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農村幼兒教育中滲透德育的論文
摘要:
3~6歲這一階段是人個性傾向和道德觀念形成的萌芽時期,是培養良好品德行為的黃金時代。《幼兒園工作規程(試行)》中指出:幼兒園品德教育應以情感教育和培養良好行為習慣為主,注重潛移默化的影響,并貫穿于幼兒生活及各項活動之中。這就要求教師遵循幼兒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規律,在堅持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把德育有機和諧地滲透到幼兒教育中去,使教育實現整體優化。本文中筆者結合農村幼兒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現狀,談談如何更好地將德育滲透于農村幼兒教育中。
關鍵詞:幼兒德育 現狀 方法
一、農村幼兒教育中德育教育的現狀
幼兒園是一個擔負啟蒙教育重任的教育機構,幼兒教師在重視幼兒體能、智能開發的同時,還要重視其德育教育。但幼兒教育中的德育卻往往缺失,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一些不文明現象和場景。
(一)被遺忘的德育現場
有一次在教室里,小朋友們正聚精會神地上著課,忽然一位幼兒叫了起來:“老師,李佳欣把大便大在身上,臭死了。”教師走近該幼兒:“這么大了,你為什么不舉手上廁所呢?臭死人啦。”邊說邊捂著鼻子回到了原來的地方。幼兒們見狀,一個個都捂住鼻子:“臭死了,臭死了,站到門外去。”結果該幼兒無可奈何地站在門口,等待著教師的幫助。
(二)家長眼中的幼兒德育
一個星期天,我發現一群小孩子正游戲著,突然孩子間發生了一些沖突,有個男孩子因為被排擠扯著一個女孩子的頭發,而女孩子又用腳去踢男孩子,搞得這個哭那個叫。那男孩子的家長不但沒有制止,反而洋洋得意地說:“這社會人善被人欺、馬善被人騎,誰的拳頭大誰就是老大”那位被欺負的家長聽了很不舒服,便半開玩笑半認真地對自己孩子說:“他搶你的玩具,你搶回來!他打你,你也打他!”豈料這位被欺負的孩子認真地對其爸爸說:“老師說了,好孩子不打架,他要玩具,就讓他玩一下吧。”俗語說得好:“三歲看小,七歲看老。”這句話充分說明了對幼兒進行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心理學家研究發現,整個幼兒階段是培養道德行為習慣的最佳時期。人的行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的習慣的養成。因此,我們應抓住幼兒養成教育的這個關鍵期,設立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習慣的課題,使他們終身受益。
二、農村幼兒教育中滲透德育教育的方法
(一)實現家庭、幼兒園德育教育的同向同步
幼兒園的教育與家庭教育對促進幼兒發展起著重要作用,必須同向同步方能取得良好的效果。這就要求幼兒教師更新觀念,多與家長溝通交流,從而實現同向同步。這是時代的要求,是深化幼教改革的要求,更是做好德育工作的要求。為達到教育的一致,我們以前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接送孩子時與家長交流;通過家長會讓家長了解孩子在校情況;召開專題會。這些交流幼兒教德育的方式主要是以教師介紹幼兒的情況為主,家長則以了解為主。然后,教師提出教育要求,家長只作為被動的配合者,這種“單向交流”不能充分調動家長教育的積極性,導致家園相互配合難有實效。那么,用什么方法才能更好地調動家長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呢?我認為最重要的是提高家長的參與性。提高家長的參與性,就是在幼兒教育的各個環節中,激發家長的參與意識,改變過去工作中存在的誤區,即改變單純強調讓家長配合、幫助幼兒園矯正幼兒的不良行為,把有缺點、毛病多的孩子推給家長的做法。現在,我們把過去的單向交流改為了雙向交流,增強了家長的參與感。如針對孩子打架的問題,教師可在家長園地“大家談”欄目中寫一寫有關“寶寶打人了,怎么辦”的小文章,引起家長對怎樣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思考。此外,還可以請在培養孩子良好行為習慣方面做得較好的家長在家長會上談體會,寫自己培養孩子的態度和經驗。這樣,家長就成為了主動的教育者,且家長們自己的經驗、方法也更容易在家長間溝通,他們心理上也更樂于接受。可見,家長的參與,是一種生動活潑的教育形式,是促使家長自覺地與幼兒園的教育保持一致的有效途徑。
(二)提高教師的認識,增強德育意識
作為幼兒教師,我們要做好榜樣示范的作用,如果教師對德育工作的責任感、使命感不強,與幼兒園課題的教育不一致,沒有形成一體化教育,那么對幼兒品德的形成就不能起到積極的主導作用。教師應該比家長更善于發現幼兒品德發展的優勢,更善于根據幼兒身心發展的水平,有計劃、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幼兒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因此,提高教師的德育意識,提高教師的德育素質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幼兒園要在加強教師自身政治素質的同時,創設德育環境、德育氛圍、形成一種大的社會輿論,促使教師增強社會責任感和對德育工作的緊迫感,把德育工作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工作來抓,從而使幼兒的德育工作更有成效。
(三)良好的師幼情感在教育活動中的效應有利于幼兒良好道德品質的形成
幼兒的品德形成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其中教師的影響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這是因為師幼之間一旦形成良好的感情基礎,就會促使孩子接受他所愛慕的教師的情操和觀點,并自覺不自覺地模仿教師的一言一行,從而最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在觀察、研究過程中,我們發現:良好的師幼關系對孩子個性的發展有著積極的影響。幼兒的學習態度、興趣、情緒情感、求知需要、毅力、恒心、自信心甚至性格或多或少地會受到學習方式方法的影響。而好奇心、求知動機、進取性格、豐富的情感、創新的意向、良好的自我概念和較高的自信心等,都是激勵幼兒學習的動力因素,是他們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做人的重要因素。為了加強這方面的素質,黃靜老師利用計算機的優勢,給幼兒上了內容豐富、形式有趣的心理輔導課程,并采取多種教學方法,鍛煉他們的多項素質。采用激勵法,如目標激勵、興趣激勵、競爭激勵和榮譽激勵等;采用識別法和排除法,如感情障礙、情緒障礙、思維障礙、語言表達障礙、文化和環境的消極影響等的識別與排除;采用調節法,培養幼兒自尊、自信、自控、忍耐、堅毅等品格。此外,還利用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培養他們其他方面的素質,為他們創造了一個溫暖、信任、和諧的教室心理氛圍。在此氛圍中,幼兒自覺遵守活動規則,養成了良好的日常行為規范。總之,為了使幼兒的行為能更好地適應社會需要,幼兒教師應該積極利用幼兒園的一日活動,遵循幼兒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形成的規律,在堅持體、智、德、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有目的、有計劃地探索對幼兒進行良好道德行為培養的途徑和方法,從而把德育有機地滲透到幼兒教育中去。
【農村幼兒教育中滲透德育的論文】相關文章:
武術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4-28
談數學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4-29
德育在課堂教學中的滲透05-01
德育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滲透04-28
淺談高職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5-01
淺談語文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4-29
中學物理教學滲透德育初探 論文04-07
體育教學中的德育滲透心得范文04-26
試析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德育滲透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