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論文
1、不同類型的基礎施工
對于淺基礎的施工,在不進行放坡作業的情況下,首先需要沿著測量基準灰線的直邊切割出一個槽邊的輪廓線,然后將作業面分別展開。為了有效預防和避免破壞地基土結構,必須結合實際情況,綜合考慮各種可能的影響因素,如當地工程地質資料、挖方尺寸等,進而實施地下水位的降低和地面排水系統的建造。
2、控制地基與基礎的強度
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基礎施工,地基和基礎的強度一定要滿足建筑的施工要求,在承受建筑物上的全部結構荷載的情況下,還必須滿足穩定性的要求,這就要求地基和基礎的工作面要足夠大。此外,基礎還應該具有耐久的特性,因為水利水電工程是一項長期使用的工程,為延長工程的使用壽命,地基和基礎一定要牢固耐用。因為地基的建筑特點是埋于地下的,因此,對于其防潮性和耐侵蝕性也有一定的要求。為了避免建筑物的開裂、傾斜或者標高變化,還要對地基變形值進行控制,使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
3、水利水電不良地基處理技術
有些地基存在著天然的性能缺陷,也就是所說的不良地基。這一類地基穩定性差,無法滿足水利水電工程的要求。
3.1可液化土層的處理
對于可液化土層的處理,需要將其清除,替換為具有較高強度和良好的防滲性能的材料,也可以進行振沖擠密或分層振動壓實等。可液化土層對于地基的危害在于,其在靜力或振動力的作用下,會導致孔隙水壓力上升,抗剪強度突然消失,進而引起地基下沉、產生滑移,失去穩定性。對于建筑物來說,地基的穩定性是至關重要的,一旦地基失穩,就會給建筑物帶來極大的安全危機。
3.2軟土地基的處理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的土質特征各有不同,東南沿海地區的土質以軟土為主,這對于水利水電工程的建設來說是非常不利的。軟土地基的存在引起不對稱沉降的發生,進而導致水利水電建筑產生裂縫和滲漏,這些無疑都會對工程的質量造成極大的危害。通過長期的學習和實踐,我國在水利水電施工方面已經掌握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對于軟土地基的處理技術也逐漸發展和日趨完善。有很多成熟有效的方法已經被應用到軟土地基的改造中去,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需要結合各地的實際條件和工程要求,科學合理地選擇適當的方法。淤泥地基是一種較為普遍的地質結構,通常采用水泥攪拌樁基礎的方式進行處理。
(1)排水固結法
這種方法不僅能夠保持淤泥軟土地基的'穩定性,而且也能防止淤泥軟粘土地基沉降現象的發生,有加壓系統和排水系統兩個組成部分。
(2)換土法
這種方法顧名思義就是把不能滿足要求的土進行替換,通常在淤土層的厚度不太厚時采用。
(3)強夯法
該法將80kN的夯錘起吊到至6-60m處,夯錘作自由落體運動,勢能轉化為動能,作用在軟土上,從而將軟土夯實,主要應用與河流沖積、濱海沉積層等,可以獲得非常令人滿意的效果。
(4)旋噴法
此種方法通過旋噴機具把帶有特殊噴嘴的注漿管置于土層預定濃度,然后進行提升,使得水泥固化漿液與土體在高壓下混合,進而漸漸凝固并最終硬化,結成樁子,從而使地基防滲性能提高。
(5)振沖法
振沖法主要采用振沖器對混凝土進行振沖,利用振動和沖擊荷載的作用對土層進行分層振實或夯實,以加固地基。
(6)土工合成材料加筋加固法
這是一種通過將荷載平攤于地基,從而使得地基的承載能力獲得提高的有效方法。這種方法,需要將土工合成材料平鋪于地基表面,對于可能發生的塑性剪切破壞,在某種程度上可以進行抑制,減輕破壞的程度,阻止破壞的進一步擴大,進而實現提高地基承載能力的目的。
(7)灌漿法
灌漿法主要是將水泥砂漿、水泥漿、粘土漿、粘土水泥漿及各種化學漿材進行液化,而后將其注入地基介質中或建筑物與地基的縫隙部位,從而達到加固淤泥軟土地基的效果。
(8)硅化加固法
這種加固方法來源于對于電滲原理以及電動硅化法的充分利用。通常采用輪換等操作手段,通過使用網狀的帶孔眼的注漿管,在土中注入硅酸鈉溶液和氯化鈣溶液。融入土中的溶液經過特定的化學反應,能夠生成一種膠凝物質,這種膠凝物質不僅可以提高土顆粒之間的連接性,還能夠有效提高土體力學的強度。硅化加固法還可以活化土顆粒的表面,同樣起到對土體進行加固的效果。
(9)加筋法
加筋法是為了減少整體變形,并且同時達到增強整體穩定的性能的目的。將抗拉能力強的土工合成材料埋置于土層中,土顆粒與拉筋之間產生摩擦力,使土與加筋材料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從而提高地基強度。
(10)樁基法
如果淤土較厚,含水率較高,孔隙也比較大,大面積的深處理比較困難,可采用打樁法進行加固處理。
【水利水電基礎工程施工論文】相關文章:
工程施工水利水電論文11-10
有關工程施工水利水電的論文11-19
關于水利水電的工程施工論文11-20
地基工程施工水利水電論文11-10
工程施工監理水利水電論文(精選7篇)05-25
關于水利水電工程施工論文11-15
對水利水電工程基礎處理技術的基礎研究論文05-01
公路工程施工的基礎管理技術探析論文01-24
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分析論文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