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環境監測站如何實施計量認證論文
摘要: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站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實施新的《評審準則》是將質量管理放在首位。這就要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同時要形成新的質量觀念,對檢測的全過程實施質量控制,以預防為主,對檢測報告質量有影響的多種因素都要形成文件化的質量體系進行控制。通過內部審核,發現質量體系實施中的問題;通過管理評審,由站長確認問題,做出決策;再通過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來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一個不斷實施質量改進的環境監測站自我完善機制。
關鍵詞:環境監測站實施計量認證
1前言
為適應計量認證和審查認可(驗收)制度的改革,國家質量技術監督局計量與實驗室管理司于2000年10月24日以質技監[2000]046號文發布了《產品質量機構計量認證/審查認可(驗收)評審準則》(試行)(以下簡稱《評審準則》)。評審準則于2001年12月1日正式實施,屆時,環境監測站的計量認證工作按照評審準則開展,對環境監測站檢測能力、檢測行為以及質量管理方面將起到極大的促進作用。
2《評審準則》簡介
近10多年以來,計量認證工作在規范我國質檢機構的行為、提高檢測水平、保證數據可靠、促進管理水平提高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但隨著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的加快,計量認證工作急需上臺階、上檔次。《評審準則》充分吸收了過去成功的經驗,以目前國際通行的做法為基礎,不僅涵蓋了GB/T15481—1995《校準和檢驗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等同采用ISO/IEC導則25—90)全部內容,并從我國的國情出發,同時滿足了《計量法》對檢驗機構計量認證的要求和《標準化法》對檢驗機構審查認可(驗收)的特殊要求,也參照了ISO/IECl7025—1999《檢測和校準實驗室能力的通用要求》的有關規定。《評審準則》的實施必將促進我國質檢機構提高自身國際競爭能力,也是我國加入WTO的現實需要。
《評審準則》包含有組織和管理、質量體系、審核和評審、人員、設施和環境、儀器設備和標準物質、量值溯源和校準、檢驗方法、檢驗樣品的處置、記錄、證書和報告、檢驗的分包、外部支持服務與供應以及抱怨等13個質量要素,檢測/校準機構通過對影響實驗室全過程的各種要素(或過程)進行控制來實施質量管理,確保整個過程的質量,從而使實驗室的最終成果——報告/校準證書的質量得到有效、可靠的控制。
3環境監測站實施《評審準則》的準備
3.1質量體系的建立
為了使檢測結果始終保持可靠,就必須對可能影響結果的各種因素和環節進行全面控制、管理,使這些影響因素都處于受控狀態,因此,要按系統學的原理建立起一個體系。實驗室的質量管理就是通過質量體系來運作的,因此建立質量體系并使之有效運行是環境監測站質量管理的主要任務。要建立一個有效質量體系,須經過以下幾個階段:
3.1.1思想準備階段
環境監測站站長對質量體系的建立、改進等方面發揮著決策作用,還要依靠環保局領導的支持,把實施評審準則,建立質量體系列入議事日程,作為重點工作來抓。同時還要進行全員培訓動員,通過學習,提高全體職工的質量意識和對建立質量體系重要意義的認識。領導重視,全員參與,為建立質量體系充分作好思想上的準備。
3.1.2質量體系總體設計階段
質量體系總體設計的目的是根據《評審準則》要求,結合環境監測站的具體情況,內容一般包括體系的組織結構、體系要素、質量活動、質量職責和權限、質量體系文件層次和綱目、應該配備的人員和資源等。
(1)確定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由站長組織制訂本站的質量方針和質量目標,這是體系的決策環節。質量方針對站內可以明確質量方向,激勵監測人員的質量責任感;對外表示站領導的決心和承諾。質量目標是質量方針的具體化,站長應將與關鍵質量要素有關的目標及對所做的承諾寫成文件。
