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學生社區建設模式探索的論文
摘要:高校建設進入了新的改革時期,轉型發展成為教育的新命題,學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點之一,將社會工作引入高校,建造新型學生社區,是在“以人為本”、“全人教育”理念下的大膽嘗試,文章將嘗試運用社會工作方法,在高校建設學生社區,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于社區生活,以社區理念引領學生全面發展。
關鍵詞:高校;學生社區;模式;探索
“以人為本”,是以人為中心,重視個人的價值實現和全面發展。在可持續的發展觀指引下,全面提高社會生產力,打造適合社會發展的特色人才是重要途徑。將“全人教育”理念深入高校學生管理與服務工作,隨著社會工作的迅速發展,導入社會工作能實現現有學生服務工作的“增量”,為學生提供有別于傳統學生工作的服務內容和服務體驗,有效彌補了現有高校學生工作模式的不足,引入社會工作者直接服務于高校學生群體,建設溫馨有愛,適合學習和生活的學生社區,既能提高高校的管理服務效率,又增強了學生對母校的歸屬感,學生社區工作成為了高校管理和學生服務的重要紐帶。
一、學生社區工作的內涵
社會工作提倡“服務”理念,“通過系統的服務體系,規范的服務管理,專業的服務隊伍高效便捷的服務方式,培養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有個性并富有創業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時代青年,形成尊重教育對象,研究教育對象,服務教育對象,發展教育的良好格局。”[1]將學生社區資源重新整合,改革管理和服務模式,并將專職學生工作人員的主要工作陣地建立在學生社區和宿舍區域,相比在教學課堂或按照專業劃分的院系層面聯系,在學生主要生活區的接觸則更直接、更頻繁、更全面,學生能直接感受到教師、輔導員、社工等教育服務群體的切實關懷和引導,在生活上更易拉近距離,建立信任感,使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寓于日常工作的點滴,滲透到廣泛的學生群體當中。同時,學生宿舍的社區化,學生的管理服務工作以社區為主,原本的以院系為單位管理和服務的學生工作職能進一步減弱,院系的工作重心基本轉移到提高教師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參與教學科研、競賽等實踐能力,為提高師生專業知識的專注性和系統性提供了更大保證。基于服務理念的社區建設,學生的訴求和建議是工作的主要部分,提供安全、方便、溫馨、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是建設社區工作模式的根本方向,既要提升學生的主體地位,還要維護學生的根本利益,協調和處理學生與學校各部門機構的利益關系。“以真正做到把教育管理和大學生的幸福、自由、尊嚴、價值目標聯系在一起,切實貫徹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2]
二、以學生為本的社區工作模式探究
高校學生社區建設工作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系統工程,徹底改變了傳統管理理念,以社會工作進校園作為社區建設有力推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通過全體學生工作隊伍、駐校社區的共同參與,建設特色鮮明的學生社區,不但難度大,而且問題多、任務重,更是需要高校各個部門的支持和配合。為此,充分吸收社會成熟的社區建設經驗,結合高校學生群體的特點及特殊性,需要具備以下幾個要點。
(一)樹立以學生為本的工作理念
改變以“管與治”為導向的工作模式,善于“疏與導”的服務宗旨,是將學生作為主體的重要體現。社會工作的專業理論經過歷時的發展和社會實踐,服務經驗相對成熟,高校學生工作可直接借鑒當中適用于大學生社區建設的優勢方面,將社會工作理念方法與學生工作體系的相互融合,在功能上重組互利,在聯系上搭建新結構,既在微觀層面上滿足學生個體共性教育與個性服務的需求,又能在中觀層面上完善學生服務體系,豐富高校學生工作結構和功能。社區建設工作要明晰導向,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作為思想道德建設基礎,關心學生的學習困難,讓廣大學生身心都能健康地全面成長,德智體美勞得到均衡發展,并通過增強當代大學生在思想、政治、情感上的認識,建立社區工作者和學生的信任橋梁,消除隔閡。通過人性化的教育,社區工作者能及時地了解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及時地發現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采用普眾方式的活動內容,針對問題采取措施,不僅僅是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更是要避免產生問題,減少問題。
(二)以學生需求作為社區工作的實際抓手
要從大學生的實際出發,要“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指導、管理和服務,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創造良好條件”。[3]原有學生工作隊伍已經成熟和規范化,而新加入的社工團隊正處于與高校學生融合的新階段,兩個隊伍相互合作、相互學習、相互交流的渠道拓展尤為重要,所以提升學生工作者的社會工作技能,把傳統學生工作技巧與社會工作方法結合運用的能力是現有高校社區化轉變的重要內容;與此同時,優化社工在高校社區的工作技能,盡早實現社會工作與高校學生工作的良性互動與適應,建設一支強有力的學生骨干朋輩隊伍,自我服務,服務他人,將自我成長和帶動學生團隊成長緊密結合,推動新的工作理念、工作方法融合形成。注重社區建設的創新特色,建設寬松和諧民主平等的社區環境,使大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在符合行為規范的基礎上百花齊放,個性得到充分的發揚與展示。
