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鄉村文明行動中新農村建設探討論文

時間:2021-06-24 18:02:29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鄉村文明行動中新農村建設探討論文

  丈老溝村位于煙臺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季家辦事處駐地東南部,相距2公里。206國道南側,全村215戶,人口484人,占地面積3450畝,2015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5萬元。特別是深入開展鄉村文明行動以來,村莊整體文明程度得到了顯著提高。

鄉村文明行動中新農村建設探討論文

  1從村容村貌入手建設文明村莊

  一是大聲勢宣傳,爭取群眾支持。劃歸開發區后,農村土地變得“寸土寸金”,為變群眾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結合辦事處開展的大走訪活動,發放宣傳手冊300余冊,懸掛宣傳橫幅12條,大聲勢宣傳鄉村文明行動,讓群眾在環境治理中人人動手、戶戶參與、家家支持,形成了鄉村文明建設的強大合力。二是大力度整治,改善村莊環境。集中一個月的時間組織全村200多名群眾積極開展村莊綠化、庭院凈化、環境美化等“三化”活動,解決柴草亂放、畜禽亂跑、臟水亂潑、糞土亂堆、垃圾亂倒等老大難問題,共移除草堆、糞堆、垃圾堆等“三大堆”近70處,拆除違建、危舊房、空心房20余處。三是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鄉村文明行動開展以來,累計投入300余萬元,新建長1公里、寬6米的村中心大街,水泥硬化房前屋后、鄉間小路1萬余平米,改造院墻約3500立方米,架設電線2000余米,安裝小柵欄1000余米,安裝景觀路燈32盞,栽植各類綠化苗木5000余株,修建塘壩、水庫各一處;建設完成了健身休閑廣場和文化戲臺。

  2從文化惠民入手提升群眾文明素質

  一是把民俗文化融入到村莊建設中。該村在鄉村文明建設之初,就堅持尊重本地文化,保護民風民俗,彰顯地方特色,建設適應當地農民居住生活習慣的美麗村莊。丈老溝村始于金朝大定年間,至今村里仍有咸豐年間重修永濟橋石碑及單拱石橋一座,有著濃厚的歷史文化底蘊,見證了丈老溝村的發展。二是把文明建設融入村莊建設中。村里把所有的臨街外墻全部粉刷一新,把道德文化、法律法規、優生保健、文明行為規范等內容搬上墻,把單調的墻壁改造成圖文并茂的“文化墻”,形成一街一品,累計粉刷房屋175棟,噴繪墻體3000余平米。三是把文化教育融入村莊建設中。在鄉村文明建設中,該村升級了綜合文化站和農家書屋配套設施。綜合文化站配備電腦三臺,自建成以來,已舉辦了6場櫻桃種植、糧食病蟲害防治等農業科技培訓,提高了農民的思想文化素質。農家書屋藏書達6000余冊,有專人值班全天開放,成為村民讀書學習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家園,全村群眾的文化素質和整體文明程度不斷提升。

  3從精神建設入手促進社會和諧

  一是組織開展了“四德榜”評選活動。評選出“好兒女”、“好夫妻”、“好婆婆”、“好媳婦”和“好鄰居”各十組,樹立典型,以點帶面,現如今,村民們都爭著比孝順、做模范,生怕做得不好丟面子。“四德榜”是身邊人說身邊事,教育身邊人、激勵身邊人;對獲得辦事處道德模范和優秀黨員稱號的兩名居民,張榜公示,意在讓身邊的道德模范現身說教,形成“撥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良好效應[2]。二是建立良好的衛生保潔制度。為使群眾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自覺維護環境衛生,村里設置了垃圾箱,將全村劃分為3個衛生責任區,每區派兩名監督員,各家房前屋外的衛生由各家清理并保持,對檢查合格的`年底給予300元的補貼,這樣就把公共環境衛生徹底清理出來,群眾維護環境衛生的自覺性逐漸養成。三是引導村民充實精神文化生活。村委院內的文化戲臺達1000余平米,利用村民閑暇時間,該村組建了秧歌、門球、鑼鼓、戲曲等特色文體活動隊伍,骨干隊員近50名,統一配備了服裝道具,這些隊伍在自娛自樂的同時,經常參加比賽和演出,與鄰近村進行聯歡,先后舉辦了5期廣場舞、交誼舞培訓班,開展了2次村民籃球賽,多次參加區里組織的廣場舞比賽。

  4結束語

  如今的丈老溝村文明行動已初具規模,該村將按照規劃設計的布局,結合自身的優勢、特點,將村莊建設為村莊規劃布局美、創業增收生活美、村容整潔環境美、鄉風文明素質美、管理民主和諧美的“靚麗村莊”。

  參考文獻:

  [1]趙霞.鄉村文化的秩序轉型與價值重建[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

  [2]王萍.村莊轉型的動力機制與路徑選擇[D].杭州:浙江大學,2013.

【鄉村文明行動中新農村建設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鄉村文明行動情況匯報07-23

鄉村小學教育均衡發展探討論文01-10

職業教育行動導向教學法探討論文12-27

針對鄉村學生的體育樂趣的分析探討論文09-11

校園文明行動活動07-27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林業管理探討論文04-26

關于新農村建設的論文08-31

社區文明行動社區調查行動方案范文08-14

美麗鄉村,文明校園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