動機則是由個人內在的需要引起的。針對高職學生群體必須運用有效的措施激發其內在的需要和動機,通過激勵將學生引導到正確的學習軌道上來。家庭和學校應該幫助學生從改變惰性習慣開始,建立起良好的習慣,做好人生規劃,學會運用學習策略,注重目標管理、時間管理和壓力管理,進行自我職業生涯管理。
(二)有效地進行強化管理。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斯金納提出的刺激強化理論給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發。斯金納將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就是對那些出現的積極的,為我們所倡導的行為,給予肯定和獎勵,通過不斷激勵該行為,使得這種行為得到重復,久而久之該行為就習以為常,成為習慣了。相反,負強化,就是對那些消極的行為,給予否定與懲罰,直至將其弱化或消除。
面對青年的大學生,我們傳統的做法就是強調他們的自覺,忽視了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外在干預。今天的學生在自覺學習方面發生了很大變化,自我控制力相對不足,所以長期以來,我們很多高職院校在學生學習方面沒有做到很好強化管理,也是導致一些學生學習惰性不可忽視的因素之一。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進行學習強化管理,對一些學習惰性進行強化矯正。
(三)全社會關注,全方位合作。
結合上文對高職學生學習惰性幾方面的誘因分析可以發現,學生、學校、家長和社會都或多或少地起著一定作用。因此,有針對性地矯正這種不良的惰性學習行為,就需要幾方面共同努力,肩負起各自或相互配合的責任。改變這種已成習慣的學習惰性心理和行為,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全社會關注,家庭、學校、社會全方位合作,更需要做大量的長期性和系統性的工作。比如學校方面,應努力減輕學習負擔,營造學習氣氛,創建學習型學校;加強學生擇業觀念的轉變;完善激勵機制,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供有針對性、設計合理的課程,并重視教學效果的評估與反饋;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建議政府進一步加強高職生就業指導工作;加大高職生招生制度的探索和改革;建立起一個學習型社會!
參考文獻:
[1] 樊琪,程佳莉。學習惰性研究綜述[J].心理科學,2008(6):1458-1460.
[2] 李雪松。高職生學習惰性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以重慶675名高職生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0(4):70-73.
【高職院校學生學習惰性的成因與解決途徑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院校學生教育管理途徑研究論文05-03
高職院校創業教育的途徑研究論文05-02
高職院校專業特色的培育途徑論文05-01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障礙的成因及疏導04-30
論高職院校女生教育的途徑04-30
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問題成因及輔導模式研究04-28
高職院校學生管理研究論文05-02
高職院校章程建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對策論文05-02
高職院校應關注學生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