(2)現狀調查、對比、分析。環境監測站結合自身特點,根據《評審準則》的相應條款對本站的現狀進行調查、對比、分析,確定質量體系的過程和要素,找出主要差距,做出分析結論,選擇性地保留過去質量體系中的精華部分,提出改進措施或處理意見。
(3)確定機構,分配質量職責。環境監測站的部門設置要求每一質量要素要有專人或部門負責,若為四級站,人員較少,部門設置不宜多。落實其質量職責,解決職責不清、職責重復、職責不全等問題,同時配備開展監測業務所需的有關資源,如人員培訓和管理、儀器設備購置、儀器設備校準、物質采購供應以及資金管理等。
有了明確的方針政策,機構現狀清楚,職責劃分明確,就可以提出包括以下主要內容的質量體系總體方案,供站長決策:①本站質量體系應描述的體系要素及其裁減情況;②本站現行文件的適用情況及修改工作量;③新制定體系文件工作量及文件清單、構成情況(層次、數量);④組織機構調整方案及崗位職責清單。 3.1.3質量體系文件化階段
質量體系通過文件化的形式表現出來,包括質量手冊、程序文件、質量計劃、質量記錄四方面內容,質量手冊是環境監測站的內部“法規”,也是應長期遵循的文件,位于體系文件的第一層次。程序文件規定了本站質量活動的方法和要求,是質量手冊的支持性文件,位于體系文件的第二層次,內容與質量手冊的規定相一致。質量計劃和質量記錄是體系文件的第三層次,包括標準、操作規程、記錄等。質量體系文件具符合性、可操作性和協調性,應符合并覆蓋《評審準則》條款的要求和本站的實際情況,文件之間應相互協調,避免產生不一致的地方。通過編制質量體系文件,使環境監測工作過程的各個環節有章可循。體系文件經批準和向本站全體人員進行宣傳貫徹后,質量體系就可以試運行。
3.2質量體系的運行和改進
質量體系的運行就是執行質量體系文件、貫徹質量方針、實現質量目標、保持質量體系持續有效和不斷完善的過程,通過依靠組織協調、質量監督、信息反饋以及體系審核與評審等幾個環節來實現。環境監測站可以通過質量體系內部審核來發現體系運行中的問題,通過管理評審由站長來確認問題,作出決策,再通過糾正和預防措施來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不斷實施環境監測站質量體系改進的自我完善機制。
3.2.1領導組織協調,全員參與
環境監測站長要以身作則,充分認識到管理評審是完善實驗室質量體系的重要手段,做好管理評審。要實現質量方針和目標,單靠領導是不行的,要充分發揮環境監測站每個成員在質量體系中的作用,制訂激勵措施,使員工在質量體系運行中,始終有參與質量體系改進的積極性和能力,主動分析自身體系的差距,以求不斷進取。
3.2.2建立監督機制,保證工作質量
根據實際情況,環境監測站可根據檢測項目考慮設立質量監督員,記錄并保存質量體系運作過程中發現的問題,使用有效的校核方法對質量結果進行控制,如監測過程中使用的現場空白、密碼平行樣、質控樣、加標回收、工作曲線等方法都是有效的校核方法,對這些質控數據的數量和合格率進行定期評審,以便改進和提高監測工作質量。
3.2.3開展審核和評審活動,完善和改進質量體系
環境監測站可根據部門和檢測工作量設置內審員,按要求編制質量體系審核計劃,在監測站質量負責人組織下,統籌安排質量體系各個要素的審核內容、順序、要求、進度和頻次。對不合格的部門、人員,發出不合格通知書,在規定的時間內采取糾正措施,并實施跟蹤檢查,內審結果及時報告站長。站長應及時對問題產生的原因進行調查、分析,有針對性地制定和落實糾正措施,直至有明顯改進,達到改善和提高質量體系運行水平的目的。
4小結
質量管理是環境監測站管理工作的中心環節,實施新的《評審準則》是將質量管理放在首位。這就要建立以質量為核心的管理體系,同時要形成新的質量觀念,對檢測的全過程實施質量控制,以預防為主,對檢測報告質量有影響的多種因素都要形成文件化的質量體系進行控制。通過內部審核,發現質量體系實施中的問題;通過管理評審,由站長確認問題,做出決策;再通過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來解決問題,從而形成一個不斷實施質量改進的環境監測站自我完善機制。
【淺談環境監測站如何實施計量認證論文】相關文章:
環境監測站計量認證抱怨處理04-27
淺談環境監測站如何實施質量體系內審04-26
淺談環境監測站如何實施實驗室資質認定04-26
淺談如何提高縣級環境監測站的監測水平04-27
淺談工程變更與計量支付管理的論文04-27
怎樣當好計量認證評審組長04-26
淺談如何進行計量業務的統計分析04-26
淺談如何寫好專題小論文04-30
淺談如何進行有效備課的論文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