(三)建立機制加強學生的自我管理
高校最大的群體就是學生群體,高校教育的受眾也是大學生,社會聲譽和工作方向取決于培養和教育出來的學生是否符合社會發展的需要,所以尊重學生的主體需要就是符合學生發展的自身需要,人格上的平等,尊嚴上的尊重,體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是構建和諧的社區工作的必要保障。大學生是成人階段,在身體、心理,以及其他各個方面都趨向成熟,不再適用中學階段的步步跟隨,事事操勞,思想工作也不宜采用純說教式,理想式的教育方法,而是主要通過發動學生自身學習與實踐來培養獨立認知世界,辨別是非,分清美丑,判斷真假的能力。現代大學生的個人需求表現強烈,法律觀念較強,能明確自己的權利和義務,能對自己的行為舉止負責,所以社區服務要在共性基礎上發揚個性,避免一刀切的硬性管理,既能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又能提供個性化的需求與服務。
三、學生社區建設的實踐探索
(一)堅持以服務學生為宗旨,加大社區工作維權服務
社區工作是從認識到提供服務,所以開展工作首先面向廣大學生征求他們熱點問題,了解學生的關注重點,可以通過社區走訪,開展問題調研等形式,統計結果及時反饋,讓學生感受到社區工作是解決自己學習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同時可有學生代表建立的民主組織,發揮監督權利,保證社區各項工作的執行和落實,展示了學生的民主權利和主人翁意識;學生也可通過興趣和志愿自行承擔社區的部分建設和管理工作,自我滿足需求。在學生充分發揮自我服務的主動性同時,社區工作應當綜合社會環境和本校的具體情況,制定一系列的規章制度,加大對學生整體利益的保護,加強對學生合法權利的維護,使社區工作能有制度依托,有規章保障,也成為學生自我管理和約束的法則。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豐富社區設施與實踐活動
以社區為主要活動場所,應立足于學生社區的現狀,改善學生的生活環境,做到學習上有支持,生活上更方便,讓學生在社區里生活沒有后顧之憂,專心個人發展。首先要充分利用學校內部資源和社會便利條件搭建參與平臺,創造條件,加大宣傳力度,提高學生參與度,改善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增強主體意識,活躍校園文化;其次,積極鼓勵廣大學生投身于社會實踐,通過參與社會活動,來認清自我,認識個體與社會的關系與差距,了解社會真正實際的人才需求,從而更加清楚地知道自身存在的不足;通過社區幫扶制度,先進幫助落后,積極帶動消極,會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在集體中改變自我,將問題扼殺在萌芽狀態。大學生能夠親身參與社會運作與管理,增強實踐技能,培養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增加主動性,通過與社會接觸和融合,認識社會,了解社會,樹立科學的價值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終目標。
(三)打造強有力的工作隊伍,發揮師生的互動力量
社區工作者可以由專業社工、高校學生工作者、班主任等現有的與學生工作密切聯系的隊伍組成,通過專業化的社會工作培訓,提高服務技能,并在實際工作中凝練經驗,并豐富工作手段。在現有的高校社區建設環境下,可以通過購買服務的形式來引入專業社工團隊,直接運用社會工作的專業技能服務于學生社區;也可將原有的學生工作隊伍重新整合,通過培訓,鍛煉,考取相關社工證書來提高社會工作技能;更可以利用高校本身的社會工作專業學生資源,把社區作為學生實踐基地,將高校社區建設工作開展得形式多樣。只有社區工作者和學生產生聯動的效應,作為對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支持和補充,延伸擴展學生服務領域;兩者的互動使彼此的人際交往能力和資源協調能力都得到有效增強,有利于創新工作方法,整合服務資源,提升業務水平,有效的維護學生在社區的切身利益,高校學生社區建設進程才能得到進一步推動。
參考文獻:
[1]楊克非.服務型學生工作模式的理性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4(6):47-49.
[2]吳健波,儲丹華.柔性管理理念下高校學生“學區化”管理模式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4(9):92-95,105.
[3]王寶德,劉凱,劉雪梅“.以人為本”學生工作理念初探[J].山東省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4(4):65-67.
【高校學生社區建設模式探索的論文】相關文章:
水庫信息化建設模式的探索論文04-29
滴滴打車營銷模式的探索論文05-03
高職院校合作模式探索的論文04-27
校園網絡建設與應用模式探索04-30
關于高校學生社區網格化管理模式的應用論文05-06
高職數學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5-05
初中的政治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5-05
對創新教學模式的探索與評價論文05-03
項目導向型教學模式探索論文05-02
綠色食品營銷模式的探索論文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