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中文在线,无遮挡h肉动漫在线观看,国产99视频精品免视看9,成全免费高清大全

我國高職教育促進現代制造業發展的對策研究論文

時間:2023-05-02 01:49:12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 相關推薦

我國高職教育促進現代制造業發展的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制造業是一國經濟的主要支柱,其生存、發展和壯大離不開技能型人力資本。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是一國或地區制造業發展的核心資源,要實現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使中國真正成為制造業強國,高級技能型人才是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和資源。而高職教育承擔高級技能型人才培養的任務。本文針對此問題,提出了高等職業教育應對現代制造業發展的主要對策。,從而確保高技能人才的供給,為我國現代制造業成長壯大提供必要條件。

我國高職教育促進現代制造業發展的對策研究論文

  【關鍵詞】高職教育現代制造業對策研究

  制造業是一個國家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物質基礎,也是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20世紀以來,由于現代化技術不斷推陳出新,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能源與環境技術航空航天技術和海洋開發技術六大技術的迅速發展和廣泛應用。新技術、新裝備不斷涌現,使工廠生產發生了巨大變化。這種變化又必然使生產現場的技術操作產生新的特征,同時對技術操作人員的要求也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針對這種變化,作為培養高技能人才的高職教育也將與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相適應。

  1.高技能型人才對現代制造業生存和發展的影響

  技能型人才指那些經過專門培養和訓練,具備必要的理論知識,掌握了較高水平的應用技術(經驗技術)、技能和理論知識,并具有創造性能力和獨立解決關鍵性問題能力,主要從事操作和維修的人才。技能人才的狀況影響企業競爭力和產業競爭力,從而影響區域競爭力和國家競爭力。美國、德國、日本等制造業強國制造業發展的歷史表明,技能人才特別是高技能人才是決定制造業發展和競爭優勢的重要要素。高技能人才在企業技術創新鏈中是重要的一環,他們通常工作在生產、技術服務、管理第一線,對企業的技術創新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在企業積累型或漸進型技術創新中起著其他人才無法替代的作用。

  2.高等職業教育與現代制造業的關系

  現代制造業發展需要高職教育的支持。普通高等教育培

  養目標定位是學術研究型人才,中等職業教育層次只能培養初、中級的技術人才,都不能夠滿足現代制造業對掌握新技術的高級復合型技術人才的需要。而高等職業教育是培養適應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需要的德、智、體、美等全面發展的高等技術應用型專門人才。因此,為制造業服務的高級技術人才的培養應由高等職業教育來承擔。此外,現代制造業的發展,不斷提出大量緊跟技術前沿的實際問題和更高的人才素質要求。要適應這些要求,高職院校不得不在教學投入、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訓手段等方面加快改革的步伐和力度,從而推動高職教育的發展。

  3.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應對現代制造業的發展現狀

  生產第一線的高級技術人才乃是制造業發展的中堅力量。這類人才的培養是在國家政策的指引下由高職高專院校和企業共同承擔的,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在培養高級技術人才方面己取得顯著進步。主要表現在:

  3.1國家十分重視技術人才的培養,從1985年至今,已出

  臺多項政策對高職教育進行政策支持和引導。

  3.2經過多年教學改革的探索,形成多方參與辦學的人才培養方式。企業開始注重人力資源開發,學校也逐步根據市場需求培養人才。現在,高職院校早已不再是培養高技術人才的唯一場所,企業也不再“閉門造車”。公、民聯辦、公轉民、民辦公助、校企聯辦、組建教育集團、中外合作辦學等多種形式的辦學體制,如雨后春竹般在全國各地發展起來。

  3.3“訂單式”培養,是學校與企業合作的新模式。近年來,這種“訂單式”培養在多個省、市的高職院校中得到廣泛實施和推廣,并越來越受到企業和學校的歡迎。許多制造業企業已經從“訂單式”培養中嘗到甜頭。

  4.我國高職教育促進制造業發展問題分析

  我國的高等職業教育盡管取得了上述成績,國家也已建立了一些示范基地,但目前制造業所需求的高級技術人才與高職院校培養的畢業生在數量、人才結構、目標定位、創新能力培養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差距。

  4.1數量上不足。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不斷深入,高技術人才需求量將逐漸攀升,缺口巨大,供給不足。這種供與求的失衡,制約了我國制造業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4.2人才結構不合理。這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技術結構偏低,高級以上技工短缺;,二是年齡結構趨于老化。企業技師、高級技師年齡偏高,青年高技術人才嚴重短缺。盡管這幾年國家對培養高技術人才投入不少,但還不可能呈現“立竿見影”的效果。

  4.3目標定位不準。定位不準確,既有高職院校培養目標的模糊,也有學生和學生家長認識的錯位。還有不少高職院校仍沿用傳統的學科本位教育模式,喪失了高職院校特色辦學的宗旨。另外,長期以來形成的重文憑、輕技能、重理論、輕實踐的社會偏見也影響了學生和學生家長在選擇高校時的判斷力。

