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讓反思成為教學的習慣的論文
教學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每次教學都有可能留下或多或少的問題,教師如果能積極反思,認真面對,那么他一定會在教學與反思中逐漸調整觀念,改善教學行為,提高教學智慧,讓自己獲得更快的發展和成長。教學反思是對教師自身實踐的思考,是研究自己如何教、如何學;別人如何教、如何學;如何在教中學、學中教的問題。這是我們教師專業化發展最基本、最主要的途徑,每一位優秀教師的成長都離不開教學反思。
反思一:教學目標達成的處理是否恰當
教學目標的達成始終是衡量一節課的標準,是一節課的“魂”。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大多是按照事先設計好的教學過程,帶著學生一步不差地進行,學生則基本處于被動的地位,即使有一些自主的活動,也是在教師事先設計或限定的范圍內,為某個教學環節服務,而新課標中的教學目標包含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現了對學生的關注,教師更多地成為學習情境的創設者、組織者和學生學習活動的參與者、促進者。
為了完成這些教學目標,教師要采取許多的方法和措施,如教學過程中達到預先設計的教學目的、引起教學共振效應的做法;課堂教學中臨時應變得當的措施;問題情境的創設是否到位;層次清楚、條理分明的板書;某些教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應用的過程;教育學、心理學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觸;教學方法上的改革與創新等等,一節課下來,課堂教學抑或超乎所想的順利,抑或不盡人意。所以,課堂中的點滴得失,成功與失敗,教師皆應將其記錄在案,認真反思,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以期在往后的教學工作中安排更周到、操作更自如。
反思二:教師的備課是否有效
以往教師的備課方式是“只見教材不見學生”,注重寫教案這種傳統的備課方式,忽略了課堂的實際性和學生的實際情況,注重教,而不注重分析。而新的課標是“以學論教”,這將使教師更多地關注學生在學習上的可能反應,并思考相應的對策,而不是在課堂簡單地再現教材。這就要求教師應注重花時間去琢磨學生、琢磨活生生的課堂,思索自己的備課是否有效,帶領學生走進書本,又要走出書本。
通過教學反思,我們教師要更多地了解學生,了解課堂,了解他們對講解內容的興趣、知識儲備和他們所關心的話題,了解哪些東西事先沒有考慮到,沒有在教案中體現到,將這些反思應用到教案的改進中去,可以使以后的備課更加有效,更加貼近學生。例如,可以在教學設計中并行設計“教師教學活動”和“學生學習活動”兩大部分,既考慮教,又考慮學,可以助于教師同時并重教與學;設計學情分析和課后小結,便于教師分析學生、思考方法、總結經驗、補充遺漏。
反思三:課堂是否給了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
新課標關注的是學生,是學生的“學”,倡導新的學習方式,以自主、合作和探究為主。學生的學習的主體地位、學習的空間是否得到了保證,這也應該是我們需要反思的重點。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是否有利于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有沒有流于形式;是否關注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發展;學生學習的興趣如何;學生的注意力情況、學生的疲勞狀態、學生的知識差異等等,這些因素都會影響著課堂效果。這一切都應該及時反思,將課堂上師生表現與授課質量進行及時分析、綜合登記,以幫助自己在日后備課、授課時能對“師”與“生”的情況作更全面的分析。
例如,新課程倡導學生科學探究,我們也經常采用分組討論的形式展開教學過程,但往往流于形式,形同于花瓶,沒有真正起到應有的效果。
作為教師,我們就應該反思:我們認為應該思考、討論的問題對學生理解知識有沒有實質性的作用?對學生的發展到底有沒有價值?能否激起學生的認知沖突?許多情境的設置是不是都有效……這些問題的反思都會有利于我們改進教學模式,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反思四:學生的素質是否得到了提升
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在課堂上學生學會了知識,學會了學習,素質和能力的提高才是我們一節課所要達到的真正的目標。
融入了課堂,學生總會有一些獨特的見解、一些“創新的火花”,這些智慧不僅能啟發學生,對教師的教學也有開拓思維的良好作用。教師應當充分肯定學生在課堂上提出的一些獨特的見解,這樣不僅使學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廣,而且對學生也是一種贊賞和激勵。同時,這些難能可貴的見解也是對課堂教學的補充與完善,可以拓寬教師的教學思路,提高教學水平。因此,將其記錄下來,可以補充今后教學的豐富材料養分。
例如,常有這樣的感覺:上課時原本沒有涉及的內容,因實際需要或靈感的涌現而穿插其中,結果學生的積極性被調動起來了,學生積極參與到了教學中,課堂頓時充滿勃勃生機。結果大家愈是多想,想得愈是透徹,找到的原因越多,學生的興趣越濃,也真正地學會了去思考問題、去解決問題。所以教師應及時把諸如此類的小插曲所產生的效應,記錄在教學反思記錄中,用以提高自己的教學藝術水平。同樣,對于課堂中節外生枝的實例,比如,教學中的錯誤,一些突發的事件等,也應及時記錄,吸取教訓,加以改進。
反思五:教師的能力是否得到了提高
從關注“教”到關注“學”,將促使教師重新反思一堂“好課”要求教師具備的教學能力是什么。也許一個板書并不漂亮、口語表達并不是很利落的教師也能上出一堂好課。新課標更為關注的是學生在課堂上做了些什么、說了些什么、想了些什么、學會些什么和感受到什么等等,教師的板書和口語表達能力已不再是一堂好課的必要條件了。只要這位教師給予學生充分自主學習、探究的機會,學生在課堂上獲得了充分的發展,板書也許是學生來寫,總結也許是學生來說,但這依然是一堂好課,一堂學生“學”得好的課。
可見,教師需要對“教學能力”進行新的思考和認識:對教材的把握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已不夠了,自主實踐將會引發學生形形色色的問題,這就需要儲備相關學科領域的知識,教師要學會“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課堂管理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有些不同了,安靜無法滿足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參與,熱鬧又是課堂紀律的大敵,如何能讓學習在“熱鬧”中“有序”地進行是教師課堂教學管理的新課題;課堂環節的設計能力依然是必要的,但似乎又有些不同,不能完全按照事先設計好的環節進行,要富有彈性,以便隨學生的表現來靈活調整,更關注的是教師的隨堂機智。
新的課標改變了學生,更多的是改變了教師,以往對教師教學能力的要求也正發生改變,教師對自己的教學更要加以反思,尋找不足,發揮自己的教育智慧,創新思維,把每一節課作為自已教學能力提高的陣地。
新課程改革任重而道遠,教學反思既可以是對自己的反思,也可以是對他人的反思,還可以采取集體反思,教師在反思中尋找低效、無效教學的根源,通過自省,把合理的建議、改進的措施應用于實際的教學之中,提高了自己,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教學反思,貴在及時,一有所得,及時寫下,在上完每節課后都要進行反思,反思成敗得失,及時做好記錄。課后的反思,雖然點點滴滴,但它來自于我們的教學實踐,出自于我們深刻的思考,是我們的真切感受,因而是非常珍貴的。
教學反思,貴在堅持,堅持,一切皆有可能。經常看看自己所寫的教后反思,以寫促思,以思促教,長期積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獲。
【讓反思成為教學的習慣的論文】相關文章:
讓優秀成為習慣作文02-18
當責任成為習慣作文05-01
讓習慣成為文明作文05-01
當愛成為一種習慣04-30
成為自己議論文09-18
習慣養成-《改變浮沉》教學反思04-29
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作文02-19
讓感恩成為一種習慣作文02-06
讓讀書成為一種習慣作文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