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心理效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論文

時間:2023-05-02 05:58:30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心理效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論文

  教育是一種社會事業,也是一項科學活動,是人類培養新一代的社會實踐,教育的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意識、有理想、有情感的人,有其自身生長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因此,研究人的心理特點,掌握人的心理活動規律來工展班任主工作,將獲得可喜的效果。

心理效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論文

  1 凈化效應——為人師表,教書育人

  教師高尚的情操通過教育情感彌漫于學生的心靈,使學生在接受知識的同時,靈魂得到熏陶,自覺或不自覺地拋棄個人主義私欲,樹立共產主義世界觀、人生觀。

  學生心目中,最喜歡的老師應具有哪些心理品質呢?

  日本心理學家進行過不少抽樣調查,結論是我國心理學家對若干名優秀教師、輔導員的調查情況大同小異。中小學生喜歡教學方法好、知識廣博,肯教人、耐心、溫和、容易接近、實事求是、嚴格要求、熱愛學生、尊重學生和處事公平合理的教師。

  所以有的家長說:“孩子交到哪位教師名下,等于再投一次娘胎。”許多學生也懷著這種心情,每當一位新教師快要走進教室,走進他們的生活時,他們都滿懷熱情的翹首以待,有人說:“學生像花草樹木趨向陽光那樣趨向教師。”頗有道理,教師正是通過自己的高尚情操對學生的心靈進行熏陶感染,而達到“潤物細無聲”,“大浪淘沙見真醇”的特殊效果。

  2 皮格馬利翁應——朽木可雕,頑童可教

  著名教育心理學家R·羅森塔爾和D·雅各布森通過實驗發現:教師對學生智力的希望,在某種情況下會對學生智力測驗分數產生影響。這個現象與傳說中的古希臘國王皮格馬利翁用象牙雕塑一個美麗的小姑娘,傾注全部心血使之獲得生命,頗具有異曲同工之妙,故將羅林塔爾實驗稱為皮格馬利翁效應。其功能不僅能改善師生關系,而且更能使學生正確認識自我,樹立進取的信念。

  在現實教育情況中也是如此,教師一旦認為某個孩子是好學生,那么,他對那個學生的一舉一動看著順眼,就有可能自覺或不自覺地給以良好的肯定、贊揚和鼓勵,如贊許的點頭,肯定的眼光,令人喜悅的手勢等等。而學生在得到愉快的鼓勵后,會激起對教師更真誠的尊敬、信賴和上進的信心和決心,如此日積月累,良性循環,就會產生上述期望的效果。

  期望心理是師生間愛的一種雙向體驗,因為它是建立在互相信任,互相依賴的基礎之上,是一種特殊的言傳身教,因此,當這種“傳”與“教”在思想上產生共鳴時,就會產生你期望的效果。在班主任工作中,難免要遇到后進生、頑童,對他們應多鼓勵、多誘導,切忌對他們鄙視、冷淡。“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對任何學生抱有信心,把希望的陽光灑在每個學生心靈上。

  3 碰撞效應——真出自辯,去偽存真

  物體碰撞,由于力的作用,留下了痕跡,碰撞越強烈,留下的痕跡也就越深。同樣的道理,兩個或幾個人對某一事物或觀點的討論分析,乃至爭論,那么對一個事物或觀點的了解與印象就會更深刻,更全面。這種現象,我們可稱之為碰撞效應。近幾年來,國內外教育界所興起的討論法或問題討論法,就是碰撞效應在教育工作中的一種表現。

  學生對問題進行辨析、討論、爭論,表達各自不同的看法,這便是觀點與觀點在思想上碰撞,碰撞愈激烈,便會騰起燦爛的火焰,這就是真理的火花。有經驗的班主任總是利用班會課或課余時間經常開展討論活動,如對“改革前后的對比”討論,可使學生懂得黨中央進一步深化改革決策的英明;對“正宗文學與色籍”的討論,可激發學生讀好書的欲望;對“異性相吸嗎”的討論,可使學生順利渡過青春危險期等等,“防人之口,甚于防川”,這樣,通過開展多種形式的討論,讓學生“宣之于口”再“成而行之”,學生將在德、智、體、美、勞諸方面得到全面的發展。

  4 浸潤效應——由點及面,統籌提高

  圖畫大師最喜歡浸潤這一筆法,在宣紙上,用飽含墨汁的筆著一點,將其浸潤開去,然后稍加勾勒,便可成為一幅濃淡相宜,層次清晰的畫面。在班主任工作中,我們也往往通過教育某一個或少部分學生而帶動全體學生,或者通過處理偶發事件而預防其他不良事件的發生。

  浸潤效應是教育中的舉一反三,潛移默化的一種反映。因此,它要求班主任應具有深入洞察問題的能力,學生日常生活中細微的異常反映,如果班主任稍加忽視,往往會殃及全班,不可收拾。掌握好浸潤契機,是至關重要的。一個學生遇到了困難和不平,教師盡心幫助,使他露出了歡欣的笑靨。那么這位老師便可獲得全體學生的尊敬和愛戴,這便是浸潤效應。及時地表揚好人好事并身體力行,這是浸潤效應。含而不露地批評一種壞現象,渲染出富于聯想,自覺地矯枉過正,一種柳暗花明的教育效果便會應運而生,這也是浸潤效應。

  浸潤效應的一點關鍵,它要求班主任要用誠心去“點”,點得真,點得穩,點得實在,亂“點”,便是“葫蘆僧錯判葫蘆案”了。情灌一點,把握一點,由點到線,由點及面,便會使你的班級工作得以統籌安排,全面開展。

  教育實踐中,“亂班”和“頑劣兒童”的轉變表明,如果教師想到自己肩負著培養共產主義新人的任務,從熱愛下一代的真誠愿望出發,“動之以情,深于父母;曉之以理,細如雨絲”,定能取得良效。

【心理效應在班主任工作中的運用論文】相關文章:

標簽效應在班級工作中的運用04-28

心理學效應在德育工作中的應用04-29

皮革馬利翁效應在教學中的運用05-01

秘書語言在現代秘書工作中的運用 - 畢業論文04-30

關于班主任工作中運用相似原理的建議04-30

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滲透論文04-28

共感反應在學生教育中的有效運用04-28

班主任論文:小議“班主任工作中的減法”04-29

灌輸與疏導在實際工作中的運用05-03

師效(師效)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