  4.4缺乏技術創新能力。我國制造業技術創新能力十分薄弱。目前,我國制造業技術來源中,國外技術占了一半多,大部分高新技術需從國外引進,企業自身的關鍵和核心技術的自主開發和創新能力微乎其微。

  5.高職教育促進現代制造業發展的對策研究

  針對以上現象進行分析,歸根結底是因為我國制造業缺乏大批具有創新能力的高級技術人才。而在高職院校,由于師資力量薄弱、教學內容和方法陳舊、實習實訓基地缺乏等原因,培養不出能為制造業企業更新、改造機器設備的技術創新型人才。面對這種情況,高等職業院校應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教學改革。 5.1更新辦學理念,樹立服務意識。首先應當開展教育思想的討論,轉變“為了辦學而辦學,立足學校辦教育”的傳統觀念,努力實現職業教育“滿足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目標。應加強校企合作,加強企業服務意識,實施開放式辦學。應進一步拓展培訓功能,根據市場需要,靈活采取長短學制結合、學歷與非學歷教育共存、職前與職后培訓并舉的多層次、多規格辦學形式。

  5.2建立學習型職業院校,促進院校的能力建設。職業院校應當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并在以下方面作出努力:鼓勵教職員工的自主學習和創新;形成有利于教職員工終身學習的制度和氛圍;構建暢通的信息傳遞和反饋渠道;提倡學習和工作的良性互動;創造合作與共享的校園文化;加強學校與學生家庭和所在社區的聯系,為學習型社會的建設貢獻力量。職業院校應當建立和諧的人際關系、形成具備持續學習能力的專業化團隊。

  5.3優化專業設置,加強課程建設。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加強專業和課程建設,是高職院校的當務之急。首先按照行業發展需求進行專業設置與布局;其次應從專業所面向的職業工作任務和崗位要求出發,明確培養規格和關鍵能力要求,為學生職業生涯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再次按照科學的方法規范課程的開發和實施程序,建立常規的行業調查和工作分析制度,主動獲取專業建設的基本信息。按照職業成長規律構建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建立符合職業發展規律的、工作過程系統化的課程體系。

  5.4改革教學方法,優化教學組織形式。首先,應當推廣先進的行動導向教學模式。教師按照企業的典型工作任務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經歷從信息收集、制訂計劃、選擇方案、實施到成果評價的完整工作過程。其次,應推廣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方式,通過實現現代教育所倡導的自主學習,促進職業能力和關鍵能力的綜合發展。第三,應當充分利用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信息技術手段,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應探索在職業教育中將理論學習、實踐訓練、學習指導和在線學習等融為一體的新型協同學習和協同工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效果。

  5.5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強化職業指導。職業院校應加強對學生的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幫助學生規劃職業生涯。應把德育從學校向企業、社會和家庭延伸,增加市場觀念、行業規范和國際標準等內容,為學生順利實現從學校到工作的“社會化”過程提供支持。

  5.6加強實訓基地建設,開發高水平的實訓項目。應將實訓基地建設納入到課程建設的整體工作中。應創建盡可能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有機會完成與企業實際工作任務較為一致的學習任務。應充分利用社會、學校和企業各方資源,形成分工合理、相互依存、節約資源和可持續發展的、與地方經濟發展相適應的地方性或行業基地網絡。建立“網絡聯盟學校”,院校之間組成或緊密或松散式的聯盟組織,實現區域內實訓基地資源共享,協同提供一種或多種教育培訓服務,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各自的優勢。

  6.結語

  綜上所述,我國是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國家的現代制造業發展還沒有真正沿著世界制造業的發展趨勢前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我們有必要認真分析產生差距的原因,研究對策,有選擇地引進、有重點地吸收、有目標地趕超、勇敢地參與世界經濟的競爭與合作。才能不斷增強我國制造業的國際競爭力,推動中國制造業快速發展,開拓出一條發展制造業、通向制造強國之路。

  參考文獻

  1呂鑫祥.現代制造業發展與高技能人才培養.職技術教育,2005(31)

  2高存燕.高級技能人才概念釋義.現代技能開發,2003(4)

  3凌寓梁.高等職業教育應對現代制造業高技能人才需求的實踐探索.沿海企業與科技,2010(8)

【我國高職教育促進現代制造業發展的對策研究論文】相關文章:

談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高職教育的發展04-30

我國蔬菜產業發展對策研究04-26

發展我國綠色物流的對策研究05-02

我國環保產業發展剖析及對策研究04-26

我國食品安全的現狀與發展對策研究04-28

CIO發展歷程比較分析及我國CIO發展對策研究04-28

高職體育教學的現狀及對策研究論文05-02

務實創新促進高職院校健康發展論文05-02

我國市場退出機制的缺陷及對策研究論文04-29

網絡教育發展癥結及對策研究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