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德萊塞的欲望三部曲評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現實主義德萊塞欲望三部曲美國社會
【論文摘要】美國現實主義作家德萊塞的“欲望三部曲”,以其獨特的寫作視角,真實地反映了當時美國社會的情景,給美國文學帶來了巨大沖擊,不愧為文學史上的“美國現代史”。
19世紀末20世紀初,在歐洲現實主義與自然主義文學的影響下,美國文學揭開了一個新時期。20世紀20、30年代是美國小說的黃金時代,這個時期涌現出一批新興作家。當時,西奧多·德萊塞異軍突起,馳騁文壇,獨領風騷,被稱為美國現代小說的先驅和代表作家。他不帶偏見率先如實描寫了新的美國城市生活,深入地描繪了美國社會的真實圖景,被認為與海明威和福克納并列的美國現代小說三巨頭之一。他既是20世紀美國文學中第一位杰出的作家,也是美國現代小說的先驅。
曾經有人說過:“巴爾扎克最大的秘密,在于句式+概括+洞察力。德萊塞的小說正是在巴爾扎克巨大陰影之下的潛行。與巴爾扎克全知全能的、俯瞰眾生的方式不同,德萊塞的敘述角度更平一些。雖然他偶爾也會陡然拔高自己,讓自己作為故事的創造者、編制者,命運的推演者一樣,展示他高瞻遠矚的——對于情節而言——預見能力和憤慨的批判,但是大多數時候,他在全神貫注的講一個故事,并試圖將之講得盡善盡美又合情合理。
鋪陳式敘述的極致,體現出德萊塞一個保守者的特質并帶有十九世紀的影子。德萊塞蒙著巴爾扎克的某些飾品,匍匐著進行敘述。那些敘述像蛇一樣游出了那廣大神圣的外衣。他一方面宏觀的統攝著自己的世界,用巴爾扎克式的熱情評判著自己營造的現象,另一方面,他細致人微的,像一個工匠般精細的雕琢著自己的故事,使之不至于因過于宏大而顯得裝腔做勢,強加于人。這種自覺性比陀斯妥耶夫斯基那種近于神經質的談論哲學和道德、不斷對情節橫加插手的方式,顯然更熨帖也更得人心一些。美國文學界過去經常爭論不休的,就是德萊塞的文體問題。的確,他寫得不那么文雅精致,有時行文滯重,甚至文理不通,用詞不當。但是,正如不少評論家所指出他的作品中并不是全然如此。事實上,在很多情況下,德萊塞的描寫是極其成功的,尤其是“欲望三部曲”。有不少章節他寫得嚴謹緊湊,文采斐然。
特別是德萊塞善于通過大量的細節來展現人物的社會背景,使他的小說不僅具有生活真實感,而且還生動地再現了一個歷史時代。歷經半個多世紀的論爭、研究和比較,德萊塞在美國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也越來越被評論家和廣大讀者所承認。他們認為:德萊塞的小說氣勢恢宏,內容廣博,形象豐富。引人人勝。
德萊塞以其獨特的寫作視角,改寫了整個美國文學沉湎于理想主義的時代,其作品通過對美國社會生活陰暗面的揭露,給美國文學帶來了巨大的沖擊,給美國社會帶來了強烈的震撼。正如路易斯贊揚“像一般強勁的自由的西風,席卷了株守家園,密不通風的美國……頭一次給我們悶熱的千家萬戶吹進了新鮮的空氣。”
縱觀德萊賽的小說,評論界一般認為其成功的作品只有《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和《美國悲劇》。而對其“欲望三部曲”即《金融家》(1912)、《巨人》(1914)和《斯多噶》(1945),評論則眾說紛紜。然而,正是由于德萊塞在三部曲中對資產者的揭露入才三分,觸目驚心。也正是這種批判美國社會的“毫不妥協的現實主義”精神,使三部曲在美國現代文學史上更具歷史地位和價值。三部曲因而成為文學史上的“美國現代史”。
如果說德萊塞的三部成功作《嘉莉妹妹》、《珍妮姑娘》和《美國悲劇》反映了處在社會底層的美國勞動人民的悲慘處境。那么欲望三部曲,則全面揭露了美國資產階級的種種罪惡、資本主義社會的腐朽沒落和道德的淪喪。三部曲是一篇以金融巨頭柯柏烏的一生來展現美國資本主義發展三個歷史階段的史詩式小說,描寫了柯柏烏從南北戰爭開始,怎樣從一個普通的經紀人發跡成為一個百萬富翁,他70年代至90年代在芝加哥建立鐵路壟斷企業的活動,最后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他輸出資本到倫敦建筑地鐵的活動,直到他的死亡。
它的每一部,分別描寫了這三個歷史階段中的一個階段:《金融家》反映了資本主義的自由競爭;《巨人》反映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合二為一的壟斷資本主義;《斯多噶》則是反映以資本輸出為特征的帝國主義。德萊塞選它作為暴囂資產者的貪婪,資本主義社會中人欲橫流、道德淪喪的題材,有著巨大的現實意義。
