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育游戲對幼小銜接新生適應性訓練的探討論文
摘要:小學和幼兒園的學段銜接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如何幫助小學一年級新生,盡快地適應新的學習和生活,是很多學校及老師極為關心的問題。針對剛上一年級的孩子所表現出來的不適應和不善于交往的問題,本人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出通過有層次、有目的地開展體育活動促使一年級新生有效地進行適應性訓練的新路。本論文,結合具體的例子,就如何開展體育游戲,循序漸進地對一年級新生適應性訓練提出三點做法:1、接受新環境,形成小團體;2、培養凝聚力,樹立規則意識;3、融入新集體,促進心理相容。
關鍵詞: 體育游戲 形成小團體 樹立規則意識 促進心理相容
小學和幼兒園的學段銜接是學生成長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我們通過觀察了解,發現很多孩子剛上一年級時,面對陌生的環境,束手無策,表現出不適應或不善于與人交往。如何解決一年級新生上述的問題,《體育(1-6年級)課程標準》給我們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體育活動對于發展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具有獨特的作用,經常參與體育活動的學生,合作和競爭意識、交往能力、對集體和社會的關心程度都會得到提高。本人經過多年的努力,探索出一條在一年級新生入學的頭兩個星期,利用體育課和大課間時間有層次、有目的地開展體育活動,使其有效地進行適應性訓練的新路,創造性地解決了一年級新生適應性的問題。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實踐,就如何開展體育游戲,循序漸進地對幼小銜接新生進行適應性訓練提出自己的幾點做法:
一、接受新環境,形成小團體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生在同伴交往的過程中會逐步發現在興趣、活動方式、態度等方面相互接近和相容的對象,形成同伴關系;同伴之同的穩定性和有效性逐漸提高,便發展成小團體;而班級中的小團體,是小學生同伴關系的一種很好的存在方式,對小學生吸收同伴的經驗、學習社會交往的技能、鍛煉實際活動的能力,都具有積極意義。體育游戲以其基礎性、簡易性、趣味性、教育性、開放性等得天獨厚的特點深受孩子的喜愛,孩子們在幼兒園接受過的體育教育正是這種運動游戲。在新生入學初通過體育活動來促進孩子們互相認識,建立“小團體”,既延續了幼兒園的教法,又有利于幼小的自然過渡,使孩子們通過遷移,很好地適應正規的小學教育。在新生入學初,我主要通過以下三個游戲,幫助學生形成小團體,開始接受新環境。
1、游戲“走過來”:要求每一位學生面對大家,從10米外“走過來”。在“走過來”時,要各出其謀創造性地表現自己,為避免部分學生因緊張而怯場甚至拒絕參與,可以允許兩人、三人一起組合“走過來”,甚至提供面具。所有學生走完后,評選出“最自信”、“最熱情”、“最具創意”、“最佳搭檔”等獎項。這項活動中,對同學們來說,既是表現個性、展示自我的機會,也是挑戰自我,應對競爭的考驗。同學們可以簡單地、平庸地、隨意地“走過來”,也可以精心地、創意地、自信地“走過來”。選擇前者還是后者,取決于一個人的態度,也取決于他的能力。
2、“兩人三足”游戲:學生自己選擇練習兩人三足的同伴;按照學生自己的選擇分組,兩人一組;三至五組為一輪,進行兩人三足比賽;最后根據比賽結果評出“最佳合作伙伴”獎。在游戲中,同學們建立起與他人的聯系,并從中學會理解和遵守游戲規則。
3、“木頭人”追拍游戲:以小組為基本單位,一人為追者,追者追拍其他逃者。逃者處于危急狀態時,可以立定,并喊一聲“木頭人”,追拍者另換目標。“木頭人”必須由其他逃者來拍他一下,才能“獲救”,重新參加游戲。如果場上出現了2個“木頭人”,追拍者就算勝利,并由2個“木頭人”猜拳來確定誰擔任下一個追拍者。由于,這是孩子們熟悉愛玩的游戲,所以在游戲中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孩子們的協作精神。
這樣,在開學伊始,通過三個游戲,同學們初步建立信任,由個人到小組,逐漸增進團體的情感融合,為新生更好地適應小學生活打下基礎。
二、培養凝聚力,樹立規則意識
