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漁農類地方高校區域服務保障體系構建論文
【論文摘要】漁農類地方高校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社會經濟、科技發展不可或缺的力量。做好漁農類地方高校區域保障體系構建,對漁農類地方高校的良好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分析了漁農類地方高校目前的辦學現狀。指出了相關的一些地域優勢及現階段面臨的資金、人才等問題和困境。并根據現實,針對漁農類地方高校區域保障體系構建,提出合理定位、利用產學研模式發展優勢專業等若干建議。
【論文關鍵詞】地方高校 區域性 保障體系
地方高校區域服務保障體系的構建,在高等教育發展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而漁農類地方高校,因其特殊的專業背景和獨特的社會職能,在區域服務保障體系的構建上,又另有其特殊性。這類問題的研究,是我們不可回避的課題。
一、漁農類地方高校辦學現狀
(一)很強的辦學地域性
漁農類地方高校因為歷史及專業特點等原因,從辦學初始,便決定其所處地理位置、專業設置、課程體系具有很強的地域色彩。如海洋水產類高校,大多分布在沿海各地,遠離經濟行政中心,辦學的經費也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和民間投資。同樣,在辦學及科研服務上,也主要面向地方、服務地方。人才培養、招生就業都具有很深的地域烙印。由于專業特色的需要,漁農類地方高校的科研目標并不以理論為主攻,而以實際開發應用為要義,結合區域資源發展特點,積極主動地拓展技術的應用層面,為地方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提供相應的技術支撐。因此,地域性是漁農類地方高校辦學的根本,也是發展之依托。
(二)辦學資源不足,辦學層次較低
與名牌高校相比,漁農類地方高校在辦學資源和層次方面處于相對劣勢。第一,漁農類地方高校辦學經費主要來源于地方政府,與名牌高校來自國家、海內外動則幾億乃至十幾億的資金相比,都捉襟見肘。第二,漁農類地方高校一般辦學層次較低、規模較小。很多漁農類地方高校屬于辦學歷史較短的新建本科院校,有的甚至還在?茖哟。碩士點、博士點無論從數量還是專業分布上,都遠遠落后于名牌高校。這種低層次的辦學,同樣難以留住乃至吸引高層次的人才,尤其是大師級的人才,這都直接影響了科研成果的產出和質量。
(三)缺乏名牌效應,發展弱勢
高校的名氣如同產品的品牌,在高等教育產業化的發展競爭中有著巨大的影響。漁農類地方高校缺乏名牌而形成的“馬太效應”,嚴重制約著高校的發展。最常遇到的問題如申請不到橫向經費、重大的科研項目等。我國的高等教育投資強度遠弱于國外發達國家,有限的經費集中向少數重點大學、“211”大學、“985”大學傾斜,漁農類地方高校很難在這當中分得一大杯羹。同肘,他們大多地處中小城市,遠離政治、經濟中心,交通及信息不夠順暢,工作環境、生活水平都與大城市有一定差距,從而影響高層次人才的去留,帶來相應的發展弱勢問題。而出于就業政策的變化,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以及對未來就業前景的擔憂,漁農類地方高校對學生的吸引力長期持續降低,無論是學生的數量還是質量,都呈現下降趨勢。這都進一步削弱漁農類地方高校的競爭力,使漁農類地方高校的發展處于明顯的“弱勢”。
二、漁農類地方高校區域保障體系的構建
(一)明確發展定位,完善教學質量
事實上,高等學校只有做到合理的定位,才能形成一個合理的高等教育結構。并且這定位需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做出相應的調整。但做到合理完整的定位,除了高校內部自身的努力外,還需要外部政府的宏觀調控,需要有相應的法律法規。
目前,我國對漁農類地方高校采用的評價體系,都是按照“普通理工類地方高校本科教學水平評估指標體系”進行評價的。這忽視了不同類型高校間的區別和差距,影響了各級各類高校在辦學層次上突出相應的辦學特色。馬丁·特羅(MartinTrow)對于高等教育競爭中的多樣化趨勢與“院校趨同現象”作過如下闡述:“高等教育的競爭一方面越來越導致多樣化,另一方面又越來越導致同一性,這確實有些自相矛盾!钡@不難理解,因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學科的多樣性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需要,變得越發多樣;但因為我國對高等院校的評價導向,在辦學模式上,高等院校間又逐漸趨同。這不利于漁農類地方高校找準本校的辦學定位,在學校發展的水平、服務面向等,都產生相應的偏差,進而影響漁農類地方高校工作人員的管理和教學質量的評測。
(二)利用特殊專業優勢,建立產學研合作辦學模式
漁農類高校因為特色專業的特殊性,天然的與社會實際生產有著緊密的聯系。利用產學研相結合的合作辦學模式,可以使培養的人才具有開拓進取、科技攻關的創造性實踐能力,也能夠加速科研成果的轉化。在實際操作當中,可以有多種方式實踐這一模式,如校企合作辦學,依托校內外實習基地進行相關教學改革,通過科研項目帶動產學研辦學,等等。這有助于企業、高校以科研項目為依托,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但因為具有不同的價值取向:企業主要注重科研創新的市場前景和經濟效益,而高校則在意科研成果、發表論文和職稱評審的相關內容,因此在人才培養方面有不同的側重,在實際的操作中,需要注意側重。
(三)保障資金,進一步突出研究特色
一般地區性的高等院校,尤其是漁農類地區高等院校,只有通過服務于區域經濟和社會發展,才能扎實地將各種研究成果轉化成實際應用,轉化成生產力。這不僅是其科學研究的基本職能和任務,也是區域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根本需要。并且,也只有立足于本區域的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實際狀況,進行相關的科研定位,才能在實際的科研工作中,解決社會新問題、新需求,解決區域經濟發展中新出現的技術難題,才能深層次地發掘本區域的特色資源,做好相關的特色研究,從特有資源出發,培育出獨特的科研方向。這是一般地區性的高校,尤其是漁農類的高校,所應當走的特色科研之路,也是提高自身科研發展和科研競爭力的根本與必然選擇。
三、結論
漁農類地方高校區域服務保障體系的構建,不是一蹴而就的一項工作。它需要建立長期有效的機制,并要隨著社會經濟科技的發展做出相應的調整。無論依靠高校自身的努力,還是爭取來自政府社會的支持,都應當積極協調一切相關因素,構建真正合理的區域服務保障體系。
【漁農類地方高校區域服務保障體系構建論文】相關文章:
非理工類地方高校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04-29
高校重點學科外刊資源保障體系構建的思考04-29
高校和諧關系構建策略的論文04-27
高校體育教學環境的構建論文04-29
淺析高校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構建論文05-02
構建繁榮發展的地方社會科學事業保障體系04-26
地方高校軟件工程的論文04-27
大學英語網絡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構建論文05-02
構建服務型區域教育體系的思考05-01
普通高校體育教學俱樂部的構建論文04-29