三部曲在情節上是比較富有戲劇性。正是通過人物經歷的大起大落而體現的。當柯柏烏在費城的投機倒把正一帆風順時,芝加哥的一場大火頓時使他陷入絕境,此后一連串的事態發展,如財政局長斯坦納因事不在市內,使他無法籌款應急;他出于無奈向巴特勒承認挪用公款以求得“三巨頭”的幫助;他和愛玲通奸事發等,終于造成他破產并綁鐺入獄。在《巨人》中,情節也同樣具有戲劇性。柯柏烏在為高架橋鐵路籌款正四處碰壁,一籌莫展時,由于捐贈了芝加哥大學天文望遠鏡的制造費用,一下子變成了“科學的贊助人”,吃小虧占大便宜,使他籌款終如愿。又如在爭取芝加哥高架鐵路五十年特許狀的斗爭中,他使出渾身招數擊敗了“四巨頭”,買通了州長、州議會和市議會,正當他成功指日可待時,卻出乎意料地敗在人民的強烈反對中。這些反映德萊塞宿命論的戲劇性情節,造成情節緊湊生動,增強了吸引力。三部曲以歷史現實主義的手法,重視人物形象的塑造。
通過對柯柏烏一生的描述,塑造了一個資產者的典型形象,同時也創造了反面的文藝典型。柯柏烏的'一生是美國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到壟斷、到資本輸入這一罪惡史的縮影。他的世界觀就是損人利己。《金融家》中龍蝦吃掉墨魚的情景,使他徹悟了人生就是“靠別人為生”的一場大魚吃小魚的惡戰,是優勝劣敗和適者生存。在錢可以通神的世界里,金錢成了柯柏烏崇拜的對象和追求的目標,賺錢成了他的生活目的。他在費城進行股票投機及以犯罪手段斂積資財,在芝加哥以蹂躪法制而搞起的托拉斯及向倫敦輸出資本,無不是為了更多的錢。柯柏烏身上散發著一切資產者特有氣味的銅臭。
三部曲采用了大量的動物形象作比喻,生動地表現資產者在“文明”的幌子下弱肉強食的生存斗爭的殘酷、野蠻和血腥及道德的淪喪。這種寫法在德萊塞的作品中是空前絕后的。三部曲以著名的龍蝦和墨魚相斗的描寫開始,象征性地拉開了資本主義社會弱肉強食的斗爭序幕。因此,大小資產者“有的像老虎、猞猁和熊,有的像狐貍、剛勇的猛犬和兇猛的斗犬”。而柯柏烏則是強中之強。芝加哥大火造成了經濟恐慌,柯柏烏為了弄到款應急,于是軟硬兼施,脅迫市財政局長斯坦納再從市庫借錢給他。這時,他望著斯坦納“就像一條蛇望著一只鳥。”把柯柏烏比作蛇顯出了他的陰險狠毒的本質。當馬特勒發覺受了柯柏烏的愚弄后,于是認識到這家伙是“裝了羊到他那里來,結果卻是只貪得無厭的狼。”用狼和羊的比喻把柯柏烏的狡猾、兇殘、貪婪和毫無信義刻畫的淋漓盡致。德萊塞在三部曲的創作中采用的是白描式的方法,偏重于衣飾外表、動作和語言的描寫,很少采用心理描寫的方法。
因此,使三部曲在藝術質量上不夠盡善盡美。首先,由于第三部《斯多噶》的創造距前兩書年代久遠,使之與前兩部主調很不合拍。其次,德萊塞深受斯賓塞的“社會生物學”和達爾文進化論的影響,使他認識到資本主義弱肉強食的真相,同時也造成他輕視群眾崇拜強者的傾向。弗洛伊德有關性意識的觀點,對德萊塞也有不少影響,他試圖通過種族繁衍的下意識來解釋一般人對女性的追求,這種解釋無意中為資產者玩弄女性開脫。盡管德萊塞通過三部曲對資本主義社會作了比較徹底的揭露,但存在著明顯的局限性。這是由于德萊塞受宿命論的影響太深而導致的。
盡管如此,德萊塞的三部曲是全面描寫美國資本主義三個歷史階段和資產者的典型柯柏烏一生的杰作,從氣魄上,廣度上和深度上,在美國文學的同類小說中是首屈一指的。而且已成為美國文學傳統的一部分。三部曲用類似新聞報道那樣的寫法原原本本地反映生活真相,反映美國社會當時的真實現實。因此,三部曲又可謂是美國文學史上的現代史。也是研究20世紀美國文學及其社會歷史畫卷的現代經典著作。
【參考文獻】
[1]伍蠡甫.現代西方文論選[M].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
[2]特里·伊格爾頓.文學原理引論[H].文化藝術出版社,1987.
[3]董衡巽.美國現代小說家論[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4]施成榮.借鑒與探討[M].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1985.
[5]陶德臻.外國文學史綱[M].北京出版社,1990.
[6]張玉書.20世紀歐美文學史[卜1].北京大學出版社,1995.
【德萊塞的欲望三部曲評析論文】相關文章:
西奧多·德萊塞與《美國的悲劇》07-07
論人的欲望論文12-23
關于欲望的議論文03-21
立法法評析論文01-20
唐代的體育評析論文05-20
多種途徑,激發說話欲望論文02-18
巧設懸念激發探索欲望的論文05-21
農機安全風險評析論文06-27
廣告論文《廣告與欲望修辭學》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