凝聚力是指班集體對其成員的吸引力,是在一系列的集體活動中逐漸形成的。體育游戲不僅活潑有趣,而且有助于共同獲得成功的滿足感,這是良好的新集體形成的內驅力。同時,6、7歲的兒童剛離開幼兒園,學校成為他們主要的活動場所,但他們還不習慣在學校這個小社會中生活,也不熟悉這個小社會的種種規則。俗話說“無規則不成方圓”,但嚴格地要求一年級新生遵守學校的各種規則,孩子們的心理壓力會驟然增加,厭學情緒極易滋生;而學校的各種規則制度是日常學習生活有序進行的基礎。我們發現體育游戲以其規范性和趣味性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兩難的問題,使孩子們高效、成功地實現幼小銜接。因為體育活動不僅僅具有集體規范,而且體育活動的要求與班集體規范的要求總體上是一致的。故在此階段,我主要是通過以下游戲活動,在已初步建成的小團體上,增強同伴之間的情感支持和規則意識。
1、“找找火車頭”和“快快集合”游戲,反復訓練,幫助學生很快記住自己在隊伍里所處的位置,并能很迅速地站好隊。
2、“肓人開車”游戲:全班通過游戲方式,分成兩大組后,一組參加游戲,另一組觀看;再讓學生在大組內自由配對,形成2人組合。搭檔中前面一人用黑布遮住眼晴作“汽車”,后面一人做“司機”。“司機”只能用手作指導,如:雙手放肩上:走;雙手拍肩:停止;手拍左肩:向左轉;手拍右肩:向右轉等。在最短時間內繞過障礙物,安全到達目的地的為勝。然后詢問旁觀者,參加游戲的同學是否都嚴格遵守了游戲規則?違反游戲規則的取消其比賽成績。從而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游戲規則,并在此過程中增強班級凝聚力,逐漸習慣于遵守規則。
3、游戲“接力玩”。首先,選擇四種不同的活動內容:跳繩、拍球、踢毽子、呼啦圈。然后,將學生分成四組,每組在指定的區域內玩不同的游戲。幾分鐘以后,讓學生互換場地和器材,直到每組學生完成了所有的游戲。最后,對遵守規則的同學給予獎勵。
通過這一階段的訓練,學生的自我克制的意識和能力較大地得到提高,在參加體育活動時基本能做到遵守規則,并遷移到其它課堂學習活動中去。
三、融入新集體,促進心理相容
與同輩人群的平等合作交流是兒童社會性發展的重要動因。參加各種集體游戲,有助于消除兒童的孤獨感,使兒童感受到集體的溫暖,與集體融為一體,師生形成共同的信念,促進心理相容,從而達到幼小順利過渡的目的。有了前兩個階段的鋪墊,學生進行集體活動的范圍逐步擴大,開始更多地參加以班集體為單位的競賽活動,并漸漸意識到自己是所屬班集體的成員。在這個階段中,我主要組織學生開展集體性的游戲活動,培養學生服從集體的要求,完成班集體的共同任務并自覺維護班集體的榮譽。
1、熱身活動“叫數抱團”。全班同學排成一路縱隊成圓形慢跑,在進行中,教師突然發出囗令“3”(即三人一組),同學們聽到后迅速組成相應人數的團體,手拉手成若干小組,剩下的學生即為“無家可歸者”。最后,談談置身于團體內、外的感受。
2、“傳西瓜”游戲。主要采用師生比賽的形式進行:以籃球作“西瓜”,教師一人來回跑,分別運箱子里的“西瓜”,同學們排成長隊齊心合力,連續傳箱子里的“西瓜”。由于二者運動強度、難度不同,故學生很容易就勝出了。這時氣喘吁吁的老師問孩子們:“為什么老師跑得這么快仍然輸了呢?”讓孩子們在比賽中明白“團結就是力量”的道理。
經過近幾年的探索和實踐,我們深切地感受到利用體育游戲對幼小銜接新生進行適應性訓練是切實可行的。實踐證明:通過對一年級新生開展體育游戲活動,學生潛移默化地認識到了團體內的人際交互作用,參與的學生在活動中進行了平等互助式的交往,在交往中認識自我、接納自我,調整和改善與他人的關系,學習新的態度和行為方式,提升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適應能力,能更好地適應小學階段的學習和生活。
參考文獻
季瀏:《體育(水平一)》,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12月
于泳:《攜手啟航》《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總第100期,開明出版社,2008年3月
楊敏毅、鞠瑞利:《學校團體心理游戲教程與案例》,上海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年3月
【體育游戲對幼小銜接新生適應性訓練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中學體育短跑訓練的方法探討論文04-27
小學前玩幼小銜接思維訓練04-30
幼兒園幼小銜接論文02-28
幼兒園幼小銜接論文5篇02-28
幼小銜接作文09-04
幼小銜接簡報04-29
幼小銜接心得03-07
幼小銜接教案01-01
幼小銜接方案04-07
幼小銜接的簡報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