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工學結合培養高職機械類高技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論文
當前中國正處于由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逐步邁進的過程中,迫切需要能夠與制造技術、生產工藝和流程的現代化保持同步的高技能型人才,以實現產業核心技術技能的傳承、積累和創新發展。高職院校應著力培養能夠對技術熟練精準地運用的技能型人才。高職機械類高技能人才的核心能力如機床的操作及數控編程能力、設備的維護保養和維修的能力、應用CAD/CAM技術的能力等,都是需要實際操作和現場解決問題的能力,把“工學結合”作為高職機械類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點是必由之路。重慶工商職業學院機械類專業結合自身特點,對以“工學結合”為切入點的高職機械類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進行了一定探索與實踐。
1圍繞專業核心職業能力,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課程體系
按照教育部“推動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的要求田,該校機械類專業建設指導委員會深入行業企業開展調研,分析專業的定位、職業崗位、人才培養方案及其執行情況等,確定以機械加工設備操作及維護能力、機電產品制造能力為本專業培養的核心職業能力,并沿著“職業崗位、工作任務、職業能力、學習領域”的邏輯過程,構建基于工作過程的專業核心課程體系。以數控應用技術專業(方向)為例,課程體系由公共學習領域、專業學習領域、拓展學習領域構成,其中專業學習領域對應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相關課程包括三大板塊:數控加工工藝制訂、數控編程、數控機床操作能力課程CAD/CAM軟件應用能力課程;數控機床維修與維護能力課程。整個課程體系中,理論課與實踐課程有機結合,課內實踐與集中實踐相互補充,校內教學與企業實習相互配合。開展核心課程教學資源和虛擬仿真實訓教學項目建設,以基于工作過程的生產性教學任務、實踐項目的實施為載體,實施課程教學改革,培養和提升學生職業實踐能力。
2創新校企合作機制,探索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新途徑
2.1校內實訓與校外實習相結合,完善實訓教學體系。在校內實訓方面,高職院校按照“實踐教學生產化”的基本原則,結合基本技能和專業技能項目化教學需要,有針對性地營造真實生產環境,使“工學結合”的教學內容和組織形式體現在實踐教學的各環節,促進實踐課程項目化教學的有序開展。同時,通過校企對接,以多學期、分段式的形式組織校外企業實習,包括第1學期的入學參觀實習、第4學期的短期生產實習 (4周)、第6學期的預就業頂崗實習、4個寒暑假的社會生產實踐均在校外實訓實習基地完成。
2.2構建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的合作機制。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不僅僅是讓學生簡單地到企業進行頂崗實習,重要的是通過校企雙主體的主動合作、深度融合和相互互動,形成一種合作機制,校企共同來構建合作辦學、合作育人、合作就業、合作發展的人才培養模式。
該校機械類專業通過與企業合作共建“實習兼教學”的校外“專業教學點”,以“企業教學班”或“訂單班”為載體,建立了校企“雙主體”人才培養新途徑。在人才培養過程中,校企雙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建工學融合的特色課程和教學內容;將教學地點搬至企業,廠中辦校,校企共同參與組織與管理,共同實施教學過程,共同對學生進行考核、評價;以“企業導師帶徒”的方式進行企業核心工藝技術、技能的傳承。創建生產過程和教學過程相結合、專業教材和崗位標準相結合、專任教師和企業工程技術人員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新模式。通過校企“雙主體”培養,企業獲得了急需的高技能人才,學生也實現了零距離就業。
3實施校企生產項目對接,構建職業能力訓練新平臺
高職院校按照校企資源共享的合作理念,通過“校中廠”的基本組織模式引入企業共建校內生產性實踐基地,以企業具體的產品及其生產過程為載體,實施校企生產項目對接,營造典型機械產品設計、制造和現代設備操作的真實工作環境,能夠為機械類學生提供職業性、開放性和針對性較強的專業實訓場所,構建職業能力訓練新平臺。在實施校企生產項目對接的實踐教學過程中,學生在進行實訓操作時參與真實產品加工,保證了生產性實訓與企業實際加工的一致性,能夠有效地提高教學效能。在畢業設計環節,引入企業的新產品工藝試制項目,既帶動學生畢業設計的實施,又解決了企業的生產需求,切實提升學生運用專業技術、技能解決生產實踐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是培養機械類高技能型人才的一種有效途徑。
4結語
“工學結合”是高職院校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必由道路,本文僅以重慶工商職業學院為例,對機械類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進行了研究與探索。實施“工學結合”,需要政府、行業、企業、學校共同搭建政行企校合作平臺,建立多贏的長效合作機制,才能保證校企的長期穩定合作,達到培養高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盧雙盈著.對于“技術技能”我們應該怎么看(第5版).中國教育報,2013-12-10.
[2]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教高〔2006]16號)[S ].2006.
[3]教育部等六部門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幼》的通知(教發[[2014]6號).
【淺談工學結合培養高職機械類高技型人才的研究與實踐論文】相關文章:
淺析高職院校高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04-30
高職商務英語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究05-02
高職物流管理專業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探討的管理論文04-27
工學結合人才培養模式實踐中的幾點思考04-27
高職軟件工程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04-28
復合型英語人才的培養模式研究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